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喝普洱茶的两点小常识!

喝普洱茶的两点小常识!

2019-03-1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生姜和普洱茶混在一起泡茶喝好吗?

 

  从茶圣陆羽老先生的《茶经》中记述可知,姜片可与茶叶为伍(也就是相配合)。古人饮茶时就是把茶叶、姜片、盐等物质放在一起煮沸后饮用。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姜片入茶有两种功效:

 

  1、姜片沏茶,发汗解表,可治偶感风寒。

 

  2、姜片煮茶,暖胃祛湿,可治寒凉胃虚。

  喝普洱茶会不会引起钙质流失?

 

  凡是茶,无论红茶绿茶,抑或乌龙茶,都含草酸,与食物中的钙元素结合,从而形成草酸钙,但是茶叶的某些其他成分对人体确有一定益处。权衡利弊,万事都是相对的,适度饮用才是最佳选择。

有用+10
分享

长期存放普洱茶,是选生茶好还是熟茶好?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能随岁月的变迁,而历久弥香。在合理的存储方式和存储期内,普洱茶的滋味是在岁月洗礼之下越发醇厚陈香。而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熟各有其独到滋味,有人偏爱生茶之淳甜,有人独爱熟茶之醇厚。



  一、长期存储,生茶后期转化空间更大

 

  长期存储生茶后期转化空间更大。生茶和熟茶最大的不同就是生产工艺的不同,而生产工艺中普洱熟茶和生茶相比,熟茶的工艺中多了洒水渥堆发酵这一工艺环节。

 

  虽然熟茶只是多了洒水渥堆发酵这一个环节,但普洱茶毛茶在洒水渥堆发酵这一过程中,却是经历了酶促反应、微生物发酵反应,湿热作用三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在三种反应的共同作用下,茶叶的内含物质得以在短期内快速的发生变化,使得普洱茶内含物质大量的被转化。

 

  因而普洱熟茶发酵程度越高其内含物质转化程度越大,而茶叶中内含物质含量是固定而有限的,洒水渥堆发酵中转化的越多,后期能够转化的自然越少,能够转化的物质越少后期存储转化的空间自然越小。

 

  二、长期存储,生茶转化滋味变化更丰富

 

  如上所说,熟茶的洒水渥堆发酵是在湿热、酶促、微生物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发生的,而在发酵中会释放出热量,再加之本身的湿热作用,在综合湿热作用下大量的微生物被灭杀,茶箐内的酶的活性会被大幅度的破坏。

 

  所以熟茶后期存储转化时能够参与转化的茶叶内氧化酶和微生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因而熟茶的后期存储转化主要表现为茶性的改变(由发酵之后的热性到存储之后

 

  的温性),以及发酵中渥堆味的消散和导致茶香改变的芳香物质的转化。以滋味而言,在后期存储转化中,熟茶的滋味更为稳定。

 

  而生茶的后期存储转化,是更为丰富的茶叶内氧化酶为主导的,加之微生物、自然缓慢氧化为辅助,是更为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生物和化学领域的转化。因为没有经过如熟茶一般短期剧烈的发酵,所以生茶中内含物质留存量更为丰富,这也就使得生茶在后期存储中,能够拥有更多的物质参与转化,从而使得生茶在后期存储中转化表现出更为丰富多变的滋味。

 

  三、长期存储,熟茶最佳滋味品质会下降

 

  任何食物都具有一个最佳赏味期,这这个期限内食物的滋味是最好的,过了这个区间滋味就开始下降,普洱茶也是如此。

 

  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多酚转化为刺激性更小的茶多酚的二次代谢物,以及具有强抗氧化作用的二甲氧基和三甲氧基衍生物,能够增加茶汤色泽和滋味的茶红素、茶褐色、茶氨酸等,这些物质对我们身体都是极为有益的,也是熟茶的主要滋味和功能性物质。

 

  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之后,相比于生茶其滋味能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提升到一个最佳的赏味期。而过了这个期限,如上所述的熟茶中主要滋味和功能性物质,就会在存储中逐渐分解、氧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熟茶的功效性和滋味都随之降低。

 

  所以如果是存储熟茶,不应盲目的追求越陈越好,而是要视熟茶的发酵程度和品质而定,在合理的存储期内熟茶才具有更高的功效性,更好的品饮滋味。

 

  综上所述,相同的存储条件下,长期存储,从后期存储的转化空间而言,熟茶小于生茶生茶;从后期转化滋味的丰富性来看,熟茶不如生茶滋味变化更丰富;并且长期存储,熟茶内有效物质会逐渐分解、氧化而消失,滋味和功效减弱。生茶、熟茶因工艺不同导致内含物质的不同,而滋味不同,各有其风味,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品,在合理的存储期下才能得到更好的滋味。

刘素说茶|为何普洱茶圆茶称“七子饼”?(16)

刘素说茶|为何普洱茶圆茶称“七子饼”?(16)

