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普洱茶汤浓稠和茶气之间有何区别?

普洱茶汤浓稠和茶气之间有何区别?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茶汤浓稠感和茶气强弱是有区别的。茶汤浓稠是茶汤在口腔中的一种感觉,而茶气的感应则是品饮后的一种体感。


 

  浓稠感很多人都能轻松体会,但茶气强弱就很少有人能体会了!

 

  茶汤的浓稠度可以通过冲泡时投茶量的多少或冲泡时间长短来控制,而茶气是茶叶内质决定的,茶汤浓淡与茶气强弱无直接关系。


 

  茶气对普洱品茗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普洱茶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茶气。为何呢?一是真懂得品茶气的不多;二是有茶气的好茶来之不易。

  茶气强烈的茶品品饮后身体的反映也更强烈,感觉血液循环加速,头脑发热,更清醒。因此在同样水温下品饮茶汤,茶气更足的茶汤往往给人水温更高的感觉。

 

  另外,茶气强的茶品因体感更强,往往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当然不是指“苦味”和“涩味”,苦涩也不是茶气的体现,而茶气弱的茶品品饮后则会因没太强的体感而遗忘很快。

  品普洱茶,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达到飘然欲仙的感觉。故,品普洱茶以温喝最为适宜。

 

  茶气强烈是普洱茶的特色,因此普洱茶的加工更要注意茶气的保留,而不能只强调茶汤的浓稠感和香味。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功效科研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普洱茶并非越陈越好。”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盛军昨天在“普洱茶功效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向首都市民解释如何鉴别普洱茶时如是说。

  盛军说,普洱茶的好坏取决于四个条件:原材料、储藏条件、拼配方法与冲泡方式。一般说来,普洱茶嫩度越高,品质越好,好茶叶芽头多、色泽光滑、匀净无杂质,冲泡后的颜色红浓通透明亮。每次泡茶的量可依个人口味,茶与水的比例在1:50至1:30之间为宜。

  另据介绍,多部门为期两年的动物实验证明,普洱茶中存在多种活性成分,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十周年纪念:关于茶文化,关于普洱茶(组图)

十年之前:

一场漫长之旅在茶马古道上悄然进行,

关于茶文化、关于普洱茶;

艰辛不言而喻、坚持之心从未改变,

只为延续那悠悠茶韵、茶道精神。

十年之间:

不曾减少的困苦、不曾放弃的初衷,

普洱茶不仅仅走在那漫漫古道之上,

那悠悠茶香早已飘向更远的地方。

十年之后:

茶马古道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与繁华,

几许冷清、几许寂寞;

然而,我们并未淡忘那场行走,

我们用我们的方式纪念那历史上的永恒。

未来,还有更多的十年

除了那古道不变地守候,

我们依旧会如初地坚持,

即使光阴逝去、古茶醇香。

八角亭普洱茶香飘沈阳国际茶业博览会

六月茶香飘沈阳。6月10日至13日,第2届中国(沈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紫砂、陶瓷、茶具工艺品展,将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序幕。

第2届沈阳茶博会展览面积达18000平方米,共设立国际标准展位800个。划分中华名茶展区、茶器具展区、紫砂陶瓷展区、工艺品区共五大展区,展品内容涵盖传统六大茶系茶品(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以及保健茶、花茶、茶服、茶食品、紫砂、陶瓷等茶行业全产业链产品,堪称一次活色生香的茶业盛宴。

产品信息

【品名】问叶布朗

【类别】饼茶

【属性】生茶

【系列】名山系列

【规格】357克/饼*28饼/件=10公斤/件

【包装】笋叶+中提盒+纸箱

【原料】云南布朗山乔木大叶种栽培型野生茶为原料

【工艺】传统石磨压制工艺

【产品特点】八角亭“问叶布朗”,赏其形、圆润大气,观其色、橙黄明亮,闻其香、独特高扬,品其味、生津回甘。品味传承经典布朗神韵,被八角亭赋予“乔木茶王”称号,是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匠于心

“问叶布朗”由八角亭10多位制茶大工匠们鼎力协作,其中有赫赫有名的“拼配大师——黄亮”、“精制大师——雷国昌”、“产品质量守护神——曾福林”等,大工匠们传承52年传统制茶经验,坚持传承普洱茶的传统手工杀青、揉捻、晒青等工艺制作而成,体现八角亭做茶人传承传统、守真制茶、不忘初心的精神。可谓:独具匠心、精雕细琢,方成问叶布朗。

工于形

“问叶布朗”精心选料,茶种原料源于云南布朗山乔木大叶种栽培型野生茶;精心拼配,使用一至四级茶菁面茶;精心制作,茶菁初制采用传统手工揉制晒青、精制加工采用传统石磨压制工艺。生产过程八角亭10多位制茶大工匠们鼎力协作、精雕细琢,饼形工整,圆润大气。

八角亭茶业诚挚邀请诸位茶商、茶友,来到沈阳茶博会,借着一杯澄明的八角亭普洱茶,在古人的七碗茶茶歌中,去体会茶之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