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碧螺牌苏州碧螺春茶叶2017春茶明后绿茶罐装一级炒青25g

碧螺牌苏州碧螺春茶叶2017春茶明后绿茶罐装一级炒青25g

2019-03-08 访问量: 39 茶礼仪网

价格:¥ 58.00

促销价:¥ 28.00

生产许可证编号:QS3205 1401 0038

产品标准号:Q/320506DAX01

厂名:苏州市东山茶厂

厂址:苏州市东山镇银湖路121号

厂家联系方式:400 9977 778

配料表:碧螺春茶鲜叶

储藏方法:防潮、防异味、冷藏5℃

保质期:365 天

食品添加剂:天然绿色食品

净含量: 25g

品牌: 碧螺

系列: 雨后一级罐装25g

外包装类型: 包装

包装种类: 袋装

是否为有机食品: 否

食品工艺: 炒青绿茶

采摘时间: 雨后

级别: 一级

产地: 中国大陆

省份: 江苏省

城市: 苏州市

生长季节: 春季

茶种类: 碧螺春

口感: 甘醇爽口

买家热评:很感人的一次购物!只买了几十块钱的茶叶,没想到货来的这么快。没想到包装的这么仔细!小盒子里面有大大的感人!试喝装、介绍小册子、小剪刀。一应俱全!茶叶虽然还没喝,但心已满意!能把茶叶做得好喝,做事情还能做到细微之处,这才是茶人应有的品质!

有用+10
分享

庭山碧螺春-德国老人的中国茶道:让中国茶文化在德国流行

美国茶叶 庭山碧螺春-德国老人的中国茶道:让中国茶文化在德国流行



德国老人的中国茶道:让中国茶文化在德国流行





盖哈德为茶客表演茶艺。本报记者 冯雪珺 摄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在海外不断增强。有一批传播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功不可没。从一壶香气氤氲的中国茶,到传承千年的中国思想,他们都为之着迷。不仅如此,他们因为热爱而努力,主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海外使者,用自身行动将中国文化由浅入深地介绍给身边人。



今天起,本报推出“传播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系列报道,分享他们的故事,并为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看中国文化。

67岁退休老人,成立目前德国最大且原汁原味的中国茶道馆

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身着黑色棉布对襟短衫的茶艺师双手游走于各种茶具之间,优雅舞动。高冲低斟间,大红袍的香气徐徐散逸。接过茶艺师手中的紫砂杯,来客品后不禁赞叹:“好一个岩骨花香韵!”这一幕发生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一处闹中取静庭山碧螺春的茶道馆之内,令人有几分惊喜。

茶道馆的主人叫盖哈德·塔姆,是一名67岁的德国退休老人,也是技艺精湛的茶艺师。他2010年开始筹备,2013年在法兰克福近郊伊森堡成立茶道馆。2016年底正式迁往法兰克福市中心的这个“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占地约350平方米,是德国目前最大的茶道馆。环顾四周,除了一个个四方桌外,墙上挂着大师制作的古琴一把、友人馈赠的国画若干,墙角摆着一架古筝、一坛熏香。宜兴的紫砂香薰炉、景德镇的瓷器等一套套琳琅满目的茶具,甚至包括大厅中央的实木长桌,都是盖哈德亲自从中国寻回的。原汁原味的中国茶风背后,显示出主人不凡的文化品位。玫瑰花茶怎么泡

重点不在商业,而是真正将中国茶文化可持续地传播出去

为了节省运营成本,盖哈德亲力亲为,自7年前筹备茶馆以来,一周工作7天,一天16个小时,从不间断,甚至承包了茶道馆的日常清扫工作。兼任德国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会会长的盖哈德风轻云淡地表示:“我把一生的积蓄和每个月的养老金,几乎都投进了这里。”去拜访之前,法兰克福市经济促进局的亚洲事务部主管余宝莲一直嘱咐记者,千万不要问茶道馆如何宣传和盈利的问题,“他很不喜欢”。因为盖哈德有两个原则:一是从不主动寻找媒体采访或做广告宣传,二是从不追求客流量、但求常来常往的回头客。这与盖哈德之前的商场生涯很不一样。

