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山哥天天向上普洱大学堂开课篇

山哥天天向上普洱大学堂开课篇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大家好,我是山哥。设立这个天天向上普洱大学堂,是希望将我这几年学习普洱茶的一些粗浅经验总结出来,给大家一个参考。同时也利用我长期在云南茶山和芳村普洱批发市场的地利方便,提供一些学茶的产品给一些有心学习普洱茶的朋友。希望大家将您的经验和总结发表到茗人帮,互相学习和探讨。如有错漏不足之处,欢迎拍砖。我学习普洱茶的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普洱茶最好是跟着身边的茶友一起学。跟着你身边的茶友学,跟他们一起喝同一款茶,听他们对同一款茶不同的评论,再对照你自己的体会,是加快普洱茶入门的方法。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如此。我学普洱茶,从勐海的很多茶人朋友身上,还有芳村的很多茶叶大哥身上,学到了很多。这次的普洱茶大学堂,就提供一个机会让大家对同样的茶进行评论学习,对比参考。

  二.学习普洱茶,对冲对泡是最快的方法。很多人喝普洱茶,喝了很久,都喝不出个子丑寅卯,是因为没有对比,就无法知道怎样的茶才能称之为“厚”,怎样的茶称之为“薄”;怎样的茶才能称之为“茶气强”,怎样的茶称之为“茶气弱”。我们这次提供了非常多的产品让大家对冲对泡。例如将“大树茶”跟“台地茶”的茶样提供给大家对泡,学习什么是大树茶,什么是台地茶;将“重发酵”的茶和“轻发酵”的茶样提供给大家对泡,一下子就能学会了。

  三.分步学习法:这是从W兄那里学习回来的。每个人喝了普洱茶之后,都会有不同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是很复杂的:香气、腐气、太阳味、雨水味等是针对嗅觉的一类;涩、苦、酸、甜等是针对味觉的一类;厚、薄、寡、水路细粗、醇和、柔顺等是针对汤感的;还有喉韵和回味。如果每次都将这些综合信息并发在一起来对一个茶进行判断,是很容易顾此失彼的。最快的学习方法是分步法,每次只重点学习和区分其中一种,那么就比较容易的学会了某个单项指标的判断。

有用+10
分享

普洱存放之干仓、湿仓与港仓

  干仓。比较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然存放的茶,不用任何手段,自然存放自然发酵的茶都可以叫干仓茶。但中国地大,各个地方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自然存放的同一款的茶,几年后转化的程度都会不一样。

  湿仓。湿仓是一种加速普洱茶转化的捷径催熟法,将普洱茶放在一个潮湿又高温的环境里让其加快发酵,湿仓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科学的控制,所以出来的茶很多有比较浓重的仓味儿,存放不好的湿仓茶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发现有霉变的茶是不能喝的。

  港仓。港仓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叫法,也是最容易忽悠人的叫法,为啥这样说呢?一般的掌柜会解释港仓是放在香港仓储的茶,其实,说白了,港仓也是一种普洱茶的催熟方法(加速普洱生茶转化),只是比湿仓要技术含量高些,口感好,存放合理不会滋生有害菌。港仓其实也是一种湿仓,只是将温度湿度控制的很好,可以将生茶逐步一点一点催化,最后出厂是让人感觉新生茶转化成老茶的速度很快。同理,大马仓大多也都是一样。

  现在中国的普洱茶绝大多数集中在云南、广东、台湾、上海、北京等地区,其中广东、台湾气候湿润,常年温度较高,因此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速度会快很多,另一方面,云南、上海、北京地区常年温度平均较低,湿度也低,所以存放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会慢一些。按照经验,在有一张绵纸包装下的同一款普洱,放在北方地区或云南地区10年相当于放广州4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主要就是温度+湿度。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发酵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的条件下才会发生,云南气温常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北方地区夏天热,但一年也就只有3-4个月是夏天,其他时候温度也低,所以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相当慢。

  结语:影响普洱转化的条件也有其他,包括仓库环境、包装、所以说普洱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茶就是这个道理,还是那句话,再好的茶也是要喝的,只要是自己感觉好的茶就是好茶。

什么是普洱茶“干泡”与“湿泡”?

什么是普洱茶“湿泡”?
什么是普洱茶“干泡”与“湿泡”?

        “湿泡法”就是素日里我们经常看到的在大茶台上随意清洗茶具和洗茶,弃水直接倾倒在茶台上的做法 湿泡法最直观的判别办法,就是看茶桌上有没有茶盘,或者说水能不能直接倒在桌面上 茶盘的作用就是能够收纳洗具、洗茶的水或泡茶时多余的茶水,也正由于这样,泡茶时整个茶桌看上去是湿湿的,所以就叫湿泡法

        湿泡法要用到的茶具普通包括:茶盘或茶台(湿泡必备)、随手泡、茶巾、茶刮、茶夹、水盂(用于盛放废水)、茶荷、紫砂壶或盖碗、公允杯、品茗杯等 如今的湿泡茶盘,源于潮汕时间茶 由于淋壶等的需求,湿泡茶盘慢慢从一个小茶盘,开展成了如今愈加便当的湿泡茶盘、茶台,各种外形,各种材质,丰厚多样

什么是普洱茶“干泡”?
什么是普洱茶“干泡”与“湿泡”?

