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之我见(一):所谓好的普洱茶

普洱茶之我见(一):所谓好的普洱茶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文/钟文自修
  最近拜读了平克前辈转载茶马的何谓好茶这个帖子,总觉得通过口感上感受茶的陈、香、甘、喉韵来判断是否是好茶这种方法比较高深、玄奥,而且由于口感这东西比较唯心且难以把握,除非有师傅领进门,否则对于大多靠自我摸索的茶油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认为既然是好茶,在客观上总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因此,我在这表述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和观点,望各位茶油批评指正。

  我认为一款好茶,必须满足3个条件:1、好的原料;2、规范的制作工艺;3、好的仓储。只要能符合这三点,那些陈、香、甘、喉韵就一定会有。

  虽然这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很少。首先从最好理解的仓储说起,88青为什么能造就普洱的神话,为什么价格远远超过同期进过仓的其他茶,不见得它的原料就比其他的好,只是因为它碰巧被干仓了。虽然有些湿仓茶进仓出仓控制的好,口感也不差,但价格和口感确实远远比不上88青。也正是由于88青,奠定了现代普洱茶干仓存放的基调。因此,一个好茶必须是一个仓储好的茶。而好的的仓储不仅仅是干仓,还需要通风、避光、防霉等等、这些我在以后的文章中会写到,在这就不做赘述。

  其次,我想说的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我认为好的工艺对普洱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普洱茶从采摘到成品需要经过:1、杀青;2、揉捏;3、晒青;4、压制;5、阴干。每一道工序都有其作用,缺一不可,任何一道工序的差错都可能影响到茶未来的陈化,甚至如果工序不对,产品不仅不能越陈越香,反而会发霉变质。大厂的产品之所以质量稳定,就是因为他们有严格的规范化程序,并且经过时间的考验,确实能长时间存放,并且越陈越香。而小厂,由于对其制作工艺情况不了解,如果他们在制作时图简单省事利用高温杀青、烘青,无意中破坏了普洱茶中的酶,使得它丧失了越陈越香的基础。就算用的原料再好,仓储再完美,又有何用?无法长期存放,没经过时间沉淀的普洱茶又怎能称其为好的普洱茶呢?所以好的普洱茶必须是按规范化工艺制成的。在这我不是想说大厂的产品就一定好,只能说大厂的工艺更能让人放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关于好的原料。在好的工艺、好的存储条件下的一款茶,最终能决定它品质的,还是原料。在拜读了一些普洱茶著作和学者的文章后,我归纳了4个论点。既:1、无化肥、无农药的茶好于施化肥、农药的茶;2、野放型的茶好于人工管理的茶;3、古树乔木的茶好于人工嫁接栽培的茶;4、春茶好于其他两季的茶。此外,还有些有争议的比如;海拔、向阳背阳、山头等先暂不做讨论。就从以上4个标准来看,符合4个标准中前者越多的,说明原料越好。当然这也不是说不符合这几个标准的就不好,只是相比前者来说是有差距的。这也是小厂比大厂有优势的地方,由于小厂产量低,原料的品质更好些。所以如果小厂能按规范化的工艺制作,产品的质量绝对不会比大厂差。

  综上所述,普洱茶,只要原料好、制作工艺规范、仓储得宜。我们就可以认定它是一款好茶,而所谓的陈、香、甘、喉韵随着时间的沉淀,肯定是会慢慢浮现出来的。只是在这个浮躁、逐利的社会,想找到这样的茶真的很难,所以对于真正想要喝到好的普洱茶,但还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还是从现在开始,边收藏边学习吧。

有用+10
分享

能喝的古董,普洱老茶为何比新茶更值钱?

俗话说“酒要老、茶要新”,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句话都是对的,而“普洱茶”却是一个例外。在一些博物馆以及藏茶客的家里,现在还存放着陈年普洱茶。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转化,这些茶非但没有变坏,反而越陈越香,成为名副其实的“能喝的古董”。

1890年代百年同兴向质卿

能喝的古董,普洱老茶为何比新茶更值钱?

经常喝普洱生茶的朋友都知道,新产的生普一般呈青褐色。而百年老茶经历时间的沉淀转化之后,许多都已经变成褐红色。

新产普洱生茶VS百年普洱生茶

有研究者称“普洱茶像一个生物体”,经过加工制作、压制成型之后,里面仍然存在一些微生物等活性物质,有一些还含有活性酶,能够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地产生变化,对普洱茶本身形成有利的影响。虽然这种说法有种“神乎其神”,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普洱还能喝,而且滋味醇和、经久耐泡;而像绿茶等追求“鲜嫩”的茶类,存放几十年估计早就变成一堆渣渣了吧。

百年蓝标宋聘

能喝的古董,普洱老茶为何比新茶更值钱?

