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中国最早出口的茶类是黑茶——分析“black tea”与红茶的关系及推断

中国最早出口的茶类是黑茶——分析“black tea”与红茶的关系及推断

2020-04-1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英语中“black tea”这个词组为什么叫红茶,也就是在中国一种叫红茶的茶在英语中为什么翻译成“black tea”呢?这一直是困扰着茶叶界和翻译界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有几个比较经典的版本来解释红茶与“black tea”的关系,但都显得牵强附会,很难服众。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在中国有种茶本来就叫黑茶,而且黑茶的历史悠久,如果没有黑茶,那些解释也许能应付过去。但问题是,真正在中国盛行几百上千年的黑茶没有成为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日常饮料,也给黑茶向国际市场宣传时带来了尴尬。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日益走俏的黑茶,向外国人尤其是英文国家的朋友介绍时叫什么茶呢?准确意义的“black tea”已经叫红茶了,要想英文国家从根深蒂固的传统名称上把“black tea”叫成黑茶,可谓难于上青天。这样便有必要来探讨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即历史上为何把“black tea”理解成红茶或者说红茶为何在英语里叫“black tea”?世界茶叶贸易史上又是怎么弄出这样一个红黑不分的笑料呢?能不能得出一个结论来,历史上中国最早出口的茶是黑茶呢?

首先,我们从英文名“black tea”来分析。从英文的词组结构上看,它肯定是一个意译的名字,前面是黑色的意思,后部分是茶的意思。能推断,“black tea”是按中文意思直译过去的,是先有中文名字后有英语词组,也能间接证明,中国是茶叶原产国,茶叶起源于中国。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肯定,历史上的翻译家应该是很严谨的,无论是英国的翻译家还是中国的翻译家都不可能红黑不分,更不可能存心把黑茶译成红茶。同样,如果指着“black tea”这个词组去问一个只懂英语不了解茶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把“black tea”理解成黑色的茶,或黑色的茶叶,绝不可能认为这个词组是红茶。查遍英文词典,也查不出“black”有半点红色的意思。最早将茶叶介绍给西方的人或最早将茶叶翻译成英语的人已无从考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的翻译家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或者说要与中国人作对,硬要将红茶说成黑茶,应该说西方国家最早接触的是黑茶,不是红茶。是不是可以肯定,最早向西方人推介的茶就是黑茶呢?

茶叶分类目前依然是个难得统一的课题,但比较科学的分类办法是依据制造工艺和品质上的差异以及历史渊源来划分,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绿茶、黑茶、红茶、黄茶、青茶和白茶。茶叶加工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是茶叶分类的重要依据。自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茶叶就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茶叶贯穿了中国五千文明史。茶叶从药用到宫庭饮用,再到大众饮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历史上茶叶始于远古盛于唐宋,到唐代才有陆羽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问世。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因而茶叶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茶叶的加工工艺和煮饮技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的了比较完备的加工工艺和茶文化,为各大茶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茶经》中明确记载,茶叶加工分“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和封之”等工序。唐代出现了团茶和茶饼。但唐代没有对茶叶进行分类,只出现了以地名加茶字或以地名加茶叶外形特征的茶叶名称。如“舒州名茶”、“渠江薄片”、“阳团茶”等等。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对制茶技艺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改蒸青饼茶为炒青饼茶,改炒青饼茶为炒青散茶,这一改进加速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后来各类茶的发展摸索了经验。黑茶就是在宋朝中后期创制出来的一大茶类。

根据目前的所掌握的历史记载,黑茶叶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嘉靖三年正式在朝庭公文中出现黑茶这个茶名,《明史•茶法》(公元1524年)记载,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这是最早以公文的形式记录黑茶的资料。应该说在这个记录之前很久便有黑茶在民间出现。有关专家推断,黑茶起源有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是大约宋末元初时,湖南安化先民最先制造黑茶。在绿茶改制过程中,因南方四五月份正是梅雨季节,经过炒青揉捻后的茶坯有可能无法很快晒干或烘干,只能堆放一段时间后再等待时机干燥。经过一段时期的堆放后,所加工出来的茶就形成了与绿茶不一样的特殊风味,且其外表黑色油润,汤色、香气和口感都有与绿茶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把它叫黑茶。另外一种说法是,明朝初期即14世纪中后期,这是明朝管理茶叶最严格的时期,当时安化黑茶产业已有了比较大的生产规模,且安化黑茶质佳价廉又不是官茶,官方便把不经朝庭允许到安化贩运的茶叫黑茶。因此,黑茶一词即在明朝初期已在湖南安化出现。据1939年彭先泽专著的《安化黑茶》与《安化黑茶砖》两书中记载,至上世纪四十年代“黑茶”一词仅见于安化,其它地方的黑茶如普洱茶、六堡茶、老青茶、藏茶等等只是都属于黑茶类,但都不直接叫黑茶。

