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关于普洱茶年份的鉴别,专家推荐6种鉴别方法

关于普洱茶年份的鉴别,专家推荐6种鉴别方法

2019-03-19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1、捏厚度和泡度。随手拿几片不同年头的七子饼捏一下,5、6年以上的厚度和松散度明显好于较新的茶。由于长期存放其自然陈化发酵,导致老茶会越摆越泡,甚至把一提捆绑的笋叶都撑开撑烂!这是一招最简单直接的鉴别方法!

  2、闻气味。把茶饼放到鼻尖,深深对茶哈一口气,然后细细闻10秒钟茶饼茶砖散发的气味。对于熟茶来说,三年以内的多少都还残留冲鼻的堆子味,五年以上的则已退尽。对于生茶而言,新茶清香气重,火烟味也会比老茶重,老生茶则是一种陈香。当然,如果有其他怪味和杂味的话,就说明此茶存放得不当。这个方法又比上面的更进一步!老茶友则能区别出烘青还是晒青、干仓还是湿仓、甚至出自哪片产区!

  3、看颜色。打开绵纸仔细观看茶叶的内质和颜色。熟茶:老的会略微退为棕红色;生茶:越老的颜色越深,又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色乃至棕色。红酒般的汤色是老茶的标准色。经过这三步已经可以鉴别出普洱茶的大致年份啦!

  4、看汤色。三年内的较浑浊,越老的汤色越透亮。熟茶会由棕变红;生茶会由绿变黄,十多年以上则由黄变红。

  5、口感。当然是越陈越香,越老越醇厚!但是各种茶口感差异较大,还要看个人喜欢!

  6、看出汤。老茶比新茶耐泡,10年以上的出汤次数可以在20甚至50次以上。

  芬吉提醒您;因为年限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茶价格,请仔细辨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用+10
分享

大滇说茶(105):读普洱老茶二

  今天继续读老茶,今天我们要读的是现存最老的号级茶,同庆号。关于这些老字号,大滇要强调一点,本人评论的是历史上的老字号,跟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仅仅代表个人观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不可能。

  同庆号,首先我们要知道最关键的一个年份,1920年,这是龙马同庆号以及双狮同庆号的分界年份。所以如果看到龙马标志的,断代就要放到1920年前,而双狮龙马,无论怎样,不会比1920年更早。这些很简单的道理,就跟有人有1987年的大益茶一样,或者1960年的大益茶,看都不用看,一定是假茶,同样,拿着一饼号称2001年的中茶红印给我,我是绝对不会喝这样的茶,即便这个茶做得再好,我也觉得是对我智商的侮辱。

  同庆号,对于现在的普洱茶市场影响非凡,关键在于证实了如下事实:

  第一,目前易武许多人是云南石屏人的后代。清朝以及清朝末年,易武的主要移民,石屏人,号称云南的犹太人,是最善于经商的云南人。

  第二,易武正山茶的兴起,石屏人功不可没。在1825年,清朝阮福的《普洱茶记》有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也就是说倚邦,蛮砖的茶最佳,那是以小叶种茶为基础的,随着市场的兴旺,在倚邦,蛮砖的老字号也逐步往周边地区拓展。易武同庆号,起于1736年,也就是说,1736-1920年间,一直使用龙马同庆号的商标。品牌创始人姓刘,最早从湖南随着军队到达石屏,所以,同庆号的祖先应该说是祖籍湖南,发迹于云南石屏,成名于易武。在1956年,随着我们党的公私合营政策,私营企业消失,这个200多年的老字号普洱茶消失了,我们还是来鉴赏一下这些茶。

  这个是搜集到的关于龙马同庆号的一些图片,也是易武茶的代表,保守估计都在90年以上,市场价格大约在150万元一筒。这些茶的来源,基本都是从香港茶楼,多数来源于金山楼,龙门茶楼这两家。从饼面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易武茶的条索

  100年来,不变的是什么?是杂草,易武的茶梗,果然是显眼。

  六道箍

  易武正山,阳春嫩尖。

  呵呵,这个是今晚的主题。

  本庄向在云南久历百年字号,所制普洱督办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叶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芳香,出自天然,今加内票以明真伪。

