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没有保质期?

为什么普洱茶没有保质期?

2019-03-18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上面一般是会有生产日期的,至于普洱茶为什么没有保质期,因为普洱茶是在茶类里面最特别的,普洱茶正好与普通的茶相反,存放的越久,茶就越好......

  普洱茶上面一般是会有生产日期的,至于普洱茶为什么没有保质期,因为普洱茶是在茶类里面最特别的,普洱茶正好与普通的茶相反,存放的越久,茶就越好,因为它在这期间进行发酵,这样会产生很多对人体很好的物质,所以普洱茶存放的越久越好。

 

  茶叶是有保质期的,但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云南的普洱茶,少数民族的砖茶,陈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质期可达10到20年。

 

  虽然说越陈越香,但是茶叶受到外界的影响之后,一样会变质过期。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

 

  判断茶叶是否过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看它是不是发霉,或出现陈味;绿茶是不是变红,汤色变褐、暗;滋味的浓度、收敛性和鲜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装上的保质期,另外如果是散装茶叶,最好不要超过18个月再冲饮。过了期的茶叶可以泡完放花盆里当花的养料.还可以晒干做枕头,代替荞麦,茶叶做的枕头对睡眠有好处。

有用+10
分享

​如何弄开普洱沱茶?

       对于压得较紧的普洱沱茶,可能使用茶锥来开茶是最便利的。使用茶锥的诀窍在于“撬动”两个字,不是光使劲扎入茶内部就行了,还要一边施力撬动,茶才容易松开。同时在开沱茶的时候要用巧劲,不要暴力扎拆茶饼,应使用"撬动"而不是使劲扎入茶内部就行了,还要一边施力撬动,沱茶才容易松开。

  弄开普洱沱茶的方法如下所示:

  工具——-茶锥


  1.用茶锥沿着沱茶的内涡边沿用力插入

  2.沿着沱茶内涡边缘慢慢剥撬

  3.也可以沿着沱茶的外沿剥撬

  4.慢慢将沱茶撬散即可


  拆茶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人把茶上锅蒸,回软之后拆散,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家里的食器可能会让普洱沱茶染上杂味。

  以上就是撬开普洱沱茶的方法,但要注意在使用茶刀和茶锥的时候,小心不要扎到手。你学会了怎么弄开普洱沱茶了吗?

中国普洱茶网教你如何品饮普洱生茶(入门篇)

1 观茶汤
1.1茶汤颜色

新茶期:黄绿(1-2年)  金  黄(3年)     橙  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 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1.2透明度

浑浊 不清晰 清晰 透明 透明发亮 晶莹剔透

1.3粘稠度


水样的 流动的 稠密的 浓厚的 油状的 粘稠的

2 闻气味
2.1不成熟的:青草味 生青味 清香 花香 果香
     成熟的:蜜香 木香 陈香 樟香 药香
2.2异味:烟味 焦糊味 炒青味 烘青味 红茶味 水闷味 霉味 异杂味
2.3香气层次感:单一的 丰富的 有层次的 变化的
2.4香气质量:高扬 下沉 内敛

3 尝味道
3.1基本味道:苦      涩    鲜     甜     酸     咸
3.2汤    感:贫乏的  薄的  厚的   饱满的
3.3水    路:粗糙的  滑的  丝滑的
3.4喉    感:干燥    发干  甘甜   润
3.5回    味:持久    中等  短暂   无

香气释义:
2.1不成熟的香气:
青草味——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  香——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  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  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成熟的香气:
蜜香——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2.2异味:
烟  味——烟气被茶叶吸附所存留的气味。
焦糊味——茶叶被部分炒糊的气味。
炒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  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2.3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  ——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  ——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  ——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2.4香气质量:
高扬——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注1:决定普洱生茶好坏的七个要素,品种、土壤、气候、茶园生态、树龄、制茶工艺和储藏。
   
    注2:简单鉴别普洱生茶后发酵能力的方法,取1g生茶按1:200的比例沸水浸泡一分钟然后把冲泡的茶汤放到透明的玻璃杯中静置三四天,如果茶汤变得酒红透亮,那么说明此普洱生茶加工工艺正常,后发酵空间大,越陈放越甘醇;如果茶汤变得黄红混浊,那么说明你买到的普洱生茶是绿茶化的普洱茶,陈放下去会变质。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三个主要反应是,一、无色的儿茶素聚合成茶黄素和茶红素;二、淀粉、纤维素、木素水解成糖类、酯类和醇类;三、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以上检测方法基于生茶在水溶液状态后发酵反应速度急剧加速。
   
    注3:家庭存放普洱生茶,一般避开异味自然存放就好。专业存放,恒温28℃恒湿65%,较为有利于生茶均匀稳定的发酵,且不会发霉和产生仓味。普洱生茶后发酵主要外因是湿度,重要影响因子是温度。一般而言,相对湿度低于45%后发酵非常缓慢,相对湿度高于75%,气温高于35℃,茶叶容易发霉。所以,自然存放普洱生茶相对湿度45-75%,气温在16-35℃间,较为合适。整件茶存放,最好离地三十公分,离墙五十公分。

    声明:没有一篇文章和一本书能够囊括所有的知识点,所以,一篇简简单单的入门篇,只是给大家一个极为简单的轮廓,粗略认识一下大概。各位切勿当真对号入座。
品饮,以茶和经验为基础,而不是图片和文字。光看文字和图片描述是非常不准确的,最重要还得靠开汤品饮,凭经验、技术、学识判断。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下)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下)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