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膏醒酒很给力

普洱茶膏醒酒很给力

2019-03-1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现代医学证明普洱茶膏养生的茶膏中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喝茶膏能增加血管收缩功能。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醉酒后的危害。饮茶膏还可以补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维生素C,兴奋被酒精麻醉的大脑中枢。因而起到解酒作用。并且用茶膏解酒,绝对不会伤害脾胃,不会使醉者大量呕吐,发生反胃的痛苦。

  酒精在肝脏接受处理,最后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会生成有害物质乙醛。乙醛会引起头痛、心悸、脸红、恶心、头晕等症状。会不会喝酒、酒量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有没有分解乙醛的酶和这种酶的多少,普洱茶膏养生中的茶多酚能有效减少乙醇氧化为乙醛,清除乙醛、烷自由基等的毒害,同时能显著提高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功能,从而达到醒酒和减轻酒精毒害、宿醉症状的功效。饮酒前服用还可以增加酒量。

  普洱茶膏养生功效有很多,其实普洱茶并不能解酒,只能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醒酒的目的。

有用+10
分享

听说最近单泡装普洱茶很火耶,为什么?

 听说最近单泡装普洱茶很火耶,为什么呢?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单泡装普洱茶是什么鬼。单泡装普洱茶,顾名思义就是刚好适合一泡份量的普洱茶饮,为适应简化普洱茶冲泡而生的新产品形态,却也迅速圈粉无数。原因何在?

内质不变,口感舒适

目前市面所见的单泡装普洱茶都是一砖一泡的独立包装,免去了传统的撬茶称茶之累。千万不要觉得简化了冲泡程序的单泡装普洱茶与袋泡茶一样,既看不见茶叶原料优劣,又不耐泡;单泡装普洱茶可是借鉴并优化了传统的紧压茶形态,看小砖外形也是芽叶分明的,冲泡后可正常鉴赏茶品叶底情况,且与传统的普洱茶产品一样,耐泡度较高。而且为适应普洱茶现饮的庞大需求,一般单泡装普洱茶都是口感醇和,非常适口,符合大众生活日常饮茶所求。

方便携带与保存

与传统普洱茶产品非常倡导的绵纸包装不同,单泡装普洱茶外包装色彩鲜明,食品级的塑料包装既时尚又防水,不怕风吹雨打,随时带出去也不怕茶品受潮受损,同时也对存茶环境要求较低,毕竟是密封防水包装。因此,单泡装普洱茶的适用性非常强,无论是外出旅行还是商务洽谈,包装完整、时尚精致、内质良好的单泡装普洱茶都可以拿得出手。

冲泡简单,全民饮茶

这个冲泡简单指的是冲泡单泡装普洱茶所受的限制较少,不一定要用专业的茶叶冲泡工具,飘逸杯可以,马克杯也可以,同时也淡化了对传统饮茶环境的要求,家里日常饮茶或是办公室冲泡都可以实现。所以无论你是否学过茶学专业,无论你是否是所谓的茶圈子内的人,只要你想喝茶,都可以冲泡享用。

单泡装普洱茶的出现并风靡市场并不是说传统的普洱茶收藏或专业冲泡不重要,深厚的普洱茶历史文化始终是普洱茶的独特魅力之一。只是如今饱含文化气息的普洱茶产品和冲泡艺术已然全面开花,而饮用普洱茶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饮品,更多的普通人群并不需要太繁杂琐碎的普洱文化产品和冲泡操作,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如吃饭穿衣般简单的健康茶饮。所以单泡普洱茶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日常生活饮用普洱茶的要求,简单却不影响茶生活内质,这才是其最大的魅力。

专家揭秘不法商人利用化学药品泡制陈年普洱茶

普洱茶被热捧为能喝的“古董”,很多人认定普洱越存越值钱。不法商人乘机利用各种手段将新茶变老茶叫高价。业内专家介绍,夸大年份、湿仓造霉味、加入化学药品是市场上最常用的做旧手法。此外,还有通过改换包装,将非品牌老茶冒充品牌老茶的作伪方式。

