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2012年细说普洱——历史(42)《一百二十七》

2012年细说普洱——历史(42)《一百二十七》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许历史是注定改制后的勐海茶厂要成功的。进入05年,因为勐海茶厂的改制,普洱茶行业好像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怎么开始?大家都似乎在等待勐海茶厂怎么开始。大家都要看勐海茶厂怎样开始,才能确定自己怎样重新开始。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勐海茶厂就更加确立在普洱茶行业霸主的地位,和风向标的作用。人们看勐海茶厂改制后的走向,心情是错综复杂的。有的人希望它走向成功;有的希望它失败;有的紧盯着它怎么走,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策略,去赢得市场。成为勐海茶厂新的经销商,他们当然希望勐海茶厂成功,自己跟着成功,赚上一把,他们打了那么多钱进勐海茶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祈祷着,等待着勐海茶厂新的开始;原来在勐海茶厂造订造茶的茶商,因为不能接受勐海茶厂新的经销条件,他们一半有自己新造茶计划,一半有堵气成分,这些人心理是希望勐海茶厂失败的,他们冷眼旁观地等待着勐海茶厂怎么开始;其他的茶厂,其他的茶商,收藏客(也算着一股力量,实际上当时这股力量是相当大的,足可以左右市场)这部分人对勐海茶厂没有太多的爱和恨,所以希望勐海茶厂成功和失败的成分要少很多,他们只是想看勐海茶厂怎么走,自己作出最恰当的反应和策略,去赢得市场,赚取最多的钱,应该说这部分人,当时的投机心理是最大的,也是后来炒作的重要力量。

         应该说勐海茶厂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多少底,对于后来销售的火爆更是始料不及的。这点从勐海茶厂刚开始还是极力拉拢有实力有影响力的茶商做经销商,为这些茶商投善送好,暗中降低门槛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经销商们就更是没有底了,他们都是抱着搏一搏的心理。而不进勐海茶厂做经销商的茶商就更不看好改制后的勐海茶厂了。如果他们早知道做勐海茶厂的销售商后来那么好赚,他们大概不会跟钱过不去,也没有那么清高吧。这从他们的一些人,见到后来勐海茶厂的经销商那么好赚,又主动申请进勐海茶厂做经销商可以看出。

        在万众触目和等待中,05年的4、5月勐海茶厂改制后的第一批茶终于问世投放市场了。这第一批茶就是501和7542,当时是大件竹笠装,84片/件,30kg/件,357g/片。7542是勐海茶厂最为常规的紧压饼拼配生茶,“75”是75年的拼配方子,“4”是4级茶配方的意思,“2”是当年中茶公司给勐海茶厂的编号。第一批茶出7542是顺理成章,也是必然的。因为,7542是市场和大众最为熟悉和接受的产品,也是勐海茶厂最为常规的产品。从勐海茶厂新主人的角度来看,刚开始的第一批茶出7542是最好不过,也是最不用头疼的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开始是非常好的,非常成功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找到那个切入点,找对了切入点,以后的事情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下一篇我们将讲述这个切入点。
文/无非妙道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纯干仓

 

  普洱茶的制作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在此茶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制作方面的名词,如干仓、湿仓、纯干仓、自然仓等,你对于这些了解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解普洱茶纯干仓的典故,其实自然仓就是纯干仓,干仓和湿仓主要是发酵方法的不同,相对于故意加湿促进发酵的湿仓而言才叫做自然仓或者干仓。现在茶叶的作用是越来越多了,一些保键功效也被科学所验证,然而普洱茶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此茶所含的一些有利于身体成分的多于一般茶叶,因此该茶被茶友们追棒。

 

  纯干仓这个名词,并不是单一而生,它必然有相对应的名词,那就是湿仓和干仓,当然,纯干仓在现今已经成为市场的显学,几乎市场上所有的茶品,都以纯干仓为标榜,其实纯干仓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现在动不动很多人都说是纯干仓的始祖或是拥护者,或者是早就知道纯干仓的概念,夸夸其词却不知所以然,说不出纯干仓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时空环境,其实是有些吊诡的,它反映了市场的进化,也表现了市场的现实。下面看看普洱茶纯干仓的典故相关内容介绍。

 

