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普洱茶生茶存放多少年最好喝?

普洱茶生茶存放多少年最好喝?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都说普洱茶越陈越香,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那么普洱茶应该存放多少年才最好喝呢?现在小编为您解答。

 

  相比其他很多茶类,普洱茶的存放已经是很简单的了,不需要像龙井、铁观音之类的茶那样低温、真空来保鲜,也不怕放久了会过期。普洱生茶的辉煌时期是12-15年,选购一块高品质的普洱生茶,再放在科学的储物场所,“干仓”存放。收藏级普洱茶放上一年口感已经有显著变化,润感十足、回味无穷,若是放个三五年,将会有绝美的口感和更大的升值空间。

 

  此外,即使是相同年份、相同产地、相同工艺的普洱茶,放久了之后也很有可能产生优劣之分。比如南方的潮气较重,在南方陈放的茶,水汽进入之后很难再出来,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捂潮”的味道,而北方比较干燥,陈茶的口味自然不同。可见,普洱茶年代久固然重要,但是存放的环境和技术手段也不可忽视,片面追求“陈茶”的心态也并不可取。经过若干年存放而自然转熟的普洱生茶是非常珍贵的,甚至是价值连城的,但是从医学和营养学角度看,普洱生茶存放不超过30年,否则只有文物和拍卖价值,并无品饮的意义。

 

  “藏系列茶饼包装绵纸是以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纱树皮、植物胶等为原料,生产工艺沿用古代纯手工作坊21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制成的纸张纤维长,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和透气性,无毒环保、防腐防蛀,久存不霉。”据介绍,普洱茶贵就贵在时间的沉淀,而后期转化的好坏关键在于如何保存。要确保茶叶不发霉变质,必须花心思在一些细节上,纯手工棉纸就是最好的体现。不同品牌的普洱生茶同放在一紫砂缸里是不行的,每种茶饼,就算同一种原料做,但其制作工艺不同的话,其香气、色泽、口感等都会不相同,由于放在一起会让他们的一些特点(如香气)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品质。

 

  根据你茶饼的特点,也要分为不同保存方式:普洱生茶对存放地点并不挑剔,无论是客厅还是专有空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污染或香皂,蚊香,樟脑等气味浓厚的物品即可。需要强调的是,新茶或陈期在30年以内的茶品,其储存环境应该保持通风干爽。储藏器皿宜用陶罐,如果茶量比较多,可用陶瓮或陶缸。陶类制品有通风透气的特点,非常适合存放普洱茶。缸口也不必密封,蒙上一层牛皮纸遮挡住灰尘即可。每过3-5个月将所储之茶翻动一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普洱茶新茶买回家中后不宜马上密封,要略透气。如果新茶存有较重仓味,可先将其置于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后在储存。无味或略有仓味的整筒饼茶,可将竹箬拆去,单饼储藏,也可以撕掉外包纸再储藏。整筒茶若无仓味,可在竹箬外用宣纸,棉纸或牛皮纸包裹,然后存放。这些包装纸有调节作用,可以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

 

  如有幸买到陈年老茶或古董级老茶---这种普洱茶已属于有气之茶,收藏时不必再通风醒茶,放在包装盒中即可,想喝随时取饮,茶质,茶气并不见损。还可以将陈年老茶放入瓷罐中收藏,如为整筒购买,则包装的竹箬,纸张不要拆去,以护其气。瓷罐呈半密封状态,能持续保持老茶香气与活性。也有人为保护古董级老茶的茶气,将其用食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储放。

 

  对于即将饮用的紧压茶,可先将其外包纸去除,整片剥开,拆散,置于陶罐中以除仓味,这种做法被称为“回润”或“醒茶”,时间视具体茶品从一周到两个月不等。醒好的茶还要用纸包好,置于陶罐中,以便随时取饮。