30年“金弹子”蒙了数百元

揭假:1992年后才有“金弹子”面市

云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告诉记者:“有个朋友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花数百元购得一颗30年存期的‘金弹子’,请我去品饮,我笑他上当了”。

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邹家驹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历史:1992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昆明茶厂职工项金山、耿庆国和翟元宏合作设计了一个三件套冲压机械,生产当时正式名称叫“迷你”(英文Mini),后来口头上流行改叫“金弹子”的5克重一次性微型沱茶,后来还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技术专利,号码92236902.X。之后,翟元宏自己设计了一个两件套的冲压机械,也申报了相应的技术专利。“由此可见,‘金弹子’要到1992年以后才有,又怎么可能有30年存期的“金弹子”呢?所以,朋友说的存了30年的‘金弹子’决不是真的”。邹家驹肯定地说。

80年老茶竟还有果胶质

揭假:果胶质存30年以上就会挥发掉

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果胶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会逐步分解果胶质,存期30年以上的老茶,果胶质早就转化挥发。但市面上一些号称有几十年存龄的茶,仔细一看,还有果胶质,很显然,这样的茶肯定是虚报了存龄。

“果胶质是构成茶叶细胞间层质的主要物质,是一种无定形的胶质,具强亲水性,粘着而柔软,即可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在茶叶揉捻过程中,细胞破碎,果胶质亦相随而出。”邹家驹说:“民国时期,西双版纳茶区无电力设备,紧压茶加工靠人力石模。人工压力有限,无电力时期的紧压茶都比较松泡,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果胶质的粘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会逐步分解果胶质,存期30年以上的老茶,果胶质早就转化挥发,茶块的连接,主要靠形状塑型的拉扯。此外,其它杂质往往以果胶质为依托,果胶质挥发了,茸毛或其他杂质也相应会减少”。

邹家驹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喝茶,预先说好是几十年的老陈茶。茶装在一个设计精巧的纸封里,约10克左右。他介绍说这茶已有80多年的陈期,一泡价值1500元”,“算下来,制茶时是民国初年的事了。我一看,茶叶有三分之二结块,三分之一已经散落。仔细观察,结块部分的连接果胶质仍然在起作用,很显然,这是一块虚报存龄的茶”。

芽头爆“20年陈茶”真相

揭假:1985年的茶叶中不会有芽头

邹家驹还讲述了一个3年茶冒充20年存期茶的例子:“2005年春节,我一位朋友的家人花3000元买了两块据说是1985年以前生产的普洱饼茶,经冲泡一看,茶味苦涩,有股渥堆的轻寡味,茶汤中上下翻滚着茸毛和淡淡的烟味,可以断定这茶的存放时间不超过3年,因为只有存放年限很少的茶才会有烟味。”

还有一段历史背景可以证明这茶的存龄没有20年。要知道,在1983年~1985年之间,晒青茶中的芽头毫尖价格很高,销路又好,加工生茶类的紧压茶时,厂家会用少许芽头嫩叶撒面,但茶体中和背面断然不会有白芽嫩尖。一般情况下,普洱茶饼和普洱茶砖就连撒面都没有了。

直到1995年左右,芽头被在证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低不宜生产普洱茶后,这些曾经很高贵的芽头嫩叶才陆续挤进各种各样茶身又粗又大的紧压茶。而我这位朋友家人所购买的两块茶饼,光从外表看,上下都压进芽头,很显然,这不可能是1985年以前生产的,至少也要是1995年芽头降价后才有的。”邹家驹说。

“市面陈茶多数是假的”

邹家驹说,一些所谓专家,写书完全不负责任,手里有什么“货”,便随之编造历史,抬高价格。“有些图谱太离谱了,南涧生产凤凰沱茶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却被一些人说成70年代的。”邹家驹说,“现在市场上卖的所谓陈年普洱茶,绝大部分都不是真的。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只靠诱人的标贴,要细心辨识”。

湿仓发酵普洱霉变“湿死”

