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出现酸味,也许是这五种情况导致的!

普洱茶出现酸味,也许是这五种情况导致的!

2019-03-18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那普洱茶为什么会有酸味?是什么原因导致普洱茶有酸味?可能是这五种情况导致的。

 

  情况一

 

  地域性水土气候导致的酸。比如临沧茶区的原料,因为土壤、水质、树种原因,发酵成熟茶之后,很多(不是全部)都会出现微酸。无关发酵技术,纯粹是因为气候、土壤、水质和树种造成的轻微差异。所以有些地方的原料适合做熟茶,而有些地方的原料适合做红茶

  情况二

 

  原料比较嫩的熟茶,尤其春茶,在发酵时很难掌握发酵程度和潮水比例,也容易出现发酸的情况。

 

  熟茶的发酵工程量大、周期长,一批熟茶的发酵至少要持续一个半月左右。

 

  这段时间里,要在什么时间潮水、什么时候翻堆等,都靠发酵师傅一人掌握,这对个人经验技艺要求非常高。

 

  所以对于缺乏经验的发酵师傅而言,很容易出现潮水比例掌握不好的情况,如果潮水过度,品饮时就会出现茶汤发酸的情况。

  情况三

 

  发酵程度较轻的熟茶。从发酵角度来看,熟茶发酸是一个阶段性过程。比如,当整个发酵过程持续一个月时,发酵进行到第十五天的时候,这个阶段的茶必然有酸味,由许多微生物发酵造成;等到后续十天的持续发酵之后,酸味又会褪去。

 

  所以如果茶在第二十天时停止了发酵,酸性物质来不及分解,酸味就会停留,属于轻发酵。这种轻发酵的熟茶,也可能出现酸味,但并不是所有轻发酵的茶都会出现明显的酸味。

  情况四

 

  发酵时温度过低,周期太长,达不到微生物发酵的需求温度,也会出现酸味。

 

  比如,为什么勐海是最适宜发酵熟茶的地方,而临沧则很少有品质出众口碑好的熟茶?因为临沧的温度比勐海低,在临沧发酵时堆子的温度上不去,不容易热,持续时间长,很容易造成轻发酵,酸性物质分解缓慢或来不及分解,就会造成茶汤微酸。

 

  同理,夏天发酵需要的时间比冬天短,临沧发酵比勐海发酵需要时间长,就是这个原因。

 

  情况五

 

  这是茶友在存茶过程中容易遇到的情况,茶叶受潮,二次发酵,也会导致品饮时微酸。熟茶在梅雨季节受潮,导致二次缓慢发酵,这种不当发酵,会导致酸性物质溢出,又没有后续分解过程,造成茶汤酸。

 

  所以茶友存茶过程中,尽量干仓存储。干仓存储的茶,虽然转化不如湿仓迅速,但百利无一害,无论何时都能保持良好的品饮体验。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大雪山的普洱茶那么稀有?

  为什么大雪山的普洱茶那么稀有?

 

  在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至2750米,年均温度低于11℃,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

  地处高山密林,原料采摘艰难,产量极少,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你知道大雪山有几个分支吗?

 

  说到云南大雪山,我们脑海里的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临沧大雪山,其实大雪山不止一个,根据地理位置,有邦马大雪山、勐库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永德大雪山。

  勐库大雪山喝邦马大雪山算是一家,一般都是以勐库大雪山的名义销售,而邦东大雪山喝永德大雪山我们就按照片区普遍的特点来描述它们。

  勐库大雪山汤色金黄透亮,入口就感觉到香甜,如果是重泡会带有苦涩,第2~5泡苦涩味较重,不过化得快,熬过苦涩后,回甘也很快且强烈。

 

  邦东大雪山的整体树龄较勐库大雪山要小,茶汤浓度高,入口苦重涩轻,苦涩化的快,层次感丰富,茶气强烈而含蓄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永德大雪山由忙肺茶山、曼来茶山、班卡乡放牛场茶园等组成,整体树龄最小,特点也不明显。

 

  总的来说条索秀挺,苗锋壮硕,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滋味醇厚。

普洱茶未来五十年

  本世纪初,美国科学家J.布洛克曼主编了一本书《未来五十年》。它是由二十五位学者各自的原创论文组成,其论文的核心是作者各自领域的“未来五十年”的科技展望。

  我们可以尝试预见普洱茶未来五十年,它可能不侧重旧式的文化与技艺,而是跨越学科的新技术的关注与采用。它可能不拘泥于传统,但又是传统的延续。它的发展,必需遵循这样一条法则:科学技术为普洱茶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或许,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到这点。普洱茶企业近几年都在寻求打破几百年延续下来的旧的生产模式的方法。试图通过某种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突围。

  或许,普洱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太传统的行业,面对科技创新,我们起步较晚,暂时还没有解答问题“最好的”答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关注所提问题的质量。这是我们未来正确解答这些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前提。

  科学实际上一直伴有“伪科学”的存在。我们经常将传统视为一种落后的印记。但是,不了解传统的真实内涵,盲目对所谓的现代科学的生搬硬套,更容易使我们的研究偏离科学轨道。普洱茶的研究也应避开诸如“普洱茶治疗脑血栓的研究”这样的“伪命题”。因为普洱茶是食品,而不是药品。科学的命题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它应当严谨、规范,是一个逐渐接近物质“真相”的过程。

  普洱茶未来五十年突破;1、乔木大叶种茶树DNA与RNA的建立;

  2、“冷压”技术的恢复与提升;

  3、发酵模型的建立——“自然接种”向“人工接种”的转变;

  4、茶红素单体的分离与萃取方法的建立;

  5、超微粉技术工艺的突破;

  6、“普洱纯茶饮料”将成为未来饮料行业新的亮点;

  7、搭建普洱茶“大概念”的质量标准体系。

  温馨提示:以上是普洱茶未来五十年科技的七项突破,但并不代表普洱茶未来科技发展的全部,它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普洱茶膏的文化

普洱茶膏的文化!俗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早已融入到国人生活中,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态、一种自然生活方式,品茶者不刻意追求,实则已得到养生。现代此茶不单单指的单纯的茶叶,茶业中出现了茶膏这一条新分支,让中国茶文化更加博大精深。

茶膏的出现代表的现代茶文化出现这样两个特征:一方面,人们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回归到茶饮的本质上来——喝滋味、喝健康、喝一种随性;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的焦点化,茶饮的安全性也成为茶客们消费过程中考虑的一大因素。

茶膏大多指的的普洱茶膏,因为目前只有御茗堂有白茶膏和红茶膏,其他的茶企是只有普洱茶膏。普洱茶膏的制作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史籍《十国春秋》就已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前后),有贡品茶膏生产。从茶膏的出现到现在,一直都以贡品的身份流传在皇室和达官贵人等高端场合,做为古代高端礼品,民间很少听闻。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7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茶膏的价值

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最佳。据海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研究,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

普洱茶膏内含有高达50%左右茶多酚,是普通茶叶的30—50倍,而且含有丰富的茶色素、生物碱、儿茶素、茶多糖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膏具备了独特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具有醒酒、延缓衰老(抗氧化)、减肥、护肝养胃、降血压、降低胆固醇、降血脂、解油腻等功效,而且具有品饮更加安全卫生、更加方便等诸多特点,实为茶之精华、养生极品。

茶膏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新生力分支,延承古代皇室贡品尊贵,完善现代中国茶文化的完整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