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云南普洱茶年代鉴别论

云南普洱茶年代鉴别论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自从其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的特质被发现,就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对于普洱茶年代认定的方法,一直是模糊含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献不充足和咨讯不流通。2000年之前,茶人们对于茶的年代辨识,主要是靠观汤色、看叶底、品口感。这就造成的年代认定的主观性、随意性,毫无客观标准可言。因为茶品的汤色和口感很容易受到入仓的影响。在潮湿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而伴随而来的,则是容易引起茶品霉变等情况。市场上许多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少数真正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而知情的上层业者,由于经济利益,更将辨识年代的经验当作秘密隐而不宣。而坊间流传的各类普洱茶书籍,由于不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考据精神,甚或根本是为了商业利益生拼硬凑,更加速了错误观念的传播。

  近年来,由于茶人们不懈的努力探索,许多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文献、产销纪录等都得到公开。从此,关于普洱茶的年代认定,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断代系统。那么,究竟辨别茶品年代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同古陶瓷、书画等古玩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文献记录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比如: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的定制记录、以及会议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费者难以接触到,只有对普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

  另一方面,就是茶品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是依附于茶品本身,在现实中最为直接、触手可及的断代证据。在各个历史年代的茶叶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改变,都会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茶品陈化的历史,温度、湿度、地理位置,也会深深铭刻其中。由于对于茶品制程、储藏情况的了解不断加深,过去使用的汤色、口感、叶底等感官鉴定方法现在已经仅仅作为辅助方法使用。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茶种改良的实践与研究。关于茶材,新、老茶种的更替以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都会直接体现在茶饼的原料中。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质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是使用得很多。文革以后,云南省加快了茶种改良和台地茶园的推广,许多老茶园被淘汰,被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是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生产效率很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建国以后,为适合量产需要,机械模具的研发和改良一直没有间断。此外,配合模具所使用的揉茶、成型的布口袋,也因损耗而在不断更新。因此,不同时期模具、布口袋的形制,都会直接影响茶饼的形状。好比早期的石模饼型大都比较宽大古朴,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八十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九十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

  拼配手法,国营厂的时代,茶厂的常规产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拼配手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唛号制度。如勐海厂的7542、8582,下关厂的8653、7663,昆明厂的7581,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制式化的拼配方法,保证大宗产品各批次间品质相对稳定,性质类似于其它茶品的合堆(拼堆)工艺。但是,相同唛号的产品,并不是几十年来配方固定不变的。拼配原料等级、方法的变更,同样是辨识茶品年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勐海茶厂的大宗青饼7542,在1992年前后的配方的等级就有很大变化;由于使用了轧细工艺,下关厂后期的沱茶外观和早期产品差异也很大……。以上三者,是辨识茶品年代的要素中最难以伪作、最具参考意义的。
        

  其次,是茶饼内飞的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内飞的方法,主要在于纸张质地、油墨颜料、印刷版式三个方面。由于制纸技术、机械、原料等方面的变化,早期的纸张的材质今日很难仿造。油墨和印刷版模也是一样。三者综合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茶的年代。有些纸张和印刷版式使用的时间很长,但前、后期的颜料差异很大。例如,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的精确的判断究竟是八十年代中期、后期,还是九十年代。

  最后,是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包装纸、大票的鉴别和内飞类似,主要要素也是纸张质地、印刷颜料和版式。大票是茶品出厂时每件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唛号、厂方、批次等信息。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自主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这需要注意的是,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的汤色、叶底、口感等辨识方法并非在年代断定中完全没有实际意义。总体来讲,普洱生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茶品年代的辨识。但是,并非汤色红的生茶都是老茶。以香港、肇庆等地的作仓经验,通常生茶品入仓三、四年,汤色即变为橙红;六至八年即可转栗红色,生成“樟香”。而关于熟茶茶品的陈化,坊间标榜的“枣香”、“参香”、“樟香”,实际上往往也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的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独特发酵过程介绍(一)

普洱茶独特发酵过程介绍(一)

普洱茶的发酵不但自成体系,而且内涵独特。就普洱茶的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而言,有三大工艺特性,值得我们思考:

(一)发酵载体的建立

普洱茶的发酵在进入“准发酵”时期,需要固定一个发酵“载体”,这个载体通常是以紧压成固态形状实现的,如团、饼、沱、砖等。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团、饼、沱、砖呢?而不是其它模式?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运输方便的考虑。如果仅仅是为了运输的方便,笔者恰恰认为除了“砖”附合这个因素外,其它的团、饼、沱都不具备运输方便特点。这是因为:一是它们都有圆形弧度,而有圆形弧度的物品很难叠加,因为它们的受力面积比“砖”小,受力均匀度也比“砖”差了一大截。这就自然带来了运输上的难题。因此自古对普洱茶的包装就存在“多层包装”的问题,以“饼”茶为例,基本采取三层包装,这在其它茶类很少见到。至于团茶的运输,直到今天仍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果不采取“过度包装”与精心呵呼,其运输过程极易出现破损,二是在同等计量下,团、饼、沱要比砖这种形态占用更多的空间,带来运输成本的提高。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团、饼、沱的制成工艺本身要比“砖”来的复杂,尤其是“团”,其工艺的复杂性更是常人难以想象。因此,普洱茶制作者不可能因为所谓的“运输方便”的原因,加大自身的制作成本。

因此,只有一条思路可寻,是为普洱茶持续的发酵搭建一个载体。怎么理解呢?

1.普洱茶紧压成型只标志着生产过程的完结,而非发酵过程的结束。晒青毛茶如果不经过紧压,即使存放时间再长,也是普洱茶的原料,不可能成为普洱茶。普洱茶原料在紧压成团、饼、沱、砖这些固态形状之后,也就完成了普洱茶的全部生产过程(含产品包装)。但相对发酵而言,其固态发酵的过程远没结束。换句话说,普洱茶原料在紧压成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酵“载体”,开始了后续发酵的过程,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发酵过程,普洱茶才能结出真正的“硕果”。

2.紧压固型促成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氧菌与厌氧菌的转换,这是普洱茶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晒青毛料虽然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但基本上是以有氧菌群为主,而普洱茶更重要的发酵是以厌氧菌群为主,因为只有厌氧菌群的“参与”下,普洱茶才能出现其独有的衍生物质,而这些衍生物质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因子”。而厌氧菌群存活与“工作”的前提,是厌氧条件。因此,“紧压固型”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传统普洱茶(现代俗称的生茶)的生产过程在紧压固形之前,其发酵的“主力”是微生物有氧菌群,但在紧压固型之后,其发酵的“接力棒”则交给了微生物厌氧菌群。

3.紧压固型以圆形为特征,使发酵产生最佳的“工作效能”。普洱茶紧压固型有多种形态,除砖茶以外,都带有明显圆形特征。如团茶外形似满月状,饼茶近似半月型,沱茶则接近碗形(半圆状)。这种圆形为主的特征,不仅是为了外观的美感,更多的是符合发酵的要求。因为微生物的发酵忌平面和直角,最适合的“工作空间”是以圆形为主。

当然,普洱茶的发酵,也有一个特例,即普洱熟茶制成的散形茶。我们知道,普洱熟茶经历了“渥堆”的过程,而“渥堆”的本身,就源于厌氧发酵的机理,已经经历了厌氧发酵的过程,只是时间较短而已。出堆的熟茶一般采取两种工艺过程,一是依照传统普洱茶的制法,在拼配之后,直接紧压成团、饼、沱、砖等固态形状;二是直接筛分,以散形茶出现。(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普洱茶知识合集,读完可入门

普洱茶知识合集,读完可入门

很多刚开始学普洱茶的朋友,不知道从何入手,很多普洱茶的概念、常识、术语都不懂。这是一篇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普洱茶的文章。

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经一定时间贮存演变而成;或以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

什么是生茶?

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不压制的就叫毛茶。

什么是熟茶?

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再经过发水渥堆最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

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

区分生熟普洱茶方法很多,一般从外观方面,生普洱年限10年以下颜色是墨绿色,熟普洱是深褐色,其次是闻气味,生普洱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闻起来有股陈香味,最后是汤色,生普洱汤色是桔黄色,熟普洱是褐红色、暗栗色。

普洱茶是如何分级的,等级高低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分为高、中、低档。高级散茶分为:宫廷、礼茶、特级、一级到五级是中等级,六到十级是低等级的散茶。普洱茶碎分为高档、中档、低档茶碎。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也多梗多。是不是级别越高品质越好呢?No,级别越高只代表茶菁很嫩,和品质并无多大关系。

什么是干仓、湿仓普洱,有何区别?

将普洱茶存放在相对湿度在80%以下的仓库里,让其缓慢自然陈化,转化为“陈香”品质,这种茶叶习惯称之为“干仓普洱茶”。而“湿仓普洱茶”是将普洱茶放入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湿仓库里,使其快速转化,但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霉变的普洱茶,称为“湿仓普洱”。干仓陈化,才能越陈越香,有不良商家用湿仓茶冒充陈年干仓茶。

选购普洱茶应注意什么?

四大要决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味杂陈。六不要:不要以错误年代为标签,不要以伪造包装为依据,不要以深浅色为借口,不要以添加味道为假象,不要以树龄为考量。

如何存放普洱茶?

