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品普洱茶茶香的几个步骤

品普洱茶茶香的几个步骤

2019-07-14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品普洱茶茶香的几个步骤

其实品茶香很简单,6个小步骤就能让你轻松充大咖。

品茶香的时机,发生在泡茶的每个环节:

第一步:观其色,嗅其香

拿取置茶的茶叶罐时,空气中大约就已经飘荡着一股茶香了。打开茶叶罐,罐内的密闭空间中,回荡着浓浓的茶香。取茶于手心,低头轻嗅,香气又是另一种表现。

第二步:亲近茶壶,感知香韵

茶叶置于茶壶中,沸水冲泡,顿时香气四溢,让人神清气爽。将壶盖置于鼻尖,深深啜吸壶盖附着的芬芳;再将茶壶置于鼻尖,感受那茶叶经高温湿润后的香气变化。

第三步:与味蕾相遇,与身体相融

茶汤注入茶杯,举杯闭目深吸一口茶汤表面散发的香气。茶汤入喉,杯底仍有不容错过的余香,等待与我们的嗅觉神经细胞交流。

品普洱茶茶香的几个步骤

第四步:轻啜细品,唇齿留香

茶汤入口,轻含于舌面,顿时香气四溢,或充满口腔唇齿间,或上扬至上颚鼻腔处。一壶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香气可能不断地变化。

第五步:慢下来,让回味悠长

如果我们有时间,可以稍稍放慢品茶的节奏,茶汤顺着舌面滑入身体后,让茶香包裹整个口腔,或于喉头鼻腔回荡。

第六步:记忆中的陈香,再现往日时光

还有一种茶香,并不是感官嗅觉的,而是大脑深层知觉的香,那是记忆中的陈香。这种茶香的苏醒,如老歌一般,唤回记忆深处那种美好经验的情境,如时光回溯岁月重现,让生命的感动重新再走一回。

有用+10
分享

怎么把普洱茶饼弄碎?教你绝招

          普洱茶是当下热卖产品,有人形容普洱茶是可入口古董,用古董来形容普洱,足以看出普洱的价值了。而普洱茶有分很多种,如生茶、熟茶、紧茶、饼茶等,那你们可知普洱茶饼怎么弄碎了泡呢?以前制茶时,为了携带方便,而把普洱制作成茶饼的形式。而泡茶时,打开茶饼就成了一个难题了。

 

  问:普洱茶饼为了携带方便,所以制作得很硬很紧,那普洱茶饼怎么弄碎呢?

 

  答:泡普洱茶饼时必须先得把茶饼弄碎,而拆饼茶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人把茶上锅蒸,回软之后拆散,备用。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家里的食器可能会让普洱茶染上杂味。

 

  有些压得较松的饼茶,徒手就可以开茶。轻搓饼茶的边缘,散落的茶叶就够一泡,还能维持饼茶的外形;对于有撒面的茶习就用手掰取,能得到成分均匀的茶叶。

 

  对于压得较紧的普洱茶饼怎么弄碎呢?可能使用茶刀来开茶是最便利的。使用茶刀的诀窍在于“撬动”两个字,不是光使劲扎入茶内部就行了,还要一边施力撬动,茶才容易松开。现在压制的饼茶、砖茶一般来说都不会太紧,拆开都不困难,注意不要扎到手就行了。沱茶因其形状和工艺的原因,有些会很结实,不易拆散,这时候更要注意一边施力一边撬动。掌握好茶刀的握法,实行撬动原则,基本上没有难开的茶。

 

  一、使用茶刀撬饼茶


 

  1.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插入。


 

  2.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去些,这样不会把茶饼撬的很散碎。

 

  3.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


 

  4.现在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的撬开。

 

  5.就这样,饼茶就可以慢慢撬散了。

 

解析普洱茶的“穿衣”之道

解析普洱茶的“穿衣”之道

导读:很多人认为,最简陋的茶叶包装就是普洱茶包装了,茶饼用一张棉纸包起来就行了。这种做法甚至让很多外行人认为有点粗糙掉价,普洱茶“穿衣”有点土啊!但是为什么依然坚持这样做呢?

为什么要用棉纸来包装普洱茶饼呢?实用性来讲,原因很简单却很有说服力。因为棉纸的透气性强、能够长期储存而且能够吸附异味。而从情怀来看,棉纸书写的人生,也就是茶饼的一生。

一、透气性

普洱茶的后期转化过程,需要与空气有一定的接触,这样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普洱茶并不需要跟空气进行隔绝,所以它与其他茶对密封性要求高是有所不同的。要与空气接触,那就要有具透气性的包装工具。棉纸,成为了最佳的选择。棉纸生产的原料是山区里面特有的构树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胶等,在生产工艺上完全沿用了古代的手工作坊,二十一道工序特制加工,制作成的纸张纤维长。茶饼用棉纸包装,可以不大面积接触空气,又能不密封。

二、吸附异味

我们常说碳能够吸附污染,起到过滤的作用。而茶饼上的棉纸也是有吸附性强的功能的,它的功能体现在对异味的吸附上。对于茶本身而言,也是有吸附性的,一不留神就会串味,一饼好茶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简直可惜。因此,用棉纸包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起到隔绝异味的作用,让茶能够在它的保护下保持清洁。

