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七种口感,让你明白怎么品普洱茶!

七种口感,让你明白怎么品普洱茶!

2019-03-18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当茶汤饮入口,汤性的七类感觉就在口腔中弥散开来,将其归纳为普洱茶的"水性"。

 

  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一些负面性的影响。

  1、最柔和的——滑

 

  好比将最细腻的纯豆浆,含在口腔里的至柔感。滑让人感觉温和舒顺而亲切,使人心神安适稳定。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为优异,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重要指标之一。

 

  2、最具年代感的——化

 

  “入口即化”放在陈年好茶上同样贴切。普洱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要在理想的存放环境中贮放十来年以上,才有此口感。“入口即化,喝了等于没喝”,是品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美。

 

  3、最灵性的——活

 

  活泼的水性,是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优美度。活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在口腔中生成一种活的感受。因为比较抽象,要靠个人多次实际培养,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现,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

  4、最舒服的——砂

 

  喝过茶汤之后,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受。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下口中那般浓砂,带来一种舒服的感受。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过口腔,感受粗犷而浓郁,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

 

  5、最纯正的——厚

 

  厚重与普洱茶的质地相关,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

 

  6、最轻扬的——薄

 

  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受轻且萧素。灌木新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会显得单薄。

  7、最快捷的——利

 

  因为太薄的水性,使得口腔接触茶汤有触及利刃的感受,继而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心理产生排斥和拒绝。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香气应该怎样闻?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有几百种之多。然而香气物质的种类虽然多,但含量却微乎其微,茶中的香气物质占干茶的0.005%~0.05%。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按结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脂肪类衍生物、萜烯类衍生物、芳香族衍生物、含氧、氮的杂环化合物。

 

  辨别茶叶的香气,主要靠嗅觉来完成。通过浸泡茶叶,使其内含的芳香物质得到挥发,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进行区分。有“干嗅茶香”和“湿嗅叶底”两种方法。

  干嗅茶香,是对未浸泡的茶叶进行香气辨别。其方法是双手(或单手)握住茶叶,靠近鼻腔细细嗅别,如遇香气低淡无法嗅到茶香时,可用口对着茶叶呼热气,茶叶受热后,香气就会挥发出来,此时,应及时嗅香,辨别茶叶的香气。

 

  湿嗅叶底,就是趁热对第一次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进行嗅香。由于浸泡后的茶叶在热作用下,其内含的香气物质能充分的挥发出来,一些不良气味也能随热气挥发出来,所以,趁热湿嗅叶底,最容易辨别出茶叶的香气。

 

  其方法是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汤的茶杯(壶或盖碗),另一手半揭开杯盖(壶盖或碗盖),靠近杯(壶、碗)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可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

  为了正确判别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高低、香气持续时间的长短,嗅时应重复一两次,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久,因为人的嗅觉容易疲劳,嗅香过久,嗅觉的敏感性下降,嗅香就不准确了,一般是3秒钟左右。嗅香的时候,杯(壶、碗)盖不得打开。

 

古树普洱茶冲泡之操作篇


 

  继续前几期的话题,这次来谈谈冲泡古树普洱的具体操作。操作大体包括,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和冲泡手法等,都放在一起讨论。关于水和器皿方面前面已有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历史信息。

 

  目前通用的普洱茶冲泡与品鉴方式来源于闽南乌龙,经由台湾同胞的努力而引入普洱茶领域。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更加细致,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一款普洱茶的大致轮廓,所以在未形成普洱茶独特的套路之前,仍是冲泡普洱的主要方式。但是这里面仍有很多细节没有经过推敲,未必适合古树普洱的品鉴。下面简单的谈一谈,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未来茗寿堂在这方面的专著。

 

  水温

 

  水温是一个影响非常大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

 

  水温的选择和茶质的特色和品饮者的倾向都有关系。如果你关注古树香气的丰富层次,口感的饱满度,回甘的细腻和山韵的悠长,那么水温一定不能太高,大部分茶的适宜水温在80-85度,部分可以更高甚至超过90度,而部分则要控制在75度。如果温度低于70度,会影响古树的发挥,茶气的运行也会受影响。

 

  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温,这听起来有点玄妙,但这正是古树普洱的丰富性所在,这也是茗寿堂为什么每款茶会有不同的建议温度的原因。

 

  很多人习惯用沸水冲泡,其实和乌龙茶的工艺香不同,普洱茶的香气细腻丰富,是山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除了少数茶勉强可为,这种方式对大多数茶来说都会掩盖很多特质。但是如果品鉴比较粗糙,只是注重所谓的霸气,那么温度的控制就不那么重要了。

 

  相对生茶来说,老茶的水温可以更高些,但是需要有温壶的过程来慢慢唤醒其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我们看似玄妙的东西,背后都和水温有关。

 

  比如有人说一款茶在昆明泡比在沿海地区泡花香更明显,这并非是空气中有什么玄妙,而是昆明水的沸点比沿海地区低大约7度,昆明的沸水只要稍稍放置,就进入适宜泡茶的温度。

 

