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大滇飞扬说普洱茶友分级(下)

大滇飞扬说普洱茶友分级(下)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作为一个引子,在说到茶友分级的时候,必须先把这些东西澄清。普洱茶界,的确有茶霸,而且基本都是学艺不精的茶霸,把持了话语权。作为一个围棋爱好者,我大致记得日本棋圣藤泽秀行先生说过一段话,在获得围棋棋圣头衔,取得日本第一人时(当时事实上的世界第一),觉得自己了解了围棋的10%。又经过数年,才发现自己才了解了围棋的5%。对普洱茶的认识也是如此,知道得越多,发现自己功力越不够。而说话的底气,是需要用实证来撑腰的,并非用白发,或者头衔。所以,继续实证,走更多的茶山,喝更多的茶,做更多的茶,与更多的茶友交流,小心的记录自己所悟所得。所以,有了取自大滇实践经验的茶友分级。

  1、入门级

  入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码要明白普洱茶的框架。知道好茶和坏茶,知道普洱茶的完整版图和地位。太多的人喝茶若干年,还谈不上入门。这并不是自己的错,而是整个普洱茶行业传播的方向问题。这个行业,搞出了太多的秘方,太多的神奇,太多主观主义的大师论述。在西方科学体系下很简单的事,中国爱好者要花很多钱,还不得入门。因为,不是钱的问题,是花钱买不到可靠的茶。

  大滇提供一个简易而公平的方案,先限定各种条件,2012年,春茶,古树,纯料,麻黑。找市场上10个品牌,无论大小,从最贵的选下来,无论是蹭或者买,获得样茶或成品。选一天,刷牙,喝白开水,然后开始PK,我相信,应该会有7成是真的。然后你会得到较为靠谱的口感。当然,这里的条件是最贵的选下来,而非最便宜的。这个最贵的,当然,你也可以选出最有口碑的5~10家,来做这个PK。获得一个茶的标杆,获得对某几个品牌的正确认识,相信入门并不难。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你无需什么都知道,只需要了解有限的几种茶。喜爱班章,就成为班章专家,喜爱麻黑,就成为麻黑专家,如此可也。不可能任何茶你都是专家,我也一样。但是,我们有集体,有团队,有一群茶友,麻黑专家,班章专家,几个茶友聚集在一起,自然对茶的认识就会互相提升。久而久之,就能轻易入门。

  2、中级茶友

  中级茶友需要的不仅仅是认识静态的茶,还要认识动态的茶,即随着时间变化,茶叶发生的不同变化。而且由于存储地域和条件的不同,相同的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中级茶友能较为轻易地分辨出几种典型茶区的茶,这里面,包括了从外形到口感等各方面的因素。鉴别茶,衡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口感来鉴别,是较为困难的,还要辅以采摘习惯,条索,叶面情况,制作工艺等综合判定。

  中级茶友应该能大致了解陈化的基本过程,尤其是了解普洱茶初期激烈陈化过程中出现寡淡、偏薄等正常情况,不会大惊小怪。相对来说,中级茶友需要对茶叶的制作工艺,发酵工艺等有相应的了解。所以,类似茶友夏令营这样的茶山深度行,深入茶区内部村寨,进入原始森林茶区,以及观察普洱茶的发酵等具体工艺,就变成了进步的必须。

  3、资深茶友

  资深的茶友懂原料,懂工艺,懂存储,最关键的指标是懂鉴别。能够把自己的茶存好,放好,这个是中级茶友能够做得到的。但鉴别,尤其是涉及到自己不熟悉的品牌和茶区,能够大致鉴别,这就更为重要了。许多资深茶友或者茶商能够淘到一些好东西,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他们能够从看似不起眼的一些茶里,挑出未来陈化走势好的茶,获得收藏的收益。

  许多资深茶友喜欢淘中期茶,即3~5年左右的茶。这些茶市场价格不高,但是却能明确了解这个茶的未来存放潜力。继续经过短暂的存放,即能进入市场获得较高的价值。3~5年的茶,给予的信号相当准确。是好茶是坏茶,基本都有定论了。实际上风险最低。我所了解的一些由资深茶友转变为茶商的,以经营老茶为主,多半是从存中期茶开始。

  需要特别指出一点,学茶,需要有一个圈子存在,互相学习和指正。孤芳自赏,闭门造车,是很难进步的。久喝自然成专家,这是完全不靠谱的。学习,交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条路,没有终点!
文/大滇飞扬
 

有用+10
分享

普洱工艺茶雕是什么样的工艺?

