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普洱茶醒茶的”干醒“和”湿醒“区别

普洱茶醒茶的”干醒“和”湿醒“区别

2019-03-18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就像美丽的公主,她有自己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要让普洱茶展现她完美的一生,我们对待她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醒茶便是这无数细节中的一点。选择最适合她的方式,温柔地将她唤醒。当我们唤醒了她的内在气质,在与茶交流的时候,她也带给我们清心雅致的氛围,让我们有机会去醒一醒心、醒一醒脑。

  什么是醒茶?

 

  醒茶是使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苏醒过来,令叶片自然的呼吸,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因普洱茶独特的气质与内涵,通常所说的普洱醒茶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冲泡前的唤醒,称为干醒普洱茶;另一个是冲泡时的唤醒,称为湿醒普洱茶。

 

  普洱茶为什么要干醒?

 

  干醒茶是通过改变普洱茶的存储方式,达到唤醒茶质、凝聚茶香的目的。刚打开包装的普洱茶,冲泡时无法完美的展现出深沉饱满的韵味,通过醒茶这道细致的工序,可令普洱茶的滋味更加醇厚与纯正。每个茶人都有自己对干醒普洱茶的理解,所以干醒茶的方法与程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推荐一些茶友常用的干醒茶方式。

  第一步首先是去掉包装,解散紧压的普洱茶。

 

  新压制的普洱茶结构比较紧,解茶时可用茶针或茶刀来解散普洱茶,解茶时需控制好角度与力度。对于茶饼,可以从中间凹槽处向外入刀解茶;茶砖则可以从侧面入刀,比较容易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分成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可从边沿或侧面入刀解茶。解茶时尽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顺着叶片的规律去开解。解茶也可使用蒸汽的方法,将茶饼放在开盖煮水的壶口。利用蒸汽使茶饼松软,这样解茶可以保持叶片的完整。在解老茶时则称为“拨茶”,因为年代久远的老茶,往往茶体已经比较松散,用手指轻轻的拨动或触碰,叶片很轻松地就会散落下来,在拨茶时需注意不要将茶叶拆得太碎。

 

  第二步通风透气,使叶片自然呼吸,散去茶叶中的多余杂味。

 

  将解散的普洱茶摊臵于清洁、蔽荫处,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在这期间可在茶叶上覆盖一层宣纸或棉纸,避免落入尘土。并且摊放的环境不能有异味,以免吸收杂昧影响茶叶品质,同时还要避免日光灯长时间照射。摊放空间的湿度不能太大,以免茶叶受潮变质。通风的时间视茶叶状况而定,对于陈年老茶与洁净度较高的茶,两到三天即可;而新出堆的茶与带有仓味的茶,则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以便更好的散去茶叶中的杂味。

 

  第三步经过数日通风透气后,将普洱茶收纳于具有通风性能、无杂味且干燥的醒茶罐中,使普洱茶自然苏醒回气。

 

  一般使用有盖的紫砂罐进行储存,因为紫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并且避光与隔热性也非常的好,可以保持罐内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收入紫砂罐后,醒茶时间大致为一至三个月。

  新的紫砂罐内可能含有土气与火气,用它来存储茶叶会影响品质。可以使用开壶的方法处理一下,先用开水浇灌、侵泡,每日可重复操作一至两次,经过数目后将紫砂罐充分晾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侵泡后的紫砂罐务必晾晒至完全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湿气会令茶叶受潮变质。检验紫砂罐是否干透的方法,是将一些生茶投入罐中,盖上盖子存放一天,如茶叶没有吸潮变软,便证明紫砂罐内部已完全干透,可以放入待醒的茶叶了。醒茶罐除了紫砂材质外,还可以选择竹制的、藤编制的、陶制的等等,还有茶友使用没有杂味的纸盒或者自制纸袋,都可以起到醒茶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茶来决定。

 

  经过醒茶这一细致的过程,茶叶会因茶质凝集而产生饱满、厚重的香气与口感。

 

  上面的干醒普洱茶,是通过解散茶叶使之通风透气,让茶叶自然呼吸,散去本不应当属于茶叶的,闷、杂、堆、沉等味道,令茶叶恢复本质,存于紫砂罐中集结自身的韵味。而湿醒普洱茶是在干醒茶的基础上,用水及温度帮助茶叶唤醒本质,有助于在正式冲泡时释放出最佳的品质。

  什么是湿醒普洱茶?

