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特定的地理系统成就了普洱茶

云南特定的地理系统成就了普洱茶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云南特定的地理系统成就了普洱茶!这个特定的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地理、气候及生态多样性相融合而产生的自然生态及造就的物种多样性。云南的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性,加之热带雨林季风气候使其形成了大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造就了云南特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云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它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标志,主要有169类,占中国的80%;灌丛生态系统主要有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4种类型;云南草甸类型更是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3个生态系统类型。

 

  它的水生生态系统有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云南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盘江构筑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而以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和泸沽湖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湖泊,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些特殊性。云南水生植被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飘浮植物等4种类型。水生动物方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都很丰富。

 

  云南的物种多样性更是为世界罕见。云南除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外,还被誉为“竹林故乡”、“药林的宝库”、“香料博物园”、“天然大花园”、“菌类大世界”等。云南有竹类资源28属220种,属、种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5%和55%,占世界总数的40%和25%;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

 

  云南从北到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分布着从高山针叶林到热带雨林的105个主要的森林类型。森林类型之多也为全国罕见。因此,云南堪称世界生物的标本库。

 

  普洱茶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里,当云南的古人把这个系统中的某一类或几类物质融合到普洱茶之中,这时,普洱茶的物质组合,不单单是几片茶叶的叠加,而是地理特征与自然生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中,参与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菌群,有的竟繁衍达上亿年之久。因此,一片普洱茶,不单单是一个商品,更多的是地理价值的再现。

 

  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恩赐”。

 

  我们不否认普洱茶是凝聚了古人上千年知识与智慧结晶的产物,但这种智慧更多地表现为古人发现了它的价值,并尊重自然的法则将其演化为一种商品。但普洱茶所体现的地理价值则是古人及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模拟与复制的。它具有明显的天然性、遗传性、系统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征。是现代科技难于愈越的高度。

 

  当我们站在一个古茶树林中,面对着一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我们不知它最初如何生成——是我们古代先人的栽种?还是热带季风将一粒茶种吹落至此。但不管怎样,当我们仰视它们时,总能感到一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大自然力量的存在。

 

  因此,相对普洱茶的地理价值而言,从古自今,我们都在仰仗大自然的“恩赐”。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一提为什么刚好是七饼?

  七子茶饼,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七子饼茶也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那么你知道原来普洱茶一提为什么刚好是七饼吗?本节小编就为您道出其中的原由。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从其中“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可以看出,当时的饼茶就已经习惯是七饼一提了,为什么正好是七呢?有各种解释。

 

  1、“七饼一提”暗藏的玄机

 

  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据说过去云南还有用七子饼茶来作为儿女结婚的彩礼和逢年过节送礼的习惯,以表示“七子”同贺。

 

  ①负重说:古时运输茶饼主要靠马匹。按照当时的计量单位,1饼普洱茶是7两,7饼普洱茶为1筒,1筒就有约2.5公斤,而12筒为一件,一件约30公斤。一匹马驮两件,刚好60公斤,方便计量与交易,因而沿用到了现在。

 

  ②工艺说:紧压茶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于是将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所以现在的茶饼很多也沿用了357g这个规格。

 

  ③茶叶旦说:七饼一提的出现应该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云南山高路险,茶叶的流通依靠马帮,运输极为不便,因为茶商的运输习惯、茶人的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七饼一提”慢慢固定了下来。“玄学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又好喝名字又有点彩头的茶,谁不喜欢呢!

 

  2、买回来收藏的整提普洱当然要好好存放

 

  如果是笋壳包装好的一提茶饼,想要长期收藏的话,应该存放在空气流通、室温正常、无异味的干爽环境中,像书房这样的环境就比较适合。空气流通能够促进茶饼的后期转化,让茶叶更有韵味。如果是敞开了让风吹……那,茶味很快就流失了。

 

  存茶的房间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最后就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范围内,不会有突然的剧烈温差变化。此外,切记不能把七子饼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因为茶叶容易受潮、吸附异味,所以茶友一定要注意防潮防异味,不要将茶叶摆在厨房里或者是放在风口处。南方茶友在梅雨天气更要注意存茶环境的湿度,好端端一提普洱茶如果发霉了,想想都心疼。

 

  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熟饼色泽红褐油润(俗称猪肝色),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厚回甘,带有特殊陈香或桂圆香。生饼外型色泽随年份不同而千变万化,一般呈青棕、棕褐色、油光润泽,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清爽滑润,具有回甘、生津之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洱茶一提现在大部分还是七饼,不过也有五饼一提的,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如果遇到不是七饼一提的普洱茶也已经不奇怪了。

普洱熟茶可以用来调饮吗?

