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振兴云南普洱茶的品牌营销战略

振兴云南普洱茶的品牌营销战略

2019-03-15 访问量: 36 茶礼仪网

    21世纪是品牌产品争夺天下的世纪。创云南普洱茶品牌,实施云南普洱茶的品牌营销战略是振兴云南茶产业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对创云南普洱茶品牌的重要性及品牌营销障碍、培育云南普洱茶品牌进行论述。

振兴云南普洱茶的品牌营销战略

振兴云南普洱茶的品牌营销战略

    品牌战略是振兴云南茶叶之路,也是普洱茶发展的根本之路,实施品牌战略,是云南茶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云南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看,21世纪将是品牌产品争夺天下的世纪;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之争最终将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随着我国加入WTO,云南普洱茶受到世界茶叶市场和饮料市场日益激烈的双重竞争,如何进一步拓展云南普洱茶、明确创品牌的重点及对策,实施茶业品牌战略,是加快云南普洱茶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茶业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创云南普洱茶品牌,实施云南普洱茶的品牌营销战略是振兴云南茶产业的必由之路。

    1、创云南普洱茶品牌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普洱茶的产量不断扩大。近年来,云南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上下联动,集全省之力培育云南普洱茶品牌,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名牌效益逐渐显现。为了打造好云南普洱茶品牌,云南相继出台了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云南普洱茶地理证明商标、严格执行市场准入等措施,从普洱茶产品商标注册、生产标准化到产品质量把关及市场的拓展等都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品牌打造,极大地提高了云南普洱茶的品牌知名度,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从2001年起,云南普洱茶价格保持持续增长,到2007年春茶季节,创造了云南普洱茶价格新高,至今,价格有所下滑,接近上一年水平;特别是近半年来,企业"卖难"问题突现,对云南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因此,当普洱茶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后,为普洱茶寻求市场就成为云南茶业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期,面对相对饱和的国际、国内市场,要为云南普洱茶产品寻找发展的空间,品牌营销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所谓品牌,不仅仅是指一个名称、术语、标记或符号,还包括卖方为买方提供一系列产品服务的保证。品牌营销也不仅仅是推销和广告,它是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与买方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的过程。品牌的创立与使用能促使企业重视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花色品种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茶叶商品让消费者无法做出判断。品牌代表着一定的质量保证,消费者会产生信任感,喜欢购买,这就促进了品牌茶的销售,使品牌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没有好的品牌,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国外一些优质高档茶通过品牌营销,以相当好的价格在茶叶市场获得了好销路。

    茶叶产品的品牌营销包括产品特色、包装、品牌和服务政策。云南普洱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例如勐海茶厂产的"大益牌"普洱茶、下关茶厂产的"宝焰牌"普洱茶、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产的"中茶牌"普洱茶等,通过包装和品牌宣传,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并且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但由于缺少强有力的产业化商业营销操作,这些特色普洱茶产品仅仅停留在初级销售的水平。同时,让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有了可乘之机,使得云南普洱茶产品变得鱼龙混杂,声誉有所损害。要提高云南普洱茶竞争力,必须确立品牌战略。只有将品牌营销作为茶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才能为云南的茶叶发展开辟一条坦途。

