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易武茶区“七村八寨”的普洱茶,各有哪些品质特点?

易武茶区“七村八寨”的普洱茶,各有哪些品质特点?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易武仿佛与生俱来就和普洱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茶马古道到现在的普洱茶标志性山头,易武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茶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村八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

 

  易武麻黑

 

  挑几个比较独特的我们常见的山头来讲讲,首先是麻黑,麻黑的名气从贡茶开始,麻黑现在也是易武众多山头中古茶园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麻黑村寨就建在森林里,古茶树和森林混生,掩映在森林中,环境非常好。

 

  麻黑的茶树基本是由汉人管理栽培,与易武地区其它少数民族管理的古树滋味略有不同,麻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是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的最典型代表,在易武地区众多山头中独树一帜。

  易武高山村

 

  高山村是纯彝族村,高山村的古茶园非常出名,生态环境保持的相当好,高山村的茶树未经矮化,基本属于自然生长,茶树高大,采摘时需搭架攀爬,当地村民对古茶树的保护措施非常到位。

 

  近几年高山村的名声逐渐壮大,进村收原料的茶商很多,高山村当地彝族的制茶工艺在这几年有非常大的提升,加上优质的原料,高山村的古树茶产品走俏,供不应求,火热度在未来几年应会持续上涨。

 

  高山村古树茶特点:当地茶农制作的古树茶条索非常漂亮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香气极为出色,余韵悠长。

  易武落水洞

 

  落水洞被大多数茶友认识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它的成名速度之快简直无可匹敌,仿佛一夕之间就进入了茶友视野,确实近几年市场上打着落水洞旗号的古树茶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落水洞和麻黑村相邻,传说是七仙女洗澡的地方,落水洞的地形比较特殊,四周环山,整个村子如同坐在锅底,村子中央有一口供全村人饮用的井,村子背后有一棵名气极大的茶王树,据说树龄800年左右,许多爱茶人去到易武都一定呀去看看这棵茶王树。

 

  落水洞是个汉族村,古茶树分布在寨子背后的森林里,生态环境非常好,随着城市生活的蔓延,这样原始生态的地方越来越受关注,落水洞的茶也逐渐被茶友追捧。

 

  落水洞古树茶品质极佳,尤其春茶,当地茶农纯手工做的春茶条索紧实,外形呈黑灰色,白毫显露,冲泡以后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蜜香馥郁,这一点在易武茶中落水洞显得尤其突出,韵味无穷,汤质醇厚,滋味甘淳鲜润,尤其在后期存储中表现非常好,口感会有较大的提升。

  易武曼秀村、三合社村

 

  曼秀村属于麻黑村委会,距离麻黑6公里,距离易武3公里,曼秀村是一个纯汉族村,到麻黑和刮风寨必须经过曼秀村,曼秀村种茶和做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以前村子里也建有庙宇,后来拆除了,现在旧址已经改为村民的活动室。

 

  曼秀村的茶是非常典型的易武风格,当地茶农手工制的茶条索黑亮,松紧适度,灰褐色显毫,茶汤金黄,香气高扬,水路细腻,软而不弱,回甘生津持久绵润,蜜香甘冽,品后喉咙极为舒畅。

 

  三合社村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纯彝族村,种茶历史悠久,三合社村古茶园最大的特点是生态保护极好,茶园和森林古树混生,环境非常原始,三合社村所产古树茶叶片宽大肥厚,条索呈现墨绿色,茶汤金黄透亮,色泽较深邃,香气高亢,蜜香劲扬,回甘生津迅猛明快。

  易武易比村、张家湾

 

  易比村位于易武西南方,距离乡镇不远,最近几年受到的关注较多,易比村的是比较正宗的易武味道,香扬水柔的特点非常明显。

 

  易比村种茶做茶的历史很长,清朝老字号“安乐号”就出自易比村,而且清朝光绪年间李开基大人就是带着这里所产的茶进宫面圣,光绪帝品茶后龙心大悦,才得赐“瑞贡天朝”的牌匾,易武从此殊荣加身,得万千仰慕,有茶友会有疑问,觉得瑞贡天朝不是车顺号吗?和安乐号什么关系?实际上当时所赐瑞贡天朝牌匾不止一块,故事曲折,这里就不赘述了。

 

  易比村的茶主要特点: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好,杯底有浓郁蜜香,香气持久,耐泡度高。