“湿仓茶”是好茶还是坏茶,如何认定?茶叶界有不同的声音,但都一致肯定“湿仓茶冒充老茶”的做法,就是欺骗消费者。事实上,一些不法茶商将茶品搬进云南、贵州等地湿度浓的溶洞,加速陈化,发酵霉变,希望借此炒作年份,造旧普洱茶,不仅违背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规律,更让普洱茶失去保健功效,反而伤害人身健康。

存放湿溶洞让茶发酵

“‘湿仓’是一些茶商为了让新鲜的普洱生茶能提早饮用,马上见利润,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窑、防空洞、土房等地,因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容易造成茶叶麴菌的孳生,加速陈化,这种麴菌氧化称为湿仓后发酵。但是,湿仓普洱茶完全破坏了茶叶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本质,违反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的规律。”资深茶人、茶艺乐园(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璋说,他一贯主张以“干仓”存储普洱茶,也就是说,茶叶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下发酵陈放,既保存普洱茶的本质真性,又增加了品茗价值。

湿度高茶叶霉变湿死

为让记者有形象认识,陈国璋拿出平日给普洱俱乐部会员讲课用样本——经湿仓陈化造旧的普洱茶,与干仓陈放、保存良好的普洱茶进行对比。记者发现,经湿仓陈化的沱茶已经霉变长出白霜,而另一块同样经湿仓陈化的砖茶块颜色暗淡而发黄,霉变长白霜的沱茶闻起来有一股糠味,而发黄砖茶有股霉味。

“同是坏茶,哪种坏一点?”记者问道。陈国璋回答说:“发黄(区别于“金花”黄金菌,“金花”应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去评价)那块更差,只是黄色没有白色显眼,其实茶叶已‘湿死’!”

陈国璋解释,茶叶存于湿仓,因水份过多容易霉变,霉变厉害的茶叶会长出白霜,若未及时作退仓风干处理,白霜就会转变为黄霉(黄曲霉)。现在,有人说“普洱茶越霉越好”,其实不然。霉变的茶本质已变坏,水份过多助长白色、黑色、绿色、黄色的细菌生长,喝茶原想有助健康,但饮用这类茶效果相反。

自然湿仓可陈化好茶人为发酵多破坏茶品

另外,一些茶业界专家并不否定湿仓的做法,只是湿仓陈化出好茶品的技术难以掌握,湿度过高或不适时,货品就容易出现黑霉和绿霉,成为坏茶。目前市场不少人利用坏的“湿仓茶”来冒充陈茶和干仓老茶。

湿度超85%茶就发霉

台湾资深茶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石昆牧说:“如果有两块50年代存期的干仓茶和湿仓茶,我一定选择喝干仓茶,但并不表示湿仓茶不好,只是个人口味不同。事实上,现存老茶基本上是湿仓茶,甚至连20万元一饼的老茶也是湿仓茶。要知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存放的普洱茶就会发霉,像广州年平均相对湿度88%,过去作为存茶重地的广东、香港其实就是‘天然湿仓’,基本没有干仓老茶。”

石昆牧告诉记者,在香港,所谓“入仓”是指不以自然存放方式,企图以人工控制环境加速普洱茶陈化,广东方面有类似方式,如利用盖铁皮屋、进防空洞等来加速普洱茶的陈化,“这些人工方法所生产的茶,只要不是太过离谱,在以现代医学检验的标准而言,尚无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直接证据,甚至有时温湿度与时间、翻仓处理得当,在口感香气表现,身体感受也有令人惊艳之处。”但利用入仓炒作年份,利用造假误导消费者,不仅不道德,而且伤害人的身体。

湿仓陈化茶品技术难

对于“湿仓”问题,云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也表示,微生物发酵先决条件是要一定水分、温度和氧气,没有水不会发酵,好比星球上没水就不会产生生命一样。

他举例说:“同港九茶叶商会小聚,说几十年前有人用塑料纸密封生茶饼,后来打开变化很小。道理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干仓,干仓水分越少,茶叶陈化速度越慢——许多普洱茶书把干仓捧上天,殊不知没有一定水分湿度,哪来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