    2、目前云南普洱茶品牌营销的障碍

    由于云南的龙头茶叶企业的市场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弱,企业受自身能力的制约,普洱茶的市场营销尚不发达。首先是原料质量不统一。一方面,一些地方不重视茶园种植管理技术,树势衰老,产量低、品质次、效益差;另一方面,一些茶农一味追求防治病虫害,提高茶叶产量,使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准。近年来,由于普洱茶市场行情看好,部分生产厂家为追求利润,收购低档滇青、烘青、炒青原料,有的甚至收购外省非晒青茶进行普洱茶生产;再者,由于云南普洱茶主产区茶叶初制所林立,生产的晒青毛茶品质千差万别,加之收购中不严格按质收购,严重影响普洱茶成品品质,以致于出现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唛号、同一级别、不同批次的普洱茶产品质量很不一致。其次是加工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茶叶制耗大是云南普洱茶的生产现状;目前,除云南有普洱茶生产外,广东、四川、贵州、甚至越南、泰国等地也批量生产普洱茶。近年来,很多原来不生产普洱茶的厂家也批量生产普洱茶,很多生产企业在没有技术,没有必要的原料、设备的条件下生产普洱茶,以低价冲击市场。还有一些老牌生产企业,只注重降低成本,却没有重视普洱茶加工技术的应用,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市场上普洱茶质量良莠不齐,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以至于普洱茶消费者会产生什么是"真普洱茶"的疑问。第三是包装问题突出。云南普洱茶传统包装(内包装用绵纸、外包装用笋叶、竹蓝)已为广大普洱茶嗜好者们所接受、认同,换一种包装形式,普洱茶产品即难以卖动,说明传统包装的重要性。而部分生产厂家并未严格按要求采购绵纸、笋叶、竹蓝等包装材料,出现卫生指标超标、包装不规范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普洱茶成品品质,给出口带来困难。另外,创新包装形式、突出普洱茶产品特色的精美小包装的开发也很有必要,以此吸引新的消费群体。第四是营销观念淡薄。茶叶生产以小企业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占大多数。他们大多只考虑更多的眼前利益,没有属于自己的营销和信息渠道,只能独自面对市场或靠中介购销。第五是营销组织化程度低。云南茶企业主要采取判断的方式进行低水平营销运作,这使企业不可能有远见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顾客的需要上;远远不足的资金又使企业在处理收购、价格、信息和市场开拓时,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及达到国际、国内整体运营的规模经济要求。第六是国家对普洱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促销力度不够,尤其是缺乏对普洱茶品牌营销的政策扶持。

    3、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普洱茶品牌

    现代化的茶业生产能力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大多数市场都是买方市场,普洱茶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顾客的需要。也就是说,这是顾客需求满足的过程,而不仅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茶业龙头企业只有做到统一品种结构、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市场销售,把脚伸向农户,把头伸向市场,实行生产、加工、流通、贸易、营销一体化优质管理,才有可能创出品牌。

    3.1建立云南普洱茶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

    目前,普洱茶的生产已有省级地方标准,但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普洱茶生产企业强令在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加强对普洱茶加工厂的管理,督促改善工厂设施,按标准进行加工生产,并生产品质划一的普洱茶产品。

    3.2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以名牌产品为支柱,培育龙头企业

    企业是品牌的主体,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名牌的创造速度及市场竞争力。目前,我省普洱茶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加工和管理技术落后,许多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环境差、工艺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要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要求,加强对现有加工企业的整顿和监管。对那些设备落后、技术低、生产环境差、证照不全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重点扶持那些有规模、有枝术、有实力的企业。在大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强对云南普洱茶产品出口的引导、服务。鼓励企业与茶农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原料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形成规模经营。

    3.3在重视培育普洱茶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强对现有品牌的保护。

    普洱茶产品加工生产的特异性,决定了其特殊的营销措施。要运用行政、法律、社会舆论、市场规则等手段,形成比较规范和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品牌的执法力度,为品牌产品和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普洱茶生产企业不仅要强化创品牌、树品牌意识,同时更要增强品牌保护意识。一是多方位注册,预防侵权;二是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开展打假活动。以维护企业的信誉,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进一步做强、做大云南普洱茶品牌。政府应当给予科技含量高的普洱茶加工企业特别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资金投资高科技普洱茶加工业。

    3.4配套的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茶。

    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服务行业的迅速崛起。我们应该朝着茶业服务经济的方向发展。品牌营销是普洱茶开拓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茶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茶叶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各种栽培、加工技术培训,积极进行普洱茶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为云南茶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5走集团化道路,优势互补,共同做大普洱茶品牌。

    我国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非常分散,资金也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已陷入困境。走"大企业"道路,实施集团化管理,集中分散资金,共同开拓市场,创集团知名品牌,是推进云南茶产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教学知识(二十)熟茶大厂更可靠?

文/少庄主
  20.、熟茶是不是选择大厂的更可靠一些?

  的确如此。

  但我也一定不会排斥小厂的熟茶(因为我来自小厂)。

  大厂有规模、传统的优势,品质更稳定可靠。但小厂也有小厂的优势。

  就目前的整个普洱茶市场状况来说,小厂的产量占大多数,前十名的大厂的产量的总和可能还占不到市场总量的一半,产能所占比例会更低。也就是说小厂的市场份额比大厂还要大。

  存在即是合理,仔细分析一下形成这样的市场状况的原因,更能帮助大家更深入、理性的认识普洱茶。

  从根上讲,植根中国农业社会基础上的茶叶,这里指所有的茶类,没能像咖啡那样被少数公司垄断,是广大茶友之福。如果真的被垄断了,选择会更少,价格会更高;不过茶友们也不用象现在这样费心费力的淘茶了,走到哪品质价格都会差不多,其实也会失去很多乐趣。