有用+10
分享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问:老普洱,标着1960年,实际是不是虽然不清楚,但肯定是比较陈的。拿飘逸杯泡了一点,颜色好看,但感觉霉味比较重。数泡之后依旧如此,本人喝茶新手,办公室条件有限,请问怎么泡才对?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真的是单大宝答:别泡。相较于紧压茶老茶而言,散茶的老茶辨识相当困难,因为缺乏诸如包装、纸张、印刷、饼模等辅助判断条件。既是正路真老茶,若打成散快,也往往买到同重量下原包装的价格。这问题的关键在于包装上的“行家”。行家茶在业内多以类传销手段以及近乎宗教的包装手法为主,与之成反比的则是其茶品的品质与真实程度。其企业美誉度相当不高——如果它还有这东西的话。

所以,不需要再费劲扒皮了。很多时候,一个关键词足以让鉴定工作结束,比如“人参乌龙”“兰贵人”“革委会”“水蓝印”等等。相反不少答案倒是有些许说道的乐趣。

注:在60年代,基本不可能有普洱散茶贩卖,若是当时真品,存在散茶的唯一可能性是紧压茶拆散。当时普洱茶在香港仍是廉价茶品的表率(后来普洱贵了就改成寿眉,现在不知是什么了),多为茶楼大量购买,煮茶后作为免费茶品提供给客人(而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高档货色则需付费)。许多老茶庄提供了将茶饼拆成散块的服务,借以吸引客户。因此确实有部分老茶以散块的形式留存下来——与之相应的,确实有不少奸商以散块伪称某款老茶欺骗顾客。对于老散块,品饮几乎是唯一能够判断的依据(熟悉茶品的话条索也能提供些许线索)。若是没有这金刚钻,还硬要揽这瓷器活,只能说,上当活该。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下面说道些别的。

1、60年代的茶并非没有,红蓝印都是活在现实之中的货色。至于包装,当普洱茶行情看涨之后,自然有商家更换更好包装(相对于当年的“量贩装”)。对于老散茶而言,包装并非其先天构成,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辨伪。话说要是真的60年代老散茶,一定是退仓已然到位的,这种货色洗上3、4遍既无益处也太浪费。若是假的,喝它干嘛?

2、熟普洱是在70年代定型(包括专利之类),而不是70年代发明。对于味道描述,特别是老茶的味道,网络交流一向是失真度极高的。因为饮茶者对于味道只能以自己记忆中的味道进行近似形容,所以没有闻过樟木味道的人不可能说出“樟香”。经常在品饮同一款茶品时,不同茶友给出不同的味道描述,有些味道形容甚至是褒贬相斥的。因此,除非阐述者曾一同喝茶,对彼此对味道的惯用形容话术有所了解,对于味道的描述总是特别主观且难以对茶品定性有所助益的。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图为:甲蓝

3、问题描述中的第二张图片实在是太大方了,基本等同于没给。

4、虽然是散茶,但内飞还真就未必没有——当时这种便宜货色在拆茶时小伙计多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所以在旧时的老散块老包装中发现内飞是很平常的事——内飞后头还连着一块茶呢。实际中号级茶、印级茶内飞也是能看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散茶中一定要“残余”内飞,更不用说这种换了精致分包的。此一点不论真假,真的都未必有,你就更不能强求假货了。

5、并非老茶叶底就一定肥厚。印级茶时代茶品原料是大小树混采,本就不是大树纯料。再有如蓝印等在当时就是以细嫩著称的货色(因此在“当时”比较贵),如此叶底辨识分分钟上当。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图为:中期茶“绿大树”,南茗佳人昆明干仓存放

6、以喝到的茶品划定范围,茶品若想失去品饮价值,可以以天为单位,而若以有品饮价值的茶品回溯其时间上限,则可上达百年。至于“最佳品饮期”之说,只能说是各花入各眼。于我而言,若有这些过了最佳品饮期的印级茶时代茶品喝,谁会去碰那些风华正茂的台地货色?我只能遗憾的说,我错过了那些正货的最佳剁手期。