盖哈德退休前一直活跃在航空物流业,“公司法人”“首席执行官”是长伴他的称号。“我一辈子都在想着怎么挣钱,如何挣更多的钱,但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中,甚至耗损了健康。”因为工作原因,盖哈德与中国打了30多年交道,去中国不下四五百次,出于对艺术和哲学的喜爱,他结交了很多中国文艺界人士。一次机会,盖哈德应邀参加了文艺界朋友的茶会。席间,人们一边烹茶、品茶,一边就文学、艺术侃侃而谈,萦绕在清幽茶香间的中式“沙龙”,让盖哈德身心愉悦。同好之间以茶会友,惺惺相惜的情谊,让盖哈德颇为动容:“德国的社会文化中与人交流的成分太少了喝绿茶的好处,我希望用中国茶道改变德国过于独立、冷漠的社交方式,在寻求内心平静的同时,人与人之间还有更多有机的交往。”

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出世态度,是中国茶道的内在气质。比起贩售中国茶叶、吸引好奇的德国茶客,盖哈德更希望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寻觅真正的茶道知音,通过定期举办与汉语、茶道有关的活动,培养真正能够将中国茶道发扬光大的人,“不求多,但求精”。“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陆羽的《茶经》就有1200多年历史。这不是谁来随便看一眼、参观一下就能理解的。必须深入进去,与茶艺大师沟通、阅读相关书籍,慢慢领悟。我们的重点不在商业,而是真正将这个文化可持续地传播出去。”

白茶是发酵茶吗

要将中国茶文化做成德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强调其生态和健康价值

15%的德国人都有喝茶的习惯,但大部分是西式茶,例如薄荷茶、果茶、英式红茶等。提到中国茶,人们的印象更多是中餐馆里廉价的茶包和苦涩的口感。为了让德国人喝到真正的好茶,盖哈德每年多次前往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中国省市的茶园,直接从当地茶农手中采购茶叶。“在那些出产优质茶叶的美丽茶园,自然环境依旧是原生态的样子,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杀虫剂。而且即使受到虫害影响,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农也会谨慎地选择设置捕虫网等其他办法。”面对担心有杀虫剂污染的茶客,盖哈德都会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耐心解释。

对推广中国茶道,盖哈德有完整而丰富的设想。除了茶道馆,他还成立出版社,计划出版中国茶道的德语书籍、期刊;成立了茶文化公司,推出一系列与茶有关的设计产品。总之,他要将中国茶文化做成德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强调它的生态和健康价值。

“茶”香不怕巷子深。巴西圣保罗的茶商、澳大利亚的歌剧女演员,都慕名前来拜访。有一名英国伦敦的茶客,每周末都会飞来与盖哈德聊上半天,还有一所法国中学邀请他下学期为学生们开设一堂茶文化课。很多不了解中国茶道的中国留学生也特地来“补课”。“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始终是个挑战,中哪里的玫瑰花茶最好德都一样。”因此,盖哈德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标,“在两三年内,我希望能以中国茶道为主题,促成德中两国中小学生间的交换生项目。”



红茶色-碧螺春和龙井茶的加工工艺不同

浙江茶叶 红茶色-碧螺春和龙井茶的加工工艺不同



碧螺春和龙井茶的加工工艺不同碧螺春和龙井茶的加工工艺不同,具体如下:

碧螺春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红茶色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茉莉花茶的英文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炒青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炒制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龙井茶

晾晒

西湖龙井在采摘后要竹筛上进行晾晒,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达到炒制的要求,同时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

然后再对晾好的新叶进行大致分类,根据叶子的品质档次来决定下一步炒制的锅温、力道等条件。

所谓晾就是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得在阴凉处堆放上大半天,大约相当于机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过堆晾,去掉茶叶里残余的大部分刚性。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顶级红茶有哪些,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茉莉花茶特级揉捻

揉也叫揉捻,是通过外力将茶叶的内部结构揉捻成人们希望的形状,但龙井茶的形状要求青叶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刚性,以便茶叶成型后还能看到部分青叶的原状,因此就将揉捻工艺弱化了。即将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炒制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

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

回潮:是将经过了青锅步骤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

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大约需要20分钟。

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综上,碧螺春和龙井茶的加工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碧螺春的简介和神话传说