  正是因为处在这么一个非垄断的时期,大厂小厂的原料来源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从农户那收购的半成品进行再加工。在这个环节上,大厂可以说是完全处于劣势的。比如说在收购价格的制定上,大厂的政策往往是“爬在水面的鸭子”。小厂可以利用自己的灵活性,以最小的代价收购到比大厂更优质的原料。再比如说现金流方面,听说大益做的最好,可以当天支付,最迟下一个工作日汇款到卡上。但对于一些小厂来说,完全可以做到在茶树发芽以前就预付全款。

  所以大厂很有可能得不到最好的原料,套用褚+时+健的话来讲:“第一车间在田地里头”。理论上小厂完全有机会在第一车间的竞争上取得优势。

  至于从生产工艺上来比较,我前边已经讲过,熟茶的发酵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人才的流动使得大厂不再具有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大厂的师傅、小厂的师傅,完全有可能是师出同门,甚至还有身兼二职的情况。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讲,小厂其实更有机会去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批量更小的特殊品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总而言之,大厂有大厂的优势,小厂会有小厂的特色。但对于刚接触普洱茶的新手而言,大厂是“正”,小厂是“奇”,一定要先“以正合”,再考虑“以奇胜”,一定不要盲目自信,操之过急。但对于对我这个帖子有强烈兴趣的资深茶友而言,试试小厂又有何不可?

  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不敢攀险峰,会错过很多别人无法为你描述的风光!风物长宜放眼量! 

普洱茶发展历史三大阶段

      普洱茶是云南茶业的一枝金花!现代普洱茶特指云南省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用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技术改革创新,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增湿渥堆及后熟陈化制得的产品,具有干茶色泽褐红、条索肥壮重实、耐贮耐泡,茶汤红浓明亮、陈香显著、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褐色柔软的特点。据科学研究表明,现代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功能。随着这些保健功能被科学证实,普洱茶日益受世人所关爱,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对普洱茶的消费不断升温,并冠以“减肥茶”、“窈窕茶”、“益寿茶”等美称,普洱茶年产销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600多吨上升到2001年的近2万吨,其增长幅度为我国各特种茶之冠。近几年来,普洱茶却一度出现供货紧张的状况,陈年老普洱茶更是成为广大客商求购的抢手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普洱茶的消费需求也以大城市为先导迅速增加。可以断言,普洱茶必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功能更广泛地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好。

  在普洱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的同时,国内外厂商开始大量投向普洱茶产业开发,菊普茶、普洱花茶、普洱速溶茶、普洱茶水饮料等后续产品相继投入市场,更增加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由于历史等原因,目前普洱茶产品还存在干仓与湿仓、生茶与熟茶之争,产地名与茶类名模糊?昆用,假冒伪劣产品增多,以新充陈现象严重,一些商家把红茶、绿茶统统打上普洱茶标签误导消费者,这些现象已阻碍了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明确、科学地界定普洱茶产品名称,规范市场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试对普洱

  茶发展历史作一探讨分析,希望对现代普洱茶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普洱茶发展的历史背景

  普洱茶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云南茶业发展史。据考证,普洱茶区的种茶历史约为1700多年,晚于巴蜀地区。云南普洱茶的大致产制发展史如表1。

   

  表1云南普洱茶产制发展史

  普洱茶区制茶发展史的技术起点虽与巴蜀及江南制茶发展相近,发展中却远远滞后于巴蜀、江南茶区,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由于云南普洱茶区地处南夷边疆,又长期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的历史背景造成的,也正是这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条件滋养了云南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普洱茶这一茶中奇葩。

