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存储普洱茶需要注意哪些?

存储普洱茶需要注意哪些?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质,但并不是越沉越浓越香。要想使自己珍藏的普洱茶越陈越香,不仅需要有优良的品种和正确的工艺做保证,适合普洱茶的存储环境也是必要条件。

 

  1、普洱茶储存要防潮

  每年的春天全国都会出现一种称之为“回南天”的现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天气潮湿阴冷,衣物晾晒多日都干不了,很是让人烦恼。同样的,普洱茶也特别忌潮湿,受潮会令原本干燥的茶饼回软,从而影响到茶的口味,如果受潮后不做处理,茶叶内过多的水分还会使茶霉变,这样就白白浪费了一饼好茶。为了防止普洱茶受潮,我可以将茶饼、茶砖、沱茶适当撬开成一块块,放进“肚大口小”的陶罐、紫砂罐内密封保存,同时要注意,不只是回南天,平时也应该将普洱茶储存在干燥的地方。

 

  2、普洱茶储存要避光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要经过很多次的晾晒,在制成成品茶之后,并不适合继续暴露在阳光下,因为光晒会破坏茶叶的内含物质,如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C等,虽然普洱茶不像绿茶那样对茶叶的色泽有明显的评判标准,但是其茶质弱化以后,滋味还是会受到影响而下降。而且,阳光直射会使温度升高,无意中促进了茶叶内酚类物质的氧化反应,对茶质进一步弱化,因此,普洱茶理应存放在家中阴凉处。

 

  3、普洱茶储存忌异味

  茶叶自身具有有很强的吸附性,一不小心就会与空气中的杂味异味发生串味,很大程度上会破坏茶叶原有的香气,影响品饮口感,在日常储存中,存放处应当远离有浓郁的油漆味、香烟味、香水味等的地方。为了减少茶叶的串味,普洱茶饼通常使用棉纸包装。所以,我们在日常存储中要注意不要将茶叶,尤其是已拆去包装的茶饼直接摆放在有异味的空气环境中。

 

  4、普洱茶储存要通风

  防潮、避光、无异味,通过对前面三点的了解,你是不是内心萌芽出将家里的普洱茶直接放密封箱保存起来的想法?千万不要,因为普洱茶的日常储存更要注意通风,不适合锁在完全密封的环境内,要使茶与空气有适当的接触,这样可以促进普洱茶有效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像塑料袋、月饼铁盒这类家中常见的储物器具,并不适合用于放置普洱茶,平时在家要好好注意这些误区,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毁掉一饼好茶。

有用+10
分享

杜绝茶叶发霉发酸!不同温、湿度环境下普洱茶存储的差异

  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桑拿天,恰逢雨量持续增多,这对家里存放普洱的茶友朋友来说实在是一种考验。

 

  事实上,根据储存普洱茶的经验累积发现,普洱茶生茶类存放条件并不严苛,引用一位网友形容最为贴切“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存放”。

 

  一般而言,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以下是茶友之家整理了普洱在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以及低温低湿四种情况下普洱茶的转化情况,希望大家在存储自己的茶时,做到有的放矢:

  1.高温高湿

 

  所谓高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高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此种情况较多出现在长江以南以及沿海地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普洱生茶在此环境白霜生长快速、由外而内,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

 

  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蔘香出现。

  2.高温低湿

 

  所谓高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却在80%以下的环境。如果新生普洱茶品储存在此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果加上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明显。

 

  这种情况北方茶友要在夏天多注意。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如果经验不足,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犹如熟茶一般。

  3.低温高湿

 

  所谓低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到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此类环境以早期香港仓为代表,现今仍有一些茶仓以此法储存。

 

  另外有茶友想把普洱存储在冰箱,事实上传统冰箱内湿度本就过大,又不通风,且茶叶本身容易吸附异味,此法万万不可取。

  4.低温低湿

 

  所谓低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目前许多茶仓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所耗费时间较长,但此法较能保持茶性,稍控制得当不容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

  5.通风

 

