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小青柑普洱茶的禁忌

小青柑普洱茶的禁忌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小青柑是我们都了解的了,并且小青柑与普洱茶制作饮用成为当下很受欢迎的饮品。当小青柑综合了普洱茶的有益物质之后,不仅不会出现排斥的情况,还会起着更好的保健功效。当然,小青柑虽好,同时也有不适宜饮用的时候。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小青柑普洱茶的禁忌。

  小青柑和大红柑因其独特而不同的口感滋味,面世以来受到诸多茶友的喜爱。虽然同样是柑皮和普洱的结合,但小青柑和大红柑的差别可不仅仅只是滋味而已。他们功效、禁忌不同,因而适宜人群也不同。所以,为了便于茶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柑普茶,我们就以小青柑为例,讲讲小青柑的品饮禁忌与适宜人群。

 

  1、小青柑普洱茶的禁忌

 

  青皮性寒、酷烈,且为了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青皮不可单独使用。而以性质温热的熟茶配合小青柑制作而成的小青柑普洱茶,虽然已经很大程度上中和小青柑的猛烈霸气,使小青柑普洱茶性质相对温凉,但如果是身体羸弱、气血虚弱、肝脏脾脏不太好的茶友还是应该少喝一些,小孩、老人等身体相对弱一些的人群也应少饮。

  2、适宜人群

 

  综合参考医书典籍和现代研究可知,小青柑普洱茶内的柠檬烯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较为适合饮食热量较大、油腻的人群消食解腻;胃酸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弱的人群也可适量品饮小青柑普洱茶帮助消化;气撑、腹胀人群饮用小青柑普洱茶能有助排出肠道内积累的废气;体质偏热的人,喝小青柑普洱茶也有助于去火、祛湿、祛痰;小青柑解热功效较为出众,尤为适合天气炎热之时品饮解热。

  3、小青柑普洱茶冲泡饮用方法

 

  小青柑普洱茶整颗冲泡法:

 

  将小青柑整颗置入盖碗或紫砂壶中,沿柑果外围转圈注水,然后定在中心部分细流注水,让小青柑的茶跟果充分渗透。注意盖碗的水不要太满,方便出汤。此方法不损坏小青柑的整体,品饮结束后还可以看到完整的一颗,此种冲泡方式小青柑不宜浸泡太久,太久了会有苦涩。一般是在10s左右就可以出汤了。

  戳孔冲泡法:

 

  这种方法在业界流传甚广,因其效果最佳,就是用茶针或茶刀在柑果四周戳上几个孔,以不会漏茶为宜,冲以沸水,茶徐徐浸出,与柑皮的清香慢慢融合,口感清甜适度,而且极为耐泡,带孔的柑皮包裹着普洱,既无碎茶漏出,又可防止溶出速度过快。此种方式出汤时间为6s左右。

  碎皮冲泡法:

 

  这种方法类似柑普茶的冲泡,就是把整个茶叶都壳掰碎,让它跟普洱茶混合,再加沸水冲泡。能在最短短时间内彻底的释放茶的韵味。此种方式适合喜好浓茶的朋友,出汤时间快,茶味浓郁。

  直接浸泡法:

 

  简单的方式,将小青柑整颗投进水瓶中,倒入沸水后盖上盖子,随时随地携带品饮,喝完再续开水即可。这一方法在盛器上倾向于选择水瓶、水壶,适用外出工作、旅行或户外徒步的场合,为工作较忙没有空闲时间泡茶的茶友们带来福利。唯一的缺点就是:你得找开水。

  煮泡法:

 

  将小青柑普洱茶整颗捏碎,用来煮泡。刚开始时因为柑茶的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二次烹煮时则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这种方法推荐追求茶艺、茶道的茶友们使用。因为每一次烹煮的口感都会略有不同,品茶的乐趣自在其中,对提高茶艺也很有帮助。

  掀盖冲泡法;

 