普洱熟茶可以用来调饮吗?

天气冷的时候,更能深刻体会一杯热茶的温暖。此时如果能煮上一壶熟普无疑将是上佳的选择。温煮过的熟普,茶汤红浓透亮,温顺甜润,杯盏中盛尽生命之味,一下把身心都温暖了。

而将醇厚的熟普制作成调饮口感更佳,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些熟普调饮,温暖你的冬天。

姜普,冬日里的暖阳

“你何时回来喝我熬的茶汤,这次我会多放一些老姜”让人意犹未尽,试着在熟普中加入干姜一起温煮,一杯姜普饮罢,方才体会这歌词里的所饮之乐……

熟普配合干姜煮饮,温顺甜润中又多了一股强劲的力道,将熟普洱的温暖推动着进入体内,并带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如果说熟普洱带来的是温度,那么干姜的加入,是为这种温度增加一股力度。

加入陈皮,姜普更暖心

另外,还可以尝试在姜普中加入少量陈皮,陈皮就像一位红娘,在陈皮的牵线下,温顺的熟普和热情的干姜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就如同陷入一场热恋,轰轰烈烈,沸沸扬扬。

调饮配方及步骤

准备材料:普洱熟茶、干姜片、陈皮适量

制作步骤:

1.将5g普洱熟茶、1g干姜片、1g陈皮(可根据个人口感适量调整),置于壶中温煮,或者使用沸水闷泡。

2.闻到熟茶香气,混合散出的干姜和陈皮的香气,即可出汤品饮。

熟普缠绕着散发着果香、陈香的老陈皮,茶汤甜糯顺滑,温厚醇和,平实中流露温暖。一杯暖心调饮茶,温煦阳光洒下来,浮生偷得半日闲。

熟普冲泡与调饮Tips:

1.熟普通常可以冲泡7泡,每泡皆用沸水冲泡,第一泡5秒,第2-4泡10秒,第5-7泡15秒出汤,适合用紫砂壶冲泡。

2.熟普也可搭配蜂蜜、牛奶、玫瑰花茶等制作成调饮,口感也颇有一番风味。

普洱茶与健康:序二,愿四海因普洱茶与宁洱结缘

普洱茶与健康:序二,愿四海因普洱茶与宁洱结缘

序二愿四海因普洱茶与宁洱结缘

最宁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之源、“茶马古道”之始。随着“普洱茶”声名远播,宁洱县也由原称“普洱县”恢复为清朝时期“普洱茶”极盛时之地名。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工作,我感到很自豪。因为,普洱茶在这里孕育、成长、繁衍,通过五条“茶马古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传承发展数千年,成为“有生命的古董”和“茶中之茶”。

宁洱,有许多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普洱茶人,他们默默地为普洱茶产业和普洱茶文化的发展而辛勤耕耘。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李捷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她和她的研究小组运用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对普洱茶的药用功效深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普洱茶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并将研究成果编辑成书奉献社会。感谢普洱茶人为宁洱的发展和普洱茶与茶文化的传承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也希望他们的丰硕成果,能使人们进一步认知普洱茶、热爱普洱茶。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是世界性无醇饮料,是长寿的象征,是寻常百姓家庭生活的必备之品,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佳保健饮品。科学研究证明,普洱茶具有十大保健功效;一是提神,二是利尿,三是防蛀牙,四是解烟酒毒,五是防止动脉硬化,六是防重金属对人体毒害,七是防癌抗癌、防辐射,八是抗衰老、抗流感,九是美容、润肤,十是减肥、增强免疫力。这十大功效,使“普洱茶”成为21世纪人类首选饮料和当今世界保健消费的时尚。愿普洱茶的“真、和、厚、奇、健”与世同歌,与人共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愿四海因普洱茶与宁洱结缘!愿普洱茶使人类永远康泰、祥和!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2007年11月

本文节选自《普洱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