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大滇说茶(112):普洱茶的厚

大滇说茶(112):普洱茶的厚

2019-03-19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厚是在评鉴一款茶时经常用的术语,也是老茶客忽悠新茶客的利器。茶气啦,厚啦,滑啦,喉韵啦,这些词是老茶客必备,幸亏喝普洱茶的MM少,不然被老茶客忽悠得一愣一愣的MM就多了。如果再加点舌底鸣泉,无味之味,更加令人莫测高深了。然则,诸位请告诉我什么是厚?我来问几个问题:

  第一,班章厚不厚?

  第二,易武厚不厚?

  以大滇飞扬无聊的辩证法,以上问题都是陷阱。在不限定条件的情况下,以上问题无解。无论说YESorNO,都有足够的理由给你0分。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描述自己的看法,当然,按照大滇的逻辑,以下说法并不是真理,只是从现象引发的思考。

  从厚到薄,从薄到厚。厚等于稠?如果厚等于稠,那么,加大投茶量,提升浓度,就能体会到稠?应该说:厚从两个方面描述,第一是感觉到稠,这个有浓度方面的含义;第二是茶汤对口腔的刺激,让口腔或者喉部感觉到饱满。

  厚与薄的对比,我来用具体的茶对比,02年笋壳砖可以做为薄的典范,09年老茶头也可以。XX的典范之一,XX也可以。

  薄的典范,即正常泡法下,让人无法感觉到厚。这个并非加大投茶量,增加浓度就能给你带来饱满的感觉。作为生茶的厚,我们有太多的典范,包括大家非常喜欢的忙肺,厚是自然的反应,并非要茶汤浓度很高,也并非一定要苦涩,茶汤一入口,让你整个口腔都充满了茶的味道,这就是厚。咀嚼茶汤,让你感觉到茶汤有一定的浓度,稠,这也是厚的一个方面。在泡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觉到茶汤从厚变薄的过程,然后水味出,一泡茶中止。而陈化过程中,我们也经常有发现,口感薄的新茶经过陈化,口感变成了醇厚,而新茶厚的,经过存放,变成了薄。当然,这就是杯具了。

  在杯具和洗具之间,太多人归结为宿命,或者说偶然、运气之类。实际上,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下面就来说下导致发生这些情形的原因。休息5分钟,喝一泡茶。

  大滇的方法论,分析茶的任何方面,都从原料、工艺、存储、泡法着手,经过各种PK,多次试验,得出某些不那么可靠的结论,有结论总比没有结论好,哪怕一个不准确的结论,反复比较试验后,从1.0版本的结论到9.9,总能趋于完善。

  原料方面,我们说,易武台地茶,较易显示出薄味,对新茶来说,通过泡法的调整,可以在某几泡出现较厚的口感,但总体印象是薄。但是,通过存放,经过陈化,如果只是因为揉捻较轻的原因,后期会体现出厚来。易武的醇厚,不那么张扬,通过岁月,很平和地展现出来。存放效果,使我惊奇的,就是易武。如果有人给我说,易武新茶的厚度,我会在心里嗤笑。但对5年以上的易武,我会正视它的厚度。工艺正常的情况下,从薄到厚,基本上是易武台地茶的必然。今天的薄,那又如何?我是坚定的易武主义者。

  关于蛮砖小树,我的评价是厚。大树茶不评论的原因在于:无论是麻黑还是蛮砖,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容易感受得到的,当然主要是说春茶,秋茶的薄是相对于春茶来的。蛮砖小树,春茶和秋茶相对于易武来说,都是可以称为厚的。而刮风寨小树,5泡的精华后,留给我的印象是薄。但,这有关系吗?今天的薄,会变成明天的厚,这就是我可以肯定某些茶的原因。新茶之间波峰和波谷转化的突兀,经过岁月陈化后会变得流畅自然。

  同样,从原料来说,如果较多使用树龄很短的台地茶,口感上的薄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基本上10年之内的高海拔地区台地茶都会给我高扬的香气以及薄而气短的感觉。有人问我低海拔地区的茶怎么样?谢谢,我没有喝过,不了解。看看外形就不喝了。如果非要台地,那么请尽量选择30多年类型的老台地茶,他们在耐泡方面,不输于很多大树。表现的特征,也会持续给予厚的感觉。新品种的茶树在外观方面较显毫,产量高,但是底蕴方面,似乎总有些浮躁的张狂!然后,我们再说大树茶的薄。

  一口把台地茶打死,把大树茶捧上天,不是客观的做法。事实是,虽然,大树茶有先天的优势,根深树大,但是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你根有多深,我们都有办法让你变薄。办法就是:勤奋地采摘,不舍昼夜。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就能把公认厚实的麻黑茶变薄,也能把班章变薄。过度地采摘,让许多熟悉的茶渐渐变得陌生。名山?嘿,名山,就是这么个,只要有钱,都可以上的茶!为了寻找厚度,只能继续奔走那些人烟稀少的茶山。
文/大滇飞扬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起霉花是因为什么?

