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之我见(二):7542是好茶吗?

普洱茶之我见(二):7542是好茶吗?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文/钟文自修
  最近由于7542上市,讨论7542的特别多,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些以7542,下关甲沱为标志的大厂常规茶。

  首先我先来回答7542是不是好茶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更不是。估计很多人听到这个又要很不屑的扔板砖了。不过我依然认为,过去的7542只能算是个标杆,而现在的7542,什么都不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我的意思,我就从7542最经典的88青说起。

  对普洱茶有所了解的都知道,所谓的88青,特指1988年-1991年间生产的,在香港干仓存放的那批7542。在历史上,其实那批7542是滞销货,由于积压时间长,最终以一个极为低廉的价格被香港的一位大茶商收购,只是这位茶商在收购这批7542后,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湿仓加速陈化,所以只能堆在普通的茶仓里。而当时的香港,由于观念上只认进过湿仓的茶才是普洱茶,所以这批茶一直无人问津,直到它被大陆的一位买家发现才大放异彩。由此可见,88青在当时,算不上是一款好茶,否则它也不会滞销、被干仓了。之所以它能拥有现在的地位,只是因为它奠定了干仓的优势,并且同时代的茶里也没有比它更好的。如果那时候就有现在的纯料、山头、古树、头春。那88青是否还被认为是好茶就难说了。

  再者,按我上一篇文章所说,好茶必须符合三个原则,既1、好原料;2、好工艺;3、好仓储。但我不认为7542符合好原料这个标准。众所周知,当时的茶厂收茶,不像现在分地区、山头、时节等等,统一都是按茶等级收的。因此,当时的7542可以说是大杂烩,既有古树料。也有一般茶园的台地茶。然后混在一起按茶叶等级进行拼配。这样的茶就好像一个考试一直考学校平均分的学生,你能说他就是一个好学生吗?我觉得很难,但至少不是个差生,此外你还能从他身上看到这一批学生的综合实力。同理,要说7542是个好茶我觉得也很难,最多通过它知道这一年茶的大致水平,以及同一时期茶陈化后应该是什么味。正因如此,我认为7542只能算是一个标杆,一个评判茶是否好于同一时期茶平均水平的标准。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针对改制前的7542,我准备再说说现在的7542。

  我认为,现在的7542,连标杆都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各位不妨想想,为什么不少人在说7542改制后的品质比不上改制前,而且越来越差?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茶厂更新设备改变了原来手工制茶技术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茶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茶为什么变差了,也要从两方面来说:1、茶农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不仅扩大了茶园的规模,更是大肆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样导致了茶树过度生长以至于影响到了茶质;2、原本的7542里还拼配有较好的料,可是现在这些也被茶厂筛选出来制作更高端的产品了。而且随着地名的越分越细、各个山头的价格差别越来越大,以往统一按茶级别收购也已经越来越困难,更多的是收到一些施过肥的台地料、小树料。种种原因综合,直接导致了现在的7542质量越来越差。如果说原来的7542还能代表同年普洱的水平,那现在过多使用台地料的7542,能代表的,只能是中等生的平均水平了。而将来嘛,随着更多游资的进入,原本的那些好的资源只会越来越被垄断,到时候,7542的料里也只剩下台地了。那个时候它能代表的估计就是差生水平。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下关沱,虽然有的人说就是喜欢下关的味道,但我还是一句老话。你觉得它好,并不代表它真的好,只是你没碰到更好的。大益下关的常规茶可以喝,但不要抱着盲目的态度认为这些茶就一定好。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喝多了,对身体居然有这么大影响

普洱茶喝多了,对身体居然有这么大影响

中国人爱喝茶,且取法于自然,注重无添加。

绿茶、红茶、黑茶、花茶,茶之四味似天地四季。但是,您知道普洱茶与健康的关系吗?这些都是真实的数据!喝茶前,务必看看这些震撼的事实吧!