  据考证,元朝之前,云南地区的大部分长期游离于中央王朝所管辖的行政区划之外。战国时期秦始皇曾派人修逼了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的“五尺栈道”,将云南短期纳入版图,但在十余年后,因南夷作乱,汉初将巴蜀与云南之间的通道要塞全部关闭,不准来往;《汉书·西南夷列传》有“秦时尚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一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关蜀故徼。”的记载。到东汉三国时期亮定南中,对云南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云南濮人开始种植利用茶叶,这一时期可谓巴蜀文化对云南地区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时期,并开辟了云南种茶历史,直至今日在云南西双版纳茶区还有着广泛的传说。从晋到唐这段时间,中央政府一直未在云南地区设治,这一时期巴蜀及江南茶叶已发生了从生晒羹饮到蒸青饼茶的飞跃发展,然而普洱茶区却因缺乏与中国主流茶文化的交流而停滞不前。唐初,皇朝曾积极经营云南,公元733年,蒙舍蛮皮氏打败唐军在云南建立起独立的南诏王国,以致陆羽《茶经》也未把云南作为茶区列入,仅有在此之前,出使南诏的唐使樊绰在《蛮书》中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宋朝时期,段思平夺取政权在云南建立大理国而独立于宋代版土,以致宋代盛行的龙团凤饼以及斗茶之风亦未得传播。唐宋这两个朝代正是中国茶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那时普洱茶区属云南王国的银生城管辖,普洱茶则在“隔离于世”的环境中缓慢地发展着,元朝灭大理国后,逐步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与明朝的洪武调卫及屯兵制的实施,大批汉人迁居云南,加强了中原文化在云南的渗透与传播,推动了云南茶叶向团饼茶发展。但由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丰富,滋味苦涩浓强,并未受到元朝时期和明朝时期中央政府的重视,仍处在自由发展时期,如明朝宋濂等撰《元史·茶课》载:“西番大叶茶,建宁胯茶,亦无从知始末,故皆不著。”而元朝忽思慧撰《饮膳正要》则有:“西番茶,出本土,味苦涩,煎用酥油”的记载。《明会典·茶课》记载:“茶课数,云南银一十七两三钱一分四厘”。而清初(1690年)阿世坦等编《清会典·茶课》竟有:“广西云南茶课,二者不产茶,凡有贩茶抽税无定额”的说法。这一阶段云南茶叶除在滇中销售外,主要销往西藏地区。到了清代雍正七年,云南总督颚尔泰在普洱茶区建立贡茶场,并驱逐新旧商民,设总茶店以笼其利权,加之官茶扰民,导致茶山荒芜。为此,雍正十二年,针对普洱茶区发布了“禁压买官茶告谕”和“再禁办茶官弊徼”,削减了贡茶数,恢复了自由买卖,普洱茶开始大量进入京师,并受到清朝宫廷的宠爱,大大促进了普洱茶的产销发展。到1780年,《清朝通典》载:“茶课,云南行引三千,额征银九百六十两”,普洱茶生产发展逐渐进入历史高峰期,,清朝末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普洱茶也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综观普洱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云南长期游离于中央政府管辖之外是普洱茶区茶叶生产滞后的重要历史因素,而后的普洱茶区与中原文化交流则是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普洱茶发展三阶段与现代普洱茶的产生

  明代以前记录普洱茶的相关文献资料较少,主要有唐代樊绰的《蛮书》,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诸夷风俗》,明代谢肇涮的《滇略》,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等。而在清代,相关文献达十几种之多。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是地方土著民族对当地茶树自然资源发现利用与巴蜀及中原茶叶加工技术影响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产制发展与中国茶叶主流发展史既有紧密联系而又拥有自己的特色。综观其加工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唐宋以前的散收无采造法阶段;(2)清末以前的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3)现代普洱茶阶段。在唐宋时期,中原、巴蜀地区茶已进入团饼茶的兴盛期,而“普洱茶”的加工尚为“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相对于团饼茶而言)。直到元朝以后,随着当时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团饼茶加工方法逐步传人普洱茶区。至元末明初,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了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却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的需要而得到更快发展。明万历年间谢肇涮《滇略》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普洱茶因开始在明朝的普日部(今普洱县城)集散而得名,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下辖今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随着普洱茶因人贡清廷受宠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普洱府城也因此进一步成为茶叶的精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普洱茶之名开始闻名海内外。这一阶段为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这时普洱茶的制作分毛茶加工和精制,其基本加工方法为:

    

  如按我国现代制茶法与品质分类标准体系分,清末以前的普洱茶应属绿茶类。但当时的加工技术理论比较落后,存在初制加工十分零散,杀青不及时、不匀、不透,加上干燥不及时而造成酶性氧化比较严重,同时精制汽蒸时间较长,而团饼茶又多采用缓慢晾干,成品茶含水量较高,加之较长时间的运输、销售,及消费存放过程而造成后发酵与水热氧化,使茶叶产品呈现干茶金黄而茶汤橙红,滋味相对醇和的品质特点,但这时的产品有绿色、黄色和红色,茶膏也有黑色和绿色之分,难以与现代茶类严格区分。而紧压茶的氧化却相对较重,其品质形成是一个酶性氧化与非酶性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直至清末仍以普洱邦小叶种茶苦涩味低为胜,说明那时的普洱茶尚未形成长期陈化氧化的技术。现存清末民初的普洱茶标签也没有一种提及储存陈化的相关信启、。过去有人认为:“因为长时间人背马驮、日晒雨淋形成普洱茶”的说法未免把事情过于简单化了。

