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随着市场的热炒,普洱茶承载了太多的沉重使命,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商业的,过去、现在、未来,甚至担负了云南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希望。于是乎,它的热是一浪高过一浪,厂家、商家蜂拥而现,它的俗称、概念风声水起,生茶、熟茶、传统普洱茶、现代普洱茶、普洱古茶、乔木普洱茶、台地普洱茶、大树普洱茶等让人眼花缭乱,茶叶界、商界、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势。
事实上,普洱茶名称的由来,原先是指产地或集散地而言。古代的普洱茶是指产于普洱府范围或者从普洱销往各地的晒青散茶或成型茶。但是,当时的普洱茶无论是长途运输到京进贡给皇帝或达官贵人的茶,还是沿“茶马古道”贩销到各地的茶,由于储存和漫长运输的日晒雨淋,实际上都发生了自然的“后发酵”过程,只是发酵的程度不一样而已,与现在各厂家刚生产出厂的晒青茶和紧压茶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能等同,因为晒青茶经过湿、热及微生物感染等自然条件,在储存和运输的长期过程中“后发酵”成了独具滋味和香气、汤色的普洱茶。这就是古代普洱茶的产生,并且这种“天造自成”的方式延续了几百年。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快速后发酵生产工艺的形成,使得普洱茶的名称定义发生了变化,即指在一定区域内,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工艺生产出的具有特殊品质特征的再加工茶。然而,围绕晒青茶是否算普洱茶这个问题,专家、厂家、商家、消费者等各种利益主体展开了一场争论,可谓是众议纷纭。主张晒青茶不能算普洱茶的人认为,晒青茶属于绿茶,是中国茶叶界几十年的共识和基本常识,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将贻笑大方。而认为晒青茶应该算普洱茶的人认为,应该尊重历史,对历史负责,因为古时候的普洱茶就是晒青茶。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到处宣传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纯独特,滋味醇厚回甘,倘若买回的普洱茶一泡,既无陈香,又非红汤,味苦涩,一定认为自己被蒙骗。因此,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普洱茶都是经过发酵的产品。这些矛盾产生的道理实际上很简单,无非是各种观点面对的是不同的责任主体。
普洱茶树有叶种之分,是不是每座茶山上都只有一种树种?
有时候,三三两两的茶友聚在一起,免不了聊聊山头、聊聊口感。如果哪位茶友说到易武茶,我们的脑子里肯定会蹦出“大叶种”三个字,如果说到倚邦茶,我们肯定会想到中下叶种。如此果断的给茶树的叶种贴上标签,难道每座茶山都只有一种树种吗?当然不是!
普洱古茶山和江南地区的台地茶不同,台地茶虽然集中连片,但多是扦插改良种,一大片茶园中,大家都是一个基因克隆出来的兄弟姐妹,叶种基本不会发生什么变异。而云南的大多数古树茶都是种生种,即通过播种的形式繁殖后代,这样的茶树很容易发生变异,即便在同一茶山中,也有叶片肥厚或单薄的,有叶片比较大的、也有叶片比较小的。
以老班章为例,老班章古茶园中的茶种典型的有老曼娥种、帕沙种、班盆小叶种等,有最早的原生种,还有后期的改良种,每一种茶叶的叶型都不一样。再说贺开的万亩古茶园,其间有大叶种、中叶种,旁边还有紫芽,叶种更不可能只有一种了。
事实上有很多产区的茶大叶种与中小叶种是混生的,混采制成的成品茶,层次感丰富,极具韵味,甚至比单采某一个叶种制成的茶口感还要好。
有些“高手”喝一口茶或者看一下叶底就知道这茶是哪个山头的,外行人看到如此情形一脸赞叹崇拜,而懂茶的人听到这样的言论就知道这位“高手”多半空有名头,除非你喝的是改良种的茶叶。
天火:普洱茶电商市场究竟有多大?