7、还是不能理解老几位对于“湿仓”的排斥源自何处。在2000年以前,传统香港仓储是普洱茶仓储的绝对主流。在这种仓储下香港人喝了两百多年未见有啥毛病——从小到大几十年早茶(高浓度)喝下来不见坐病。这种仓储还反向催生了普洱熟茶工艺的诞生。逢湿必反,哪里来的底气?若真心反湿仓,必然应有以下合理结果:

①对其而言,普洱茶只能是一种诞生不过十几年的“新”茶种,因为之前的普洱茶走的都是邪路;

②对其而言,普洱熟茶必须是应上火刑架的绝对异端,因为渥堆工艺本身就是更加极端的湿仓——湿度更高温度更高反应更剧烈。

③干仓圣教的圈子必然充满了歧视链,比如广东的鄙视香港的,上海的鄙视广东的,北京的鄙视上海的,新疆的鄙视一切。前者总是认为后者是湿仓异端,自己才是干仓正朔,同时又被自己的前者鄙夷。所以说,对它们而言,塔克拉玛干仓才是顶级仓储。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图为:普洱方茶“九二方砖”生茶,南茗佳人昆明干仓存放

这个世界上得有多少干仓茶人对老茶和仓储的认识完全来自于肇庆的老茶造假仓啊。拿88青的所谓“干仓”说事儿的,先查查香港的天气资料再谈为上——这些我在知乎专栏中已经扒的够彻底了。

8、“1960年代”这个说法,是真实存在的。此说法为台湾惯用,出现在台企的产品包装上十分合理,并不能作为真伪判断依据。所有我看不懂不了解的语言,在我看来,在语文上都是不及格的。

9、这种包装本身并不违背逻辑,因为若此茶为真(当然它确实不为真),这个年份的茶转化程度相当高,基本处于应该控制转化的状态,所以很多老茶(不论真假)都会绷上塑料膜(后背有眼儿)。

六十年的老普洱该怎么喝?

图为:普洱方茶“九二方砖”生茶,南茗佳人昆明干仓存放

而题中的茶品包装,是“流通包装”而非存储包装。流通环节中以茶质不损失,特别是不吸潮不沾染异味为重点。这种包装正好合适。买主入手后自然有合适的去处。包装拆解后醒一段时间也就是了。即使是假茶,也应该用正确的姿势去抽它。

茶人微语录|茶叶保存四忌要领,普洱茶烟味产生的原因?

茶人微语录|茶叶保存四忌要领,普洱茶烟味产生的原因?

@普洱杂志社:#茶里面有厚与浓#两个概念,而且较容易被混淆。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正确认识茶。我们不细加以分析,会以为厚与浓差不多,甚至认为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其分别颇大。

茶里面有厚与浓两个概念,而且较容易被混淆。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正确认识茶。我们不细加以分析,会以为厚和浓差不多,甚至认为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其分别颇大。

用音乐打个比方,交响乐,上百件乐器同时演奏,但每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却是清晰可辨的,给人立体的听觉享受。尤其是欣赏现场演奏,更有清晰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每种乐器的音频音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不会相互影响,而且清晰可辨。将各种乐器不同的音频叠加在一起,就产生厚重的听觉感受。如同一种乐器奏同一音频,无论增加多少件乐器,都只能增加其音量,而不能产生厚重的效果。相同的音频,只能有音量大小的变化;不同的音频,就有厚不厚的区别。

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不可能增添出其他味道来。某茶厚,是天赋的,即它原有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

有时我们说,这个茶淡,其实是说,这个茶的不够滋味,不够厚。有误解者,或有意误导误解者,把不厚的茶,冲泡得更浓了。搞不清厚与浓的区别,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容易被人忽悠,或被人忽悠而不自知。