 

  张家湾这个名字出现更多的是在普洱茶史籍典故中,张家湾位置很特别,在抗日战争以前,茶山上贩茶贸易往来还算正常的时候,六大茶山北部所有茶商去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这个小寨子,张家湾在当时是马帮歇晌修整的驿站,这也是张家湾在众多易武村寨中成名非常早而且名气不小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当然就是张家湾的茶,张家湾的茶是纯正的易武味,外形匀整显毫,色泽银白,冲泡后汤色金黄,滋味饱满细腻,润泽甘淳,香气极其高扬,蜜香浓郁柔和,品后有小家碧玉之感。

  易武刮风寨

 

  刮风寨是纯瑶族寨子,刮风寨和老挝接壤,处在边境上,距离乡政府31公里,非常偏僻,刮风寨的古茶树分布在约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在原始森林中,和森林古树混生,茶树生长的比较缓慢,内含物质积累的非常多,在存储转化中,往往能够给人很大的惊喜。

 

  由于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再加上地处边境原始森林,刮风寨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在2007年以后,普洱茶山头逐渐热起来,刮风寨才慢慢进入茶友视野。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刮风寨的古树茶最大特点是有一种独特的山野气韵,整体表现非常出彩,初次品饮会有种超乎想象的感觉,刮风寨和丁家寨隔冷水河相望,但两个地方的茶口感有差别,刮风寨整体来说口感更加开阔大气,有厚重野韵,但这并不是说它粗犷,刮风寨也保持着易武片区的香扬水柔特色。

 

  刮风寨寨子离古茶园很远,车进不去,徒步要走四五个小时,采茶非常不容易,真正去过刮风寨古茶园的茶友包括茶商都非常少,市场上刮风寨古树茶遍地都是,但其实真正产自刮风寨的茶非常少,大多是老挝风沙里的茶冒充的。

  易武丁家寨

 

  丁家寨有瑶族寨和汉族寨,先讲瑶族寨。茶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喜欢易武茶,一定要品过丁家寨才知道易武的魅力。丁家寨普洱茶的品质由此可见。

 

  从麻黑往上,山路非常难走,有两条小路,一条通往刮风寨,一条通往丁家寨,丁家寨生态环境非常好,地理位置偏僻,丁家寨寨子周围茶树是很少的,这几年基本都改种橡胶了,但丁家寨的茶园那是大名鼎鼎——弯弓,我们平时说的丁家寨的茶其实就是弯弓茶,弯弓是茶园名字,丁家寨是寨子名,丁家寨这几年基本成了一个茶叶集散中心,弯弓茶园和茶王树茶园以及白茶园离得很近,这三个茶园都是易武茶区顶级的古茶园,每年收茶的茶商都会集中在丁家寨收这几个地方的茶。

 

  丁家寨到弯弓大概需要花三四个小时,路难走那不是美去过茶山的人能够想象的,一开始还能骑摩托车,路是真正的山路,很窄,而且抖,30——60度的坡度,一般人不敢骑车,到后来车都骑不进去,只能步行,可见生态环境之原始。

 

  弯弓的茶这几年风头很劲,价格贵的敬而远之,古树茶品质确实非常高,做出来以后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冲泡时汤色金黄、香气高纯、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汉族和瑶族寨子一样,丁家寨汉族寨也有自己的茶园——香椿林和一扇磨,香椿林茶友不太熟悉,一扇磨这几年倒是名声在外,这两个古茶园片区是古六大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古树茶片区之一。

 

  一扇磨的茶具有非常明显的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种茶历史悠久,往往这样的寨子在做茶方面都有比较出众的地方,历史是最能大浪淘沙的,只有经得住时光传承考验之后留下来的,才是精髓。

 

  一扇磨的古茶园非常偏僻,从村子到茶园要骑摩托车走山路,摩托车是茶农家里必备的交通工具,从寨子到古茶园要三四个小时,翻两座山,后半段路摩托车进不去,必须步行,山路蜿蜒崎岖,可见茶之来之不易。

 

  一扇磨古茶园是完整连成片的,在众多茶山中比较少见,但茶园面积不大,产量自然不算大,古茶园在原始森林中自成一片,一扇磨的古茶树长得不算非常高大,树龄却动辄以百年计算,所以说计算古茶树的树龄如果按照树型高大与否判定是不合理的。

 

