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探求普洱茶的水性

探求普洱茶的水性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薄,甚至会有利的情形。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各种口感,除了提过的味道部分外,其他的归到水性这部分来介绍。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一些负面性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滑

  滑是最柔和的感受,比如将最细纯豆浆或爱玉仙草,含在口腔里有一种至柔感。滑会使人有温和舒顺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比较陈旧或熟的普洱茶,其水性比较滑。早期的敬昌号、江城号、普庆号等普洱圆茶,以及七○年代厚砖普洱茶、七○年代白针金莲普洱散茶,其茶汤都表现很滑。水性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尤其现在生产的新普洱茶,多半是以熟茶方法制造,水性大多能表现醇滑,有许多人就因此而喜欢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为优异,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之一。

  化

  「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征,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要贮放六七十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环境中陈化。熟茶要比生茶容易得到化的水性,如那批七○年代的普洱厚砖熟茶,只有三十多年陈期但其水性渐渐由滑而转向化劲之中,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普洱茶圆茶以及红芝普洱,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了。一般经验告诉我们,普洱生茶所表现的劲道要比熟茶来得高雅,因为熟茶的水性较粗厚,化的感受总没有像生茶那样的活泼清逸。但是生茶的陈化时间必须长很多,才能与普洱茶的化劲道相等。「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一句品茗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虽然把茶汤喝到口腔里,好像渴酒一样,立刻化为一股升华之气。但喝酒只感受一阵酒气向上颚冲起,而后渐渐挥发过去。普洱茶的化劲,远比酒的化劲柔和而宁静,不会有那股熏脑的难过。酒气的化劲会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忽,醉言失态。普洱的化劲则令人清神明智。

  活

  活泼的水性,是各茶种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优美的表现,在口腔中生成一种活的感受。活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比较抽象性,也都是靠个人多次实际品茗中,培养出鉴别能力,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非从实际体验而难以言传。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茶汤,才有较强的活性品味。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生成霉变的湿仓陈化普洱生茶,这两种普洱品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份,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增加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现,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

  砂

  喝过茶汤之后,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受。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下口中那种浓砂感受。这种砂砂感受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三○年代的佛海鼎兴茶庄所生产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菁时,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七○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过口腔感受,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感受。砂感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厚薄利

  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受,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难受之感。

  水厚和茶汤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茶汤就越浓,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如一些无纸绿印圆茶、凤山茶菁的福禄贡茶,茶汤水性都很厚重。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受轻且萧条。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生成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受。灌木新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受。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通用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品鉴︱上下磨烈:经得起岁月的打磨,经得起世人的推敲

  磨烈的含义


  既能经得岁月的打磨而变得沉稳,也能经得起世人的推敲,品质依旧真金烈火。

  (下磨烈风景)
 

  磨烈简介

  磨烈自然村隶属懂过村委会,懂过坐落在邦马大雪山斜伸出的一条小山脉上,整个寨子看不见东半山,面对着的却是大户赛和邦马大雪山,懂过所处的位置如同是西半山生出的小东半山,因此磨烈之古茶,既有东半山的阴柔之美,又有西半山的阳刚之态!磨烈有上下磨烈之分!上磨烈可驱车直达,去下磨烈只有一条宽约三尺的羊肠小道,去时一直下坡,回来一路上坡,异常艰险废力!

  (在下磨烈罗师初制点品茶)

 

  品茶下磨烈

  下磨烈海拔一千五百米左右,古树树龄与上磨烈相差无几!个人以为下磨烈古树茶汤,胜在“后发制人”,茶汤的前三泡,感觉隐约有兰香游走于鼻息与喉间,汤质饱满顺滑;而后数泡,香气愈发沉稳内敛,汤质愈发饱满顺滑,茶性愈发绵长,香在汤中,浑如腊月狂风吹散了玉梅花,汤在口中,恰似初春大雪压弯了金线柳;待柳条折尽花飞尽,甜味伴着回甘生津源源不断而来,数种感觉,一时齐发,众妙毕至。让人在始料未及之余,又有些欣喜若狂。上扬下柔,方是磨烈古树真正的味道!

