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新视点︱喝普洱茶会导致人体矿物质流失?

新视点︱喝普洱茶会导致人体矿物质流失?

2019-03-18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何曾几时,坊间朋友圈曾盛行过一种说法:茶叶中的茶多酚、草酸等物质会干扰人体对于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网友说

 

  喝普洱导致缺钙”?

 

  传言一出,“一日不可无茶,嗜茶如命”的茶友大概难以接受。那么,究竟真相如何?喝茶是不是会影响我们对于钙、铁的吸收呢?对此,持两种相反态度的网友们进行了激烈探讨。

 

  

 

  反方VS正方

 

  正方 普洱茶会引起钙与其它矿物质流失

 

  有研究发现茶叶中的草酸可降低矿质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在人体中容易与钙离子形成草酸钙导致肾结石,所以草酸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的拮抗物。

  此外,在茶叶中还含有一种多酚物质叫酚酸或单宁酸,俗称茶单宁(这种物质在普洱茶尤其是生茶中的含量比一般茶叶中的含量要高),它会推动胃体蠕动运动的加快,使许多营养成分来不及消化或消化不完全,影响人体对包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钙等其矿物质的吸收。

        反方 喝普洱茶不会引起钙与其它矿物质流失

 

 

  茶叶中确实含有草酸与单宁酸,但在实际问题的讨论中,我们不能脱离剂量谈问题。茶叶中的草酸含量其实远低于很多蔬菜,所以正常的饮茶对于人体钙素的影响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实际上,并没有报告指出饮茶人群有比非饮茶人群更差的钙、铁吸收。我国福建、广东等传统茶叶消费地区,也不是钙、铁缺乏症的高发地区。相反茶叶中的氟、植物雌激素(类黄酮和木酚素)、钾元素等均有减少人体钙质流失的功效。可见饮茶并不会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

 

  好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到底如何呢?让专家用实验来告诉你:

 

  实验1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饶华等进行普洱茶对大鼠钙磷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表明饮用中、低剂量普洱茶可增加日粮钙的排出,使日粮中钙的表观消化率降低,从而使日粮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增加骨钙的含量,饮用普洱茶并不会导致骨钙流失。

 

  实验2

  而侯艳等在研究普洱茶对Wistar大鼠骨密度的影响过程中发现,喂生茶的大鼠组随着剂量的增加,骨钙含量与正常值相差不大,甚至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有所增长;熟茶组骨钙含量和骨磷含量与正常值相差不大,甚至会高于正常值。

 

  这也就是说:

 

  喝普洱茶不但不会引起钙、磷等矿物质的流失,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钙的吸收。

 

  这下,提着一颗心的茶友们可以放心了吧。

 

  诚然,茶叶中的一些物质确实会与矿物质发生反应。但只要保证好日常膳食中钙、铁供应,比如动物性食品中的鱼、肉、奶等富含钙、血红素铁的食物,就不必担心这些矿物质的缺乏。

       饮茶小贴士

 

  素食主义者只要将饮茶时间放置于餐后的一个小时候,也就不用担心茶水干扰矿物质的吸收。

 

  而茶友往往会有好静的习惯,缺乏运动与晒太阳同样会造成缺钙。

  所以与其担心饮茶影响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不如改善一下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正确健康的茶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喝茶方式(饭后半小时之内最好不要饮茶,饭后一小时内尽可能不喝茶,以免影响消化,90分钟后喝茶较为适宜。)

 

有用+10
分享

普洱散茶PK普洱茶饼

  世世代代离不开茶的中国人,用智慧把一片叶子做成了形形色色的样子,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滋味,人们为每一种茶叶都起了意味深长的名字,茶叶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话说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喜好普洱的茶友,除了喝还喜欢囤,那普洱茶到底要囤茶饼还是散茶呢?

 

  首先,饼茶、沱茶、方茶、砖茶等形式的普洱茶叫“紧压茶”,把普洱茶做成紧压状是为了方便存储。反之就是散茶,依旧依照以前的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而现下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等级早就无关了,所以很多茶友觉得普洱茶紧压的更好,这是个误区。

 

  普洱茶最常见是圆饼状的,传统标准重357克,寓意是: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而为什么普洱茶饼要紧压而不散存?这是因为紧压茶存放后,香韵,滋味的保持,比散茶更胜一筹。

 

  一开始普洱茶的紧压制作,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普洱茶多以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和运输,历史上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云南的茶叶在古代大多通过茶马古道运送到西藏等地方,长途跋涉,为了运送方便同时能多运送茶叶,所以就有了砖、饼、沱等形状。而散茶就比较占地方,如果是生茶,则原有的香气容易散掉,但是紧压茶可以将香气保持得长久一些。

 

  所以,如果是以长期收藏为主的茶友,就普洱茶追求“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普洱茶饼会较少占用空间。茶饼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比较稳定、陈化均匀持久,更耐储藏;如果是想在短时间内以自饮为主,又有良好的存储和条件,那就散茶吧,因为散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与空气充分接触发生氧化反应,达成较理想的品饮效果,另外也保留了更原始的茶性。

普洱茶的新老茶存放在一起行吗?

普洱茶的新老茶存放在一起行吗?