  一扇磨的古树茶特点:非常明显的是同时拥有柔美和坚韧这两种特质,汤质细腻柔软,又有独特的山野气韵,细腻中有丝丝缠绵的柔韧感,质感饱满,品饮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层次感尤其丰富,品饮过程非常舒适宜人。

 

  香椿林产茶量非常小,知道的人比较少,茶的品质和一扇磨相差不多,就不细表了。

  易武旧庙寨、新寨

 

  新寨虽然名字比较“新”,但新寨其实是易武茶区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寨子,在当地他们自称“本族”,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新寨少数民族的祖先是最早发现并种植普洱茶的“濮人”,他们对茶叶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尊重敬畏,直到现在每年春茶开采前,村民会在祭师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

 

  旧庙寨和新寨两寨相距3公里,是同一种民族,相同的茶文化传承,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

 

  我们之前说过,历史悠久的茶园寨子,制茶工艺传承的时间非常久,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反复改良,而且是纯手工制茶工艺,已经非常精良。

 

  新寨当地茶农纯手工杀青制作的茶,口感非常不错,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饱满,茶汤有厚重感,品后润口,香气偏厚重,新寨茶有个小小的缺点,香气不是特别显,但并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易武其它茶区那么高扬,它的香气是下沉的,杯底香不是特别明显,茶汤的甜度非常高,饱满丰润。

 

  旧庙寨的茶和新寨极为相似,几乎分辨不出差别,但近几年普洱茶行情水涨船高,要想买到真正的旧庙茶,还得亲自去当地品尝。

 

  易武倮德寨、大寨

 

  先说倮德寨,倮德寨是距离易武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地理位置非常偏僻,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倮德寨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现在知道倮德寨的茶友不多,但倮德寨的历史却是十分辉煌的。

 

  在咸丰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园东连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这一带茶园均由倮德土司管辖,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亲戚,有联姻关系,倮德土司势力很强,土司府盖得十分宏大,在当时来说,倮德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后来因为连年战火动荡不安,倚邦作为当时的茶叶集散中心又经历的几场大火,这一带茶山逐渐没落,这对倮德寨来说,也算一种变相的保护,这里的古茶园至今保存的非常完整。

 

  而且由于名气不是很大,倮德寨的茶价格远远低于一线茶山,但是品质却足以和易武地区比较有名的寨子相提并论,所以论性价比的话,倮德寨的茶确实算得上物美价廉。

 

  倮德的茶外形非常漂亮,这得益于当地茶农精湛的制茶技艺,香气滋味比普通的生普明显是要更优质,可与易武几个比较著名的寨子相比,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极好,以蜜香为主,缺点是汤水略薄。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大寨历史非常辉煌,在道光年间建过关帝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重建,现在庙宇已毁,但大庙的基台还很完整。基台建得非常紧实,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一点石灰,但却镶嵌得异常精密,如此精致绝奇的建筑实在少见,可见当时这个地方的繁华富有,光绪初年时,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史料记载,当时在春茶采摘季节,每天杀三头猪都不够采茶人吃,可见当时大寨之繁华,并且当时大寨还存有七八家茶号,后来一样毁于茶山动荡间的战火。

 

  大寨的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整体协调性非常好,层次感极其丰富。

  易武曼撒寨

 

  曼撒是普洱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从丁家寨的弯弓茶园向西走一个多小时翻过一座山头就是曼撒老寨,曼撒位于一个山脊上,地形特殊,隔山头望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伏在山脊上,海拔非常高,视野开阔,是个观景的好地方,站在曼撒老寨,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

 

  漫洒在乾隆年间1789年建起了石屏会馆,占地10多亩。盖得气势宏伟,有大殿、配殿、厢房、厅堂,在会馆内有一口大钟,有人肩高,敲一下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当时的繁华热闹在众多茶山中堪称第一。

 

  清朝乾隆年间是曼撒茶山最繁华的时期,史料记载,这个时候的曼撒茶山年产茶达万担以上,曼撒老街有三百多户人家,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数字,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清朝前期是曼撒茶山最辉煌的时期,它是当时易武片区的茶叶集散中心。

 