@张姐卖茶:【“个人品牌”的价值】1、所谓“个人品牌”,其实就是你在别人眼中的信任度。2、“个人品牌”的价值并非不可衡量,有多少人愿意给你(仅仅因为信任你)借贷的银子数,差不多就能衡量你当时的品牌价值。3、若没人借给你钱,你的品牌没价值。若人数多,你的品牌价值广。若银子多,你的品牌价值高。

@小茶婆婆:茶的天地,终究还是水;茶的灵魂,也不过是一杯水。人生所有的荣辱与悲欢,不过这壶中的茶叶。所以是上善若水,而不是上善若茶。

@源域普洱:只要在采茶期间没有碰到大范围的降水,普洱茶春茶的品质都非常好;一般来说,春茶在口感、香气等品鉴标准中,都要优于夏茶与秋茶。制作精良的春茶往往滋味厚重,香气沉稳,生津回甘持久,这也是之所以普洱茶生产厂家及消费者都普遍追求春茶的原因。

@普洱杂志社:#普洱忌异味#异味物质的存在使茶叶吸收异味,品质产生劣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富含高分子的棕榈酸和萜烯类物质,这些特性使茶叶极易吸收异味,因此,在陈化室内不能存放其他有异味的物质,诸如香皂、棒脑、油漆、香烟等;否则茶叶会吸附异味而变质,还要注意必要的通风换气。

@爱茶笔记:普洱茶压制是“松”好还是“紧”好?紧压茶是普洱茶的主要形态,包括团、沱、饼、砖等,普洱茶压制的紧压程度与后期陈化速度有一定关联,相同的茶品、相同存放环境,越是紧压,则陈化速度较慢,茶质的保留度高,香气明显;相反,压制较松散则陈化快、汤水滑,但香气下降明显。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茶知识#【茶叶保存四忌】1、忌高温:高温会加快化学反应使有效成分过早分解,营养成分流失。2、湿度:水分的存在会使有机物过早分解,助长细菌的滋生,导致发霉变质。3、避光:阳光直射会破坏茶中维生素C,让色泽、味道改变。4、避异味:茶叶是有吸附性的,易吸附杂质,失去原有风味。

@普洱杂志社:#茶叶的烟味#主要在烘焙和茶灶漏烟使茶叶沾染烟气。烘焙的目的不仅是减少水分的含量以保茶叶的干燥度,同时也是烘焙出香高味醇的茶叶品质来。烘焙茶叶处理不当,温度高或时间过久,茶叶掉落于燃料中产生烟火上升,茶叶吸入烧焦的烟味,或是制作环境有其他烟味,都是烟味产生的原因影响茶叶美好的香味。

@淘茶帮帮忙:茶叶中的烟味分两类,烟熏味:炭火低温熏干的,或受房间内烧柴火影响,木炭烟熏味由此而来;烟焦味:杀青时温度控制不好,杀青鲜叶量过多翻炒不均匀,杀青超过不清理,烘烤干燥,杀青时产生的烟排放不佳,烘烤干燥等都会产生茶叶焦炭现象且纯手工杀青很难完全避免,烟熏味相对易退,烟焦味难除。

@老聂:#老聂谈茶#祁红不该是祁门人的祁红。历史上的祁红产区包括以牯牛降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江西浮梁,景德镇都是核心产区,祁门只是产区之一。茶以祁门命名只是一个偶然。中华茶人协会认为,从品牌和质量角度看,现在祁红做得好的,是池州的“润思”。所以,我反对把名茶的产地行政化。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茶知识#【审评泡茶法】茶业界常用的评审方法,是使用一只容积为150cc的冲泡杯,配上一只200cc的茶碗,有时还加上一只评审碟。称3g的样品茶放入冲泡杯,充满约95℃的热水,4~7分钟后将茶汤一次性倒入茶碗内。先审视茶碗内的汤色,再闻冲泡杯内的茶香,再喝茶碗内的茶汤,最后将茶渣倒至审评碟内看叶底