 

  湿醒普洱茶通常也称润茶或温润泡,通过叶片与热水的接触,可以提高茶叶自身的温度,帮助叶片缓缓舒展,令茶叶充分地苏醒过来,而且可以带去茶叶在各个环节中附着的浮尘,在润茶之后冲泡能更好的释放出茶味。

 

  湿醒茶的方法:

 

  先用热水充分温热茶具,投入茶叶注入热水,数秒左右立即倒出。一般情况下,普洱生茶润茶一次。普洱熟茶润茶两次。润茶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决定着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对之后的冲泡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润茶时需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是看干茶来决定水温。生茶、新茶与嫩茶需降低水温,熟茶与老茶则需要提高水温。

 

  时间的控制也很关键,浸泡的时间不能过长,如果润茶时间过长,茶叶中浸出物释放过多,将会影响正式品饮的茶汤口感,所以要快速倒出润茶水;在润茶时,可以观察润茶水的汤色,可以帮助判断正式泡茶时所需的水温与浸泡时间。

  对于陈年老茶的醒茶方式,资深茶人对此非常地讲究。

 

  首先将老茶放入干燥的紫砂壶内盖上壶盖,用铸铁壶将水煮沸浇淋紫砂壶外部,而后轻轻摇动紫砂壶,反复高温淋壶、摇壶两至三次,大约用时五至十分钟,相当与为老茶做了一次干蒸桑浴。壶内聚集的温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老茶,此时开盖便可闻到老茶的沉香,这时再向壶内注水润茶。使用这样的方式润茶一次便可,老茶珍贵实在不忍浪费。然后再依据这款老茶的特性,掌握好浸泡与出汤的时间。

 

  普洱茶通过这两次不同方式的醒茶。帮助茶叶更好地展现内在气质,提高了茶汤的香气与口感。当然,醒茶的万法

 

  不仅限于此,茶友只要对普洱茶的特性有所了解,也可以创造出更多醒茶的方式,帮助茶叶更好地展现她的特质。

有用+10
分享

喝普洱茶喝健康,霉茶不能喝

  如果有人说:“普洱茶发霉是正常的,没事,可以喝。”那就大错特错!普洱的特别之处就是越放越好、越陈越香。但有人收藏的普洱茶上长了霉,这样的茶还能喝吗?大益茶专家忠告:茶发霉后,茶叶里会滋生多种有害细菌,如“出了名”的黄曲霉毒素,因此发霉的普洱茶,不管有多名贵,还是别喝了!喝茶喝健康,身体最重要。

  一般普洱茶是有陈香味的,但与霉味不同。挑选普洱的四大要诀是:“清、纯、正、气”。

  “清”闻其味。不论普洱茶品的生熟、新旧、形状,首先要闻茶。普洱茶在陈化发酵后,会有陈年老味,但不该有霉味。所谓陈而不霉,陈年老味会在泡茶时随热气散去,而霉味是因茶质变坏,由内到外受潮发霉所散发出来的味道。

  “纯”辨其色。普洱茶未冲泡前,要先看看茶品是否纯净、有无霉变,然后再泡泡看。当普洱茶在正常环境下存放,时间再长,茶汤颜色也不会浑浊发黑或产生怪味。

  “正”存其位。普洱茶发霉的主要原因是保存得不好。普洱茶的存放环境要通风、干燥,避免日晒;又因普洱易吸味,故要存放在干净的环境中。收藏普洱茶,一定要放置在干净、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

  细品其“气”。茶学渊博,静心品味杯里的茶气,可以感受到好茶的陈化环境与它经历的时间的久远。

大话普洱:台州喝普洱茶的人有三多

  2010年本人在易武乡麻黑村一茶农家碰到中华牌普洱茶的孙总(昆明葳盛茶业公司下属勐海古茶树茶叶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他对台州喝普洱茶人的印象是三个多,钱多、老茶多、高手多,那是他在黄岩区政府前面的一家中华茶庄开业前后的日子里留下的。

  在黄岩的这些天是他喝所谓普洱老茶最多的日子,也是碰到“高手”最多的日子,就在这几天就碰到“高手”十几位,而“高手”们带来让他品尝的所谓花高价买来的老茶就有几十种。

  其中大多数的茶(霉昧很重)是让他闻一下就不敢喝的“老茶”,可碍于大家的面子,只好呷一小口,然后告诉他们这是做旧的茶,可他们却用好多的普洱茶理论来证明这就是真正的老茶。仿佛就成了他们的学生,更有几个“高手”说孙总根本不懂茶。

  后来孙总只好改变说话的方式,顺着他们说是好茶、老茶。想不到这一招好管用,那些“高手”们也对孙总表示认同了。

茶人谈普洱茶的纯料与拼配三

  罗嗦了半天就想说一件事,如果做茶的过程出了问题,纯料又如何!