“我经常在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发酵车间观察,技术掌握得好,出正常的白毛,就是好茶;堆子温度高了,茶胚烧掉,温度低了,堆子表面出现黑毛,就是坏茶了。”邹家驹认为,这些是因为技术掌握不当,湿度过高或不适时,让部分货品出现黑霉和绿霉。由于技术难度大,哪能生产这么大批量陈化好茶。

茶商借入仓炒作年份

“生茶品经过快速陈化处理,其优点在于能立即将苦涩度降低、汤色转红、滑口带甜。而熟茶则能将渥堆味(新味、腥味)快速去掉,汤质滑润,出现明显陈香,两者共通点是入仓能把新茶刺激味快速消失。”石昆牧虽然肯定“湿仓”,但表示入仓存在5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仓储过程耗损大,霉变可能性大增;外观与饼面油光消失;仓味永远不会消失;同一批茶,香气口感品相差异大;与未入仓茶对冲斗茶,其仓味串鼻,口感香气丧失。

“入仓不见得一定不好,但入仓常被茶商作为炒作年份的手段误导消费者产生错误观念。”石昆牧说,个别商人为利所驱,通过往成品普洱茶上大量泼水或施放其他变色物质,或直接放在潮湿地上,让其生长出霉菌,陈化年份,最终不仅没了存放的韵味,也没有普洱茶保健效果。

发水暴晒快速造“陈茶”

用化学药品做旧茶

其实,比湿仓茶冒充老茶谋利更为可恶的是,通过加温增湿,甚至利用化学药品做旧茶叶。陈国璋说,目前高温“做旧”成为最新造假方法,他们将一盘盘喷洒了水的生茶和装了水的容器摆进铁箱,然后放在高温下曝晒,觉得铁箱未够高温高湿,再往炙热铁箱淋水,反反复复操作,以求让普洱茶快速“变旧”,“南方的夏天,这样速成的普洱茶可以达到3个月抵5年的效果。而且,经过这样的高温烘焗,做出的普洱茶色泽较红润,卖价很高。”

而且,“发水做旧”是“湿仓普洱”的升级版。陈国璋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将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窑、防空洞、土房等地自然陈放,还人为往茶叶上洒水,让湿仓后发酵速度更快,“我亲身去过做旧地窑,有的卫生条件很差,茶叶长时间堆沤已经发霉长虫。”

记者一个半月前,在朋友家中尝过这种湿仓发水造旧茶。这块所谓存龄20多年的中茶文革砖(250克/块),在芳村茶叶市场的零售价高达4000多元/块,表面看起来算整洁,闻起来没霉味。但是,同行深资专家一看就知道是“湿仓货”,开汤一试味苦而霉气重,苦味久久存于口腔,难以消退。专家说,这块湿仓造旧茶外表处理得好,骗了不少人,人为湿仓存放的茶,开汤后有刺鼻气味,汤色黑混,锁喉,干茶见绿色、黑色、红色等霉斑,冲泡后叶底发粘稀烂。

高锰酸钾浸泡茶叶

“普洱茶一路向南”之老茶头


  在镇沅虽开了“天上人间茶楼”,但区位不占,太和甜茶的推介效果不理想。而我也在探山访茗之际渐入普洱,特别是为帮同学,收下了一批茶山箐茶后,我就身不由己的跨入普洱茶,跨入了普洱县(现已更名为宁洱县)。好在这里有表哥,有他的旺隆茶场,更有他的“普洱梦”。

 

  2002年全市下岗浪潮的展开,使得无数人不得不重新选择。有人措不急防,盲目彷徨。有人却早有准备,心喜若狂。我这罗老表哥,就属后者。他生在镇沅,长在镇沅,1978年便入镇沅县“外贸站”工作。在外贸站老前辈们的带领下,走遍镇沅诸茶山,参与了毛茶的收购与定级,还参加了“边销茶”的压制与调运。他于1986年调普洱县工作后,更是专事茶业,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结交了朋友。早在未下岗时,其就利用工作之便,做些私活,有了点积累,想大干一场!这一下岗,正如其愿,满心欢喜的投入到普洱茶研发之中。