  所谓的“仓”到底是什么意义?3年的7542也叫纯干仓,还是5年的银大益?是北京的纯干仓?还是广州的纯干仓?或者是现在有些人用新设备或者是新观念的仓库?我认为纯干仓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它,我个人认为,纯干仓就是保存状况,从古董的观点来讲就是品相,年头越高的东西,品相越好就越难得,品相不好,在老东西的世界里是具有容忍性的,当然保存状况好的东西更具有收藏价值,品相不好,价值自然打折扣,所以年头越老的东西,保存状况越显重要,年头越老的普洱茶,品相越好价格自然不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纯干仓的红印比干仓的红印和湿仓的红印贵上许多的原因。

 

  在早期的普洱茶市场,是没有纯干仓概念的,大概在1996年之后才有纯干仓的产品问世,最主要由于当时的市场主要以干仓和湿仓的产品为主,市场认为老茶的转化应以此为标准,但这样的观念也是受到香港的影响,早期香港的老茶并不是在茶行出货,主要来自于酒楼、茶经纪和许多联名仓库,多半是地下室,储位好的叫干仓,储位差的叫湿仓,所以一种茶可能有两三种仓储状况,我很久以前出过以百计的7542(小绿印)就有这种状况,所以虽然是同一批茶,不同品相,不同价格,除非真的很差(如白蚁啃食),或是湿仓及不完整,否则货主并不同意分割出货,不过当时台湾的市场是一个口感多元的市场,基本上北青南熟的态式,所以不同的产品都可以各取所需,直到纯干仓的印级茶出现,才打破市场的均衡,纯干仓的茶品基本上以楼上仓库为主,也有许多藏家收藏的因素,所以在仓储环境上温度、湿度的条件较为理想,产生了有别于地下仓的口感,但在当时,这种口感对市场而言是全新而陌生的,我记得我刚销售纯干仓印级茶的时候,很多人不能接受几十年的普洱茶居然会有苦涩感,口感比干仓30年的七子饼更具有苦涩感,所以很多人担心是假货而不敢买,为了销售及生活,纯干仓这个名词便应运而生,最主要可以区别旧的口感,打开新的市场面向,对新投入市场的我们来说是不得不为的创举也是叛逆,我到现在还记得在当时我进了许多纯干仓的黄印,由于实在太干又没有经过醒茶的阶段,口感完全没有老味,把客人吓坏了,在我不断说明之后,客人勉为其难的捧场了两件,但在晚上12点前,却又打电话来要求换货,要有老味的黄印,也就是一般仓储的黄印,所以当时的纯干仓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但纯干仓的陈年普洱茶在口感的表现上,不论是强度、活性、茶气都令人惊艳,虽然短期不看好但终究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所以纯干仓是老茶的专利,早期是号级茶、印级茶,后来是七子饼,没有相当的陈期,纯干仓没有意义,所以新茶没有仓的价值,五年茶也没有仓的价值,就好像宋朝的瓷器品相好的没有破损的那叫珍贵,当代的瓷器品相好那是应该,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以目前在内地存放茶叶的条件,未来纯干仓的名词应该会消失,取代的应该是以区域性为代表的名词,应该会更热闹才对。

 

  很多人都以为88青饼是纯干仓的由来,其实是错的,就好像很多人认为88青饼是88年一样,其实88青饼在当年是很新的茶,唯一的优点就是它的包装纸用的是80年代和70年代的七子饼的版本,所以它是一个没有入仓的茶,而不是纯干仓的茶,物换星移,内地的市场兴起,年轻没有入仓和具有数量的88青饼满足了广州市场,纯干仓也成为主流,但88青饼不足以说明纯干仓的概念,尤其是04年的时候,88青饼主力是90初的茶,无法凸显价值,印级茶更具有说服力,时至今日,88青饼迈入20年陈期,成为纯干仓的代表,实为市场现实,今日提笔想到当年的无奈不禁感慨万千。

 

  对于普洱茶纯干仓的典故就介绍到这,希望本文的介绍让你更加了解普洱制作过程。茶叶制作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导致茶叶口感的不一样,建议大家根据自身体质、喜好选择相对应的茶叶。胃不好的朋友建议选择具有养胃、暖胃功效的熟茶进行品饮。

从茶艺角度看怎么冲泡普洱茶?