讯:大量从事普洱茶交易的商家选择电商不过是近5年的事情,最早进驻电商的普洱茶商家大多是因为07年普洱茶暴跌而陷入绝境的人。“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在普洱茶电商的道路上得到了验证,滞销的茶叶放到电商平台瞬间火爆起来。一家月销售额不过几万的茶庄通过电商平台轻松破10万,这就是电商带给普洱茶行业的神话。
电商的崛起为普洱茶顺利进入消耗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普洱茶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使电商慢慢从市场中的配角慢慢变为主角。即使在实体销售遇冷的2015年,普洱茶在电商平台的表现依然抢眼。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2015年普洱茶在电商平台的表现。
整个2015年上半年,受到春节期间物流放假的影响,2月份是普洱茶电商平台的低谷。每个月普洱茶成交了均超过100万单,按照每单平均2片茶的交易数量,电商平台每个月最少有200万片普洱茶的出货量。除了低迷的2月,每个月电商平台普洱茶的平均交易金额超过5000万,如果再计入双11、双12这样的电商促销季,普洱茶在整个电商平台的全年交易额不会低于10亿元。
电商平台也没有受到线下市场的丝毫影响。在线下销售惨淡的7月,电商平台总成交笔数436592单,总成交金额55424733元,与前几个月基本保持持平。
在销量方面电商还是以低价爆款茶对应的品牌为主导,纯利润相对较低依然是很多电商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保证产品质量、销量的同时来提高利润,淘汰质次价低的普洱茶产品是当前电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购买人群方面,消费重心明显由广东开始向北方转移。传统普洱茶消费市场,广东地区大约占据90%的市场份额。而在电商平台,整个广东地区的购买量最多占20%,换言之每年超过10亿的电商销售额,至少有8亿来自于其他省份,这对于普洱茶北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电商虽然门槛低,但对新人却并不友好。第一批进驻电商平台的普洱茶商家大部分已经做到了天猫商城,这些商家已经拥有大量忠实的消费群体,由于这部分人的带动(宝宝购买量,宝贝评价),很多想通过电商购买普洱茶的新人更容易进入这些大店去购买。作为一个既没有名气也没有粉丝的新店就必须在大店林立的夹缝中求生存。“同样的商品在价格接近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买大店”这是一条铁定律。新人除了要交学费,还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否则就会被这样一条定律无情的碾压。
普洱茶在电商平台的销售虽然很成熟,但在产品多元化上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家像样的中期茶天猫店。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这都是未来的商机,就看哪个茶商能够首先做到让消费者信赖,哪家就可以在电商平台博得头筹。
普洱茶的穿透力一种神奇的力量
普洱茶的穿透力:滴了两滴茶汁在浅色的衬衣上就会留下茶斑,用白色抹布擦桌上的茶汁那也洗不掉了,茶壶放在本色的木茶几上漫出的茶汁干了就擦不掉了,更麻烦的是有一次我把它放在白色大理石洗盆台面上,竟然“茶滴石透”地留下永远擦不掉的痕迹,令人心痛不已。
我忽然想到这就是普洱茶的穿透力。至少有这样三条:
----“本色是真”。普洱茶也经历过疯狂炒作,一些炒家象炒股一样故意囤积居奇,拉高价格,几千上万一斤,宣传有防癌长寿等无所不能的保健功能,一时“京城普洱贵”,似乎“茶砖”敲开了阿里巴巴的山门,诱导不少跟风买进者,最鼎盛时云南思茅市(也改成了现在的普洱市)的古茶山都给包圆买光了。忽然操纵者清仓出货,大赚一笔走人,害苦了小户散户亏大本。现在理性地回归了正常的价格,保健功能有,但不神乎。事实说明,什么东西不炒作、不伪装、不作秀才能站得长,显得真,才能最终为老百姓接受,成为正常的生活日用品。
----“厚积薄发”。普洱茶来自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的大山所产大叶种茶,普普通通,不用施肥浇水,只是象其它山上的树一样,承受着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而且叶子越大,饱醮的营养越多,生长期越长,孕含的茶碱香味越多(最古的2700年历史)。而不象绿茶讲究的是嫩绿,以至现在起来越甚,每年过完春节就吆喝着新茶上市了,号称是摘下十五六万支刚吐绿的嫩芽芽才能炒出一斤茶,价格自然昂贵。时间短的,没有积淀的东西总是站不长的。
----“历久弥香”。普洱茶制作要将叶子(可能也夹着一些梗子)经过加工成晒青做原料,后经发酵转化成熟茶。据说保存的越陈,味越足越香,价值也越高。我看过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有人拿出约十来斤的清代的普洱茶,专家评定价值三十多万元。可见有年头的东西是一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