@普洱杂志社:喝茶,不为解渴,不为刺激。它不能填饱你的肚囊,也无法刺激你的神经。只是在你内心平静的时候,让你如和风细雨波澜不惊。这一杯茶,没有可乐甜而冰爽刺激,牛奶香而醇厚……只有茶,你隐隐约约能记起它的香,涩,它的甘,有,无,只能体味,茶禅一味。茶本自然,你喝,或者不喝,我都在这里。

特别声明:本文由(微信:ishuocha)通过微博整理发布,仅代表博主观点。

普洱茶老梗介绍普洱茶的老梗有何特点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普洱茶依外型来看就有分好多种,有紧茶、散茶、沱茶等,而这些茶一眼看上去都像没有茶梗一样。由于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茶梗对茶叶的品质有多重要。

普洱茶老梗介绍普洱茶的老梗有何特点

1、后发酵梗

也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就有大师提出“普洱茶后发酵理论”,说普洱茶越陈越香就是因为具有独特又神奇的“后发酵过程”,藉以区别其他茶类肤浅平庸的“前发酵制程”。后发酵其实不过是“氧化作用”的代名词。换言之,任何茶放老了都会氧化,都会后发酵,都会变成老茶,差别在于茶底和滋味不同罢了。普洱茶因为底气足,茶质够,特别经得起放(特别耐氧化),转得出老而弥坚的风味,如此而已。

2、菌种说

有人反驳我说:普洱茶具有后发酵特色是因为茶体中含有特殊菌种,含有好菌就会产生好的陈化效果,含有烂菌就会产生烂的陈化效果。天才!我承认普洱茶在两个地方需要微生物的参与:1.熟茶握堆时。2.入湿仓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微生物虽然无所不在,但要产生繁殖扩散的稳定效果必须要在极湿的环境下才行。生茶,尤其是乾仓生茶的陈化,没有菌的参与(就算是有,效果也极为有限),大多是氧化作用的结果!

3、茶气梗

关于这个梗我其实是乐观其成的,因为它确实是个无可取代的中文形容词(茶气,外国人翻译为chachi,无同义英文可翻,可见其无可取代的地位也)。毕竟,没有神一般隔山打牛的玄妙气功,武侠小说还有啥么可看性?

4、大树山头梗

我不否认老树比较好喝些,过分强调就不必了,尤其是把大树和小树的价格拉的太远就另有目的了,须知,台地茶园里面也许不会有大树,但是大树茶园里面一定会有小树,而且小树的产量通常会比大树还来的多(小树生命力强,为了快快长大要努力发芽长叶,所以单位产量会比大树还多很多),现实中所谓的大树茶指的是从“大树茶园”里面采出来的茶,可别指望茶农会帮你自动分类。

5、湿仓梗

人类真是个矛盾的动物,一天到晚说乾仓好乾仓妙乾仓瓜瓜叫,若听到有人要请喝红印,100个人有100个人围过去讨一杯红印喝,喝完之后都还不忘竖起大拇指说红印的茶气好!奇怪了,红印不就是大湿仓茶?岂止是红印,目前市场上叫的出名号的超贵老茶(号级茶/印级茶/70年代/80年代),大部分不是湿仓茶?不过喝普人天生就有逻辑分裂的大本事,症状如下

喝着湿仓骂湿仓(不知道自己喝的是湿仓茶,还以为这迷人茶汤是纯乾仓转化来的)

喝着湿仓赞乾仓(一边享用着湿仓茶,一边大叹这茶如果再乾一点,肯定会更好些)

喝着乾仓骂湿仓(没钱买湿仓老茶,干脆一耙推翻湿仓茶,把湿仓茶打到历史黑洞)

喝着乾仓骂乾仓(有些卖新茶的不仅批评湿仓茶,还批评乾仓老茶,说普洱茶就是要新鲜喝,过期的茶喝了会中毒。病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