  通风度也是影响茶品的一个关键因素。存茶需要通风,这个是流传很广的误解。主要原因是通风性差,将导致茶品从内部产生霉菌,当年普洱茶刚兴起时南方湿仓茶用通风避免发霉,因此才会强调通风。

 

  目前普洱茶工艺已有改变,如过度通风,会带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大量流失,尤其是芳香类物质会迅速减少,造成品质显著下降。

 

  有条件的茶友多会选用紫砂、紫陶茶缸、茶罐来存茶,如果你是个新手,存茶量又不大的话,那就简单的用纸箱包装即可,这也同时避免了异味和光照。

 

  对于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存茶反而应避免过度通风,尤其梅雨季节要注意防潮。

  6.压力

 

  笔者在开始储存大量茶品时,发现另一个现象。当储存量大到需要以整支纸箱叠放,在翻仓时将最底下茶品取出置于通风处后发现,可能因为压力的关系,茶品呈现香气内聚而茶面较快速出现点状出油的情形。

 

  不过,目前茶友之家接触到的存储良好的渗油茶饼,并没有明显不妥,茶气、香气依旧浓郁。

陈升学堂:普洱茶的初制加工流程

  一款好茶,首先原料很重要,其次就是加工工艺,二者缺一不可。原料的好坏与气候、土壤、海拔等有关,我们无法改变,但加工工艺是可以改进完善的。

  不知道茶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去到一个山头,喝不同人家的茶会感觉口感差异很大,同样是大树茶,长在同一座山,为什么口感还有差异呢?答案就是由于加工工艺不同。

  本期的陈升学堂我们就来简单的认识一下普洱茶的初制加工流程:采茶、萎凋(摊晾)、杀青、揉捻、晒青。

 

  采茶

 

  顾名思义就是从茶树上把人们需要的茶叶采摘下来,采茶很简单,谁都会采,但就在这简单的步骤里却有很多讲究,因为一个好的初制加工流程,从采茶就正式开始了。

  1、普洱茶采摘标准以一芽两叶为主(某些品种会采摘一芽三叶),因为此时的鲜叶在成熟度、内含物上均达到最佳状态,为普洱茶成品的后期陈化打好基础。

 

  2、鲜叶采摘时用手指力量一捏一提,折断茶梗,切忌直接用指甲掐断,以免产生红梗。

 

  3、不采对夹叶、马蹄叶,因为这类鲜叶通过加工后很容易演变成我们通常所说的普洱茶黄片,影响成品茶的美观。

 

  4、注意芽叶完整,不宜长时间在手中紧捏,放置茶篓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盛装鲜叶的物品要通风透气,以免叶温增高,提早发酵;采下的鲜叶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处理,进行初加工。

  将采摘来的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上,使其流失部分水分,以使杀青工序顺利进行和提高内质。

 

  一般摊放厚度以15~20厘米为宜,鲜叶的萎凋程度,观察鲜叶呈碧绿色有墨绿之感,叶片柔软即可,失重率可达20%~25%,在这过程中尽量少翻动茶叶,因为大叶种叶质柔软,频繁的翻动容易损坏叶片,引起红变。

 

  萎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季节、气候、鲜叶采摘时间、鲜叶嫩度、场地设施与个人观念来决定。

  萎凋方式可分为日晒萎凋、静置萎凋、热风萎凋。通常所采用的是静置萎凋,其中日晒萎凋主要是针对淋到雨的鲜叶,需要将雨水晒干。

 

  萎凋过程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牵涉范围甚广,其中会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这与成品茶叶的汤色、香气、滋味都有影响。

  杀青

 

  主要杀青方式分为锅炒杀青、滚筒式杀青,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减缓其发酵速度,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依鲜叶实际情形来判断温度与时间,杀青温度过高时,叶片易焦边,这是目前有些茶叶烟焦味重,茶中碎末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叶绿素破坏较多,叶色泛黄;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等含量下降,造成茶叶品质的改变。

 