为何普洱圆茶称“七子饼”呢?也有诸多不同的见解与答案。“七片一筒或称一提,一片七市两,单片357克的质量。”俗称“七子饼”,这是茶界广泛认知接受的常识。其七子饼的名字的含义为“吉祥团圆”的意思,已获得民间审美的通过。但说到“七子饼”的由来,确实难考证真实的年代始起,到野史中寻答案竟然可以追塑到周武王时期。此野史不但路子野,且还山寨得很。武候遗种就出自这篇小野史文里。把“茶祖帽子”扣诸葛亮头上的那哥们写的,在怀疑的同时,觉得是写野史的人乱来呢还现代人作的敝?也懒得去考证,反正相当的不靠谱,这个历史说法恐连司马迁都会感到汗颜。因为,在那个时间段云南可能连文字都有不起。而周武王是什么时间段的人呢?3000多年前的人。那时的“南蛮人”就懂得制作七子饼茶么?陆羽他老人家一定会做恶梦的。茶树都还在被自然发明的路上走着,何来的七子饼茶?会生七个儿子倒是有可能,真遗憾不是真的,否则云南这块宝地一定是世界文明的摇蓝。

刘素说茶|为何普洱茶圆茶称“七子饼”?(16)

历史太过繁长的缘故,无依据时的人们只能猜着写历史。细看《史记》里的“阿房宫火烧三月”其实也是猜的,当然我也是猜着分析。试想现今世界上哪一个大城市能经得住烧三月的?若大的人为之城顶多一星期熄火。打死咱也不敢质疑伟大的司马迁。明观历史实情,在历史长河中实证稀少。史学家无法,有时也只能随笔一下。

有个靠谱点的说法是始于清代。为什么呢?清代中期,普洱茶火了,成为了朝廷贡茶。云南普洱府有事情干了,主要忙两件事:一、准备贡茶事宜,二、收茶税。即然是公派收茶税银,就需要有个计量单位,七子饼的质量被确定下来。古时以84片茶为标准件,一匹马驮2件共168片。方便于官府在收税银时,数一数马匹数量就可以了,相当的省事。现今,七子饼名称一般只受于普洱生茶饼。熟茶无资格享受此名的历史能量。当然一些不懂文化历史的山寨小厂,以为凡是圆茶都可称为“七子饼”。这是错误的观念。

刘素说茶|为何普洱茶圆茶称“七子饼”?(16)

清史中的普洱茶,史正茶也正。贡茶的祖地在易武这个地方。百年的历史易信也易考证,那个时期其正名并不称“七子饼”,七子饼是泛指“圆茶”的一个统称。同时还有另一个俗称“筒茶”。清时代的普洱茶是以本商号的名字来定名的,就相当于现在的商标。比如宋聘号,车顺号等。普洱茶是何历史原因成为清时代的贡茶呢?但终究是“物源本迷”,无必要深追下去。清王朝跨掉之后,这些茶商号已失去生存的基石。跟着集体破了产,曾经涌去茶山的“众多制茶淘金客”的命运突变,变成了当耕田活命的农民。发财梦虽然熄火了,生活还将继续。曾经的贡茶子孙们集体沦为成“山野村夫”,耕地种田,发展养殖。民国时期政局一直不稳,国人也穷的要紧。茶叶虽然也做,可价格与白菜大萝卜一个档次。根本赚不上大钱。熬到1949之后的50多年里,日子更是难以言苦的艰难。贡茶的子孙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祖上的荣耀。此时的茶叶只能换点柴米油盐而已,穷巴巴的苟活于世上。

刘素说茶|为何普洱茶圆茶称“七子饼”?(16)

怎么选普洱茶?

怎么选普洱茶?

  怎么选普洱茶?云南普洱茶既不同于红茶,也不同于绿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很多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都不知道普洱茶怎么选,其实消费者在购买时只要要掌握五个原则,就能知晓普洱茶怎么选了。

  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购买普洱茶的五原则如下:

  1、不要以为年代越久远越好。“年代只能参考,不能尽信”,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党委书记杨庆先说,普洱生茶的生产历史有数百年了,但第一批通过人工(渥堆)后发酵技术的熟茶是该厂在1973年生产的,“因此,市面上超过35年的普洱熟茶大多是假冒的”。

  2、不要相信伪造的包装。杨庆先说,消费者要注意购买普洱茶时价格与茶叶的年代和包装是否合理,比如几十年的老茶现在已经很稀少了,但市场上却是要多少有多少;红印茶也是很珍贵的,但市场上批发的所谓“红印”却便宜得很,这怎么可能是真货呢?“年代、价钱、包装不符合逻辑概念,报价不合乎市场行情的普洱茶,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3、不要仅看开汤颜色的深浅。杨庆先说,普洱生茶只要在干净、通风好的空间陈放,慢慢发酵后,就算放上50年或者100年,茶的汤色依然不可能变黑或者变混浊,绝对是油光气十足,色金黄转枣红才对。因此,如果卖家以“汤色颜色深说明是老茶”来叫卖茶叶的话,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

  4、不要相信添加的味道。“普洱生茶唯一的味道就是樟香味,陈年普洱老味老韵。而分辨普洱熟茶的最好方法是渥堆发酵越少的茶品及拼配蒸压时间越短的越佳。”杨庆先说,如果茶叶有霉味和其他异味,就是已经霉变的茶叶或质量较差的茶叶。

  5、不要以为树龄叶种越老越好。当下众多的消费者大多以为大叶就是野生。仔细观察叶子如果是大大的,平平的,薄薄的,一定不可能是野生种,而是在某种商业利益的需求下人工种植出来的,真正云南野生的普洱茶是没有施放肥料及农药的,所以消费者千万不要迷信茶叶的树龄和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