黄沙坪古茶市tianzhif天植坊茶号的仿古建筑刘礼勋/摄

红茶的出现要晚。红茶分为功夫红茶与红碎茶,历史上只有功夫红茶。功夫红茶主要为三大类,有福建的闽红(也叫建红)、安微的祁红和湖南的湖红。闽红即福建生产的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未和十七世纪初,福建先民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变红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从福建省崇安县星村开始小种红茶生产。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这也是中国公认的最早的红茶。祁红也叫祁门红茶,出现更晚。据历史记载,清朝光绪以前,祁门生产绿茶,品质好,制法似六安绿茶,称为“安绿”。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在至德县(今至东县)尧渡街设立茶庄,仿照“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湖红,据史载,清咸丰4年(1854年)首先在湖南安化试制成功,后在新化、桃源、沅陵、溆浦等地相继生产。从红茶的起源看,红茶要比黑茶迟二三百年,因而红茶对世界的影响肯定要比黑茶迟。

再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茶叶出口贸易。茶叶作为一种出口产品具体从何时开始已无法定论,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中国茶作为商业行为传播到世界各地始于西汉,最早是从甘肃、新疆经中亚、西亚,联结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这种说法缺少文字证据。第二种说法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经中国西南入藏转道印度、尼泊尔等西亚和南亚地区的“茶马古道”,这种说法也不影响“black tea”与红茶的关系。第三种说法是约于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公元九世纪时,由日本僧人将中国茶种子带回日本,逐渐在日本普及为大众化饮料。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后传至美洲。而这段时期的茶叶贸易就完全有可能与黑茶有关联。

中国最早大规模的茶叶贸易也出现在明代。14至17世纪,中国茶叶经陆路在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传播,通过阿拉伯人将茶传播到西欧。元朝、明朝时欧洲传教士开始到中国传教,他们在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起桥梁时,也将中国茶叶介绍到了欧洲。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就是突出的例子,《利玛窦中国札记》对中国茶习俗的记载具体而详细。利玛窦是明代最早在中国传播西方科技文明的西方传教士,他也许就是最早发现茶的西方人,他对茶叶在西方的推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朝嘉靖年间,中国茶文化知识开始在欧洲传播,这在威尼斯作家拉摩晓(1559年)写就的一本《中国茶摘记》里有详尽的说明。也就许就是这个时期,中国的茶叶就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因此黑茶一词就非常有可能是这个时期在西方出现,当时的翻译家就有可能把黑茶即当时真正意思的“black tea”介绍给了西方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黑茶起源于宋末,成形于元末明初,正式定名记录于明代中期,而中国茶叶的出口正好是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只有绿茶与黑茶,红茶还只是创制阶段,不可能有产品,更不可能批量出口,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出口的茶叶应该就是黑茶。当时的翻译家也并没有把黑茶与“black tea”搞混淆,他们最先接触的就是黑茶,“black tea”也与当时的历史相当吻合。

然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将“black tea”理解成红茶的呢?可能是明末清初的战争原因。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改朝换代的过渡期,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停滞,加上清朝初期也是闭关锁国的时期,茶叶出口出现了断层。到后来17世纪的红茶创制和18世纪开始出口时,因功夫红茶的外形和汤色与黑茶区别不明显,曾经的经销商也没有把黑茶的特征,特别是其口感与香气较好地传递下来,给后来的经销商造成了感觉上的误差,误以为“black tea”就是红茶,红茶就是“black tea”。以致后来便把“black tea”与红茶等同起来,就留下了今天在英文里红黑不分的尴尬事实

有用+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