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耐泡性与茶梗有何关系?

普洱茶耐泡性与茶梗有何关系?

2019-03-18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茶类品种和花色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名考:普洱茶是怎么命名的?得名犹见万重山

普洱茶名考:普洱茶是怎么命名的?得名犹见万重山

接作者上文《什么是普洱茶?和你聊聊普洱茶的那些事》。我们今天来说一下普洱茶的得名,名字不仅是重要的缘起,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关于普洱茶的名字误解非常多,我们梳理历史,也是通过正名来正本清源,正所谓“名正言顺”,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从字面上看,普洱茶当然是因“普洱”得名,于是很多资料想当然的说普洱茶因为产自普洱府得名;还有的说不是产自普洱府,而是在普洱府集散,所以得名为普洱茶。那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这里面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普洱茶得名是不是因为普洱府?另外一个,普洱究竟产不产茶,普洱茶得名是因为普洱是产茶地还是集散地?

第一个问题,虽然很多权威资料都这样写,但可以肯定的说,普洱茶得名不是因为普洱府。普洱府我们知道是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改土归流时设置的,包括现在普洱市一部分地方,还有西双版纳,以及老挝丰沙里一带,府治在普洱,也就是现在的宁洱县。版纳本来是车里宣慰司,是傣族土司统治,改土归流就要划入中央的体系,一开始是江内这边划归普洱府,后来江外也划进来了。说到老挝,我们今天到易武去找边境茶,很多在老挝境内,这个不奇怪,因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也都是中国先民种的,直到清末,老挝变成法国的殖民地,1897年清政府和法国的协议才划出去的。

普洱茶得名远比普洱府的设立要早。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资料来自康熙年间的《元江府志》:“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为什么要看《元江府志》?因为在普洱设府之前,普洱就是属于元江府的。府志相对于一般的资料还是靠谱,因为这是当地官方组织人来修的,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一般不会是道听途说。这个资料不仅说明普洱茶得名比普洱府设立要早,里面这句话更为关键:“出普洱山”。这就涉及到了第二问题,普洱是否产茶?

我们看权威说法大多数都说,普洱过去不产茶,都是六大茶山在产茶,之所以叫普洱茶,是因为普洱是集散地。这个不仅是现在,从清末阮福的《普洱茶记》甚至更早就有这个观点。我们分析一下,普洱设府以后,作为府治所在,贡茶在这里集散检查一下,勉强说得通,那在设府之前呢,六大茶山的茶跑到这么远的一个地方来集散,有些莫名其妙。

《元江府志》这一条写的很明确,得名是因为“出普洱山”,因此普洱山就是产地,因产地而得名,非常简单。

这个“普洱山”能不能理解为六大茶山呢?第一,普洱离六大茶山距离相当远,硬联系到一起来命名有点牵强。另外我们看乾隆年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这个说得很明确了,在车里也就是版纳的北面,那还是普洱这一带。这个资料提到普洱是以车里为参照的,应该是来自普洱设府之前的资料。

我们再往上找明朝的资料,明万历年间《云南通志》:“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在车里一头目居之。”这个更加明确的说明普洱地区产茶的历史很早,普洱茶得名并不是因为六大茶山,而是自身产茶。

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总结。

第一个从逻辑上,在普洱设府之前,六大茶山并不属于普洱管辖,是属于车里管辖,如果是六大茶山的茶不可能得名普洱茶,就像政和的白茶不能因为福鼎得名一样。

第二个从文献上,可以说明,是得自普洱附近的普洱山。这个是明代就有的说法,和六大茶山成为清代贡茶原料基地没有关系。

说到这个普洱山,虽然《元江府志》上有标注,但现在很难确定。这对商业运作来说倒不是坏事儿,普洱山已经成为普洱市着力打造的名山之一了。

那从古树上有没有支持呢?也不能说没有,我们看困鹿山的那些古树,最大的那些的确很大,比版纳地区一般的古树要大,但这也只能做个参考,因为时间久远,究竟普洱山是哪里,原来的古树还在不在,我们都不知道。从现有资料看,应该是离县城比较近,大概到不了困鹿山那么远。

困鹿山现在茶价是非常高的,比一般的名山还要高,我们看地图也好,到实地看也好,都打着“皇家古茶园”的牌子。这个不太符合历史,历史上云南有贡茶不假,但那是收最好的原料,并没有特别的官家来管理的古茶园,和宋代不一样。说句玩笑话,唯一能和皇家沾点边的,应该是演员张国立去那里收过茶叶。从前面的文献来看,说清朝的皇家古茶园有可能还说晚了,这些古树的年代可能在清早期或更早,包括在宁洱其他地方发现的高龄古树,可能和普洱茶的得名有关系,大概是一个时期的。

其实普洱茶这个名字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就是普洱茶,蒸而成团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的贡茶大部分就是这种团茶。更晚一点,明末大才子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谢肇淛是在云南做过官的,方以智应该没有到过云南,不过他博学多闻,可能见过普洱茶或者相关的资料。

在明代,内地能见到普洱茶的机会比较少,毕竟边疆地区和内地距离很远,茶也不是内地稀缺的物资,缺少流通的动力。很多人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普洱茶,这是以讹传讹,里面并没有专门说普洱茶。到了清代,普洱茶通过贡茶系统进入内地,也有部分进入民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里面,开始专门有“普洱茶”一条,那是探讨其药用价值了。

最后再探讨一下这个名字本身,“普洱”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自哈尼人的语言:普就是寨子,洱是水湾,合起来就是水湾寨。这个说得通,但是近年来民族学,语言学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普洱”这个词很可能来自古濮人,“普洱”所指的就是濮人。唐代《蛮书》里面古濮人就叫扑子蛮,《蛮书》:“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里面叫“普蛮”,说他们这个族群就是沿澜沧江居住的,从这些记载看古濮人活动区域和早期茶树分布有很大重合。从称呼上看,唐宋元以来的“布日”、“步日”、“布尔”直到明清时期的普洱,也都是一脉相承。

