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大滇飞扬说普洱茶友分级(上)

大滇飞扬说普洱茶友分级(上)

2019-03-19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上次谈到普洱茶的分级,有网友要求把喝茶的人也做个分级,因此就有了这个搞笑的标题。所以,以下内容,仅仅当做笑谈,莫认真,莫生气,切莫对号入座。茶友的分级,并非依据经济条件来分,以大滇的观察,更多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挂钩,所以,分级并不因经济原因而定。

  一、老茶友,老菜鸟。

  看似矛盾的词,说的是同一种人。菜鸟,通常指新人。而老茶友,居然被我叫做老菜鸟,似乎有点冤枉。但我列举几个例子,某次,我师弟的店里被人投诉卖假茶,卖大益假茶。投诉者自诉喝茶若干年,且都是喝大益。理由是:该批7542是X01批的,生产日期是3月10日。该茶友说,X01批的大益是春茶,3月份春茶还没制作出来,而且还要经过发酵,怎么可能在3月份出来熟茶?这种老茶友是商家最头疼的,你说他不懂吧,起码知道什么是生茶,什么是熟茶,还知道发酵。因为喝茶时间较久,向来以专业人士自居,无论商家怎么解释,都说不过去。

  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在茶语清心有看过。然后是大滇Q群的一个例子,来自宝岛的茶商兼茶友,一口咬定目前普洱茶所产,都是烘青制作。这个茶友最后被大滇从群里T出。因为,这个,强迫症一般喋喋不休,标榜自己喝茶若干年,做茶若干年,而且据称是某大学老师。匆匆了解下普洱茶制作的工艺,即普洱茶压制成饼后大厂一般都是烘干。哈哈,抓住这个把柄了,普洱茶是烘青的铁证,钻进牛角尖!大滇飞扬说过,烘青烘的是青,即鲜叶。紧压茶的干燥并非是明火干燥,是利用锅炉的余温,类似于暖气管这样的干燥方式,温度通常在40~50度。然后,大滇的解释被评为:狡辩。

  再说基本的晒青。这个宝岛台湾的茶友认为,几万吨茶叶,怎么晒干?哪个茶厂有这么大的地方晒茶?只能是烘青!显然,没有哪个茶厂有这么大的地方。事实上,也很少有茶厂晒茶。精制茶厂一般就是加工紧压茶,而初制,多半在云南800万茶农手里完成,每家几十~百把平方米的地方晒茶,足以完成晒青工序。

  这些老茶友,老菜鸟,实在是不爱学习,而且偏执得发狂,是普洱茶普及的负面力量。这群人,显著特性是:凡是新人或者新茶都是被鄙视的,老的茶都是最好的。凡是自己没见过,不了解的东西,一定都是不好的,完全不屑一顾。偏执,固步自封,对新茶友居高临下,做莫测高深状。凡大厂茶,皆是膜拜对象。传言大厂里都有神秘配方,神秘师傅,却说不出名字,也没去实地了解过完整的普洱茶生产流程。

  二、新茶友,聪明人,捡漏派。

  第一种是我无可奈何的人,而这第二种,也是我无可奈何的人。这一类新茶友,往往处于社会优势地位,对制茶人、茶农抱有很强的优越感。充分相信自己的智商,远高于茶商茶农。所以,经常慧眼发现一些超值的东西,比如,9.9元的班章王,4.9元的昔归,80元一饼十多年的干仓老生茶。这个世界总是青睐高智商的人,使得这类茶销售火爆。茶农、茶商每天都在跳楼不止,却屡屡跳楼不死人。去到茶山,也是屡屡低价买到高端古树茶,比如200元一公斤的老班章,然后痛骂着实体店暴利,乐滋滋回家。我相信,骨子里如果没有优越感,就不会低估茶商或者茶农的智商,也就不会想到天上会掉馅饼。似乎茶农都是没文化的,憨厚老实的,但是,大滇想问下,这么憨厚老实的茶农,你怎么可以占他们的便宜呢?起码我不会。这类新茶友太多了,所以淘宝上超过9成的“高性价比古树茶”,“高性价比老茶”都有了良好的销售。