  (品茶下磨烈)
 

  品鉴上磨烈
 

  相对于下磨烈的“后发制人”,那上磨烈绝对可以算得上“先发制人”,同样是兰香,下磨烈表现的沉稳内敛,而上磨烈表现的劲扬馥郁,茶汤方才入口,兰香便如醍醐灌顶般充斥着口腔,茶汤入喉,如清泉从喉间涌出,茶汤入腹,茶气上涌,浑身舒爽。仿佛一口茶汤,包含着整个春天的盎然生机;仿佛茶汤游走至哪里,哪里便充满春的气息!

  (在上磨烈赵师初制点品茶)

  品磨烈有感
 

  勐库茶刚柔兼备,“冰岛美人”占尽了甜润唯美,大忠山如隐世外,饮之清净、甘甜、留韵;小户赛的气韵悠长,爱之者多如过江之鲫;懂过茶苦尽甘来,茶人更愿意相“只有懂过,才能闻风柔软,只有懂过,才能看雨生情”,懂过的茶汤,似乎沾惹了闺中佳人的清泪,纯情而韵长!


  对磨烈古茶情有独钟!那磨烈古茶占了什么?


  或许在世人的眼中,真正的好茶,来自深山,没有尘埃,没有冗繁,只浸润过云雾和清露;


  或许在诗人的眼中,品饮一款好茶,能赏尽了流云,养尽了闲情,品尽古茶的山野气韵,忘尽世俗的利益熏心;


  而我觉得,一款茶,既能经得岁月的打磨而变得沉稳,能经得起世人的推敲,品质依旧真金烈火;而磨烈古茶的体现,似乎占尽天机!

  (品茶下磨烈)

普洱茶正向健康、茶本性上转型

健康这个诉求,是目前全人类都在探讨的问题。在普洱茶行业中,普洱茶对于人的健康问题,也一直是普洱茶生产企业、普洱茶科研人员在关注的事情。在从2015年以来,在普洱茶的交流社区里,时不时的有人用茶叶农残试纸检测茶品的农残,并把检测的茶品和结果放在那上面。检测的茶品中大多是大普洱茶企的茶品。结果是令人伤心的,一些个低价的普洱茶品用茶叶农残试纸都能检测出含有农残。

在中国,国人对于入口的东西往往都是口说一套,口吃一套。对于在中国来说,你经济水平达不到一定的层度,想都不用想入口的东西没农残这个问题。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茶叶农残是有,但是合格啊,达到残留标准以下啊。但农残标准只是一种控制生产企业的问题。对于真正饮用茶叶的人来说,可能你喝一年茶积累的农残一点,但你喝个三五十年的时候,你的健康在哪里?去找谁“伸冤”?

普洱茶正向健康、茶本性上转型

科技的进步,已经能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取一种对物品的认知权利。在对于健康这个问题上,一些茶企是漠不关心的。因为它们还停留在产品的口感、价格等上面。而一些打着健康的茶品,能否经得起消费者廉价的检测目前来说不得而知。但至少能在茶品出售之前去检测的企业,健康意识态度还是值得认同的。当然,一味只强调健康,口感和价格非常不匹配也不会有人买单的。

普洱茶,在当代主要是作为饮品;普洱茶要回归本性,自然就是原味为主,品饮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是用来喝的”。但在现在来说,绝大部分普洱茶都是用来收藏增值销售的,不是直接用来喝的。而用来喝的普洱茶,大多已经改变了普洱茶本性,变得让人更容易接受,但同时未来也变没了。

普洱茶,作为商品来说,价格是一个奇葩,越卖不掉价格还越贵。我们都知道古董是增值的,越卖价格越贵的。但是古董是不可以食用的,是用来赏玩的。但就目前来说,普洱茶的口感品质就那样,但价格却像古董一样卖不出去的每年在涨价。