160个国家地区,30亿人爱喝茶

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这意味着每经过四个国家就有三个国家喜欢饮茶,每认识5个人里面有2个人喝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3000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饮茶说,然而,今天世界上最大的茶品牌却在一片茶都不产的英国。作为茶叶的搬运工,英国国民茶品牌每年有230亿人民币的年产值,几乎相当于我国整个茶产业(7万家茶厂)全年产值的76%,已哭瞎。

高价的背后又存在着哪些内幕?究竟怎么才能买到好普洱,品出自然健康呢?今天我就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给大家说说!

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价格屠夫”

云南的西双版纳,我的故乡,丰富的茶叶资源福泽后世,无数的云南茶农代代供奉茶神以茶为生,世代相传,我家便是其中之一。

“你是茶的女儿,只有用本分之心才能做出本分好茶”。这是从小到大听父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带着父辈的寄望,大学我选择了制茶专业,毕业后回到老家,发现一些不良商人混进普洱茶界进行淘金,很多茶商来收茶时,都把价格压得很低,“种茶不赚钱”已经深深地固化在乡亲们的心中,乡亲们辛苦采摘的茶叶,被茶商压价收购,转手在以高额价格卖给茶友。

贫穷在折磨村民的同时,也在荒废着这里的茶园,看到这种现象阿雅对此又气又恨,也在为茶友怎么才能买到一手的普洱茶而伤透脑筋,思索良久,毅然决定不让茶商做中间商赚取高额差价,做云南普洱茶的“价格屠夫”。

源勐茶庄传统工艺手工制茶法

勐库茶山位于离我家75多公里的原始森林,这里人烟稀少,平均海拔1700米,年降雨量1600毫米,年平均气15℃,日照时数7.5h,上等的古树普洱生长环境。

源勐茶庄古茶林常年云雾缭绕,至今仍遗有大量野生古茶树,原始古茶林和现代茶园并存,构成了一个茶树自然博物馆。

“不挣昧心钱”的阿雅,对古茶园常年坚持有机种植及管理,彻底杜绝农药、化肥从而达到“纯生态”性,这是“制好茶”的首项主要标准及底线。

父辈做茶时曾严肃的告诉我:茶树作为茶农赖以生存的根本,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忽视了茶的健康本质。我们要坚决抵制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茶,要不我们跟茶商有什么区别?

在阿雅多年的努力下,我们已通过严格的“有机”认证,秉承古老制茶工艺精心制作,产品气质敦厚、品味甘醇、经久耐泡,又因价格实在,是各界茶友品饮珍藏之上品。

源勐茶庄传统工艺手工制茶法

好原料配好工艺,阿雅秉承祖传全手工工艺制作普洱茶。方确保上乘的原料,不受任何伤害,内质得以最大的保留,品质得以最佳表现。从而,造出最高品质的普洱茶。

古树茶鲜叶采摘

自家采摘严格以一芽两叶为主,因为此时的鲜叶在成熟度、内含物上均达到最佳状态,为普洱茶成品的后期陈化打好基础,这样的普洱茶就会“越陈越香”!

“萎凋”和“摊晾”

很多人认为“萎凋”和“摊晾”是没有区别的,但对于传统手工制茶来说,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说法。

“摊晾”保留了茶叶中原生内含物质、为后期存放创造了转化的条件。

“萎凋”做出来的茶叶香气很高,叶底暗红,所以对于香气高的普洱茶来说,萎凋更有利于“提香”。

杀青

杀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洱茶的品质。坚持采用碳火、铁锅、手工炒制来杀青,手工杀青要求制茶师有丰富的制茶经验,能够很好的掌握火候,翻炒频率也必须均匀有序。

揉捻

手工揉捻,即用手使茶菁成条,同时破坏茶鲜叶细胞组织,使茶叶内含物质附着于茶菁表面的过程。

日晒干燥

日晒干燥是纯手工普洱茶独特风味形成的关键。晾晒时天气一定要晴朗,温度高低影响日晒的时间,这些都要根据经验来决定。

压饼

大雪山茶传统制茶工艺采用手工石磨压制,使普洱茶香气、韵味更好,更利于后期转化。

晾干

将成型茶叶至于阴凉通风处,待茶叶干燥后即可成型。

棉纸手工包装

普洱茶包装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棉纸,手工包装,手工棉纸透气性强,利于长时间存放。