  说到小青柑普洱茶冲泡方法,不得不提最为人熟知的掀盖冲泡法。将小青柑上的小盖揭开,放入盖碗或者便携冲泡壶中,水开后第一遍洗茶并润茶,第二转开始每次浸泡5秒后出茶,之后可逐渐增加浸泡水时间,保证茶汤的口感与滋味。这种方法耐泡度好,果皮与普洱的气味融合度更高,并且操作简便易行,推荐刚入坑的茶友们尝试这种方式。但是它的开水必须沿着盖口渗入,溶出效果难均匀。直接冲泡柑心、柑皮、柑与茶的接合处,其汤色、气味也都会有微妙的改变。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小青柑普洱茶的冲泡水温度不宜过低,最好就是要100度的高温最为合适,以免香气及滋味都不凸显。水源最好也是要用山泉水泡出来才是最有滋味的。

 

  上述对小青柑普洱茶的禁忌已经简述了几点,我们心里应该也有数了。另外,小青柑的饮用方法很多,不管我们采取哪一个方法喝小青柑普洱茶,只要我们喝着开心,冲泡的过程能找到乐趣,那便是好的方法。

有用+10
分享

我理解的普洱茶

       普洱茶至今在茶史上的定位,始终是粗茶,我们不妨客观的分析一下,即便在云南每年有上贡的茶品,却至今不见茶史中或文人们对普洱茶歌功颂德。而更多听说的概念,普洱茶大多数是提供给边远的草原山区地带的牧民,那里没有蔬菜种植,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运送过去,仅仅是为了牧民们日常助消化罢了。这是我们必需要尊重的历史,即便国家参与炒作普洱茶,但普洱茶的性,至今的定位仍是粗茶。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一些茶庄的老板侃侃而谈,号称他手中有多少大树茶,古树茶,在30年前的很多茶品都是用大树茶制成。但真正了解普洱茶历史的人都清楚,哪怕是十年前以前的茶品,也很少见到有详细标注是哪个茶区的茶品。也就是说,我们见到的普洱茶,绝大多数能够看到的是编号,或者甲、乙、丙、丁级,但不会是分茶区的。如果这个概念成立,那十年之前,怎么会有大树茶批量压制品的存在呢?说出这样话的人,明显是不懂普洱茶的。

  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国家对云南的大叶普洱有准确的定义标准的,就是采摘下来的鲜叶,其长度要达到7厘米,才为之大叶种。如果这样说来,我们喝到的多少片茶的叶片都能达到这个尺寸?说白了,我们都被国家给忽悠了。

  我们可以以当年最著名的昆明、勐海、下关三大茶厂为例,他们生产的茶品,一般有详细分级,最高级别的往往用宫廷料作为标签,越是高级别的茶,茶品越细嫩。在古树茶甚至大树茶的叶子里很难找到细嫩短小的芽头,采摘的难度要比台地茶高的多,而且茶厂收购茶青往往以短小的嫩芽为收购高标准。这样一来,以前就算有大树茶,茶农采下来了,多数也是留着自己喝,不会卖给料头,哪怕采下来喝不完,茶农可能也会自己把大叶子掰断了再卖给茶厂充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谁都改变不了。所以如果很多人说以前的什么什么茶都是大树纯料,我会告诉你,那纯属是胡扯淡。因为从宋聘一直到红印之间,我至少喝过20种以上的号级茶或印级茶,我比很多人都有实际体会。那些印级茶怎么可能是什么古树茶?而且,很多都是假茶。只不过是入过湿仓之后,你看不出罢了。

  我的手中,的确存有一点没有进过湿仓的号级茶(鸿泰昌和蓝票宋聘),这些茶的由来,是在70年代,云南运送茶品到香港九龙仓的时候,因手续不齐全被扣押下数吨茶,众所周知,当年在香港要做湿仓是要交钱的。当年号称没有进过湿仓就不能叫普洱的概念,因为特殊原因得以保存实属侥幸。这不到2两的茶品是台湾一位不喝普洱茶的好友赠送与我的礼物,至今没有舍得喝,用信封装着。从信封外面可以闻到很特殊的中药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以前的号级茶,很多用的是易武料,易武料在存放的过程中会逐渐转为药香型。当然,也有少部分临沧料会转为药香型,但不多。

  大树茶的概念谈过了,那么我谈谈存放的问题

  大树茶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非常简单的一个回答:我个人认为,大树茶是用来马上喝的。

  既然大树茶的兴旺至今还未到8年时间,那么,大树茶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存放价值,或者存放了过后的确可以“转的更好喝”,历史还没有给我们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们至今喝到的存放的很好的老茶.........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台地茶!