  还有人讲高冲的茶香气更好,这也和高冲时水在空中降温有关。同理出水沿着杯沿旋转也和水经过杯沿冷却有关。当然我不反对这些技术性的手法来丰富我们的茶艺,我只是希望没有这些技艺的人也能喝到好茶。

 

  冲泡温度和适宜饮用的温度并不等同,单纯从口感的角度,50-60度的饮品喝起来口腔最为舒服,但我仍然建议大家适应更高的温度,来感受更丰富的体感。

 

  投茶量

 

  投茶量仍然是因人、因茶而宜,太低显然不利于品鉴,太高也会影响口感。按道理说如果单纯追求体感明显,加大投茶量应该没有问题,但实践中过大的投茶量,体感不一定更好,这正是中和的道理。

 

  一般的古树110ml盖碗投茶5-7克,从口感的角度,苦涩度重的茶可以减量,苦涩轻的茶可以增加;老茶可以适当增加,一方面为了体验老茶的醇厚,另一方面老茶苦涩度下降,加量不会影响口感。如果不确定一个器皿的大小,可以根据泡开后茶叶所占器皿的空间比例来估计,新茶泡开后叶底占盖碗一半或略多,老茶可更多至全部。以上只是从品鉴效果来看,当然每个人口味不同,没必要一致。

 

  出汤时间

 

  从古树普洱品鉴的角度,见到的大部分人的出汤时间还是过长。千万不要以茶叶评审的方式来泡茶,那只会掩盖云抗(台地茶主流品种)和古树的差异,再好的古树也会面目全非。

 

  一般来说,古树散茶前几泡可以入水即出,或者5秒内即出。撬的饼茶根据撬的块大小可以适当加一点时间。当然也要看具体的茶,比较紧结的茶比松泡的茶时间要长。随着泡数的增加出汤时间也逐渐增加。

 

  为什么出汤时间这么短,因为古树普洱是内涵物质最为丰富的茶品,浸出物比其他茶品多得多,你再按其他茶的出汤时间,就不合适了。

 

  和投茶量的道理类似,苦涩轻的茶或老茶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苦涩重的茶则不能闷泡。

 

  前几泡

 

  前几泡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前几泡处理得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后面可以自由变化泡法。如果前几泡处理不好,后面就很难挽回,这就是“缘起”的道理。

 

  节奏感

 

  冲泡过程不应过急或过缓,过急品鉴得不充分,过缓人心容易涣散。一般品鉴一道之后,稍有停顿为佳。尤其两三人品时,过快会对品鉴造成很大影响。

 

  品泉与茶点

 

  为什么要在品茶中间喝一杯水?主要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清洗你的舌头和口腔,消除品鉴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你的生津和口腔活力,你会发现水是如此甘甜醇和。

 

  一般来说,在品茶时不宜吃茶点,尤其是甜腻的东西,少量中性或微咸的无刺激性的东西无大碍,有时反而会激发一下口腔活力。在品茶之前不宜吃麻辣食品,舌面会迟钝,喝茶涩感更重。

 

  手法

 

  手法上可说的东西很多,这也是茶道课程教授的内容,茗寿堂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才会开启这方面的因缘。我这里只提示两个方面:外在的形式和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要放松而专注,手法要流畅不要迟疑。能做到这两点,就足可以泡一道好茶了。

 

  煮茶

 

  茶泡过之后可煮,这并非是新发明,而是最古老饮茶方式的延续。煮茶时需要注意加水适量,控制煮茶时间,煮出来的茶会更加醇厚。不仅老茶可煮,新茶也可以煮。内涵丰富的古树在泡到味减之后,都可以煮三次以上。

 

  其他冲泡方式

 

  除了上面这些,古树普洱还可以有其他的冲泡方式,飘逸杯冲泡,保温杯闷泡,冷水泡等等,不一而足,大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只要理解了古树普洱的特质,便可以灵活运用了。比如我出门有时会用泡了十几泡的茶放在保温杯里,经过长时高温闷泡,也可能会出现盖碗和茶壶难以达到的惊艳效果,那正是无心成佳茗了。

常喝普洱茶的您,了解一下普洱茶的9种假冒现象

常喝普洱茶的您,了解一下普洱茶的9种假冒现象

 如今很多茶友们对普洱茶情有独钟,但想买到真正的好普洱茶却很难,原因之一是大多数茶友对普洱茶了解不深,不容易辨识那些花样百出、品类繁多的普洱茶;其二是市场上“假冒普洱茶”太多。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普洱茶的9种假冒现象。

 这里说的假冒,主要是指通过假冒树种、工艺、山头、品牌、时间等。

1.假冒品牌

 假冒品牌就是非品牌企业冒充名牌企业,小厂冒充大厂,家庭作坊冒充热销知名品牌等。目前市场上假冒品牌的普洱茶占有一定的份额,一些二、三线小厂生产出的普洱产品,在包装、内飞、防伪等方面都与名牌企业热销产品一模一样,很难分辨。