  第三阶段即现代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的萌生,则是自清末以来,自然、社会、商业、科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

  1、自然条件

  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原料芽叶肥壮,持嫩性强,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这为现代普洱茶条索肥壮、滋味浓醇、耐冲泡的品质特点打下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2.传统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因以下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自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原茶叶精加工及集散地的地位,因行政区划的变更原普洱府茶区成为新的思茅、勐海、勐腊、景洪等茶区,茶叶产地不再以普洱标注。(2)原普洱茶区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等多样化。(3)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3.陈化工序的产生是现代普洱茶形成的重要标志经验的总结,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原普洱茶区的茶叶发生了多茶类分化,由于杀青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使晒青毛茶酶性氧化得到控制,晒青毛茶的晒干过程使茶叶滋味变得柔和,茶叶色泽转黄褐,并产生了以“太阳味”为特色的香气先质,再加上其后的蒸压成型与干燥过程和理化转变,为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历史上普洱府茶产品较长的流通时间为后发酵陈化工序的形成作了铺垫。消费者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发现了陈年普洱茶更适口,且治病效果更好,这一经验推动了普洱茶陈化工序的产生。而清末以后因战乱引起,特别是以香港客商为代表的因进货渠道不畅等因素而产生屯积销售,进而发展为有意识地贮藏陈化以提高品质,为现代普洱茶陈化工序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后熟陈化促使品质转变认识的逐渐加深,形成了陈年普洱茶的专门消费群体。在这种需求推动下,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勐海茶厂等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分析研究,借鉴黑茶生产工艺,利用现代制茶技术理论创造了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其产品受到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西欧等地消费者的欢迎,产销量逐年扩大,加工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保健功能被科学证实。至此,现代普洱茶形成,其品质特色按现代中国茶叶加工及品质特点分类系统可划归为后发酵的黑茶类,其原料和加工工艺都自成体系,工艺不断成熟和完善,现代普洱茶基本加3工工艺为:

    

  因此,从普洱茶发展历史来看,现代普洱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处理制得的产品,其形成是一个具有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继承创新过程。我国高等教材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至此,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已退出历史舞台。

双江勐库茶,勐库普洱茶!

双江勐库茶,勐库普洱茶!临沧地区是云南省主要茶区之一,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

临沧地区是云南省主要茶区之一,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

临沧地区北部是凤庆大叶种分布的、早已鼎鼎大名的“滇红”红茶之乡。南部就是目前主产普洱茶、名声鹊起的勐库大叶种主要分布地。

在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镜内。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境内若干栽培品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所处海拔高,抗寒性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源于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经过先民人工驯化而演变进化了若干野生栽培性品种,分布在临沧境内广大地区,尤以邦马山脉一线为多。如章驮、南美、坡脚、冰岛、勐库等地。

在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后辈家族中,因栽培环境的不同,进化孕育了三个杰出的栽培性、群体种后代:

1.勐库大叶茶(国家级良种,源于双江县中北部的勐库镇一带)。

2.冰岛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双江县北端的冰岛乡一带)。

3.邦东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临沧市东端的邦东乡一带)。

其中,尤以勐库大叶茶最为有名。

“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型,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绒毛特多。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适制红茶、云南绿茶和普洱茶。”。

勐库大叶毛茶口感厚重,汤质稠厚,香气深沉,内质丰富,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毛料,在上世纪初即已出尽风头。

天下好普洱茶,云南临沧双江勐库普洱茶(作者:李少白)

我一直以来以为云南自己已跑得差不多了,可自从做普洱茶以来感觉要重新走一次云南才行。云南的地理知识才过复杂,山那边还是山,而且每一个山里总会有些什么东西是你我不知道的。有机会一定要再次上路,最好的方式是放弃高速公路,直接在山里行走。有意向的朋友可以联系,时间也许是多年之后。心愿吧!我的QQ542866607

双江勐库普洱茶是我找了很久的一个茶类,双江勐库的大叶种茶已让世人感叹,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茶。

