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熟茶究竟要存多少年口感最好?

普洱熟茶究竟要存多少年口感最好?

2019-03-18 访问量: 24 茶礼仪网
  熟茶由于有一个人工渥堆的发酵过程,因之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批次,茶品的表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厂家,在渥堆的经验上各有心得,因而生产出来的熟茶茶品口味不一。那么普洱熟茶究竟要存多少年口感最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吧。

 

  就普洱熟茶而言,不同的普洱熟茶存放的时间往往不一样,是否好喝就要看茶叶本身的发酵程度,以及本身用料的等级,以及存放地点所决定的转化速度。

 

  除了自身原因,还要看个人喜欢哪个阶段的味道,有人喜欢新茶的锋利,有人喜欢陈茶的温润,没有绝对的答案,多喝,问问自己的嘴巴和心,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普洱味道。

 

  一般而言,正常发酵的熟茶存二到三年比较容易出口感,如果轻度发酵,存储时间需要三年或以上口感才出来,发酵过重则反之。再来说用料等级,等级越高越不利于后期的转化,反之,用料等级低的普洱熟茶后期转化更好。

 

  关于存放地点所决定的转化速度,潮湿、闷热的地区,茶叶的转化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但容易出霉味、渥堆味;反之干燥的地区,茶叶转化相对较慢,但口感更佳,因此,对于普洱熟茶,比较强调干仓存储、汤感纯净无杂味,收藏价值更高!

 

  第一个品饮期:刚压制好两三个月以后,这个时候的熟茶肯定是不好喝的,堆味重,性燥热,高温蒸压之后的水味还在,但也有熟茶独特的醇香甘甜,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也是尝鲜,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就在这次品饮中。

 

  第二个品饮期:三年之后,昆明干仓转化慢,两三年的熟茶堆味才会褪的差不多,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此时的熟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宜常饮。

 

  第三个品饮期:十年,十年之后是熟茶最适合品饮的时期,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可口,香气纯粹,甜滑细腻,饱满丰润,养生功效强,药用价值高,老少皆宜。

 

  对于普洱茶来说,适不适合喝,存多少年好喝,都有两个前提条件:原料工艺好,存储环境得当,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存多久都不会好喝。

 

  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温湿度的不同,转化速度不一致,会有一定出入,但对于茶友来说,我个人还是建议保持纯干仓自然转化,这是最保险也是最好的存储方式。

 

  学普洱茶的人,要对普洱茶的每个转化阶段都应该去尝试,感受其中的变化,自己存的茶,最好每隔一两年就品饮一次,观察茶的转化方向以及是否存储得当,并及时做出调整。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喝普洱中期茶?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喝普洱中期茶?

如果抛开口感、价格等因素,从茶性以及健康的角度上来讲,中期茶确实是普洱茶中最适合人们品饮的茶品。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可能会有人会跳出来说,完全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新茶、老茶也很适合人的喝呀!凭啥说中期茶才是最适合的呢?请各位先不要急,听我们细细道来。

一般情况“茶贵新,酒贵陈”,这是行业的老话,也是大实话。对于很多茶叶来说,茶叶新,它的香气和口感都确实是最好的,那么普洱茶也不例外,只不过,普洱茶还多了“越陈越香”的属性,所以才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看法。

对于普洱新茶而言,新茶固然非常好,比如每年各大名山头茶的春茶,确实是普洱茶中的最好,不管是直接喝毛料,还是做成成品,其口感都很好,并且价格也不低。但主要的还是在于新茶高扬的香气以及鲜爽的滋味是中期茶、老茶很难达到的,因此,对于追求口感上的刺激的人来说,新茶确实更好。

然而,新茶再好也有弊端,你比如,它过于太新,生青味比较重,内含物质含量高,在没有经过时间陈化的前提下,对人体的刺激性太过于直接、太大,而且比较伤胃,容易茶醉,长时间喝新茶也比较伤身体。

可又因为普洱茶是没有一个固定保质期的,那么老茶在几十年的存放过程中,就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如果存放和仓储没问题,茶叶朝着好的方向走的话,那老茶自然是品质很好的茶,它既没有了新茶的刺激性,还因长时间的转化,口感滋味又到达了另外一种状态,并且茶性温和还利于身体健康,这样的茶固然是难得的。

但老茶是经过长时间存放过的普洱茶,虽然有着“越陈越香”的特性在,但是因为“老”(至少二十年以上),很大程度上我们就不敢确定这个茶是否还在是好的,仓储怎么样,是否对人体还有益,是否茶叶没有变质、茶叶内部环境良好卫生、对人体有好处。因此,老茶也并非就一定卫生、安全健康。

可是中期茶不一样,如果按照年份划分的话,中期茶则是在新茶和老茶的中间。更多时候,没有了新茶的弊端,也没有老茶的不确定性……

因为它要口感有口感,要时间有时间的陈化,更重要的是它存放的时间也不算太长,可追溯性高(原料、生产、仓储),茶叶好不好,相对容易判断。并且只要仓储良好,是不容易出问题的,那么对身体更多的是有益无害的。它不像老茶,可追溯性不高,也很难判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确实中期茶更胜一筹。

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说,中期茶才是最佳的饮品。另外,据市场调查得知,在普洱茶中,新茶和中期茶,在品饮方面更能让人放心。对于那些来路不正,横空出世,动不动就是三十年,四十年,乃至五六十年的老茶,很多人是不敢喝的,究其原因,就如上面所说的那样了。