 

  当时的普洱县是我从镇沅下思茅去版纳,上昆明的必经之地,在那个年代,它是整个滇西南的交通枢纽(记得我们镇沅去昆明,客车要走四天:第一天“按板井”至“磨黑”,第二天至“墨江”,第三天至“扬武”,第四天才进“昆明”。尤如古道之马帮)。我常路过这里,每次都会到他家耍。除知道他善制茶外,还知他善酒,更好友!制太和甜茶时,常来请教他,但感觉每次都是谈茶的不及酒的时候多,酒喝了一家又一家,从寨头到寨脚,一拳划倒一片。而我则是受不了啦就逃。在他身上,我深刻体会到云南“茶酒不分家”。再到普洱县时,他已在“三0三”部队内,租得场地,建起普洱茶场,带着一帮兄弟姐妹,天马行空的大干普洱茶。听他言后,也由卖散茶到卖成品,经常来与他一起探讨。听他们讲那些曾经的曾经!



  他讲多年前的普洱,古茶成林,马帮成群,卫城墙高,小吃遍街,普阳八景,相互辉映……今呢?!古茶变台地,马帮换车流,城墙被推倒,盛景被损毁,传统正遗失,民风被破坏……他们制普洱茶时,连个压茶的“石模”都难寻……这些年,白手起家,费了些时间,花钱买经验,实践出真知,一切都在发展完善之中。特别是普洱茶发酵,更是请教了不少师傅,苏老等付出了多少心血。水泥地,水磨石地,木板地,楼上……自来水,井水,山泉水……盖油布,盖篷布,盖棉被,盖麻匹……采用了多种办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有今天的成功。

 

  熟茶我一点不懂,听得入神,特别是听他讲一次次失败,更是如临其境。我问咋过才灵光闪现的?!“有天,吃杀猪饭,喝着主人家刚烤出的“小锅酒”,见主人又在捂酒饭……一想,这也是发酵,只是物不同,含量不同,发酵成度不同,目标不同。他们要的是发酵物,蒸馏出的水,而我们要的是发酵所的得的干物质,要的是“酒饭”而不是酒,大致原理应该相通……酒我熟!一通百通,一成百成……做普洱茶又不是造‘原子弹’,又不是多神秘,更不需什么高科技,做得多了自有感觉,一闻一看一抓,就知到哪里了,就知到下一步该如何,就知到该如何调整。全凭经验,全凭感觉。但首先得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就是瞎子摸黑,乱撞乱来。即便成功一次次,也是偶然……”他连比带说,讲得生动,讲得投入。对错我不敢说,但至少我能听懂,至少他发酵的普洱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比那些大师,云里雾里的大谈一通,疑神疑鬼的故弄玄虚,仿佛整个天下就他懂!

  席间,我又问起库里那几袋,大如豌豆,形似炭头,圆不圆坨不坨的熟茶。“老百姓做的晒青毛茶,手工揉制,条形不佳不匀整。有些茶汁较多的就被揉成此形,发酵时又受压收形板结成块,解块的时候显得碎而小,得到的就是“自然坨”。而那些多自然成形的和小的“自然坨”精制后,外形一致,内含丰富,是精品中的精品,被称为“老头子”或“老茶头”……特别是经过蒸后,色度一致,油润宝光,香气尽显,味更醇和,是茶中精品,可遇不可求!”听者入迷,讲者自夸。我随即拿来一泡开汤。虽不懂品也还不懂评,但至少入口柔,下咽滑,无杂异,味甜和,易接受,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他不按常规,不走大路,总是奇招怪招,让人看不懂,让人不明白。一天又见他一人,跳出跳进的,一会挖坑,一会买“大铁锅”,一会制大蒸筒,最后见他弄得个,天大地大的大口袋。这才明白:有老人80大寿,其家人想制个80公斤的大普洱茶饼,以此为贺,以此为记。但他们不明白,正常的茶饼357克,80公斤天大地大,无人制过;即便师傅会搞,也得特制套大模具,这做下来的成本又是多少?他们一点都不明白!既然人家找上门,表哥觉得无论如何也得帮,于是他将地刨凹,以“大铁锅”为模,几大蒸筒同用,一次就蒸足80公斤;最后又搞来多块“预制板”加压定型……大功告成,客来取时,乐得心花怒放!