在广州普洱茶市场,云南的三个地方的茶在很有名气,一是勐海的普洱茶,二是下关茶厂生产的砣茶,再就是勐库的云南大叶种制作的普洱茶。这几年来,临沧一直在打造天下普洱第一仓,如果说临沧是天下普洱第一仓,那么勐库则是第一仓的心脏。

勐库,一个与茶有关的名字,得益于大叶种茶的恩泽,这个优美的地名连同普洱茶一同起程之后,便被品饮者泊进心爱的杯盏。应该说这是一次幸运的结果,不是么,当第四纪冰川的劫难来临的时候,勐库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劫,成了很多裸子、被子植物的避难所,不过,这不是上帝在大难之前做了手脚,而是澜沧江流域横断山,阻截了面目狰狞的死神,让多样的生物千百年来就在这大山里这绿色的帏帐里悄悄地繁衍着。云南大叶种也不例外,当地球经过亿万年的浑沌尘埃,阳光再一次睁大眼睛,一滴雨露仍然在一片茶叶上闪烁。

茶香在史书中泛起,茶事在民间平常地进行着。勐库的当地居民很早就开始驯化,种植大叶茶,这些茶在明初勐勐土司时期开始广泛种植,在勐库平均开拔1300米的独特生态环境作用下,这些茶演变成了国家级茶叶名种,蜚声海内外的勐库大叶茶。当我进入勐库溪流纵横、环境优美中,寻找到土生土长勐库茶群落,对照书上的记载,再一次惊叹于一棵茶的崇高与伟大。此刻,我的眼前浮现着1984年一个经典的画面,远景: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权威专家一脸严肃,面对全国茶区申报的近千个茶品种按既定程序填表、录数据、查看资料。近景:来自云南省双江县勐库的云南大叶种茶,站在媒体闪光不止的镜头前,像一位淡定从容的美女。尾声也是高潮,当第一批全国30个茶树良种之一的决定通过表决,勐库的云南大叶种茶胜券在握。人们把目光投向默默无闻的滇西双江县的小镇勐库的时候,似乎才发现,就是这普通极了的乔木型植株身上,随手摘一片叶,长都在13.8-21.9厘米,宽5.8-9.0厘米之间。顺着叶面强隆起的脉线,可以寻找到叶齿疏浅钝的姿容。每一位勐库的茶农闭上眼睛也都能说出勐库大叶种茶育芽力强、芽叶肥壮、持嫩性强的品质。而茶叶科学工作者精密度很高的数据显示,春茶一芽二叶含咖啡碱4.04%,氨基酸1.66%,茶多酚33.7%;每克茶叶含儿茶素182.16毫克,勐库大叶种茶既适制红茶、普洱茶及绿茶,也是制工夫红茶的上等原料。

说实在的,很多时候,勐库的大叶种茶并不出名,像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乡村少女,略施粉黛便可成为西施,可是乡村少女直到成为母亲,也不会让工业的香粉在自己不用修饰的笑容上改变自己,勐库大叶种茶也不例外,犹如埋没于芬芳泥底未经雕凿的璞石,隆起的叶脉仿佛记忆的线索,书写着千年的故事,错落有致的野生古茶种,则证明一道普洱茶起源的课题。顺着马班头的歌声,我进入古茶树群落的腹心地带,用手抚摸古茶树上柔软苔藓,用心感受古茶树风中的窃窃私语,我似乎听到了一个茶人在叹息,是陆羽先生,他静坐在天堂的茶室,为他不能到过勐库而自责着呢。此刻,苍郁的山莽有茶歌唱起,那是途经此地的赶马阿哥,摇身一变就成了农用车驾驶员,正把源源不断的勐库大叶种茶运到外面的世界。仔细阅读一片茶,让它沾上人间的体温,便会闻到一味清香,竟也是我所热爱的生活中那一缕平常的茶味,把它含在口些,轻轻一爵,天哪,苦涩的味道刹那间回光返照一般,幻觉一样的甜在我的味蕾里泛起。初品,是淡淡的清香,源自泥土的那种味道,携带着春天青草般的感觉,再品,是甜甜的回味,一缕缕从舌头上游弋,这甜是让人微醉的滋味,感觉就像山间流动着的溪水,有股清新的气息。这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当朋友把经过制作的勐库茶盛在我随身携带的杯子,啜一口淡黄色的茶水,感恩便在我心里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