  曼撒的没落从大火开始,同治十三年(1874年),繁华的曼撒老街遭遇了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曼撒遭遇第二次大火,繁荣的小镇接二连三遭遇打击,终于濒临毁灭,而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三次大火终于彻底伤透了曼撒人的心,仅剩的几户人家也迁离曼撒老街,曼撒成了荒城,前后遭遇三次无情的大火,这在普洱茶史上唯有曼撒老街,而就在此时,离曼撒20公里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成为了新的茶叶集散中心,曼撒从此没落。

 

  曼撒古茶山之后由于缺乏管理,慢慢被荒草淹没,时至今日,曼撒古茶山的产茶量非常之低,根本不足以撑起一方市场,也就逐渐没落。

 

  曼撒茶是真正的纯粹的易武味道,因为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重的沧桑感,总是给人一种丰富饱满的滋味,曼撒茶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中最具特色,品饮时舌面和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韵长,甘韵可扩展至两颊,味道较易武其它茶区稍苦,但在苦的同时能保持高扬的甜味,非常具有特色。

有用+10
分享

品普洱茶悟禅意

  据古书记载,唐宋时代的名刹古寺都设有“茶堂”,禅僧们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品饮香茗。寺院法堂的左上角悬挂着“茶鼓”,按时击鼓召集众僧饮茶。

  中华民族是一个喝茶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里,茶是国人交流的共同载体。由昆明电台阳光频率《寻香问茶》节目和洛阳交通广播举办的“普洱茶百年老号洛阳品茗会”,通过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展示与交流,将华夏文明的摇篮——洛阳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名城——昆明连为一体,上演了一次激情绚丽的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的精彩碰撞。

  在洛阳交通台同行的努力下,我们这群云南茶人荣幸的得到了和中国第一名刹——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师一起品茶的宝贵机会,2010年7月31日的《寻香问茶》,主持人艺敏就带您一起走进洛阳白马寺,感受茶禅一味的中国文化意境。

  九朝古都洛阳,有号称天下第一古刹的寺庙——白马寺。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水,青松翠柏,古木参天,梵殿宝塔,肃穆幽静。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博奕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据说,当时驮载经书回来的是两匹白马,白马寺因此得名。今天,我们看到的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其形态似刚翻山越岭、长途拔涉驮经而来的浑重姿态,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为中国佛寺之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都是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

  白马寺大门东走约300多米,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白马寺建筑规模雄伟,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门东西两侧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后院毗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读床)、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961年国务院将白马寺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马寺文物保管所。现在,白马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点。

  在我们到访白马寺的前一天,印度总统帕蒂尔在白马寺方丈印乐的陪同下访问“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并出席洛阳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两国政府高官及佛教界大师现场见证。在揭幕的石碑上,刻有“印度风格佛殿来自印度的礼物印中人民友谊的象征”字样的碑文。

  这是一座参照印度世界文化遗产桑奇大塔风格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庙宇和印度佛殿土黄色的圆形穹顶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又为今天的白马寺平添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当我们到达白马寺,踏着曲径通幽的石板、沿着古树遒劲的盘根,白马寺的迎客大和尚引领云南来的客人参观这座千年古刹。

  白马寺天王殿是元代单檐歇山式建筑。整个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绕以回廊。屋顶正脊有“风调雨顺”、后脊有“国泰民安”几个大字。这座宝殿中央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被视为今日白马寺镇寺之宝,云南客人得到了最高的礼遇,我们被允许进入,近距离一睹这尊明代造像的仪容。

  参观结束后,我们在迎客僧的引领下前往方丈室。拾级而上,禅房中正亮着灯。轻轻叩门进入,禅堂寂静,装饰简朴,雅致,一张精工制作的茶台放置在窗下,茶台上,紫砂小壶、莲蓬茶宠、骨瓷茶碗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早已满盘的开心果,笑意盈盈,仿佛静待茶友的到来

  大家在禅房静待片刻后,侍立一旁的小和尚轻咳一声,朗声说道:“师傅来了”,只见内室低垂的门帘轻卷,一位身披僧袍,面容清瘦,长身而立的青年法师翩翩然迈步走来,法师的俊朗与年轻,让远道而来的我们都有些意外,我们想象中,大法师应该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没想到,赫赫有名的中国第一宝刹的主持,竟然是一位才四十出头的高僧,法师见我们有些发愣,疾步上前,亲切的和我们寒暄起来,得知我们《寻香问茶》节目组特别精心挑选,带来了云南普洱茶历史上最富盛名,有着云南第一茶号美名的易武同庆号生产的普洱茶,大师欣喜的说道:“茶禅一味啊”,随即邀请大家到茶台前落座。