  温度过低易产生杀青不足,易造成红梗红叶,成茶有青味甚至是酸味,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

 

  杀青是普洱茶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一般要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等原则。

  揉捻

 

  普洱茶的揉茶工艺的意义在于将松散的茶叶卷曲成条索,并破裂细胞壁以利于冲泡中茶汁释出。在手工制茶中,揉捻程度的轻重对成茶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杀青后出锅,待茶叶的温度降低以后,可进行揉捻,有两种方式,机械揉捻和手工揉捻,机械就不作解释了,手工就是放到簸箕里通过人工揉捻,按照自己喜欢的条索,要松的就少揉,紧的多揉,按照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方向轮换揉捻。要注意的是茶叶揉捻的时候不宜太用力,会把茶叶揉碎。

 

  传统制茶工艺中,青毛茶要经过两次揉捻。初揉在茶叶杀青、摊凉后进行,揉至茶叶基本成条、茶汁渗出后,将茶叶晾至次日清晨,再进行复揉,以确保茶叶中较难揉成型的粗老枝叶也紧结成条索。这样制成的毛茶身骨结实沉重,色泽乌润有光,冲泡时汤色金黄,滋味浓郁饱满。

 

  晒青

 

  是指将揉捻好的普洱茶晒干,使之含水量达到10%左右。

  茶叶覆盖的不宜太薄也不宜太厚,要保证茶叶之间的间隙不要太大,这样能保持茶叶晒干以后条索不变,也要根据当天的日晒条件进行调整。

  尽量能够一天晒干,这样的茶叶品质更优,保留了茶的原味和活性物质。这样普洱茶的原料也就是毛茶也就基本成型了,这时它的

 

  烘干的方式,作为晒青茶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高温烘干时温度能达到60度,这会杀死茶叶里面的活性酶,影响茶叶后期的转化,也会影响茶叶的口感。所以自然的晾干才是最佳选择。

  不同产茶区域、不同民族的茶叶加工工艺各有千秋,很久以前,一个区域的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茶叶的品质、价值。

  但是,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兴盛,政府加大了针对普洱茶的科普学习;很多茶企也在茶叶原产地建初制所来保证原料及加工工艺;另外,价格的提升使茶叶成为了老百姓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自然就更加注重改善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来创造价值了。

 

  普洱茶加工工艺分初制加工与精制加工,其程序步骤繁琐,讲究甚多,一杯清香甘茗背后是一道道纷繁复杂的加工程序,每一片茶,来之不易,我们应当诚心以待!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

图为:南茗佳人古树茶“长歌”

普洱茶有别与其它茶类的一大辨识度,是她往往以砖、饼、沱等不同的紧压形制存在。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于普洱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呢?

紧压——历史上的主流

与以散茶为绝对主流形式的现代茶叶不同,历史上茶叶紧压曾一度是茶叶存在的主流形式。陆羽《茶经》之中《二之具》所提及的规(一曰模,一曰棬)、扑(一曰鞭)和穿即为当时茶叶加工时用于压制茶饼与穿茶的相关工具,《三之造》中的“拍之,焙之,穿之,封之”便是茶叶从紧压、穿串到包装的加工流程。不过唐代的茶叶压饼形制是小饼,与现在的普洱茶357克的茶饼形制并不相同。

中国茶叶加工工艺一直在发展,包括《茶经》中茶叶加工工艺在内的旧工艺在中国传统的华东、东南茶区基本已不再使用,反而在海外或边疆地区得以遗存。在韩国有一种名为“青铜钱”的茶品,与《茶经》中的茶品形式非常接近。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

紧压目的——仓储运输

史载明代朱元璋开始废止团茶并使用散茶,但茶叶紧压仍然保留在一些边销茶品与边远茶区,普洱茶便在其列。普洱茶最早开始紧压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紧压的目的却是十分明确的——为了便于储运。