太湖中的洞庭西山、洞庭东山,是碧螺春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最早的产茶历史,文献记载见于唐代陆羽的《茶经》。碧螺春的前身是产于西山水月坞的水月茶,又称小青茶。据《太平清话》载:“洞庭山小青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现存于水月寺刻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的“水月禅寺中兴记”碑,刻有多首名人题咏水月寺的诗,其中就有宋代文学家苏舜钦题诗:“水月开山大业年,朝廷敕额至今存。万株松覆青云坞,千树梨开白云园。无碍泉香夸绝品,小青茶熟占魁元。当时饭圣高阳女,永作伽蓝护法门。”至明末清初,水月茶俗称为“吓煞人香”。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陆延灿的《续茶经》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山而细,味甚甘香,俗呼吓煞人香。”

据《太湖备考》等史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康熙帝南巡至浙江回京,途经苏州,江苏巡抚宋荦以洞庭“吓煞人香”茶进献,康熙饮后大加赞赏,因其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赐名为“碧螺春”,自此,碧螺春每年进贡,名扬天下。民国初,碧螺春绿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时西山缥缈山庄经销的碧螺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获优等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近年,有外地茶叶按碧螺春方法炒制,也名之以“四川碧螺春”、“贵州碧螺春”、“浙江碧螺春”等,外形虽与洞庭(山)碧螺春相似,但因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品质远较洞庭(山)碧螺春差,一作对比即可区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2003年起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只有产自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和东山镇的碧螺春绿茶,才能称为“洞庭(山)碧螺春”,零售产品包装上均贴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并可通过网络验证。

洞庭(山)碧螺春的品级与采制时间关系极大,可称一日数品。采制于清明前,称“明前”,为上品;采制于谷雨前,称“雨前”,质量略逊于明前,但仍属佳品。谷雨后气温高,茶叶生长快,葺毛少,体形粗大,只能称为“炒青”。难得遇到温暖的早春,采得春分之前的“分前”碧螺春,则尤为名贵,为数十年难得的珍品。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带去了东山西坞村和西山梅益村(包山坞)的“分前”碧螺春,与会者饮后,都赞不绝口;1971年周恩来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签订“上海公报”时,送给基辛格的礼物,也是洞庭碧螺春。

洞庭(山)碧螺春采制的人工量极大,成本高,是真正的“功夫茶”。所用嫩芽是初展的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长1~1.5厘米,宽不能超过1厘米,每斤成茶平均要5~6万个头,从采、拣、制、炒,约需6~8个人工。嫩芽叶背后有茸毛,新鲜时不明显,制成后始显露,品质越好茸毛越多,是为洞庭(山)碧螺春的一大特色。制作过程极繁,操作技术要求很高。从采摘到鲜叶拣剔,上锅后的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前后经过6道基本工序,始成碧螺春。其间火候强弱的控制是关键性的,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术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制成后的洞庭(山)碧螺春香气浓郁纯正,外形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特色。

饮洞庭(山)碧螺春,须杯中先注开水,后投茶叶,皆沉杯中不浮,然后茶叶徐徐展开,显天然芽叶本色。若先将碧螺春入杯而后注水,则茶叶上的葺毛受冲击而浮起,使茶水混而味亦逊。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茶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杯中葺毛翻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清香、馥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碧螺春不仅是名茶,亦可烹成“碧螺虾仁”等名菜,色、香、味俱佳。

碧螺春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小伙子,名叫阿祥,打鱼为生,两人相爱着。但不久灾难来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作恶多端,扬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应,便兴风作浪,让人民不得安宁。阿祥得知此事后,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持鱼叉潜入湖底,与恶龙搏斗,最后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碧螺姑娘将阿祥抬到家中,亲自照料,但不见转好。碧螺姑娘为了抢救阿祥便上山寻找草药。在山顶见有一株小茶树,虽是早春,已发新芽,她用嘴逐一含着每片新芽,以体温促其生长,芽叶很快长大了,她采下几片嫩叶泡水后给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顿觉精神一振,病情逐渐好转。于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树上的芽叶全部采下,用薄纸包好紧贴胸前,使茶叶慢慢暖干,然后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种茶水后,身体很快康复,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茶叶上了,最后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从此山上的茶树越长越旺,品质格外优良。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后来有“从来佳茗似佳人”来形容女子也正是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