  普洱茶产于南方,主要市场也是在南方,因而普洱茶在南方自然条件下存放,多多少少都会起点霉花,起霉花说明保存的环境潮湿,但是起了霉花,不完全等于霉变,霉变后的普洱茶是不能再继续喝的,起霉花的茶还是可以继续喝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度,起了霉花,而不霉变。

 

  夏天潮湿,茶可以起霉花,也可以不起霉花,起了霉花的茶在冬天干燥的环境下自然脱落霉花,到第二年的夏天又继续起点霉花,到冬天又继续脱落霉花,这样来回几年,一饼好的老茶就出现了,所以在是市场上,很多这样的茶,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其实很多茶商心里都知道,就不告诉你罢了,喝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区别,多洗几次茶就可以了,口感还很好呢。

 

  这就是为什么南方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普洱茶的后期陈化的主要原因。熟茶的发酵技术就是在这个原理上创造的。一些黑心茶商知道这个原理后,人为的做个“湿仓”,本来茶在自然条件下一年才起霉花一次,脱落一次,算一年,一个周期,他现在人为的做个潮湿的环境,把茶放到“湿仓里”让茶快速起点霉花,然后拿出来干燥脱落,然后又放进去起霉花,又拿出来干燥脱落霉花,这样下来一年的时间,相当于自然陈放好几年,所以,这样就等于人为的加快了生茶的陈化速度,“老茶”就可以很快的诞生了。

 

  在南方潮湿的空气中自然陈放的茶,有很大一股特有的气味,北方茶友叫这样的茶叫“湿仓茶”,而南方茶友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的湿仓茶是那种人工做的湿仓里出来的茶才叫湿仓茶,所以为了区别,我就把在南方自然陈放的茶叫“自然湿仓茶”,而在南方人为做的湿仓里出来的茶叫“人工湿仓茶”,在北方干燥的气候里出来的茶,叫“天然干仓茶”。这样一区分,就不会再让茶友们迷惑了。

普洱茶的品饮要领

鉴赏干茶

冲泡前可先鉴赏干茶。普洱散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壮紧结(不同级别有其不同的标准),有陈香。普洱紧压茶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模纹清晰,不起层掉面,洒面均匀,松紧适度,闻一闻干茶,有甜香或陈香等香气。

观赏汤色

当茶汤泡出后,倒入玻璃公道杯中,就可观赏茶汤的色泽。普洱生茶的汤色依陈化程度的不同而深浅不同,有黄绿、橙黄、黄红、橙红、红亮不一。但好的普洱生茶的汤色一定是明亮的;普洱熟茶的汤色是红浓或深红明亮,好的普洱熟茶其汤色按品质的不同呈现宝石红、玛瑙红、石榴红、陈酒红、唬拍红等,并且很亮,像玫瑰一般红艳,似唬王白一样晶莹。

闻香

主要是闻倒出茶汤后叶底的香气。普洱生茶的香气常常是淡淡的荷香、清香、蜜香,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陈香;普洱熟茶的香气,或似槟榔香、桂圆香,很难形容只能是一种淡淡的幽香或暗香。

品尝滋味

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就可细品尝滋味:醇和、爽滑、回甘。好的普洱茶的滋味应具备甘、滑、醇、厚、顺、柔、甜、活、洁、稠的特点。反之,如果品尝中有麻、叮、刺、刮、挂、酸、苦、涩、燥、干、杂、怪、异、霉、辛、飘(浮)等表现均为不好的普洱茶。

看叶底

主要看嫩度、色泽、匀度。嫩度好的叶底含芽(带毫)量多,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嫩度差的叶底没有芽毫,叶张较粗大、叶底硬、无弹性。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井展(泡不开)都属品质不好。

要鉴评一种普洱茶品质的好坏与有无品饮价值、收藏价值,在鉴评技巧上必须通过三次以上高温、长时的冲泡。如果每次冲泡的色、香、味变化不大,具备色亮、香郁、味醇、爽滑、柔顺、甜、活等特点的普洱茶,才是好茶。

投资普洱茶应规避两个风险

  投资普洱茶并不是一件完全没有风险的理财方式,投资普洱茶的风险一部来自茶企,另一部分风险则来自投资者本身。对于茶企的风险只能降低不能规避,而对于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则必须回避。

  鸡蛋应该放在多个篮子里。我曾经给我一个只下关产品的朋友做过这样一个假设:所有的茶厂的原料全部来自茶农。茶农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自己也会种植一些粮食蔬菜。而不少农作物的种子在种植前是必须要经过高毒农药浸泡才能播种。某天哪位茶农家的孩子不小心把这些高毒的农药洒到茶树上,而这茶树又被不知情的茶农采摘,最终茶企把有毒的原料做成普洱茶销售给茶客,喝茶的人因为饮用这高毒的农药茶而中毒。

 

  那么这家茶企必然会受到重创,旗下产品肯定一落千丈。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是事实上普洱茶在整个生产加工环节中都存在潜在的饰品安全问题。一个小疏忽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而且从概率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事情根本无法避免。作为投资者在选择普洱茶时候,只能多选择几个靠谱的品牌进行投资。至少,多家茶企同时出问题的概率要远远低于一家茶企出问题的概率。

 

  最了解茶叶的一定是茶商。虽然贵货不一定是好货,但是便宜一定没好货。这里我说的便宜是说本来1000块的茶叶在市场没有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就卖500元,这中间一定有猫腻。就像当一饼售价超过60元的新茶7542只卖20元的时候,去捡漏者大多买到的多是假货一样。

 

  在普洱茶投资领域里的风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能为自己钞票负责的只有自己,投资是为了赚取更多的财富,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再去追求长期的高额回报。任何失败的投资者逃不过一个“贪”字。少捡一次漏无非少赚一些,但是错捡一个“漏”那就是亏很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