另一个方面,普洱茶被拿来作为其他茶的原料,市面上常见的就是代用茶,其中菊花普洱、茉莉普洱、糯米香叶普洱、陈皮普洱等等。市面上还有一些其他的普洱茶加工品,像茶粉、茶珍、茶面条、茶酒等的再加工品。这些产品离茶本性越来越远。

行文至此,不知道各位看客对于普洱茶向健康、茶本性上转型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呢。在以前我就提及过普洱茶卫生健康只是一个基础,再此基础上,普洱茶本身的口感以及普洱茶的价格需要匹配才能出现一款受多数人认同的普洱茶品。当然,消费者有对一款茶品的卫生情况等的认知权利。并不是所有标着普洱茶的商品就是普洱茶。擦亮你的眼睛吧!

文/杨尘埃2015()

普洱茶的五不品

上篇文章小白写了下小白自己在喝普洱茶的一些感触,以及总结的几点普洱茶要品的内容,本篇小白接着写,写普洱茶不能品的五点。

普洱茶的五不品

不品历史

不品故事

不品名头

不品问题

不品不品

以上五不品在字面上很是大气,现在小白逐一解说下。

普洱茶的五不品

不品历史:

不品历史,小白认为在普洱茶的茶海里,历史故事,历史来源,说法众多,在茶商的口中,你会听到某些茶的历史渊源,何时何地何人所制,何人所藏,何人手中所得,有些说的符合历史发展,有些你去仔细核实时会发现它根本不在普洱茶的历史轨迹上,如果在,那么这款茶的价值也会不符合它的价值,真正能符合历史渊源的普洱茶老茶,真是少的可怜,小白做茶这么久,拍卖场的老茶喝过,符合历史的老茶喝过,所谓的符合真的只是符合历史进程,真正的标准历史口感,在普洱茶上是没有标准的,所以小白建议有历史的普洱茶老茶最好茶友不要去尝试,伤不起。

普洱茶的五不品

不品故事

不品故事,小白在做普洱茶的过程中,见过讲故事的,听故事的,做故事的,真是无奇不有,普洱茶的故事从来都是层出不穷,一款普洱茶的出品,伴随着漂亮的文案,漂亮的故事情节:“这批料是谁谁送领导的,领导没要,放心了,茶没问题,这批料是我珍藏多年,谁要都没给,这批料是大厂收料弄出来的,可不容易了。”往往故事的成本与故事的结果都是茶友来承担,茶没有太多故事,出自哪里,哪个时间,就完了,剩下的就是喝了,故事的完美只是购买者自己对所购买品的心里感觉罢了。所以小白建议茶友买茶不品故事。

普洱茶的五不品

不品名头

不品名头,小白在这里简单说下算了,省得得罪人,现在普洱茶的名头,小白不是指的地区名头,指的是中期茶以及市场上大品牌新茶的名头。中期茶指的是大师们以前做的茶,到现在卖了有20多年了,还是件件的出,大师众多台湾,香港和云南。大品牌新茶的名头就不说啥了,新品出品如母鸡下蛋,名头不断,不多说了,说多了小白怕挨收拾,有喜欢的茶友可以加小白微信细细聊。

普洱茶的五不品

不品问题

不品问题,这里小白是指普洱茶的茶品质量问题,黄曲霉素一说弄的众说风云,小白也不说了,总之普洱茶的问题是仓的问题,茶类混淆的问题,后边小白会开篇单论,问题就这两点,也是普洱茶的死穴。

普洱茶的五不品

不品不品

不品不品,小白所说的是现在市场上某些商家也罢,茶友也罢,没见茶品,没开汤试喝的茶品就开始所谓的定制。数量不多,先款后货,要喝没有,这种小白基本不搭理,茶是要喝的,我喝都喝不到,钱跑人家兜里了,完了给我一堆垃圾放着吗,现在这个问题也存在很多,茶别开箱啊,得放,结果几年后开箱一喝扔都没人要。套路满满。所以不品不叫品的茶。

以上话语是小白自己所言,总结所述正确与否,广大茶友多多包涵,小白在此拱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