  我在茶山,在芳村,向来都以为自己不够聪明,经常教育自己以及员工,茶山不是捡漏的地方,芳村更加不是捡漏的地方。能人、高手辈出,我辈道行不够,只能踏实而为。这类茶友要想进步,并不是品茶能够解决的。首先要从心态上解决,把自己的智商先降到普通人,才会发现,其实,中国人,都很聪明……

  三、新茶友,专家级。

  世界上有一种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非常投入。而非常投入的人,比不投入精力的人,一年抵十年。在大滇的茶友里,我见识了不少这样的茶友。踏实,认真,努力提升自己对茶的认识。专家的话,听了,不信,自己去实践了才信;大滇飞扬的话,狗屁,先听了,试过再决定信与不信。短短一年,短短两年,短短三年,短短四年,我看见这些茶友的水平超过了很多做茶的人,超过了很多在茶厂呆了几十年的人。他们手里有丰富的资料,可靠的资料,来做验证对比。我很佩服,比如麻黑,他们手里有大滇的麻黑,还有其他一些品牌的麻黑,价格从数百到上千,唯独没有9元~50元的麻黑。以合乎智商的价格买着较为靠谱的茶再来展开PK,他们在这些地方比我专业。很多其他品牌的茶我都没喝过,他们喝过,他们这样的对比,经常给我启发。所以,不要用喝茶的时间来衡量一个茶友的水平。喝茶3~5年,都还算新人,但是,水平,绝对是专家级。

  四、新茶友,领袖级。

  我认识一些茶友,喝茶不多,但对茶的理解,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这源于这些茶友对人生的充分理解,以及可怕的洞察力。直面这些茶友,我感觉到恐惧,被掏空的感觉。虽然对茶不太懂,但跟我寥寥数语,总能把握住最具价值的茶。总把我心头很珍惜的东西掠夺走,在不知不觉之间。所以,我手里总是没有好茶。老茶友因为很懂茶,所以知道茶的价值,也理解我对茶的感觉,一般不忍心下毒手。而这群新茶友,直接要最好的茶,无论价格。为了展现大滇的制茶水平,我无法不拿出最好的茶,免得被看轻。但价格,我能怎样呢?童叟无欺是大滇所有员工的准则。新茶友的描述结束,下一期,老茶友素描。
文/大滇飞扬
 

有用+10
分享

2015年普洱茶行业的情况到底有多糟?

  今年从开过年(春节)以后,大家都能感受到普洱茶行业不好做了,其实其他行业也一样,都不好做,这是大势所趋,不必多言。而普洱茶行业的情况,不仅仅只是茶商不好做这样一个情况。

  茶原料品质下降,人为和天公都有影响

  2015年普洱茶行业的情况到底有多糟?

  今年以来,普洱茶原料品质下降特别明显,而追溯到茶叶产区,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人为的影响,天公不作美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普洱茶原料作为一种农民的经济作物——林类经济产物。从野蛮生长到人工养护管理。是人们利益需求的一种表达方式。野放不管理的茶园,茶叶产量是一个大问题。而产量又是茶农增收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茶农增收的关键是茶叶原料单价和产量相乘的结果。在前几年,这两个因素每年都是向上涨的,而今年以来,单价这个因素向下走,要保证收入增长,只能是产量上涨,而要产量上涨,就必须得“管理好”茶树。但是,奈何茶树不发芽叶。茶农是很少会去考虑是为什么不发茶叶呢?而是考虑怎么办,这也是中国人的思维吧,毕竟老话就说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而一些会请问专家。专家说明了问题是采摘过度,茶树营养不够。