  首先要选择好水和器,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普洱茶的泡茶器以宜兴紫砂为首选,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温性,泡茶不易走味,能较好的体现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冲泡普洱茶的茶壶应选择容积大一点的,一般使用250毫升以上的壶。用瓷质盖碗(三才杯)冲泡普洱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用盖碗冲泡有助于观察和欣赏普洱茶茶汤的变化,并且瓷质盖碗比玻璃器皿更容易挂香;另外盖碗的口大,敞开时散热性好,不易闷坏了茶,最适于冲泡细嫩的普洱生茶。

  下面就选用盖碗冲泡普洱茶生茶和用紫砂壶冲泡普洱熟茶做一简单的说明:一、冲泡普洱生茶,一般年限较少的普洱生茶,在茶性,汤色上与绿茶接近,滋味回甘稍带点儿苦,香气醇和。生茶在冲泡过程中水温要低,出汤要快,以免产生熟汤味。冲泡步骤:1.解茶:用茶刀撬取适量的生茶,动作要轻,尽量少碰碎茶叶。2.备茶:将撬取的茶叶放入茶荷中备用。3.温器:先用烧开的水,将盖碗温烫一下,以保证泡茶时的水温不能太低;再温烫公道杯,将碗中的水倒入公道杯中;最后用公道杯里的热水温烫品茗杯,提高杯的温度,这样利于茶香的散发。4.投茶润茶:将备好的茶投入盖碗中,用开水沿碗盖边冲入盖碗中润茶,迅速将润茶的水倒入水盂中。5.泡茶:将开水顺碗边冲入盖碗中,盖好碗盖;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控净盖碗中茶汤。6.分茶、请茶:将茶汤分入每个品杯至七分满,请客人自取分好的茶汤品尝。

  二、冲泡普洱茶熟茶,冲泡熟茶最重要的在于掌握泡茶出汤的时间和节奏,在投茶量合适的情况下要慢冲水快出汤,茶汤的滋味才醇厚、爽滑。冲泡紧压的熟普洱茶与冲泡生普洱茶的前3道工序相同。下面仅从第四道工序投茶润茶开始说明用紫砂壶泡熟普洱茶的方法。投茶、润茶:取适量的解散后的熟茶投入壶中,润茶:将水注入壶中注满润茶,用壶盖将壶口上的浮沫刮去盖上壶盖倒水,迅速地将润茶的水倒掉。泡茶:将水沿壶口边冲入壶中盖好壶盖,将滤网放在公道杯上,将泡好的茶汤快速倒入公道杯中,控净茶汤。分茶、奉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的分到品杯中,双手奉茶给客人饮用。

 

李兴昌与普洱茶文化

  李兴昌最看重的是家传的手艺能否世代相传,他的儿子李明泽虽然才刚刚年过20,但已拿到国家高级品茶师资格证书。“对这一点我还是很自豪,虽然他现在学的是医,但因为从小跟我学制茶,已基本掌握制茶技艺,对未来我还是充满信心。”李明泽说,将来也许会开一家网店,希望大家坐在家里就能买到贡茶制作人亲手制作的普洱茶。
 
  李兴昌--在云南省普洱市困鹿山下有一位60多岁的彝族老人,守着母亲留下的百亩古茶园,不借助任何机器,固执地依照古法做着他的普洱茶,这位老人就是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

  母亲花800元买下百亩古茶园

  普洱茶主要产于我国云南,按制作方法可分为生茶、熟茶,按外形可分为沱茶、饼茶、金瓜贡茶、砖茶等。我国生产普洱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当时不叫普洱茶;唐朝时,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时称普茶;至清朝时,普洱茶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皇室贡茶,末代皇帝溥仪也曾说过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

  据史料记载,进贡给皇宫的普洱茶大多采自距普洱市30余公里的困鹿山古茶园,而李兴昌祖上就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这一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的母亲说,每到春季采茶季节来临,朝廷都会派军队把守出山的各个关口,不让一片茶叶流出山寨,只有给皇上的贡茶做完以后,村民们才能再做茶出售。”李兴昌说。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云南一带的古茶树几乎被砍伐殆尽,困鹿山古茶园因地处偏僻得以幸存。至上个世纪80年代,普洱茶市场依旧十分低迷。“当时花一两元钱就能买到一公斤普洱茶,而清末民初的时候,一两银子也买不到一两好普洱茶。”出于对普洱茶难以割舍的感情,1987年,李兴昌的母亲匡志英力排众议花800元买下了困鹿山上百亩古茶园的经营权,并叮嘱儿子必须完成两件事:第一,对困鹿山上1万多亩古茶园进行实地考察,整理茶园的相关资料;第二,要管好自家茶园,世代相传的做茶手艺不能荒废。