普洱老茶之所以值钱,小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保存不易。古董玉器、陶瓷、字画之所以贵,是因为存世量少;而存世量少的原因,就是保存至今的也就只有这么多。

普洱老茶也一样,历经几十年沧海桑田还能够保存得完整如初,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再者,作为可以入口的饮食类产品,还得保证存放过程中温湿度适宜、不能吸收到异味等等。这样算下来,真正能喝的老茶数量是不多的,这就是陈年普洱茶值钱的一个原因了。

普洱茶,我们一般喝得比较多的是10年以下的;若是偶然有缘与数十年或上百年的陈年普洱不期而遇,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新产的普洱茶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生涩、却充满生机与活力,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而陈年普洱茶,就好似一位禅师,平和地述说着底蕴丰富的故事。饮茶平常心,不刻意追求新茶老茶,才能品对当下真味。

作者/阿树,来源/一道茶网

一款好茶应该具备的特点,普洱茶“好茶”标准的探讨

凡普洱茶爱好者都很关注何为“好茶”,但茶质的优劣是相对而言的。我国明、清两代品茶师及朝廷是首选“古六大茶山”之茶,把该地茶推崇为滇茶中的“珍品”,继而将之作为滇茶中“好茶”的标准。
在史籍中,对该地茶优点的描述最精当者,莫过于民国柴萼《梵天卢丛录》中的“性温味厚”之言,这是先人对该地正常茶的权威性认定和最恰当的描述。因此,“性温味厚”就是普洱茶中“好茶”的评价标准。其中“性”就是该茶的“性情”,是该茶入口能让人感受到的所有品质指标的总和。“温”就是“柔和”,亦即既不偏苦,也不偏涩,其“苦、涩、甜三味均衡适中。“味”就是包含和体现“茶气”的“茶味”。“厚”就是包括均衡适中的苦、涩、甜三味在内,而以甘甜味为主的“茶味”“浓厚”,并包含其耐泡性。
根据该评定和描述,加上自幼饮茶至今获得的经验,笔者认为“好茶”主要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纯生态性
茶是饮用保健品,当然必须考虑其中是否含有起反面副作用的农药等成分,因而首先应该讲求天然纯生态性。喷洒过农药的茶会有“叮麻不适”感或“喉痒”反应,也就谈不上“温”。彻底杜绝农药而达到“纯生态”性是“好茶”的首项主要的标准。人为灌木茶,即台地茶,又称新式茶园的茶,是很难避免农药的,只有老式茶园乔木茶才能实现纯生态性。
二、茶味正常

饮茶是消费,是为了享受其美味,因而茶中不宜有异常而使人厌恶的滋味或气味。而这类滋味和气味多来源于加工或保存不正常。要使茶避免这类异味,加工和保存都必须正常化。“加工正常”主要指采摘鲜茶盛放、杀青、揉制和干燥四大工序。采摘以一芽二叶或三叶者为宜。集放须避免鲜茶发酵。杀青以手工“锅炒”成纯黄绿色为上。干燥以两天内晒干或低于38℃无烟适温烘干为上。否则“茶味不正”,谈不上“温”与“厚”。“保存正常”,则包括杜绝受污染和避免霉烂。受污染或霉变的茶其“茶味”不正,也谈不上“温”与“厚”。