  能和白马寺方丈一起品茶,云南的客人都难以抑制内心的不平静,更让大家意外的是,印乐大师听说云南客人带来了今年春天的早茶,在座的易武同庆号掌门人高丽莉女士又是国家高级制茶师、评茶师,欣然邀请高丽莉女士为他和在座的客人泡一壶云南易武同庆普洱茶。

  伴随着袅袅茶香,印乐法师告诉云南客人,他曾经应西双版纳佛教界人士的邀请到访云南,喝过云南普洱茶,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喝普洱生茶。他说,茶是僧家待客的传统,饮茶与佛教的融合,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宋代林通《西湖春日诗》中的“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描绘了一幅茶鼓声下寺院幽寂苍远的意境。

  以茶会友,饮茶结缘,谈笑间,印乐法师兴致勃发,坐到茶台前,要为在座的云南客人亲自泡茶,这一下可让云南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喜出望外,能在这1900多年历史的宝刹讨得高僧大德的亲手炮制的香茗,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在大家的凝神屏气之中,清朗矍铄,超凡脱俗的印乐大师端坐茶台前,一旁的云南易武同庆号掌门人高丽莉女士为他开启了一饼易武同庆号今年的明前茶,并装在茶荷里,等到泉水初沸,只见印乐法师僧袍轻挥,温杯、汤壶,润茶好似游龙戏水,出汤、分杯,犹如祥龙行雨,甘霖普降,一系列动作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让人仿佛置身琼楼玉宇。尘世烦恼瞬间涤荡干净。而在其间,大师仍然不忘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在座的客人讲经说法,茶的味道和禅意,在这个温润如陈年普洱琥珀汤色的初夏午后飘荡在每一个人的心间素净的禅房里,茶气氤氲,茶香袅袅,晨钟暮鼓,佛法润心。

  离别的时间终于到了,云南的客人们依依不舍。而印乐大师在大家告辞时,缓步把大家送至方丈室外,回首告别时,只见在夕阳橙红色温暖的余晖里,大师的身影,仿佛刹那间,笼罩在佛的光辉里。

  返回的路程上,大家默默念着大师的那句话:佛的意念来自你的内心。

普洱茶喉韵燥感

普洱茶喉韵燥感


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咙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
更多普洱茶知识请访问普洱茶吧网 普洱茶爱好者交流平台

首届“吉盛祥杯”全国普洱茶表演大赛介绍

伴随着普洱茶在市场上的风云变幻;

越来越多的喝茶人对普洱茶爱恨交加;

既沉醉于普洱茶的自然、生态、丰富、优质,又纠结于普洱茶的炒作、混乱、说法不一。

云南吉盛祥茶业有限公司

作为普洱茶产业链搭建企业:

肩负着传播普洱茶文化

打造普洱茶品牌

树立普洱茶标准的重要使命

在服务于全国各地经销商的同时

推广普洱茶文化、普及普洱茶知识

搭建一个普洱茶专业交流平台;

教会大家如何“专心”“专注”“专业”的泡好一壶普洱茶

活动主题“专心”“专注”“专业”泡好一壶普洱茶

大赛特色

全国海选/各地市培训站精诚合作

全程线上线下公益培训/丰厚奖励

活动时间

2017年7月——2018年1月

组织单位

1、主办云南吉盛祥茶业有限公司

2、承办内蒙古城市合伙人

3、协办吉盛祥各区域城市合伙人

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全国各地普洱茶文化爱好者,以个人为单位参赛。

2、报名要求:年龄22周岁以上,有无基础皆可报名参加,大赛全程免费培训。

3、报名地点:全国各地级市大赛公益培训站(网上公示)

4、报名时间:8月1日—8月20日

大赛时间表

1、公益培训站城市选拔季7月

2、普洱茶形象大使城市海选季8月

3、选手公益培训季9—11月

4、形象大使进阶赛11月

5、参赛节目筹备季12月

6、西双版纳勐海光芒山总决赛新年1月

大赛奖励

1、现金奖励(5000-10000元)

2、货品奖励(5000-10000元)

3、旅游奖励(西双版纳三日游)

4、报销往返机票

5、聘为吉盛祥茶艺学院茶文化讲师(有偿授课)

6、具体奖励明细详见公众号赛事资讯二级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