老易讲茶:如何体验普洱茶汤浓与淡

老易讲茶:如何体验普洱茶汤浓与淡

最近和茶友聊茶,有好几个茶友反映,我的茶不错,性价比高,选料用料讲究,制茶工艺上乘,就是……就是淡了一点。每个人口感不同,认识层面不同,品茶圈子不同等,对茶的口感都有不同的认知,作为一个茶人,我们要做的是包容,倾听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提升我们的品鉴水平,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至于以我为主,固步自封。

关于茶的浓与淡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可能会反映出茶品的档次,还会牵连出苦、甜、甘、涩、香等一大堆问题。要说清茶的浓与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是感觉的事,且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口感这个东西用语言去表达尚有困难,用文字表达就更难了。

在谈茶的浓与淡的问题之前,我想讲二个关于食的事。茶友泉仔是做粤菜的一把好手,是我见过的对粤菜的追求达到了近乎变态的一个大厨,他对食材的挑选,对细节的推敲,对传统的传承都是那么执着,那么坚持。

上段时间他做了一个炆鸭,特意开车送了一煲给我试试。还千交带万吩咐我不要加任何东西,加热就食。回家打开一看,有点失望,清清的,淡淡的,这是粤菜的炆鸭?粤菜炆的功夫看的是汁酱和火候,这一煲清清淡淡的炆鸭,柱候酱也该放点吧。

盛情难却,开煲试试。结果喜出望外,拍桌叫绝。“鲜”,就一个字。我从未食过这么鲜的鸭,瑶柱的鲜带出了鸭的鲜,香菇的鲜又带出了瑶柱的鲜。汤汁汁不浓,入口淡淡的,但入口后那一股带着甘香的鲜味从喉头鲜到两腮,久久不散。以至二小时后喉和齿颊都还是那股鲜味。

第二件事我想讲讲广州云吞面的汤:广州人爱煲汤是人所共知的事,汤煲得越浓越好。但何为浓,浓了就不清了怎么办?于是就有了炖汤。广州云吞面对汤的要求是极高的,大地鱼,老母鸡,虾皮……煲出来的汤很浓,但不合格,为什么?因为云吞面汤的功夫在于清。

于是有高手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煲好的汤里,加点豆芽,让豆芽把汤的浓吸了,再把豆芽捞起,浓汤就变清了。那么,这个汤是浓了还是淡了?好了,我们回过头来讲讲茶的浓与淡。其实,真正高端的好茶口感是淡的。

这里有二个前提:一是淡不等于投茶量少的希释的淡。二是淡要有饱满度。要研究茶的浓淡,必须要分清两个概念,“浓淡度”和“饱满度”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我们理解了“饱满度”,再来说“浓与淡”。浓与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如果在里面再加点盐和味精,汤会浓了吗?

所谓的淡与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与浓。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影响茶叶浓与淡的因素主要是:树龄,工艺及树种。

讲讲树龄:树龄越短,苦涩味越高,茶味感觉越浓,这是茶树的生长特性决定的。树龄短的茶树,生长活跃,代谢快。树龄长的茶树,生长慢,代谢也不同。一般来说,树龄短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树龄长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

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所以,越贵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让你觉得淡了。便宜茶则相反:比如夏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让你觉得浓了。

越贵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没什么味道,但却耐冲泡的原因。同时,越是好茶的,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学者需要慢慢体会。影响茶叶浓淡的因素还有工艺问题,树种问题,这里就不说了。

研究茶的浓淡要结合茶的饱满度,厚薄去感受,还要结合茶的甜度,甘度,纯度,苦涩度等去找感觉,你会发现:好茶入口淡而韵浓,一般的茶入口浓而韵薄。人们经常说饮一杯清淡的茶,其实一点都不清淡哦!

普洱茶的定义:云南普洱茶概念历史演变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乾隆首品普洱茶,便有此美誉。由于普洱茶中富含的多酚类物质,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不断进行着缓慢的自然陈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色、香、味,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此为她不同于其他茶类之所在;同时,普洱茶蕴藏着质朴、浑厚的茶文化精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普洱茶有着不同的含义。

普洱茶的定义:云南普洱茶概念历史演变

一、普洱茶茶名的由来。

现在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普洱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古代的普洱茶称谓就是指普洱地方出产的茶;另一种则认为普洱县并不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而是茶叶集散地,普洱茶在古时是以集散地而命名的。两种说法虽然各不相同,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事实:普洱茶是以地名含义而命名的。普洱茶得名于明代,明万历年间,《滇路》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到了清代,普洱茶曾经盛极一时,成书于嘉靖四年的《滇海虞衡志》如此描述:“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更以这样作为起首语“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二、普洱茶(熟茶)的由来

历史上,云南的茶叶主要是通过数条茶马古道销往西藏、四川、香港和南洋等地,而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茶叶的运输主要是依靠马帮驮运,为了方便运输,往往将散茶蒸压成型,外包笋叶,装人竹筐出运。同时,为了防止茶叶在运输途中破碎,装筐之前,向茶(主要是砖、饼、沱)喷洒少许清水,使其回软。外包笋叶在包装前,也需浸湿变柔软后便于包装。由于云南自然气候的多变性,日晒雨淋,反复交替,同时茶叶本身和笋叶中也包含着水份,这些都促使茶叶进行着缓慢的自然发酵,经过漫长的运输时间到达目的地后,便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后发酵茶,其独特的陈香和浓醇的滋味受到各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普洱熟茶研制成功和推广后,采用人工渥堆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更是受到港澳市场的欢迎。

三、现代普洱茶的定义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上述有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茶;二是阳光干燥方式;三是经过后发酵加工。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呈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