  台地茶经过了若干个十年的存放检验,对所有人阐述,台地茶是适合存放的。因为,台地茶的树龄轻,生命力强,活性重,茶质丰富。

  借助大树茶的存放,我们探讨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就是普洱茶的新品种,是否存在存放的价值?

  我所指的新品种,包括:

  1.2002年年底开始炒作的千年古树茶或大白毫(云南烘青大叶种绿茶)

  2.2003年年底开始炒作的紫茶或紫芽

  3.2003年开始炒作的螃蟹脚

  4.2005年开始炒作的茶苞芽

  5.2006年开始炒作的东方美人(也有人叫这个做月光白)

  这些茶,在以前的历史上从未有人提起过,我们先不谈存放,先从本质谈谈这些茶的准确定义

  烘青大叶种绿茶,产自云南多个地段,景迈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普洱茶树种,那绿茶是否存在保存价值?我们家中的龙井、碧螺春、毛尖等茶都是趁新鲜喝掉,存放超过半年,基本上就是鸡肋了。一股子闷草的味道,香气尽失,口感转苦。如果这样,云南产的绿茶会不会也是这样呢?答案:当然是一样的!

  紫芽茶和紫茶,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为茶科所研制出的新普洱品种。我都喝过,两种茶的茶性极弱,茶性弱的茶是不适合存放的,随着茶性的逐渐流失,茶品会越来越淡而无味。适合现买现喝!

  螃蟹脚属于普洱茶树的寄生植物,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所谓的植物并不属于普洱茶,从中医药理来判断,螃蟹脚性极寒凉,属于药用植物。如果当作茶品天天喝,这么寒的饮品对男性身体的冲击可想而知。

  茶苞芽——最早出现在大雪山一代,号称从大叶普洱乔木上手工掐出来的芽头。是2005年进贡到中南海的礼品,这种略带酸又微甜的口感颇得;普洱新生喜爱。但茶苞芽真的是普洱茶吗?答案是否定的!喝过茶苞芽的人都清楚,如果是大叶乔木芽头,应该具备了非常丰富的营养,茶性极强。但茶苞芽的口感,却是以酸和甜为主。究竟茶苞芽为何会酸?历史上有哪些普洱茶的口感是酸化的?大家客观判断一下就知道了。

  东方美人,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口感和茶苞芽极其接近,另一个带酸的所谓普洱茶品种。虽然外形特殊讨好,但芽头茶底全部深色偏红,究竟是为啥?我专门请教了资深茶友,得到的消息比较震惊。东方美人其实就是一种云南产绿茶的【红茶发酵版】,在制作中减少了摊堆这一工艺,由得其自然发酵,所以芽头的那片叶子是红色的,而且带酸。所以肯定了一个概念,东方美人跟普洱茶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属于即买即喝的红茶版本。

  关于茶王班章的概念,我想,这个帖子应该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明了。

  只有喝过纯料老班章的人,才有资格对老班章下准确定义。老班章之所以为茶王,是因为老班章是目前云南茶区茶性最强烈的茶,如果我们喝一泡茶性比较弱的茶,只需要在里面添加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老班章茶,就可以轻易改变这泡茶的味道和回甘面。所以,老班章也被资深茶人称为“味精”。

  自大的说一句,我认识的茶人里面,100人里面也找不出一个喝过老班章的,200人里面也找不出一个知道什么才是老班章的。2008年春节之前,乔某人还抱着手里的大黑茶、那卡茶当作老班章四处招摇。结果呢,喝过一次真老班章之后......那叫一个脸红.......自那开始,我多了一个师父,还多了一个师兄

  现在每个月都会有人拿着号称纯老班章的压制品给我试,但每次的品鉴结果都让对方失望而回,我实在不太愿意把我手里剩下那么一丁点纯料拿出来泡给他们喝。我真的不舍得。但有喝过我的调配茶的人,只要不是死鸭子嘴硬那种,全部都举双手投降了。老班章能够改变其他茶的茶性,也能改变人的味蕾。这是板上钉钉的铁律。如果至今还要说老班章村里种的白菜也叫老班章,那适随专便,咱绝不勉强。

  我为什么不喝湿仓茶?