       茶雕,是一种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唯一原料,通过雕刻纯钢模具,使用模具将普洱茶压制成具有各种造型风格的茶雕作品,根据其艺术含量可归类到艺术品和工艺品中。

 

  茶雕的发展

 

  是在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传统的普洱紧压茶,造型单调,缺乏观赏价值,因此不能算是茶雕。茶雕的发展是从2005年开始,随着普洱茶销售热潮而期出现的,当时出现的产品主要是浮雕茶雕,是在传统七子饼的基础上提升产品造型,使之更具有观赏价值。现代茶雕:应用科技手段、专业的设计团队,大胆创新、改进工艺,推出“艺术普洱茶雕”。以其独特的设计及加工方式,开创普洱茶“镂空压制”,“立体压制”,“专版定做”等一些列普洱工艺茶雕产品,使普洱茶除品饮功能外,增加了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同时也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丰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茶雕概述

 

  以木为材,以火历炼,方成正果。普洱茶作为茶的始祖,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是一种特别耐藏的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精选云南上等古乔木大叶普洱为原料,集千秋古制于一身,聚千年古法与现代工艺于一体,集世间万相,铸五行之宝,呈“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相。让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当为珍品茶的文化挖掘难得一见的浓墨重彩,收藏价值极高。

 

  茶雕的特点:

 

  1.具有独特的艺术造型。

 

  2.必须具有观赏价值(不一定具有饮用价值)。

 

  同其他材料的雕塑不同的是,茶雕不是使用刀具直接在茶叶上面进行雕刻,而是通过雕刻模具,再用该模具压制茶叶制作而成。

 

  茶雕分类

 

  1.立体茶雕

 

  2.浮雕茶雕

 

  3.艺术茶雕

 

  4.实用茶雕

 

  5.镂空茶雕

 

  普洱茶原料分为:生普茶雕和熟普茶雕。

 

  茶雕制作工艺流程

 

  原料采摘——普洱毛茶制作——紧压定型——框架配套——包装配套——茶雕成品

 

钱江晚报:普洱茶是否清白,光辟谣还不够

钱江晚报:普洱茶是否清白,光辟谣还不够

(本图截自春城晚报内容)

普洱茶含黄曲霉素可能致癌的传言让很多普洱茶爱好者谈茶色变。近日云南普洱茶协决定对文章作者方舟子提起名誉诉讼,索赔600万元。

普洱茶协会的措词非常激烈,但仍不失理性。它拿起的是法律的武器,而不是寻找行政力量的介入,这一点就比很多地方做得好。既然认为这是谣言,公安部门是可以介入调查的,可是这样一来,不免带来地方保护、护短的争议,扯不清理不断,而提起侵权诉讼,走司法渠道,公信力要高得多。在法庭上,双方可以各自举证,展开辩论,会让事实、真相更清晰,更明白。

它也没有停留在一味地指责层面,协会缴请了有关专家,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并打算请省内相关科研院所会通过更加完备的样本数据采集工作,证实方舟子在数据上的不真实性。用数据说话好过用言词辟谣,只有事实能还普洱茶清白。

含毒传言出现后,网上其实也很快出现了各种辟谣类的文章,对一些漏洞进行剖析。比如,被方舟子视为铁证的数据,其实也有问题,质疑文章称,2010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抽查了广州市场上的70份普洱茶样品,100%被检测出黄曲霉素,100%被检出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其中90%呕吐毒素的含量超出了标准规定的限值(1毫克/千克)。但这篇文章里没提的是,调查人员抽取的其实是市场上卖价很低的劣质茶,是专门针对湿仓普洱茶的一项调查,并不是全面的数据,以此来否定整个普洱茶市场自然是有问题的。