       干泡泡法普通不运用茶盘,废弃茶水直接倾倒在渣滓桶里,这样可坚持桌面洁净且易拾掇,还能够随心改换茶席和茶巾,添加了布置泡茶空间的乐趣 相关于湿泡,干泡法省去了一些较为厚重的茶道用具,使茶道变得更简约、便当、更有顺应性,出门在外游览时都能够随地布置开来

        干泡法运用的茶具普通包括:壶承、随手泡、茶巾、茶刮、茶夹、水盂、茶荷、紫砂壶或盖碗、公允杯、品茗杯等 “壶承”是干泡法常备,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拾掇起来也很便当,所以是经常坚持干爽的,不像湿泡中的茶盘,会长时处于湿润状态

 

普洱茶干泡好还是湿泡好?
什么是普洱茶“干泡”与“湿泡”?

        相比拟来说,“干泡法”的便当简约性显而易见 在如今的很多专业茶人人群中,大而厚重的湿泡茶盘,正慢慢从桌面上隐去;小巧俗气的干泡法,慢慢成为主流;各种茶席设计大赛、茶艺竞赛中,湿泡台也慢慢消逝了

        有人说,干泡法更为艺术和俗气,“湿泡”与“干泡”,一个像土豪,一个是雅士;一个水汽淋淋,四处茶水横流;一个用水盂,搜集多余茶水茶渣,文质彬彬

       泡茶喝茶是一件考究个人心理体验的事情,无须墨守陈规或是追逐潮流,只需不失茶的“安康、友信、美韵”要义,无论如何变化,轻简易控也好,繁器古法也罢,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魅力

        干泡法考究的是随时随地,追求的是意境和心情,因而在学习或者做扮演时,须坚持留意力的集中,身心要自然温馨,由于假如不集中或不自然,就很容易把水滴得四处都是 而湿泡法相比拟来说,就更容易上手一些 所以,在未有把握能行云流水、洁净利落地演绎完一段泡茶过程时,湿泡茶盘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可随时倾倒弃水的茶台,关于缓解心理慌张感会很有助益

普洱茶知识介绍:探究普洱茶的初期形态

就云南普洱茶而言,其种植历史源于古,可考的较详细的早期文字记录,见于唐代樊绰于咸通三年左右(公元862年)所着《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普洱茶知识介绍:探究普洱茶的初期形态

这段简短的文字,既明确记载了当时云南茶叶主产地“银生城界诸山”,又记述了创造姜饮方式的“蒙舍蛮”,表明这些地区在唐朝已驯化、利用并开发茶叶。而且,指出了当时的采制工艺是“散收,无采造法”,结合中国茶叶最初的采制方式来看,应该理解为:采无定时,日光生晒而成。

关于银生节度地域之所在,今存辑本《蛮书》有所混淆,记录了同时并存的银生和开南两个节度的管辖范围,故现多种出版物中以银生和开南同称“银生节度”,这是不符合地理实情的。

在樊绰着书时,南诏有七节度,而非后来所说的六节度,银生节度驻“银生城”(今景洪县),所辖“茫乃道”即今西双版纳地区,“诸山”应指后世所说的“六大茶山”区域。今普洱县在当时属位于银生节度之北的开南节度,称"步日赕",同属开南节度的"奉逸城"和"利润城"是今普洱磨黑、石膏井一带,思茅当时称“思么部”也属开南节度。南开节度至后期或废,故至宋代收集唐朝末年有关南诏资料编写《新唐书·南蛮传》时,只称六节度,不复记载开南节度。

《蛮书》写于咸通三年前后,当时南诏出兵攻打唐朝安南都护府,而作者樊绰为安南经略使蔡袭的幕僚,亲身参与了当时的战争。为了对付南诏的军事进攻,乃作《蛮书》,其写作目的是为了便于唐朝政权对南诏采取措施时参考,故一切记述均围绕军事作战为目的,而非一部风物志,所以,对于记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我们当理解为自古以来西双版纳地区就是云南着名的产茶区,清代西双版纳有名的六大茶山,正是南诏时期的“银生城界诸山”,在银生节度的辖境范围内。而《蛮书》卷六银生节度辖境内的“朴子蛮”,正是西双版纳布朗族的祖先。而这里的“茶”,是泛指“南诏境内之茶”。

从当时居住在洱海地区(一说巍山)的“蒙舍蛮”既然能饮用到原产生银生城的茶,可推想茶在当时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市场。

但何以要说《蛮书》中所指的茶就是后来的普洱茶呢?我们来看光绪《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所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代。”据此可知,云南银生府所产之茶在唐代时就已行销西藏,但尚无精制加工之法,是后来“普洱茶”的初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