散装茶叶因其外形特点,其包装密度很低。运输时单位重量散茶所占空间很大,若是高档茶品或是短途运输还好,低档茶品长途运输必然会带来很大的运力浪费。以普洱茶为例,现代常用的六筒茶(357克/饼,7饼/筒)一箱的包装可容纳茶叶15公斤,但同样的箱子装散装毛茶可能连五公斤都难以装下。

紧压后的茶品可以充分的利用茶叶运输时的交通公斤的承载空间与运力。另外,散茶在长途运输或仓储时,因为茶叶的自重以及茶叶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碎末、茶粉等损耗。进过紧压后的茶品在这方面无疑比散茶有着更高的耐受力。自然也就成为边销茶品的必然选择。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

越陈越香——无心插柳

自清中期之后直至本世纪初,香港都是普洱茶最大的消费地,普洱茶因其味酽价廉成为香港茶楼免费茶水的首选。新制普洱茶味道过于苦涩,香港茶商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后普洱茶的苦涩降低,滋味更为醇厚,由此开启了普洱茶的以陈为贵的历史。

而通过长年的仓储转化经验总结,从业者发现了紧压茶在长期仓储转化中的优势。紧压茶相对于散茶,单位体积茶叶接触氧气与空气水分的机会更少,茶品转化更慢,同时茶品的氧化反应(包括自然氧化、酶促氧化、微生物氧化)因为环境条件(水分、氧气)的微妙不同,会带来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的差别,最终体现在茶品风格的差异。

反之,散茶接触空气的比表面积过大,茶品内质氧化过快,内质大量的损耗于氧化逸散而非转化。在同样仓储环境下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散茶茶质的损失会较紧压茶更为严重。因为普洱茶“越陈越香”理念的广为认知以及紧压茶在后期转化方面的优势,紧压这一本来为方便储运方才使用的茶叶加工形式成为了普洱茶的首选。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

紧压形制——砖饼沱

熟悉普洱茶的茶友,都会听说过砖茶、饼茶、沱茶等普洱茶的不同紧压形制。坊间曾有“一沱二饼三砖四工艺”的说法,这种说法源自于旧时普洱茶紧压时原料的分级。

普洱茶受其它茶类风气影响,也曾以芽叶鲜嫩为上。沱茶因为其形制特点,使用粗老原料难以压制成型,因此多以等级较高的细嫩原料压制;饼茶所使用的原料范围较广,适应性更高;砖茶紧压时粗老原料更易压制成型,以往使用廉价粗老原料制作的边销茶基本都是砖茶形制;至于工艺茶,因为其本身设定为工艺品而非茶品,且压制时多有使用粘结剂,因此往往多以茶末、茶粉等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制作,最多以少量正常茶叶洒面装饰,因此被排除在可品饮的茶叶序列之外。

时至今日,沱—饼—砖的品质次序已然不复存在。一来因压制工艺的改变,原料对于紧压工艺的限制已大为降低;二来通过对普洱茶陈化的认识,故去以鲜嫩为上的绿茶思维已被扭转,内质丰富的青壮叶在后期转化中往往有更好表现,级数相对粗老的茶叶通过转化也会有特殊的风味产生。通过多年以来生产方与终端市场的不断互动,饼茶已成为普洱茶紧压的最为主流的存在,许多茶友对于普洱茶的第一印象往往也来自于圆圆的茶饼。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

石磨?石模?

说道普洱茶饼,很多茶友往往会联想到商家常常说的“手工石磨压制”。实际上这是一个存在多年的误解。

用来压制普洱茶饼的工具,应该称之为“石模(mú)”,意为“石头制作使茶叶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而石“磨”则是“石头制作磨碎粮食等物品的工具”。石模在普洱茶压制工序时,通过其形状及自重,使得普洱茶被压制成与其底部形制相仿的圆饼状,而不是将普洱茶磨成普洱茶粉。这种误读,应该是将石模(mú)误读为石模(mó),又因为口口相传和对石模外形的错误猜测,进一步的误会为“石磨”,这一错误通过茶商们对复制粘贴的错误工艺介绍的不断传播,成为现在坊间对普洱茶压制工具认知的主流,想想不禁令人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