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和普洱老泥一起学习普洱茶(3):辨识仓储

和普洱老泥一起学习普洱茶(3):辨识仓储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茶友了解干仓和湿仓是为了喝好茶

  仓;本来是指普洱茶的储存地方。但所谓的‘干仓’和‘湿仓’却不是指茶饼所处的仓库湿度,是指茶饼本身的状态,即茶饼本身受到潮湿水气影响的程度,越是受到水份影响,越是偏向是‘湿仓’储存,以目前人工快速陈化的茶仓,不同于自然环境,增湿增温不通风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香港仓储与天然广东仓储。香港茶仓因为长期储存老茶品,加上经验累积,所陈放出来的茶品别俱风味,可说具有市场的区别性,无可取代的地位。广东仓储为近十年来后起之秀,目前较好的茶仓是以低温低湿不通风的概念,藉由新茶本身湿度在不通风的环境下自然后发酵,不同于香港仓储的老仓陈味。

  普洱茶经过若干年后,口味变得有韵味、醇和、好喝,是后续储存出来的结果,因此,不同的储存环境及方法,会转化出不同口味的陈年普洱茶来。茶友在购买普洱茶的时候,要分开认识‘干仓’和‘湿仓’,就是因为两者的口味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期,同一款式的茶品,只要储存的状态不同,它们的口味可以说南辕北辙,判若两茶。生普经过快速陈化处理,其优点在于能立即将苦涩度降低、汤色转红、滑口带甜。而熟茶则能将渥堆味快速去掉,汤质滑润,出现明显陈香,也就是说,二者共通点,

  入仓能将新茶的刺激味快速消失。有些茶友较喜欢‘干仓’的口味(干仓生茶、干仓熟茶),但有些茶友却喜欢‘湿仓’的口味(入仓生茶、入仓熟茶)。

  入[湿仓普洱茶]的原因

  普洱茶是一种很特殊后发酵茶类,生普洱茶需要时间仓储转化而且是越陈越香。在五十年代的香港,茶商根本不可能把茶饼存上二十年才卖钱,为了使普洱生茶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不刺激且较为醇和的口感,于是大幅提高储存环境的湿度,故有所谓的‘湿仓茶’之出现。

  [干仓普洱茶]的趋势

  普洱茶要[纯]‘干仓’(因为是指相对湿仓而言),就是一个[纯]字,使储存湿度极端地低,陈化似乎比预期中慢,于是,近年又有自然仓之提倡,指天然的湿度不太干、也不太湿。值得注意的所谓天然,是要配合存茶地的气候。目前只要标榜广东仓储「未入仓茶」「干仓茶」十年陈期有背景的生普就能提高售价,因为少见而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自然提高。

  辨识干仓和湿仓的茶品

  干仓特色:茶饼干净、油亮、有光泽、不灰暗、条察清晰、茶香较鲜爽;茶汤较为浅至中栗红色、通透、有光泽。叶底有活力、有柔软弹性、栗红之中仍带有青色、没有黑条。干仓的生普,放在白色的瓷杯里摇晃几下,茶油下去的特别快,不在茶杯内壁留下痕迹。

  湿仓特色:茶饼不太油亮、欠光泽、稍为灰暗、茶饼有点模糊感、或许会呈啡色的状态、如未退仓,可能带点霉;茶汤较为深栗、不通透、如重入仓,甚至出现黑黑的茶水味。叶底泛红、弹性略差、叶色可能不均、如重入仓,甚至出现黑条或炭化的茶叶。湿仓的生普,放在白色的瓷杯里摇晃几下,茶油下去的慢,在茶杯内壁留下明显的痕迹。

  仓储与香气:

  樟香:多是入过香港微湿仓之生茶,以青壮叶茶菁居多,一般老叶、芽叶,未入仓茶品很难出现所谓樟香。

  籣香:则是经过湿度较高之香港仓储的生茶品退完仓后才会产生,通常为细嫩茶菁生饼所特有香气。

  荷香:需一定年份以上,轻度入仓之轻发酵芽叶熟散茶特有香气。

  枣香:轻发酵之熟老叶,有年份之未入仓茶,或是轻度入仓茶品。

  蔘香:入湿仓较重之青壮叶熟茶,轻度湿仓之老熟茶,二者香气差异大,主要香气来源为茶叶木质化香气。
文/普洱老泥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香,不仅要闻,更要懂得品!