 但并非所有假冒品牌普洱的茶品都很差,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品质较好的,甚至不比正牌的差。对于茶客喝茶而言,只要好喝就是好茶,无需分辨是正牌还是冒牌。而对于藏家则不同,是否假冒却显得很重要。

常喝普洱茶的您,了解一下普洱茶的9种假冒现象

2.假冒老茶

 假冒老茶的唯一办法,就是新茶做旧。做旧通常有两种,一是茶做旧,二是包装做旧。因老茶难求,经济价值客观,现在做旧已经很专业了,不喝难以区分。假冒老茶汤色、叶相几乎乱真,但唯一的一点做旧做不出的就是陈香老韵,所以,辨别“高品质”的假冒老茶只有通过试喝才能分辨。现在,假冒老茶有一定的市场,主要是见过、喝过真正老茶的少之又少,分辨时缺乏鉴赏标准。

 至于包装做旧,名堂更多,如同书画做旧,没有非凡的水准难以鉴别。包装做旧的祖师爷出自台湾、香港,现在到处都有高手,连韩国人都会。所以,做旧老茶令人难以防范,除非对老茶情有独钟,否则还是远离的好。

3.假冒原料

 假冒普洱的原料主要来自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的小叶种原料,无论是按官方的标准还是茶友的说法,小叶种原料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普洱茶。一般情况下,这种茶相对分辨较易。这种茶有股酸味,不论是泡得浓还是淡,都无法去除。但这种茶看上去很漂亮,细芽细叶,精致玲珑,有的连芽带叶只有3、4毫米,与云南普洱的叶形极不吻合。又因汤色不错,很容易迷惑人,令人上当。

4.假冒工艺

 为迎合、迷惑茶客,在加工工艺上采用烘青工艺、红茶工艺制作普洱,使得茶变得香味浓郁,汤色红亮,增加了卖相。采用这种工艺加工制作出来的茶,不一定都是品质很差的茶。采用烘青制作出来的茶,不能长时间存储,新茶喝起来很香,过几年就会变得很难喝。采用部分红茶工艺,即鲜叶采摘后并不正常时间杀青,待叶梗叶片有些大面积发红才杀青,这种茶汤色非常漂亮,但香气、口感的转化明显不如普洱传统工艺所制之茶,且时间越长,问题越明显。

 鉴别这类比较简单,只要茶香得不同寻常,那定是烘青。如果茶泡开后出现大面积的红叶红梗,便是红茶工艺了。传统普洱茶叶也会出现一些红色,那是正常采摘时茶梗端头因指压变红,或因疏忽偶尔出现红边,与红叶红梗是不一样的。

常喝普洱茶的您,了解一下普洱茶的9种假冒现象

5.假冒古树

 假冒古树茶,非常普遍,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假冒的方式,就是以台地茶冒充古树茶,实质上是以次充好。但对于台地茶与古树茶的鉴别,是非常麻烦的,不是眼观鼻闻口喝就能区分的。

6.假冒名山

 假冒名山,就是以普通茶来冒充,本质上也是以次充好。这种茶市面上与假冒古树茶一样,泛滥成灾,班章、易武、冰岛、景迈被假冒最多。鉴别这些也并非一般茶客可行。

7.假冒纯料

 假冒纯料通常都是以拼配茶来冒充,与假冒古树、假冒名山如出一辙,但并非拼配茶就一定不是好茶。拼配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茶的表现、口感更加完美。所谓纯料指的是古树纯料,其价格自然昂贵,追求纯料其实就是追求风格。拼配之茶,适合规模化、标准化、大众消费的工业产品;纯料之茶,适合茶友们个性化、多元化、更把普洱茶当成精神享受的文化产品。

常喝普洱茶的您,了解一下普洱茶的9种假冒现象

8.假冒手工

 机制茶与手工茶,如同紫砂壶里的模具壶与手工壶一样,都是一个生产方式的问题,对于紫砂壶而言,是模具还是手工,有着天壤之别,机制茶与手工茶也是同样道理。普洱生茶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工制作的主要区别在于杀青、揉捻、干燥三道程序,这三道工序会给口感、滋味及随后的变化带来不同的影响。

 至于是否石磨压制,是否笋壳篾框,不是主要问题,它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对传统的态度、对工艺蕴含的人文美的追求,与品饮茶本身感官效果关系不大。用机制茶冒充手工茶,市面上很多,只要不是机器杀青烘干,仅仅是揉捻和压制用机器,对茶的品质影响不大,无须过于苛求。

常喝普洱茶的您,了解一下普洱茶的9种假冒现象

9.假冒春茶

 最多的就是用台地夏茶来冒充,在口感和体感上有着本质的差别,鉴别起来相对容易。

 最根本的就是通过体感来判断茶的真伪及优劣,凡喝后令人神清气爽、生津回甘者,未必很好,但肯定不坏。至于普洱茶的美,实质在于其健康、文化及收藏价值,而并非种种山寨,只要茶好,不必在乎是不是哪个寨,哪个山头,甚至哪棵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