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之大关翠华茶特点介绍

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之大关翠华茶特点介绍

2020-04-2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大关翠华茶

大关产茶历史悠久,其中闻名遐迩的“翠华茶”,因产于大关县城东翠华寺四周坡地而得名。

清雍正年间,翠华寺周围有良种茶树几十十株,引种者为翠华寺中和尚。翠华寺四周地势向阳、土壤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寺中和尚长于制茶技艺。每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经三炒三揉,晒青制成色香味俱佳的绿茶。“翠华茶”生叶细嫩、加工后弯曲呈环状,略带金黄色条纹,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叶条随水翻滚、形态优美。有美名曰“金耳环”。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

“翠华茶”曾是献给慈禧太后的贡品,也是翠华寺和尚到四川峨眉等佛教圣地朝圣的贡品。曾经享誉一方,到1950年,翠华茶树已由寺周围的几株向四周发展到数百株,随后逐渐引种到县属各区乡,年均产茶量10余吨,然而,纯真翠华茶仍只年产几百斤。1955年10月,国家分配了一名来自浙江杭州农学院茶叶专修毕业的是爱中到大关县政府建设科工作,专职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于1955年底在翠屏山老君庙创建了翠华茶厂,由聂爱中研究设计制作了手推木桶揉茶机,在聂爱中的指导下,制茶加工技术增加了“杀青”一道工艺,改炒三道为一道,改脚搓揉为手推木桶揉茶机揉茶,改晒青为木制炕烘箱的烘青。

1957年为扩大生产、茶厂搬迁到邪家祠,新增了红茶、仿龙井茶等品种。仿龙井茶对鲜叶的要求很高,须采摘雨水节令前后的效叶,只保留一芽一叶。制作时不经过杀青工艺,直接放入锅炒,用文火手L翻压。成品要求保持“、平、直”的形态,呈黄绿色、泡出的茶汁绿如翡翠,人称“绿汤头”。这种茶叶因原料精,加工细,产量少,故价格高。传统的翠华茶加工工艺则是要杀青,搓揉,烘烤几个程序。这种茶叶加工后要求呈“条、弯、亮的外观,即体型须是长细条状而弯如峨,颜色略黑而带光泽,其汤色绿中带黄。为与仿龙井茶相区别,取名为“眉茶”

1962年曾特制翠华仿龙井茶1公斤,进京献给毛主席,1963年,经昭通地委领导联系在杭州聘请了制作龙井茶的朱堂生到大关媛华茶厂,传授制作杭州龙井茶和珠茶加工技术1986年从四川筠连县引进小型电动“四五”型揉茶机,至此,大关的茶叶加工工艺完成了从人推揉茶机,土制烘干器具到电动揉茶机、双锅杀青,再到滚筒杀青、机械烘干的两次技术改造。1980年开始统一名称,将用龙井茶加工工艺生产的茶称为“翠华茶”,而把用眉茶加工工艺生产的茶称为“华绿茶”。1981年9月,云南农业大学茶化室化验结果表明,每百克翠华茶氨基酸含量为443.67毫克,比云南大叶茶“南糯白毫”的279.29毫克多60%。所以云南省茶叶学会对翠华茶品尝鉴赏评价称:翠华茶具扁、平、直的条索,外形美、平整匀齐、汤色黄绿,清晰明亮,清香,味醇和,叶底嫩明亮。1980年到1983年,连续4年评为全省名茶。

翠华茶采制技术

1.鲜叶采摘: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左右,要求芽叶长度、大小、色泽均匀一致,保持芽叶新鲜。鲜叶进厂后立即在室内阴凉处进行摊凉,摊叶厚度8厘米左右,经6~12小时的摊放,芽叶失水减重5%~8%,叶质转软,青气消失,方行炒制。炒制工艺主要有杀青、摊凉回潮、辉钢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搭、拖、压、挺、磨等几种手法,炒制时据原料老嫩、含水量高低、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不断变换,灵活应用。

2.杀青:当锅温120℃,投入摊放叶600~800克,采用抖、搭、拖手法,在破坏酶活性和失水的基础上做形,做形时降低锅温至70~80℃,这样既利于做形又可延缓叶内成分的变化,达到味醇形美的目的。杀青叶干度七八成,历时12~14分钟。摊凉回潮,目的是使芽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便于辉锅和足干。摊凉历时40~60分钟。

3.辉锅: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干燥。当锅温60~70℃时,投入1.5公斤左右摊凉回潮叶,开始采用抖、搭的手法,当叶质转软,采用压、挺、磨手法,尽量将茶叶压扁磨平。辉锅过程,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用力程度由重到轻,这样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翠华茶。辉锅叶含水量为5%左右,历时约20分钟。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