关于普洱茶含毒的传言不是一两次了,一件事情风波不断,说明它仍然有很多谜团未解决,需要用科学的实证精神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一个巨大的产业,一头连着消费者的恐慌,一头连着农户的利益,确实需要慎之又慎。你的草率之举,可能会造成另外一部分人的巨大损失,这样的责任其实是非常巨大的。科普作家也不是什么都懂得,别轻易下结论,在质疑之前不妨先咨询一下专家的看法,否则就有可能出错。

另一方面,正因为涉及的人多、利益也大,更需要公正的评判。普洱茶在云南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之重要,会产生对省内调查的公信力担忧。所以,云南普洱茶协会不妨做得更彻底一点,完全可以请全国性的机构来介入。比如网上质疑的,湿仓干仓到底是怎么回事,湿仓是为了做假的老普洱茶,而将生茶或熟茶存放在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等高湿的环境以加快其发酵速度,手段极其恶劣。这样的情况到底存不存在呢?干仓普洱茶是否就毫无问题呢?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识别普洱茶?光证明普洱茶本身是清白的还不够,还需要证明这个市场是否清白。

这些问题事关调查的公信力,不认真考虑谣言传播的症结所在,担忧就很难化解,就又会形成谣言滋生的土壤。普洱茶是个科普问题,更是个市场问题,有传统工艺的历久弥香,更有现代造假工艺的恶劣,辟谣当然也不能止于普洱茶本身,而是整个市场环境。(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关于普洱茶的苦涩,你不得不知道的秘密

茶叶是什么样子的 关于普洱茶的苦涩,你不得不知道的秘密

普洱茶的苦涩,全世界的茶种苦涩味都一定会存在,只是多与寡,明显与否的比例关系,从来说到茶中苦涩是相伴相生的。

普洱茶的苦涩主要来源于茶叶的本身和制造过程当中产生的化学变化,对普洱茶来讲陈上几年苦涩就可以慢慢转化为甘甜。

云南省大叶种因其内含物比起其它茶类丰富,所以相对苦涩味比较重!茶叶本身的苦涩物质有多酚类、脂型儿茶素、儿茶素、咖啡碱、茶皂素、花青素、没食子儿茶素等成分,其中生物碱所含的咖啡碱在高温冲泡茶汤时会溶解于水中,约有85%。

几千年以来在制茶方法不断的改善下时至今日,人可以利用造茶的不同方法适当的控制苦涩度的程度。

因制茶过程中回出现形形色色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有的因为前发酵或者是后发酵程度不同而茶味变得甘醇可口,收敛度底,因此历代制茶人不断积累经验记录下一系列化学反应中对茶的品质差异所产生的变数,所以出现了全发酵、半发酵、前发酵、后发酵,发酵对苦涩的影响起了重要的作用,制茶的环节中茶青堆放过多放置时间过久而导致不良、不正常发酵(前发酵、后发酵)茶叶色泽红变产生苦涩,相对的正确的发酵(前发酵、后发酵)也可以让茶边的苦涩降低!

所谓看青做茶从鲜叶开始萎凋或者室内静置、日光萎凋和杀青控制揉捻等动作都能产生不良的苦涩味,出现制作程序上产生的苦涩存放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缓减一点,但是很难完全转化没有苦涩。

然而制程上的苦涩,目前来说还没有很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得靠制茶师经验根据茶叶的老、嫩、壮、粗、细、薄、厚等,还有日光的强弱、温度的高底等等因素来适当的处理。

无论是产地、制程上出现的苦涩都是必然的,所以在选购自己喜欢的普洱茶茶品时主要感觉一下苦在口腔里是否能化,苦能化甜,涩要化甘,层次要多变,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涩。

反之苦涩停留在口腔,收敛强,锁定不化,没甜没甘那苦涩味就有问题!

作者:佚名

编辑:茶泡泡网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