这个观点还可以从佤族、布朗族等民族的语言和历史找到证据。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

理清普洱茶名字的缘起非常重要

第一个,普洱一词来自古濮人,古濮人是云南种茶的先驱。对古濮人来说,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布朗族、德昂族、佤族这些濮人的后代都有大量与茶有关的传说和史诗。像景迈山布朗族关于先祖帕岩冷的传说、德昂族的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还有佤族的传说和习俗等处处都是先民茶文化的印记。可以说古濮人奠定了滇南茶山的早期格局。我们今天做普洱茶,古树茶,无论从古茶树资源上说,从茶文化的传承上说,都要感恩古濮人的贡献。

第二个,普洱茶得名并不来源于六大茶山,而是来源于普洱自身的普洱山,我们今天看整个普洱茶产区的分布,普洱恰恰是位于中心。正如《滇云历年志》所说:“茶山之于思茅,自数十里至千余里不止。”这样,我们能看到整个横断山区和澜沧江流域的大格局、大气象,这和我们视野仅仅局限于六大茶山,高度就不一样了,是否有这样一个视野,对整个普洱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们这一次的题目:得名犹见万重山,也正是这样一种含义。透过普洱茶的名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清代贡茶的历史,而是自上古时期种茶先驱——古濮人先民一脉相承下来的悠久历史。我们的视野也不仅局限于六大茶山,而是普洱为中心的整个普洱茶大产区内无尽的古茶山,数以千计的寨子,数以万计的古茶园……

最后再补充一下,历史上的普洱府的府治是现在的宁洱县,而现在的普洱市所在地,历史上叫思茅,在普洱府治下时是思茅厅。清代和民国大部分时期思普地区的行政中心在普洱(宁洱),五十年代行政中心迁至思茅,先是思茅专区,后来是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相应的普洱县更名为宁洱县。

从历史来看,思普地区大的名称称为普洱,是历史一直以来的传统,而普洱县在清代乾隆以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叫宁洱县。这两个更名算是恢复传统,并不全然是商业目的的炒作,当然行政中心还是放在在了思茅。这次更名让在产区知名度上长期处于弱势的思茅地区得了一些先机,但能否用好,市场是否认同,还要看长期的格局与发展。(

选购普洱茶的“五大原则”

选购普洱茶的“五大原则”

云南普洱茶既不同于红茶,也不同于绿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红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消费者购买普洱茶要掌握“五个原则”。

 

选购普洱茶的“五大原则”

 

不要以为年代越久远越好

 

“年代只能参考,不能尽信”,普洱生茶的生产历史有数百年了,但第一批通过人工(渥堆)后发酵技术的熟茶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在1973年生产的。因此,市面上超过35年的普洱熟茶大多是假冒的。

 

选购普洱茶的“五大原则”

 

不要相信伪造的包装

 

消费者要注意购买普洱茶时价格与茶叶的年代和包装是否合理,比如几十年的老茶现在已经很稀少了,但市场上却是要多少有多少;红印茶也是很珍贵的,但市场上批发的所谓“红印”却便宜得很,这怎么可能是真货呢?

 

“年代、价钱、包装不符合逻辑概念,报价不合乎市场行情的普洱茶,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选购普洱茶的“五大原则”

 

不要仅看开汤颜色的深浅

 

普洱生茶只要在干净、通风好的空间陈放,慢慢发酵后,就算放上50年或者100年,茶的汤色依然不可能变黑或者变混浊,绝对是油光气十足,色金黄转枣红才对。

 

因此,如果卖家以“汤色颜色深说明是老茶”来叫卖茶叶的话,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

 

选购普洱茶的“五大原则”


不要相信添加的味道

 

“普洱生茶唯一的味道就是樟香味,陈年普洱老味老韵。而分辨普洱熟茶的最好方法是渥堆发酵越少的茶品及拼配蒸压时间越短的越佳。”如果茶叶有霉味和其他异味,就是已经霉变的茶叶或质量较差的茶叶。

 

选购普洱茶的“五大原则”


不要以为树龄叶种越老越好

 

当下众多的消费者大多以为大叶就是野生。仔细观察叶子如果是大大的,平平的,薄薄的,一定不可能是野生种,而是在某种商业利益的需求下人工种植出来的,真正云南野生的普洱茶是没有施放肥料及农药的,所以消费者千万不要迷信茶叶的树龄和叶种。

老班章普洱茶的口感有什么特别之处?

茶不同于其它东西,茶是用来喝的,喝到口中,懂茶的人自然会知道它的品质。老班章贵,有很多原因,原料稀缺,品质确实高,不可复制,供不应求。下面是资深茶友喝了老班章之后的口感体验。

老班章普洱茶口感:

老班章普洱茶的口感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一是每泡过后的的停顿时间,停半分钟或者一分钟,仔细感受口腔的变化,包括回甘生津产生的部位和持续时间,以及喉韵、香气。

老班章普洱茶的口感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是挂杯香值得一闻,整个品饮过程,我亲身实验过几次,从第一泡到十泡,挂杯香都始终存在于装过洗茶水的公道杯里,边品茶边闻香,很舒服。

老班章普洱茶的口感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三是喉韵,老班章的喉韵,非常沉稳而且深,四泡以后很明显,留意喉咙向下一段,喉韵的深浅以及持续时间。
老班章普洱茶的口感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四、留意茶汤从第一泡到第十泡之间每一泡的厚度和饱满度,层次之间的递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