源勐茶庄始终坚持纯手工的传统制茶方法,只有手工制出的茶口感更好,更能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

三分原料、七分工艺,好茶叶一定是出自好工艺和好生态,大雪山茶纯手工制作,使每饼普洱茶都有故事在里面。

源勐茶庄以原生态的古树原料,配以统称精湛的制作工艺,造就了好普洱优质的口感。

一位资深茶友,品过阿雅家的茶后,还分享一首打油诗:“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充分说明了大雪山古树普洱的茶香及乃泡性。

普洱茶生长之中那最神秘的东西:温度

温度是普洱茶中一种神秘的东西。从茶树到茶叶,从茶叶到茶杯,温度似乎一直伴随着茶叶。

普洱茶生长之中那最神秘的东西:温度

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而云南大叶种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抗寒性弱,-5℃以下便遭受严重冻害。适制红茶。鲜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丰富。近年来,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已有20个以上。而晒青毛茶的制作工艺已经更新过几次。好了,言归正传。

云南茶树的生长跟其他土壤生植物一样,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生存和生长。

晴天,从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萎凋前的这段时间,如果没有及时的萎凋,那么堆拢的茶鲜叶中间温度过高会影响茶的品质。进入制作晒青毛茶的阶段,温度也一直影响着茶叶的品质。从萎凋、杀青、揉捻、渥黄、干燥等环节。目前从茶区的制作人员水平及设备来看,每个环节基本靠的是“经验”。当然也有小部分的是靠技术和设备而不是经验。目前形成共识的是干燥时候的温度在60℃以下。其他的很多都没有固定的温度。

雨水天或阴天,由于茶叶含水量加大,如果是用相同的温度,那么加工的时间就会延长。如果用提高温度,茶叶的品质相对就会下降。

渥堆发酵熟茶中,对于温度的掌握更是重中之重。温度高了会发酵过度烧心,温度低了发酵不够。目前来说,发酵程度在科学上没有界定的。

制作成晒青干毛茶后制成紧压茶前,保存的期间或者精加工的期间,温度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温度过高,毛茶重量会减少;毛茶会变脆,加工的时候碎条的情况会增多。

制作紧压茶中,有的熟茶会洗一遍,然后过蒸气(一般都100℃以上),然后就是进烘房干燥或者自然干燥,干燥的温度也很重要。

茶叶来到泡茶人的面前,泡茶也得掌握好温度,如果一个泡手能把水温掌握好,那么什么茶到了他(她)手上都会是一款好茶。

闲话普洱:工业化,满足的就是这种需要

  一篇叫作《精致的工业化反调》的文章当中,作者在分析近代工业对钟表行业的内在推动时,极力的称颂瑞士钟表特别是著名的“百达翡丽”品牌在推崇“多、快、好、省”的工业化时代,依然坚守自己百年来依靠老工匠的眼睛和双手的传统。工业化的日本电子手表和传统化的瑞士精工,两者到底是谁“调”准了时代的脉搏?事实还没有给出一个决出胜负的答案,但事实证明了一件事情是,即使人类已经在另一个星球上留下过足迹,只是依靠长茧的双手仍然能校准日出日落的每一个瞬间。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或许有鸿沟,鸿沟也可能无法跨越,但鸿沟形成的或许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平行线,它们没有交集,结果却都能令人满意。

  然而,把这种不可调和的“对立”对应当今的普洱茶行业时,我们还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那就先来看看普洱茶的前世今生吧。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生茶是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晒青、筛选等工序,然后直接用模具压成,再经过自然的发酵,达到“越陈越香”,从过去到现在,这种方法一直在进行着;熟茶是在鲜叶采摘晒青之后,人工增湿渥堆发酵,促进茶叶陈化,此种方法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创制,可以说是普洱茶的现代工艺。