三、生津润喉性强
饮茶的目的还为了生津润喉,使喉咙滋润滑腻而舒适,消除及避免口舌和喉咙的干燥感。生津润喉度高,符合“温”所包括的标准范围。“古六大茶山”纯生态老树乔木茶在这方面也几乎都是上好的。
四、苦涩味适中且入喉速消
许多人误以苦涩味的轻重来论“茶气”,并夸赞苦涩味偏重的茶“霸气”。茶中固有难于避免的苦涩味,而人类的味觉也需要并适宜适度的苦涩味,但没有几人适宜偏重或过重及长时间留在喉咙的苦涩味,人们饮茶是为了品尝和享受其中特有的“茶味”的。真正的茶味并不是苦涩味,而是隐藏在苦涩味背后的,由苦、涩、甜三味巧妙调和形成的只有该茶才特有的浓酽爽口的甘醇味及其独赐的感受。
“茶气”足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茶的苦涩味,苦涩味偏淡的茶,其“茶气”也未必不足;苦涩味偏重的茶,其“茶气”未必就足。切不能仅凭苦涩味的轻重论其“茶气”。苦涩味适中又入喉速消,而入口前后的甘醇味则浓,也就是满足“性温”的条件。苦涩味消失后往往接着“回甘”,其快慢、强弱和持久度因茶而异。同片区茶中,人为灌木茶(即台地茶)的苦涩味偏重,老树尤其老乔木茶的苦涩味较轻而且消失得更快,甘甜味较浓,回甘也较好。
五、茶味醇厚
选喝茶汤是为品尝醇厚的茶味。茶味醇厚包括茶特有的滋味和气味浓郁,亦即微带瞬间苦涩味而偏重于甘醇味的难于言状的综合性“滋味”和诱人的香气浓郁,也就是先人所谓“味厚”,并非指苦涩味偏重。茶汤入喉时其苦、涩、甜三味明显而均衡并且喉感深,是茶味醇厚的首要标志。这里的“甜味”,不是指茶汤入喉且苦涩味消失以后的反弹出 “回甘”,而是茶汤还在口腔及入喉时所感觉到的甜味。
六、经久耐泡
茶只有耐泡度较高,其多道茶汤才会“味厚”,才满足其“好”的条件,再说,许多产品都讲求耐用与否,而耐泡的普洱茶也才经济实惠。西双版纳普洱茶各片区各树形的茶的耐泡度互异,在茶量、水量和冲泡时限适当的前体下,“古六大茶山”天然老树乔木茶相对较耐泡。
七、有珍藏价值
普洱茶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是妥善保存的保质区没有严格的时限性,并有较高的珍藏价值。但目前被划入普洱茶区的部分片区所产茶缺乏长期珍藏的价值。10年后,普洱茶各茶区的茶将经受“大浪淘沙”般的有关陈化品质及其珍藏价值等考验。“古六大茶山”茶具有长期珍藏的价值已被百年历史所验证。

许怡先说普洱:普洱茶在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

品茶是亚洲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

中华文化伴随着茶香悠扬,绿红白黄黑茶族繁不及备载,细数不尽的茶种与制茶方式造就出不同的风味,也展现每一座茶山的风土特色。而近年在两岸三地红火并在拍卖市场屡创天价的普洱茶,正是出生于云南深山、陈存于尘世的品味新宠。

近年来在台湾,随着普洱茶的品味收藏风潮,不论是古董茶、大厂名牌茶、名山古树茶都成为品味收藏的「新标的」,早期普洱茶市场由香港延伸到台湾,再进大陆华南区,逐渐向华中区及华北区推进,近年来经由名门大厂大量的广告及直营店的挺进,普洱茶热在两岸三地持续延烧中,让两岸的普洱茶市逐渐走向多元及成熟化。

未来透过普洱茶+的模式,我们期待普洱茶产业能走向更多可能性(图/许怡先提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投资紫砂壶热,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热,而两岸交流尚未普及之前,台湾人若是对普洱茶有兴趣,几乎只能透过香港入手,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等地的普洱老茶以及港商仓储的订制普洱茶开始大量流入台湾。2005年后由于大陆普洱茶热的出现,又有不少老普洱茶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在广州芳村、茶博会以及拍卖市场屡创天价。

另外一方面,普洱茶知名品牌如大益、七彩云南、海湾茶业等茶企,在企业规模和生产技术皆符合标准化规范的品牌,相较于普洱老茶价格过高以及真假难辨问题,因为认证限量及具次级市场的价值,这些名厂的限量代表作也成为台湾藏家品味收藏的新指标,在新茶市场及次级市场的价格一飞冲天。

普洱茶产业六大核心价值将会定位普洱茶认证标准(图/许怡先提供)

普洱茶在台湾还有一部分的藏家,不追求老茶或名牌,偏好以名山大寨、古树纯料所生产的普洱茶为优先收藏的标的,他们追求口感、强调一山一味,多数以购买小作坊的特色山头寨子茶为主,不过相较于老茶或知名品牌限量代表作,次级市场相对较小,较无流通价值。

而我们从目前台湾的品味收藏结构来看,从普洱老茶到大厂名牌及名山茶及独立茶厂等,在市场的交易流通都缺乏了认证单位的保护机制,也造成价格与价值上的破坏,我们期待藉由普洱茶产业认证机制的推动,并整理归纳六大核心价值,包含了双证(茶园证、第三公证认证)、双库(标准仓库、普洱云认证数据库)、双台(交易平台、媒体平台),以六大核心价值加上认证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心保障、保值增值的普洱好茶,打造一个属于普洱茶履历认证交易市场,让喜爱普洱茶的藏家们能够安心地在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里购买普洱茶,我们期待藉由上述的严谨规范加上互联网的概念,放大并且创造更多元普洱茶的交易模式,开展一个「普洱茶+」的全新未来。

普洱茶过去在台湾三足鼎立(图/许怡先提供)

作者 :许怡先​

上一篇文章 :文创普洱-新贵阶层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