  普洱茶的香气一直是普洱茶客最为关注的点之一,不仅把一款茶的香气作为评判该茶品质的重要标准,更是对普洱茶的香气作了各种研究和区分,而闻香也作为品鉴普洱茶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但实际上,真正的香气不是闻出来的,而需要细细品。就普洱茶而言,香气主要集中在4个地方:干茶、茶汤、杯底以及叶底,其中香气会有所不同,鉴别香气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干茶香很容易理解,主要就是靠嗅觉:鼻子闻。如果干茶有香气的话,将茶靠近鼻腔就可以嗅到茶香,有些干茶则需要撬开一点开可以闻到,而有的干茶香气较弱,当然,干茶有香气自然是比较好的,闻起来舒服,但这并不能因此判断茶品的好坏,很多茶友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对于干茶香气的研究相对少一些,重点在于茶汤的香气。

 

  茶汤的香气又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口腔香气以及外扬的香气。有些茶的香气较为浓郁,注水冲泡或者出汤的时候就会飘逸开来,品饮者相对“被动”地就闻到了,这就是外扬的香气,通过嗅觉闻到。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入口的香气更为重要,有些茶虽然闻起来很香,但是等到入口时又一点香气都没有了,这样的香气难免让人觉得浮夸,而入口的香气则显得更加实在。有的茶入口后依旧很香,而且可能会分布于口腔内的上下颚、两颊、舌底、喉咙等不同部位,这种香气就会比较令人喜欢。当然,最好的“香气”应该达到“唇齿留香”的境界,也就是茶汤虽已入喉但茶香萦绕不散。

 

  此外,对于一些老茶客来说,他们还会感受这入口的茶香是融于汤中还是与汤分离,浮于表面,汤水与茶香融合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会相对难把握这个概念,因此也就不在此细说。

  除了感受茶汤到了口腔中的香气,闻杯底香是最为常见的。通常情况下,泡茶的人都会在出汤分杯后将公道杯递给茶客闻一下挂杯香,而大部分茶客也会闻品茗杯香。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公道杯的挂杯香还是比较容易闻到的,除非茶品完全没有挂杯香,品茗杯的话则会弱一些,因为好多杯子并不怎么聚香。当然,如果做的是专业审评的话,那就需要通过闻香杯来闻,那样效果会好一些。

 

  杯底香又主要分为2种,热香和冷香,确切说来,还有温香,但是热香和冷香往往在我们闻香的过程中都实现了,因此常常被视作一个环节。有些产品热的时候香气表现并不突出,但是待杯子冷后又会较香,也就是茶客们常说的冷香明显。我们比较熟悉的普洱茶的兰香、枣香、荷香、樟香等等这些香型就是主要体现在茶汤以及挂杯香中的,只不过由于个人感受的不同,这种按照香气物质划分的香型可能会随着品饮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判断。

 

  最后,叶底的香气也是普洱茶香气鉴别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人在冲泡过程中就会通过盖碗进行闻香,最后冲泡结束后又会对叶底单独闻香,叶底的香气会随着冲泡有所改变,尤其第1、2泡和最后的香气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叶底的香气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更加没有被作为茶品品质的评判标准,不过要是叶底香气表现良好,相信也会给品饮者带来较为愉悦的心情并对其产生好感,就算表现不那么好但影响也不大。

 

  归结下来,其实普洱茶的香气主要通过嗅觉和味觉来实现,虽然大部分是闻到的,但其实茶客最看重的还是茶汤中的香气,需要通过细品来感受,而在茶客们心中,最好的香气还是能够沉淀下来、茶汤过喉香气依存的香气。说到底,香气也是需要沉淀的,对于品饮者来说,自然需要细细品味了。

易武同兴号的故事普洱茶圣地的故事

易武是普洱茶的圣地。虽然它的声 名鹊起较倚邦为晚,但由于它有老茶存世,有老街、老故事存留,相较于倚邦,它名气更大。然而,在易武众多的故事中,最富戏剧性,最高大上的一个人物(或家族)故事,却并不为易武人所熟悉。这个人就是向逢春,这个家族就是同兴号向家。

易武同兴号的故事普洱茶圣地的故事

1870年,一个叫向逢春的石屏州籍武生考中了武举。这一年也是因杜文秀起义停考后的首次乡试武考。次年,也就是1871年(同治辛未年),向逢春和通海武举汪里仁一起,结伴进京,准备参加武进士的考试。尽管进京考试并不需要自己花旅费,有公车可以乘坐,但两人还是携带了一些金银、烟土作为盘缠。一路上,两人大谈理想抱负,展望着自己的辉煌未来。

讲了半天故事,向逢春和易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过去,石屏人有句话叫:“穷走夷方急走厂。”也就是说,如果犯了事或没地方讨生活,可以去个旧矿洞里开矿(走厂);如果想发财,那应该去烟瘴之地的夷方(也就是少数民族待的地方)。易武就属于夷方。

如何品鉴普洱茶的茶香?

  普洱茶茶香,是以大叶种乔木普洱茶品为主。云南普洱茶还有其他,如小叶种、变种的中叶和灌木的普洱茶品等。倚邦茶区和猛海茶区都有小叶种的茶园,尤其倚邦茶区向来是以小叶种普洱茶茶品,闻名于全国,且最受清朝宫廷中的喜爱。

  要品茗出新鲜的普洱茶,必须先能分辨出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别,可以从香气、汤色和叶底来查找答案。

  从香气辨别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生成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常规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受出熟味香。

从汤色辨别,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从叶底辨别,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