解析普洱茶的“穿衣”之道

三、耐储存

这里就要谈到抗氧化性了,很多包装物经不起时间和环境的折腾,储存不久就“当机”了。普洱茶有一个特点,就是越陈越香,不太像其他茶,可能面临变质的风险。普洱茶还有很强的收藏价值,存上个十几二十年的情况也有很多。因此,普洱茶茶饼还能够好好儿的出现在眼前,就依赖棉纸的包装了。据说,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即使收藏五十年也没有问题。

棉纸的小清新

对于外行人来说,看到茶叶用棉纸包着,没有华丽的包装确实会产生疑问。但是如果你知道普洱茶饼为什么要用棉纸来包装,就一定会打消各种疑虑了。实际上,在棉纸的包装设计上,茶叶商家们也一直在创新。你会看到各种不同主题的茶饼包装设计,不管是水墨画还是现代漫画,都在传递着它们特有的情怀。

我们常说每一次遇到困境,都要先将自己归零。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张白纸,需要自己去将它画满,而画的是什么?多姿多彩的抑或是阴郁柔情的。覆盖在茶饼上的棉纸,在画出美丽的宣传图画之前,也是一张白纸,画出之后便也就是这茶饼的一生了……

云南普洱茶产地普洱茶四大产区

云南普洱茶产地普洱茶四大产区

 

一、普洱(原思茅)茶区

 

 

思茅地处云南省中南部。经专家考察论证,在思茅市内7个县的29处密林中,有近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有镇沅县千家寨2700余年和2500余年的两棵野生茶王树、普洱县困卢山和板山两棵千余年的野生古茶树、景谷县正兴一棵千余年的野生古茶树,澜沧县邦崴千余年过渡型古茶树,景迈、芒景村千余年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以上等等属于云南普洱茶珍贵文化资产,均集中在思茅市。

 

 

二、西双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誊。在这块被誉称为“勐巴拉娜西”的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各民族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同生共荣,共同创造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独特鲜活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种植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有众多的古茶树,有的树龄达1700余岁。有六大古茶山,三个古茶庄,一条茶马古道贯连内地。普洱茶含有150余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延年、消脂、美容的神奇功效,深受海内外的欢迎。普洱名茶主要有普洱贡茶、勐海肾茶、大益牌普洱茶、竹筒茶等。

 

 

以往,传统普洱茶最知名的产地,厂方以勐海茶厂、地区以六大茶山茶区最为人所称道,所在地区都在西双版纳辖区,挟着优良文化传承与优质气候地理环境,可说主宰数百年普洱茶主流市场。近年,因普洱茶市场再一次兴盛,过度采摘与不实茶品重创这传统品牌;若不再有适当的措施保护品牌与产地,西双版纳的数百年的优良茶质与品牌,将成为历史名词。

 

 

三、保山茶区

 

 

保山地区是云南省开发极早,也是一个沉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边疆多民族地区。丛考古学上证明,在战国中期以前,“哀牢夷"已形成了具有统治机制的部落联盟,继而又建立「哀牢国」,一个兴盛一时的奴隶制国家。

 

 

保山市于汉朝时称「永昌郡」,明朝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于今使用名称即首见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保山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古代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在对日抗战时期,这里也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更加突显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地区来说,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然据笔者了解,保山地区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幷没有完全开发,相对于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此地区的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适度管理与正确制作,仍十分具有开发价值。目前已有茶叶集团在保山投资设立大型茶厂,所收购的茶菁涵盖保山、临沧、思茅等绝大部分茶区。

 

 

四、临沧市茶区

 

 

为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素有滇西南“边陲宝地”和通向东南亚、南亚“黄金口岸”之称,因滨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市现属辖地,古代亦属「永昌郡」管辖。清朝改土归流后,乾隆十二年(1748年),隶属永昌府(保山)。政权转换后,1952年将大理专区的缅宁县(现称临沧县),保山专区的双江、耿马县,普洱专区(现称思茅地区)的沧源县等4县划出,建立了缅宁专区。1953年和1956年间,又从保山、大理专区划入了镇康、顺宁(今称凤庆)、云县3县;并把专区名称改为临沧专区,1970年正式改称临沧地区。

 

 

临沧市茶区的勐腊县年平均温度15~20℃,年平均相对湿度70~82%,年平均降雨量920~1800毫米。辖区临沧、凤庆、云县、永德、镇康、双江、耿马、沧源等地,都有茶叶生产,除晒青茶外,凤庆与云县所生产的滇红可说是高经济作物,为云南省在全世界的知名特产。

 

 

临沧市是目前云南省产茶量最高的地方,原本以绿茶为主、红茶次之。从2003年开始,云南普洱茶热潮引发,许多以生产绿茶为主的茶区相继生产晒青毛茶。栽培野生茶目前以勐库较为人所熟知,而临沧南部地区以永德附近为传统大量青毛茶产区。2004年开始,许多大小型茶厂不断进驻临沧市设厂,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