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普洱茶储藏中的影响因素

普洱茶储藏中的影响因素

2019-03-19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在储藏中应注意:温度、湿度、异味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刻意的人为干扰温度,自然为主,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反而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2、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最大湿度不要高于“75%”。

  由于华东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华南一带,在“回南天”,空气里都“挤得出”水来,空气相对湿度在高达95%,所以应更加注意,及时降低湿度,一般的文章会建议:开窗通风,散发水份,和新鲜空气的交换,其实,不对的,开窗,湿度可能更大,要密闭存茶房间,加一些吸潮的东西,如生石灰、栗炭等,严重的话,就要加抽湿机了。

  少量存茶,在高湿天气出现之前,用完好塑料袋套紧,套双层,干燥天气再打开,这也是个简易有效的存茶方法。

  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昆明地区存茶,要适当增加湿度,尤其是冬季,更要增加湿度,北方、西北冬天有暖气,温度很适合茶的转化,但很干,增加湿度到50%左右,就很好了。

  在夏天,长江流域,雨水很多,要防止茶叶受潮,高处存放,最好在二楼以上,离墙堆码。

  3、不可放在有生活异味和工业异味的环境,如有单独的存放环境就更加理想,保证无异味侵扰。家庭存茶,要远离厨房、卫生间、化妆品、肥皂洗衣粉,以及吸烟环境。

有用+10
分享

清朝普洱茶膏曾经历的两代皇帝

清朝普洱茶膏曾经历的两代皇帝!清朝时期的普洱茶膏属于整个古代历史中的鼎盛时期,对于这样的鼎盛时期,离不开其中两位皇帝的“推波助澜”。

清朝雍正时期

云南土司借鉴中国中医药“熬膏”的方法,采用“大锅熬膏”工艺制成土质普洱茶膏,也是普洱茶膏的初级阶段。

1729年,清朝雍正七年,清政府在云南普洱设立了普洱府。在普洱府设立的当年,雍正给云南总督鄂尔泰发圣旨,责成他亲自监督,选取最好的茶叶,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和茶膏,进贡朝廷作为贡茶。这样茶膏再次悄悄浮上水面。依旧是贡茶的角色,依旧神采飞扬,毕竟在当时,被皇上钦点的茶品是何等的荣耀。

雍正时期的茶膏,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而初创的一种制膏工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藏族地区的饮茶与汉族不同,他们更喜欢熬茶或煮茶的方法,因此大锅熬膏不仅一下子被接受,并且迅速推广。由于它操作简单,很多大的寺院甚至自建熬茶间,其熬制出的茶膏专供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这一方法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西藏很多大的寺院仍能看到这种熬制茶间及自制的茶膏。但是这种大锅熬制茶膏从食品生物学角度来看存在很多问题:1、使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其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的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向霉变转化,不可能长期存放。2、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的营养物质会随着水蒸气一并挥发,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的缺失。3、大锅长时间熬练,会产生大量的铅、汞、砷、铜等一些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会很大。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大锅熬制属于普洱茶膏发展的初始阶段,只能定性为“土制”,与后来皇宫“御制”的茶膏有很大的区别。

清朝乾隆时期

清朝皇宫御茶房采用“压榨制膏”工艺取代云南土司“大锅熬制”法。自此,普洱茶膏正式定名。习惯上也称宫廷普洱茶膏或御制普洱茶膏,其制膏的工艺超越中医药高温“熬膏”的局限,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这个阶段里,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进出上采取了一套近似现在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压榨制膏”工艺。这种压制工艺极其复杂,多到186道工序,长达72天的制作周期。所有的制作都是在常温下进行,使生产出来的茶膏在品质上有了新的提高。由于宫廷对普洱茶膏选料极精,要求极严,造成出品量极低。自始自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但在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作为国家礼品,第一次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噶尔尼馈赠。至此以后,普洱茶膏不仅是“贡品”,又称为了“国礼”。

普洱茶知识:四个因素决定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的香气有蜜香、枣香、清香、糖香等二十多种,而决定普洱茶香气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四点:

普洱茶知识:四个因素决定普洱茶的香气

一、茶叶的香气取决于香气的前体物质;

香气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指茶鲜叶中所含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类、糖类等以及加工过程中形成香气的必须酶类。此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多寡,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而影响此类物质的因素主要为茶树的品种、地区差异、温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强弱、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土壤环境、叶质的老嫩等等因素。例如阿萨姆种和中国种,南糯茶区与布朗茶区、帕沙与班章、正常芽叶与紫芽(绿色芽叶中挥发油的含量要高于紫色芽叶)。

二、制程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A.不同茶叶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茶叶香气的不同;

例如:以同一片茶园的景迈茶制作出的普洱茶与月光白、古典美人这三种茶在香气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B.加工方法中制程的差异(温度、受热时间、萎凋时间、干燥方式、干燥温度)也影响了香气的不同;

例如:杀青(温度、时间),杀青温度过高、杀青不足、正常杀青在香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杀青过高(类似绿茶的荳香)、杀青不足(青茶气)、正常杀青(清香/新茶香)。这是因为在杀青不足时顺-3-已烯醇(具有强烈青草气)保留过度,但顺-3-已烯醇能在酶或热的作用下起加成反应生成正已醇,也可以在酶和热的作用下发生异构反应生成反-3-已烯醇(清香/新茶香)。

C.加工中新香气的形成;

维生素A源-类胡萝卜素经过酶和空气的氧化转化为新的茶叶香气物质。

三、仓储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感染异味的特点,与普洱茶而言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芳香物质等有机物质在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不同仓储条件将决定这些香气类物质的变化方向。

例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和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温和有氧的情况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过多的游离脂肪酸);通风、密闭对茶叶香气的造成的结果也会不同。

四、沏泡方式的不同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以新生茶为例:香气浓淡与水温成正比,高冲有利于香气的突出等等。

好的香气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茶的命脉,从茶的香气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茶从鲜叶、制程、仓储中的种种不同。

喝普洱茶时喉韵是否存在?

喉韵在茶桌上评判一款好茶使用最多的名字之一,“有喉韵”,“喉韵好”,“喉韵不错”,“喉韵深”都说明这款茶的品质不错。

喝普洱茶时喉韵是否存在?

喉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既然是好茶才会有的感觉,喉韵一定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并且身体感官部位非常明确喉咙。有的人说喉韵是一种喝过茶后喉咙部位有清爽甘甜的感觉,也有人说喉韵是茶汤紧团的划入喉咙明显的下沉感,茶汤丰富的内容延伸至喉咙的一种感觉。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这是判定茶叶好的一个要素。普洱茶很多,但要有喉韵品质的茶叶确实需要认真喝过感受过才知道好与次的差异在哪里。

韵味是茶叶在味蕾中主要魅力之一,从口腔延伸至喉咙再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有的茶韵味只在舌头前半部分,有的茶韵味可以延伸至舌头的后半部分甚至是喉咙,慢慢的延伸,静下心来,慢慢品、细细感受。

喝普洱茶时喉韵是否存在?

有人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使身体产生的反应,那说明你喝茶不多,在别人的引导下,慢慢地会发现有这种感觉,没有引导,这些感觉似乎就消失了。也有人在喝每一款茶时都会说喉韵好,这就变成了一种对茶叶的习惯性评判,就如同说这是一款普洱茶一样的普通。喉韵是否真实存在,需要你用细腻的心思去感知,因为感觉也是需要自己不断的练习才能变得更敏锐。

喝普洱茶时喉韵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