新老茶叶能否存放在一起,应区别对待。

有条件的收藏爱好者,同一类型的普洱茶,如同为普洱熟茶或同为普洱生茶,由于茶叶的基本风格类似,可以将同年份、不同制式(散茶或紧压茶)的茶品整理、收藏、存放在一起,使收藏的普洱茶品“批次”分明。不同年份的同类茶品,最好分开存放,以防止“老茶染新味”;但可以将少量老陈茶与新茶一起存放,以利有益微生物进行“接种”、加速“陈化”。

对于无法满足上述普洱茶收藏条件的爱好者,应做到“分清批次、分类整理、适当隔离储藏“,尽量减少储藏期间不同茶类的相互混杂、污染。

健康普洱茶:加点有益菌普洱茶更科学

为解决普洱茶由于加工工艺特殊性所带来的质量不稳定等难题,我省专家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纯化微生物种应用于普洱茶生产,以提升普洱茶质量的科学方法。

健康普洱茶:加点有益菌普洱茶更科学

满杯红汤,缕缕茶香。特殊的原料、环境、加工工艺(“微生物固态发酵”)和贮藏条件,赋予了云南普洱茶品质和功能的独特性。近年来,随着普洱茶为越来越多的人熟识喜爱,普洱茶品质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纯天然、高品质、保健、安全、无污染成为众多爱茶品茶人对普洱茶的要求。在茶叶问题频出的今天,普洱茶茶叶来源安全吗?加工工艺可控吗?品质有保障吗?依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行云南优质普洱茶的开发研究,提升普洱茶的品质、打造普洱茶品牌呢?在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下,昆明云普茶厂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同开展了“利用微生物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项目的研究工作,筛选出有益微生物菌种应用于普洱茶生产,使之工艺质量实现可控。

寻找优势微生物开发助酵发酵剂

优质普洱茶的产生,离不开优质的茶叶和可控的发酵方式。从2005年开始,周红杰便带领项目组从茶叶选择开始进行了科研。项目组对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和德宏等地区的茶树品种进行原料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适制生普洱(青饼)的有普洱宽红大叶茶、临沧邦东大叶茶,适制熟普洱(发酵普洱茶)的有潞西中山大叶茶、勐海勐宋茶,既适制生普洱(青饼)又适制熟普洱(发酵普洱茶)的有勐海大叶茶。适合加工生产普洱茶的鲜叶品种有:勐海大叶茶、易武绿芽茶、元江糯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选9号、双江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

同时,项目组还建立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分析方法体系,制定了相关实验规程。在研究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时,项目组分析了56个不同批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10余次大生产茶样中的微生物,分离纯化并分析研究证实:普洱茶大生产中各阶段起主要作用的主要优势微生物有黑曲霉、酵母菌类、米曲霉、根霉、木霉等。项目组发现,在普洱茶加工初期,黑曲霉最多,约占微生物80%左右,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水解酶,在渥堆中期,表现为增加趋势;同时,酵母菌作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形成普洱茶甘、滑、甜、醇品质风格的关键因子之一。在研究了普洱茶加工中微生物主要成分变化规律,获得优质普洱茶加工参数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功开发出了四种普洱茶发酵剂,制定了普洱茶发酵剂标准和规范的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探明转化规律 稳定普洱茶质量

在分析了600多份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后,项目组明确了普洱茶特征性成分及其在优质普洱茶中的含量水平。在研究中,项目组发现,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生物热化学作用形成大量新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构成了普洱茶特有的香气风味特征。并发生了以茶多酚为主体的一系列复杂剧烈的化学反应,形成了普洱茶所特有的风味品质特征,这说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以此明确了茶多酚、儿茶素类、黄酮类、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总糖、水溶性多糖、水溶性寡糖、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槲皮素、芦丁、没食子酸、水浸出物、水溶性果胶、灰分及水分等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生物转化规律。

在探明普洱茶化学成分转化规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的基础上,项目组还发现,在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影响因子堆温对普洱茶风味及品质的影响十分重要。结果表明,堆温保持在45℃~65℃时,加工出的普洱茶具有较好的风味特征。当堆温低于30℃时,加工出的普洱茶出现发酵不足,汤色黄橙或橙红,苦涩味较重,叶底泛青;堆温高于70℃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出现“烧心”,叶底碳化,失去产品风味。由此得到了普洱茶传统生产和新技术生产的工艺路线及技术指标,制定了企业的普洱茶质量标准,利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参数结合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人工调控发酵环境、调控有益微生物、抑制杂菌,进行普洱茶生产。

工艺大幅改进 助推企业增效

“微生物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新技术的诞生,带来了普洱茶生产的新革命。据专家介绍,该技术可缩短普洱茶品质形成时间,提高制茶率。传统工艺加工普洱茶发酵时间为60天或更长,翻堆次数6-7次,工作量大、碎茶率高。新技术发酵时间30-45天,翻堆次数3-5次,团块较少易翻堆、工作量减少,制茶率达92%左右,较传统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品质提高。其推广应用,不仅可解决普洱茶质量不稳定、加工工艺不规范、可控性差的问题,还可提高普洱茶品质,对应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品牌的树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产学研合作项目,该项目在昆明云普茶厂实施后,直接增加该厂净利润26万元,实现税利32万元,同时节约生产成本20.74万元。

几年来,“利用微生物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技术成果先后在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理南涧黑龙潭茶厂、云南万红扬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增加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到项目验收时,累计新增产值4428万元,直接新增利税1434.91万元,节约生产成本282.27万元;项目成果自2007年推广应用以来,到2010年上半年,累计新增产值11319.35万元,直接新增利税1758.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