  无论生熟,随着普洱茶市场的迅猛扩张,其制作都已经不是过去单纯的石磨手工压制,而是机械或半机械化流水线运作,除开一些必要的手上工夫外,普洱茶,这一号称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已经绝大部分的在现代化的机器下应运而生。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虽然“同庆号”、“福元昌”、“同兴号”等老字号茶叶,因为随着年代的久远,市值不菲,但是,人们并没有因为要追寻过去而抵制工业化的普洱茶,不仅如此,许多贴着诸如“可以兴”、“杨聘号”等传统标签的工业化普洱茶照样能大行其道。在这里,工业化与传统是历史的平行线,但却有了某种交集。喝茶的人们,是文过饰非的传统装扮,还是狗尾续貂的聊以慰藉?

  这种对消费者的苛求,或许有点吹毛求疵,但是从消费者反应到制作者那里就应该要认真的追问了。

  在还没有证明传统是一件过时的东西时,甚至人们还在推崇传统时,聪明的商人们轻轻的贴了个传统的标签,然后产业化的复制再复制,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这是一种进步吗?

  所以,精致,还存在于普洱茶当中吗?

  所谓普洱茶的精致,是那种季节的准确把握,采摘的严格经验,流程的深厚传统,产品的精挑细选,储存的不分彼此,品味的一如既往。虽然由于种种大背景形成了历史断层的遗憾,但是保守者们,或者传统捍卫者们,是否精致的追寻过过去的那种精致?答案是否定的,人们仅仅是采摘了一个精致的传统符号,便投进了现代茶业商海之中。

  看看百达翡丽,她用有限的制作,极低的产量,却是让人疯狂追求的魅力,稳稳地高大地站在了日本制表精工的对面。

  这种经验,对于普洱茶行业来说,还需要花工夫去研究,但是日本工业化的经验,普洱茶行业又真正吸取了吗?普洱茶的工业化已经获得了工业化的精髓了吗?

  人们怀念融铸了凝结光阴的传统茶饼,追求层出不穷的品味变化,但这些需要慧根,需要积累,需要浪漫气质和优雅的文化,不是每一个人有这种精致需求,更多的,人们是那种世俗的大众需要。

  工业化,满足的就是这种需要。

  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存在某些遗憾。这种遗憾不是技术性的,如果仅仅是技术性,“复制”两个字就可以解决,这是一种文化上遗憾。在普洱茶的工业化时,往往声称这里有很多“传统”,有许多“历史”与“文化”。嘿,这些与那些随便采摘的标签一样,都是牌坊,在牌坊的背后干的却是另一种勾当。其实,日本电子表也是所向披靡的,她要的就是清醒和盲目的追捧,她嘲笑瑞士人九个月做一个钟表的迟钝。就是这样,她要的就是彻底的对立,是一条用不相交的平行线,是一条谁都不想谁也不能跨越的鸿沟。

  从不想要跨越,日本人和瑞士人在这里有了共同点。我们要赞叹自己伟大的文化,我们歌颂自己朴素的中庸,是我们的中庸文化造就了“传统和现代的普洱茶”。

  能够造成最具效果打击的就是咖啡了。同为饮品,咖啡的现代化被演绎的美轮美奂,而茶呢?要么是在某些号称茶馆里充当人们棋牌消遣时的无奈陪衬,要么是在一些饭馆里,增加商者们另一项叫做“茶位费”的收费。工业化与产业化,普洱茶亦或其它茶,同样是半遮半掩,羞羞答答,走不出那些古代文人们营造了千年的“文化阴影”。

  除了工业化和精致化,普洱茶有一个我们自己的“中庸化”。不得不说,这个“中庸化”现在还可行,但是与真正有成就的比起来,思考者怕是要想想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毕竟,跨越鸿沟的双腿,在迈步时,会吃力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