  古茶园的振兴

  根据母亲要求,李兴昌便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着手调查古茶园,并绘制完成了古茶园的分布图。“这个茶园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里面几乎全是古茶树,树龄几百年的很多。”当时,李兴昌还是当地宽宏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作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他对古茶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深感自豪,也对茶园今日的没落备感焦虑。李兴昌决心重振古茶园,使村民尽快脱贫致富。

  2002年,李兴昌借宽宏小学举办“办学百年座谈会”之机,向与会的校友宣讲皇家古茶园的历史和文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03年,通过一位校友牵线,李兴昌终于和台湾的一位大茶商建立了联系,在他们的经营下,困鹿山茶农的生意好了,茶园的名气也开始不断提升。

  随着云南省政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重视,2006年困鹿山古茶园被命名为“皇家古茶园”。随后,云南省有关部门又组成了考察团对古茶园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团还特别访问了我母亲,当时她已年逾九十,但老人家记忆力还特别好,对普洱茶的历史、产品、制作程序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李兴昌说,当时母亲还特别提到了金瓜贡茶的制作方法,后来考察团回去后与现在存放在故宫的金瓜贡茶进行了比对。“发现无论从形状、大小还是重量来看,几乎和母亲描述的一模一样。”当时专家们都非常震惊,因为自清朝皇室解体后,普洱贡茶的制作也随之终止,其制作方法也销声匿迹。2008年,经过专家评审,因传承脉络清晰且制作技艺与古法最为接近,李兴昌当选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期望家传手艺世代相传

  据悉,清朝时普洱贡茶连年上贡,始终没在社会上流通。“得到它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皇帝每年会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大臣,得到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喝,有人甚至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之所以把它看得那么贵重,除了其数量稀少、原料珍贵外,还因为这些贡茶的加工程序特别繁复,据说需经过72道工序才能完成,加工周期长达36天。李兴昌说,即使现在的工艺有所改变,但从茶园管理、新叶采摘直到晾晒、包装仍需要很多工序,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受伤,比如炒茶时通常要在铁锅烧到快要发红时,才能下手炒制。

  最让李兴昌气愤的是,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不断升温,一些茶农为了提高利润,“有的在原料上以次充好,有的开始用机器代替手工”。李兴昌说,用传统手工方法做出来的茶饼松紧度适中,不像机器压的太紧不透气,发酵时候很容易里外不均匀。李兴昌手工制作的茶饼拿起来可以吹透,但摔在地上却不会散。从口感上说,机器加工的明显不如手工炒制的味道纯正。“这是因为手工制作更像是因材施工,比如在杀青环节,我们会依据锅里茶叶的多少和老嫩程度决定翻炒时的快慢和抛撒的高度,这是机器炒制不能代替的。”

  虽然李兴昌现在的身份是商人,却更像是普洱茶文化的传播者。自从被评为传承人后,李兴昌经常参加各种非遗展示活动,为此他不得不从家乡把百多斤的家什带上火车、飞机,认真地向观众演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在家乡,他还创办了普洱茶制作传习所,“但没有一个人是出于爱好来学习的,很多人都带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马上能从我这里拿到一个证书,以证明他是我的徒弟。”李兴昌无奈地说。

  李兴昌虽是商人但对钱看得不重,在2006年的一次茶叶博览会上,他在两个多小时内卖掉十几颗金瓜贡茶,李兴昌不仅没有在火爆的销售现场提一分价,反而将所有钱款捐给了当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他说:“我知道市场认可困鹿山贡茶就可以了。” 2007年,部分优质散茶的收购价已攀升到每公斤400多元,制作一颗金瓜贡茶大约需要2.7公斤散茶,他们当时批给经销商的价格是950元一颗,经销商转手就会卖到4000多元一颗,但李兴昌说:“那是人家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