  他带的那帮弟子也如此,都是些不按章法出牌的人。遇事师徒几人一上,立马解决。特别是有个叫“阿兵”的更是主意多,多得让表哥都不放心!但正是有了这些“胆大妄为”之徒,才使得茶场声名雀起,引得众人慕名而来。在这,我遇到韩国人日本人台湾人香港人等等,也结识了后来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皇家困鹿山“第八代金瓜贡茶传人”李兴昌,广东资深普洱茶品鉴大师、人送外号“老茶痴”的林老先生,普洱茶投资商、普洱茶文化使者、皇家困鹿山的推广者与开拓者、香港人翻先生,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使我对普洱茶又有了新的认识。

 

  老罗因茶而操劳,为茶场而谋划,年五十就发全白;又因为人随和,敢为人先,而得行号“老茶头”。众人有事都来请教,但有时他也会摆摆谱,说到关键处,就含糊其辞,转移注意,一带而过。但趁他兴起,无防备时,突然发问,效果极佳。一次酒正酣,我说“你那黄草坝朋友,烤的酒……”他忙说“他就是……”我突问“黄草坝茶到底好在哪?”“黄草坝当年的味杂,口涩,香轻……但转化很快,陈放两三年后,涩除,香起,味醇,回味绵长……让人欲罢不能!七八年后汤色红黄,香沉汤底,醇和润肠,更显黄草坝之优……”

  一次,我又问“普洱周边为啥少古茶?”“除了这是古道重镇,人多事杂,破坏大被毁之外,我认为普洱周边无大山,自养不了古茶!你想想,在坝子,季节明显,干湿变化大。在古茶树几百年上千年的生命进程中,十有九难,剩的也不多,独木难成林,远藏深山人未知。而不是普洱周边无古茶……”

 

  众人知他见识广,人豪爽,懂普洱更善酒,都来交往,请他帮忙。他也是来者不拒,时常奔于各茶山。但闲时又潜心探茶,从无处入手,把正确的普洱文化推荐他乡。这几天他又不知打啥主意,老是往城郊几个老乡家跑,肯定有明堂!不久,就见他厂里多了些“老青砖”。我怪之,也没问。一天品茶饮酒,气氛正好。我问:“你弄些砖又准备干啥?”他小酒一口,缓缓道来:“这些可都是‘普洱府老城砖’。它上面都有符号标记,有姓氏、年号、工匠名等等,清楚的记录出处。当年城毁墙倒,砖入百姓万家,另作他用。有些随着城市的开发,被埋被毁,被遗弃。特别是“普洱6.3地震后”老城改造,新镇扩建,更多的老物件被遗弃,被湮没,古迹难保历史难寻!

  “这些老城砖,默默无声奉献几百年,是真正的普洱基石,见证了普洱的昨天,今天,更要开拓普洱的明天。不能让它就此消失!很多老知青、老干部、专家学者,回家时除带点普洱茶外,就是捡几块老砖回家作纪念。在我们这是垃圾,在他们眼里是宝贝。这些年普洱茶热了,想进一步了解普洱的人多了,也有些人让我帮找找。我想也对,墙倒了砖还在,与其让它被埋没,不如让它换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这几户农家有老砖……”

 

  产业发展,文化铺垫;民族发展,文化传承。文化不只在书上教室里,更在百姓市井里。就如这些老城砖,老茶头,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们知道过去,看到过去,才有了普洱茶的今天。从历史中找回自信,从发展中找到目标,让我们可触摸到普洱的明天。在众人皆爱普洱的今天,我们也得潜心学习,传承发展,让人饮茶品文化,见人识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