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的问题

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的问题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有用+10
分享

在台湾市场的普洱茶是怎样?

  答: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日本占据台湾后,台湾、香港经济往来密切,香港人普遍饮用普洱茶,在港、台密切交往过程中,以茶叶为礼物馈赠亲友很平常,台湾人民赴香港,到茶楼也是平常事,普洱茶的知名度也在台湾人脑海中有了较深的印象,而台湾饮用的普洱茶,仅只是亲友自香港带来的,数量较少。

  1949年以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藉和泰国、缅甸边界等地军民,到台湾的人数增加,带人了更多饮用普洱茶的习惯,饮普洱茶的人口增加了,普洱茶的市场需求也出现了。
       

  1970年以后,台湾经济有起飞现象,饮茶人口速增,台湾兴起了开设“港式饮茶”的茶楼,因此,普洱茶在茶楼的份量和比例也占得很重要,上了港式茶楼,若不点普洱茶,好像不太像上茶楼,在这种心理因素下,普洱茶的市场需求更加增加,过去从香港带来的普洱茶为了怕惹上政治麻烦,总是把来自大陆云南等地的包装和商标撕去,茶行不敢公开贩卖,以舶来品的身分,用工艺品等百货在委托行内贩卖。

  1981年以后,台湾茶文化蓬勃发展,现代茶艺馆兴起,品茗活动开展,茶叶知识增加,消费者品味提高,港式茶楼走下坡路,非正牌的仿冒茶受到排斥,台湾本地生产的普洱茶退出茶叶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从云南辗转到台湾的地道的普洱茶。

  1987年底,海峡两岸关系缓和,普洱茶开始大量进入台湾市场,价格也随之下降,消费者对普洱茶的接受程度大大增加,普洱茶可说是走向平民化了。附:100问普洱茶,普洱茶100个为什么!
 

英国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

很多人都以为茶是中国独有留下的历史文化,但是在外国人眼中茶叶是一件珍罕的瑰宝。英国一本杂志,对于云南的普洱茶就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而且这个评价是基于深入的科学研究之后得出的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英国人眼中的普洱茶是什么样?据金斯敦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英国精油品牌NYR的合作研究,对21种植物和香草汁的健康特征作了研究,发现所有的植物都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其中普洱茶对人体有益的指数是最高的。这项研究中的数据显示,普洱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它所含的抗氧化剂水平是茶叶中比较高,所以常喝普洱茶是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

这年头谁都想健康长寿之余,还能有不老的容颜,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在这次英国方面对普洱茶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件让人很兴奋的事情,普洱茶含有的元素对于肌肤护理方面有着绝对性的优势,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些美容界的产品中,那效果是非常安全、天然和卓越的。这也是为什么NYR会参与到本次研究中的目的。

综上,关于英国人对于普洱茶的研究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就连英国人都感到神奇无比的普洱茶,身为中国的炎黄子孙,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它。套用一句话,任由人生沉浮,且笑看风云,喝一杯普洱茶,活得健康又长寿。

简述普洱茶历史的中断

简述普洱茶历史的中断


进入20世纪,随封建皇朝统治的灭亡,贡茶已不复存在,普洱茶也从昔日的王公贵族堂上客回到平常百姓家,成为供应市场的大宗货品,这一时期,普洱茶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加工方法日臻完善,柴萼在《梵天庐丛录》(公元1925年)中记叙:“普洱茶是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大宗茶”。

  1939年,李拂一所著《佛海茶业概况》,文中详细记叙当时佛海地区制茶的情况: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现加工成“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茶”。

  同文记载的另一种“紧茶”,依外形不同,后世称为人头茶或牛心茶,属“散茶”的再加工茶,制法繁复,令印度难以假冒: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曰“二盖”。黑条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入自言黄霉之茶最佳。……印度茶业总会,曾多方仿制,皆不成功,未获藏人之欢迎。这或者即是“紧茶”之所以为“紧茶”之唯一秘诀也。

  李拂一记叙的佛海(今勐海)地区这种茶叶加工方法,已不同于清代细嫩贡茶的加工,茶叶在完成初制后,有多次刻意人工发酵的行为,散茶叶底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与贡茶中同为散茶的毛尖的“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截然不同,品质亦与普通晒青茶差异甚大。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于50年代调查傣族晒青毛茶制法时发现,这种传统晒青毛茶制法仍为许多滇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所使用。是云南茶品“发酵”制法的早期形式,虽未完善,但已初具形态,可视为后世发水茶及普洱熟茶的雏形。

  另据《云南文史资料选辑》中马泽如口述“原信昌商号经营泰国、缅甸、老挝边境商业始末”一文载: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因为一方面经泡,泡过数开仍然有色有香;另方面又极易解渴,且有散热作用;所以香港一般工人和中产阶级很喜欢喝这种茶。这种茶一部分还从香港转运至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主要供华侨饮用;因而销量也比较大。……由于越陈的茶价值越卖得高些,我们一方面在江城收购陈茶,一方面增加揉制产量……到了1940年冬季……

  同样是《云南文史资料选辑》一书中,马桢祥 著“泰缅经商回忆”一文载:我们对茶叶出口一事,在抗战时期是很重视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利润不少。易武、江城所产七子饼茶,每筒制好后约重四斤半,这种茶较好的牌子有宋元、宋聘、乾利贞等,稍次的有同庆、同兴等。在江城所加工的茶牌子较多,但质量较低,俗语叫“洗马脊背茶”,不象易武茶质细味香。

这些茶大多数行销香港、越南,有一部分由香港转运到新加坡、马来亚、菲律滨等地,主要供华侨食用。也有部分茶叶行销国内,主要是新春茶。而行销港、越的多是陈茶,新是制好后存放几年的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有的茶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陈茶最能解渴且能发散。香港、越南、马来亚一带气候炎热,华侨工人下班后,常到茶楼喝一两杯茶,吃点点心,这种茶只要喝一两杯就能解渴。……包装材料为竹篮、笋叶、麻布。前两者就地取材,后者购自缅甸,在缅加包。

  由以上两则记载可以看出,到迟于上世纪30年代,海外市场已经有了对陈年普洱的需求,且商家也认识到普洱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而刻意将新茶加入存放陈化后再进行销售,普洱茶独特的魅力已被也人所关注,这比后人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至少要早了半世纪以上。

  可就是普洱茶即将凭借自己越陈越香的独特魅力再放异彩时,时局动荡,百业凋零,随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爆发,中国大地陷入一片混乱,,西南边垂之地亦难幸免,各地茶厂茶庄茶行纷纷停业,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一度中断,普洱茶的历史出现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