  于是,部分“聪明”的茶农开始了勤劳的劳作,打药上化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谁会跟收入过不去呢?毕竟茶农也是有梦想的,比如大房子、名车,去其他城里看看等。而大部分收购原料的商人,谁又会去检测这些“无聊”的元素呢?2015年,天公不作美则是茶区雨量大,时间长。这对于生产加工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雨水多难采,难炒,难干燥,难保存运输。尤其是一些设备不全小规模的初制场(作坊)。像一些偏远地区的茶叶,常年气温低、潮湿。在今年还真出不了好茶。品质下降是铁定的事实了。而品质跟价格齐下降,更是要提高产量才能保证收入。似乎,这样下去就陷入了死循环。而前几年的品质好价格好茶农更想赚得多些,同样也是死循环。现在,虽然不管去到哪个茶区,都会有公告板写着一些本村寨的规则,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表象。人在利益诱惑面前,是没有规则的。

  茶厂加工正常,但奈何仓库有限

  2015年普洱茶行业的情况到底有多糟?

  前些天走访一些OEM(代工生产)业务的茶厂,今年以来被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在上半年,很多OEM茶厂都出现了客户排期的问题,就是加工量还是挺大;而下半年则出现了爆仓的问题,由于这类茶厂并不做自己品牌的茶,仓库里是很多生产好的茶品和原料是客户的。客户做好的茶品没拉走,原料不断进来,从而造成了爆仓。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两种情况,一是普洱茶行业的分工结构越来越细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旺盛。二是从依靠大厂(大品牌)到脱离大厂(大品牌),但迎面而来的市场又在不断的啪啪打着定制化、个性化的茶品。连大品牌大厂的茶品销路都成问题,定制化、个性化的茶品销路何在?这就是什么做好的茶品在OEM茶厂为何迟迟不拉走还要继续占用茶厂仓库。而原料还源源不断的进入茶厂仓库待做茶品,是一些人认为这时候应该这样做,茶料价下降,看中了就收一些。按一些商业奇才的思维方式,越是低价越是买入的逻辑,到也说得通,问题在于这种降价何时是个底,销路何时会打开。而这些只有天知道,但待做和滞销的压资金现实行内人都心知肚明。

  茶商努力再努力,这个冬天可能有点长

  2015年普洱茶行业的情况到底有多糟?

  普洱茶行业,茶商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常起到给茶企(生产品牌型)补充弹药和沉淀资产的作用,给消费者提供茶品选择购买的作用。然而,随着茶企的发展,越来越有把茶商踢开的趋势,茶企自己来扮演茶商的角色。这到底对不对没办法说清楚。但从中国近些年来的转型,中间商是不能完全踢开的。就拿出名的小米手机公司来说,一直以来出货都是依赖渠道的。只不过表面上看不出来而已,并且渠道销售的产品都是高于发布价在销售而已。

  2015年,作为茶商而言,不转型是等死,转型不利是找死。所以,在这个冬天,茶商小老板要努力再努力寻找等死于找死之间的平衡点。说起来容易,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茶商的客户变少或者购买茶品金额少了,但该有的成本却依然不变甚至上涨。入不敷出的情况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不转型的情况下。转型有两种,一种是割肉或者积压茶品转其他行业。另一种是冒着风险改变现有经营品种类型模式。但我要说,这没从时间维度上去考虑,如果我们眼界再上升一点,到达整个茶行业的层面上看,这个冬天其实才开始,茶商我一般都认为只有两季——冬天和秋天,冬天压货,秋天收钱。今年开始,普洱茶行业的冬天对于大部分茶商来说会有多长呢?一些人说是5年以后,也就是要到2020年。但少部分茶商却不存在这种明显的“季节”分离。因为他们压货和收钱是同时存在的,不会受到“季节”环境的大影响。很不幸的是,大多数茶商属于大部分。