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其次是环境要清洁卫生,无杂味、稳定的温度与湿度,不要见光。简单讲,就是“干燥通风无异味”。

普洱茶的茶区和茶山分布在哪?

古六大茶山分别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除“攸乐”在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什么是螃蟹脚?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形状像螃蟹的两只钳。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显著。

普洱茶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普洱茶作用很多,降脂减肥、美容养颜、醒酒、防辐射抗衰老、护齿、明目,养胃护胃等。

普洱茶怎么冲泡?

普洱茶冲泡很讲究,一般来说,紫砂壶为上,紫砂壶能给普洱茶加分。而盖碗更便于鉴赏普洱茶,在办公室冲泡可以用飘逸杯。

李静从云南背回不少普洱茶

  7.1前夕,云南卫视在每周一至周四晚间22:15至23:00推出以“经典歌曲”为主,采用“深度访谈+金曲演绎”的演播室节目《爱上经典》,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李静担纲监制,戴军搭档王婧担任主持,以新颖呈现的方式将带观众重温经典音乐背后的感人故事,讲述歌曲创作鲜为人知的点滴往事,畅谈人物内心情感变迁。样片以“重温经典老电影”为主题,带领观众重温了《冰山上的来客》《江姐》《闪闪的红星》等经典红色电影,并邀请到了电视剧《烈火红岩》中江姐的扮演者陈蓉、周桦的扮演者王茜以及节目主持人刘刚为观众演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送别战友》《映山红》等经典歌曲,以歌手身份出道的戴军还亲自上阵,演唱了《绣红旗》。昨日上午,本报记者受云南卫视之邀,在节目制作方东方风行提前观看了样片,监制之一李静和主持人戴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身为监制之一的李静客串了前8期的主持人,而接下来的主持将由王婧和戴军共同主持。戴军介绍:“接下来会推出‘西北风’‘武侠剧’‘体育歌曲’等各个主题的节目,用音乐做底托,穿插背后的故事。”该节目已经进行了8期录制,除上述嘉宾外,还邀请了歌唱家胡月、西部歌王高保利,演员赵毅、甘薇、张海燕,主持人董路等明星做客。

  瞧这名嘴李静与戴军连摆POSS都一样,主持节目也是一唱一和,难怪李静称戴军“能说能唱,长得帅,没有他不会唱的歌,而且他必须做策划。”

  余味重于品味

  李静强调:“我做节目最怕假,无论什么节目都要真,我在现场能感觉到嘉宾被带进来了。我们东方风行一直想和云南台合作,人也去了,普洱茶也背回来了不少。像我做《美丽俏佳人》就很难,那是一个瓶子,是个死的要把它说成活的,还得让大家不换台。《爱上经典》更难,难就难在很难把当事人都聚在一起,后来我们觉得,‘爱上经典’是一种情怀。我常说,少年莫笑白头翁,像很多老人就会把伟大裹在平凡当中,我婆婆当年是没有枪都要去参加革命,我公公也是,他俩结婚60周年放的是叶剑英的照片。《爱上经典》要做成对整个经典的回味,不是在赶这个趟,而是做成品味。从文学到老唱片、老歌曲、甚至喜剧作品和电影,做成符合云南卫视绿色人文理念的一种情怀。”

  之所以请自己的老搭档戴军担任主持人,李静不吝赞美:“能说能唱,长得帅,他是中华卡拉OK曲库,脑袋里没有过滤,什么都能记住,没有他不会唱的歌,没有第二人选,而且他必须做策划。”戴军果然不负重望:“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年代分享开来,像是谭咏麟和张国荣那年PK最佳男歌手,叶倩文和林忆莲的PK,高考恢复那年有什么经典歌曲,播出电视剧《渴望》那年又产生了什么经典歌曲等等。”

  有硬伤还得拼硬仗

  对于节目定位,李静说:“轻松、好看,不是音乐版的《百家讲坛》。我觉得卫视不走个性化、缺乏自己的定位必死无疑,在中国细分时代已经到来,要从窄中往深里做,找到一群人去分享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们是顺着感情线走,不是按照模式走。我们讲的不是单纯的歌或者经典电影,而是一种情怀,通过歌曲警醒别人,放慢脚步,停下来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身为东方风行的创始人,李静透露:“东方风行是受卫视委托制作节目最多的民营公司,打的都是硬仗,过的都是吐血的生活。出来混不要怕收视率,我经常看到电视上抽一嘴巴子收视率噌一下子就上去了,但你总不能天天抽嘴巴子吧,你就天天抽也找不到挨抽的人哪。用抽嘴巴子追求收视率,是我们电视人的耻辱。节目做好有两个承载,一个是技术承载,一个是情感承载,我们强调的是人文的情怀。”

  (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