  同易武当地做茶人聊天,他们给我讲述得情况是:易武人做茶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因为普洱茶热起来了。以前大家都是卖原料,采摘茶青做成毛茶卖给大厂,后来普洱茶热销,大家开始把好的茶青留下自己做茶卖成品,因此易武人做茶不过是近年的事情,尽管易武有诸多百年老号,但基本没有后人延续做茶的,在普洱热之前没人做茶。普洱茶热起来之后,易武地区有资源优势,因此大家开始做茶,本地优质茶青根本不会卖出易武,那些老号也把以前的手艺捡起来,但是否真的捡起来了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在此没有任何贬低易武茶人的意思,事实上我认为在易武有很多制茶的人已经掌握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制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茶品。我想说的是,普洱茶工艺如同其他茶叶制作工艺一样,有其独到之处,绝非把原料压成饼那么简单。而现在不少人跑几个茶山,拍一些照片,然后找个作坊就做茶在网上卖“纯料”的行为,如果不是自身知识欠缺,就是另有目的了。

  我们返回头来继续说关于纯料与拼配,目前在网上见过太多的“麻黑纯料”“老班章纯料”的东西,且不说这纯料的真伪,单说这“纯料”的概念是什么,相信多数人都含糊。用麻黑的大树料拼麻黑的台地料,都是麻黑的,还算不算纯料?事实上,无论普洱茶还是绿茶、乌龙茶,所有的茶树都是古树茶为好。正所谓茶性如人性,年轻人缺乏阅历,火气大,容易给人以浅薄的感觉,茶树也是如此,新茶树的茶青苦涩、单薄,而百年茶树带来的是平和中隐含着真味。绿茶、青茶这些鲜茶类如此,更何况需要时间历练的陈年老茶呢?因此,如果所谓的纯料指的是“大树料/古茶树料”,那么纯料/拼配之争可以休矣,在这个前提下,所谓的拼配不过是茶商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而已。

  我们再来谈谈真正意义上的拼配,玩到这个层次的人多少都知道,单一地区的茶青制成的茶品在口感层次方面必然单一,这是原料特性决定的,有些人追求的是香,因此偏爱景迈,有些人偏重厚、韵,故选择班章。个人喜好决定选择种类不同,依照绿茶的思维,至清至纯乃是茶之上品,龙井就是龙井,猴魁就是猴魁,大家品味的是一个清、雅,是以“鲜”为根基的,因此任何拼杂成分都会在这个清、雅之间暴露无遗。然而,普洱是个什么东西?那是要时光磨砺之后才能体现真味的东西,失却的恰恰是这个“鲜”字,留下的却是个“厚”字,而与厚字最搭配的却恰恰是个“浑”字,用“浑厚”二字描述普洱茶的味觉感受,我想没人有异议吧。当然,普洱茶口感方面的描述还有个“醇”字,这个字给我的联想更多的是酒的感觉,搭配的也是一个“厚”字,这两个字搭配一起,描述口感应当是“含在口中滴溜溜乱转如有形之物却又顺喉而下无迹可寻。。。。。。”,然而,这是口感,不是味觉,描述味觉的是“浑厚”,是多种味觉感受交织起来的“浑”形成的“厚”,也就是所谓的“层次感”。而形成这些“层次感”基础的“浑”,恰恰是原料方面的“杂”。这也正是所谓“熟茶看发酵,生茶看拼配”的由来。

  说到这里,就必须再提一下易武。易武地区的茶在香气口感等方面相对于六大茶山来说,属于比较均衡,“香扬水柔”的特性非常难得(香扬的同时很难水柔,不信的话你找一泡铁观音就可以验证),综合了六大茶山的特点,因此,早期确实有所谓的“易武正山”之说,典型作品如“绿大树”等。但其他的所谓“正山纯料”确实不多见,因为在一个方向上特点突出必然会在另一个方向上缺点明显,而所谓“老班章”之类更是台湾人炒起来之后才出现的。所以,追求纯料的,必是偏爱这种原料的特性,并且为这种特性可以忽略其缺陷,在这种原料的味觉特点上追求“醇厚”的口感而放弃“浑厚”的味觉感受。如果你追求的是这样一种结果,那么纯料适合你。

  说了这么多,想说的无非一个道理,纯料也好,拼配也罢,适合你的才是最好。我们在一开始谈到品茶的三种水品,下等水品有所贵相,中等水品有所贱相,那么上等水品有的就是佛像了,而所谓佛像却是与下等水品仅隔一层窗户纸而已,那就是粗茶见其贵。。。。。。说白了,茶就是茶,用在三醉被骂得臭了街的三个字就是---“喫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