  就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我跟昆明几个茶商朋友聊过他们的收入。在往年好做的时候,年收入可到70-120万之间,而现在算下来才20-30万的样子。如果我们按月平均算的话是1-3万之间。按2-3个人经营来算,再去去开支等成本,这种情况是多糟糕。更糟糕的情况是资金周转,资金变成货品之后压在仓库里,而仓库是需要成本的。也就是随着时间越长,如果茶价还是一样的往下走,那么资金断裂的困境将会展现在茶商的身上。

  以上就是2015年普洱茶行业的糟糕情况,2015年虽然只有最后一个季度了,但也是一年之中仅次于春节前后月份的销售旺季,能否把握住时机就是行业内人自己的事情了。

普洱茶的几种香气

  普洱茶的几种香气!普洱茶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的香气物质,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枣香、荷香、樟香、蜜香等几类。这些普洱茶的香味都必须是经过新鲜的制作工序和自然地贮存过程才能保留下来的。

 

  兰香:新鲜的普洱茶青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转为清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荷香:有荷香的普洱茶原料均为幼嫩茶菁,采摘云南大叶种茶叶幼嫩的芽茶,制成时散发着强烈的青叶香,经过适当度的陈化后发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属于飘汤茶香。荷香普洱茶,打开包装之后就能闻到荷香轻飘。冲泡时,茶汤中也能品味到这种香气。

 

  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得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阴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更可贵的是普洱茶的根,与樟树根在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的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引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

 

  枣香:只有生长在植被非常茂盛,经过云雾缭绕而且有野生枣树的环境中的茶树才能产生这种香气,由于经常有落叶,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树根系吸引了这些肥料,加上茶叶吸收雾气,于是茶叶形成特殊的枣香气。

 

  蜜香:一般来说版纳大部份乔木压饼后一至二年都会产生蜜的甜香,当然,百年古树茶有明显的空杯留香。

 

普洱茶冲泡说难也不难,注意这几点就够了。

近些年,普洱茶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品饮普洱茶成为了人们的日常,可有不少茶人朋友表示,不太会冲泡普洱茶。“为什么这茶一会儿苦,一会儿涩?”、“为什么这茶有股水味儿?”很多朋友对泡茶的过程不以为然,其实泡出来的茶汤口感与其泡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普洱茶冲泡确实是一门学问,看似很难,其实很简单,就像孙中山所说的“知难行易”。

那普洱茶该怎样冲泡?注意这几点就足矣。

第一点:不是醒茶,是温壶涤具

即先用滚水烫热茶具,温壶温杯的目的是提高茶壶茶杯的温度,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或杯吸收而降低热量。

不要小看这个细节,会影响普洱茶的口感。

第二点:醒茶

醒茶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普洱茶的最佳口感。因为普洱茶放置一段时间,会陷入沉睡中。醒茶,就是让普洱茶慢慢苏醒,才能给我们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普洱茶的醒茶是一个看似可有可无,但事实上,茶醒得好不好?决定这款茶后续的口感,一旦失手,那就如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第三点:定点冲泡

将煮好的沸水,放置10秒左右,让翻滚的沸水归于平静,再注水,这样,会减少沸水与茶叶的正面冲击。

定点注水5秒左右后,可出汤。

第四点:出汤

出汤时,将公道杯斜放,让茶汤随着杯壁,缓缓流入公道杯中。三道茶后,往后每一泡的出汤时候,都要延后5秒左右,以便茶内质有充分时间浸出。

在这个环节,很多人都会用过滤网。一般来讲,不建议用过滤网。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多了一道工序,变得很麻烦。因为增加过滤环节,会破坏茶汤中的平衡。

在出汤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温柔,让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释放自己。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提醒大家,不要在品茶的过程中,不要去翻茶底,除非,这茶底要倒进垃圾桶。

需要注意的是:

1、出汤时,茶汤要倒干净,要不,下一泡会涩;

2、尽量不要焖普洱生茶,一焖,味道就变了;

3、不要用保温杯冲泡普洱茶,影响普洱茶的特有风味;

4、泡新茶时,头道水温要低于100°;

5、醒茶不是为了清洗茶叶,是为了唤醒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