  道理很简单,湿仓茶的霉菌超标,于我健康有碍,我当然不喝了!我曾经在外讲课,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写到湿仓茶对口腔粘膜产生的影响,导致口腔产生自我保护而收缩唾液腺出口。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东西。茶不但要好喝,还要喝到肚子里的,至今虽然没有收到关于喝湿仓茶喝出什么毛病的例子;但至今也没有见到天天吃发霉饭菜吃到住院的例子。这么说来,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我当然是喝纯干仓茶了。哪怕年份轻一点,总比湿仓茶喝着健康舒服。

 

在普洱茶存放中,樟香与药香是不是只有湿仓茶才有,干仓茶很少有?

  普洱茶的储存环境湿度是不是不能高于75%,樟香、药香是不是只有湿仓茶才有,干仓茶很少有?

  首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湿度、水分对茶叶内涵物质(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茶碱、香气类物质、糖类物质等)变化的各种实验。实验报告显示当茶叶裸放于湿度保持85%以上的环境且连续72小时后,茶叶才会产生霉变的菌类种(不同的湿度生成不同的菌种),并且开始霉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湿仓。

 

  也就是只要茶叶是有外包装,哪怕是纸包装,只要湿度没有连续保持在85%且长达72小时以上,绝对不会潮湿(霉变)的,都是干仓茶。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我的茶仓都是按这个标准存放茶叶。只有湿度达到85%以上且连续三天,我才会开抽湿机。多年来,我茶仓里的茶叶没有一片是受潮过的。

  其次是香味中樟香与药香问题。普洱茶的香型是随着茶叶的自然发酵醇化度或人为速成发酵的醇化度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说明:湿仓带来的不良气味不属于普洱茶的香),与是否是湿仓或干仓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内涵物质的发酵程度大小有直接关系。

  当茶叶的发酵度达到60%左右就出现樟香,70%左右就出现药香。例如存放西北三十年后再放广东佛山十年,两地都是干仓储存的文革砖就有浓烈的药香,而勐海茶厂的某些熟茶,干仓储存三年五年,堆味散去后就出现樟香或者微微药香。

“普洱茶四奇”指的是?

“普洱茶四奇”指的是?

(一)第一奇——奇在木本,独有的乔木大叶种茶树

1、乔木大叶种表现为多区域、成片状的存在,为云南独有;

2、乔木大叶种茶相比其他产区的茶叶营养成分更高、更丰富;

3、具有特殊的“长寿基因”;

4、多样性的特征。

(二)第二奇——奇在工艺,独特的加工技巧

1、独有的晒青工艺

2、独有的拼配工艺

3、独有的发酵过程——自然发酵

(三)第三奇——奇在陈化,品质再造的过程

1、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活”的产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过程的渐进,又体现出“变”的特性。这种“变”,不是数量的增减,而是“质”的改变。这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茶汤颜色的变化。

2、普洱茶陈化过程中香气的有续变化。

(四)第四奇——奇在功效,独特的养生机理

1、普洱茶具备食品的“第三功能”

【营养功能】——即具备茶叶所需要的基础营养素,可以涵盖所有的茶类;

【感官功能】——侧重人们对茶叶中的色、香、味、形等主观偏好,满足人们品茶中的美感和愉悦的享受。

【特殊功能】——即在满足营养(第一功能)又能满足感觉(第二功能)之外,并具有对人体产生调节生理机能的茶品。称为“功能性茶品”,也称“第三功能”。

2、普洱茶“第三功能”的核心是天然植物药用成分的生物转化(来源: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