  同庆老号启

  关于这个内飞的解读,百年字号,不错,那说明这个茶是1736+100年=1836年后的茶,所制普洱督办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采用易武正山的原料。何为易武正山?我们知道,古六大茶山名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攸乐,孤零零位于景洪,其它五座茶山距离比较接近,统称易武茶区。曼撒茶区,包括了曼撒和易武两个地区,继续细分,把北面成为曼撒,南面称为易武,就如同我们今日把易武再分为:麻黑、高山、刮风寨等。

  阳春细嫩白尖,这六个字,引起了许多茶友的巨大质疑,相当多人认为,细嫩白尖,是指采用芽头,崇尚用芽头来制作普洱茶,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结果跟内飞并不一致,我个人的解释是这样的:古人说了是全芽吗?古人只是说阳春三月的茶,芽尖比较细嫩,古人描述了一个事实,采用阳春三月的茶来制作,即公历四月-五月,暂时还没有说到雨前的概念,更没有说用明前茶来制作,这背后的意思需要解读:当时没有台地茶,都是乔木茶,大树茶,发芽的时间通常在现今四月份。

  而且可以推测的是:当时没有使用化肥、催芽剂等高科技产物,使得整个生长周期较长。从芽头到叶到梗的长度,展示了采摘的情况,细嫩的芽尖反映到饼面上。

  看这饼面,客观说明了,即便在100多年前,易武的春茶茶也看不见银芽铺面,这个跟其它地区的茶不同,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叫做不显毫。一百年来,制茶工艺即便没什么变化,茶的外观也没什么变化,这一百年,只是证明了,易武大叶种茶,是最适合存放的普洱茶,而易武茶,几百年来,一直跟霸气、刺激无缘,而是顺着岁月的变化,越陈越香。

  我们研究普洱茶为什么不能在云南流传下来,而最后会在香港保留到1997,然后转移到台湾,最后再昌盛于大陆,整个原因,也许会有神奇的解释,而大滇从相识的香港茶人口里,听过一些能够折服我的理由:在茶楼喝茶,一喝一坐就是半天,喝其它茶受不了。茶楼的消费在那个时代是很低的,如果喝其它茶,要不断吃茶点,而陈放后的易武茶,并不刺激又耐泡,一壶茶喝一下午,没花多少钱,身体也能接受。

  迄今,香港仍然存在这种平民主义:喝老黄片,把喝茶当做一个简单的事,而不要搞隆重而繁琐的仪式。正是这种简单的,纯粹的态度,使得普洱茶,不经意间流传了下来。现在这些所谓的天价普洱茶,在1997年前的香港,并没有天价,也不会喝不起。普洱茶的天价,正是从香港转移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好的地区-台湾,才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正是由于天价,使得全体中国人开始正眼看待普洱茶,为普洱茶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滇飞扬曾经说过:在中国做茶业,只有两种茶能做大:普洱茶和铁观音。普洱茶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茶。简单在于,相对廉价而且销售周期长,保存期长,不急在一时,难的地方在于工艺以及陈化。同庆号用数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认真做茶,是可以持续经营百年以上的。这会激励我们这些后人。而从产品表现的性质来看,我会坚定一个路线,即选用的原料不能唯芽尖论,不能太过讲究表面的所谓卖像,选用优良原料,内质才是根本。我也希望各位茶友在选择普洱茶的时候,尽量选择笋叶包装的茶,现今市场上出现太多纸包装的茶,我非常不认可。如果说熟茶用纸袋包装还可以理解的话,生茶就有点不可原谅了。
文/大滇飞扬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一)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一)

图为:普洱市景谷县宽叶木兰化石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一)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和李仙江流域及其支流纵横全境,山脉属怒山和云岭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地跨北纬22°02′~24°50′,东径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m,最高海拔3370m,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是布朗、佤、拉祜、哈尼、彝、傣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全市各县(区)古茶树资源分布广,面积大,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二是过渡型古茶树;三是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古茶园。这些古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未曾受到破坏。据普洱市2007年卫星定位普查结果,古茶园和古茶树群落面积达100多万亩。

一、栽培型古茶林(园)分布

(一)澜沧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迈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一万亩,树龄1300年左右,树型为乔木,树体高大,树姿开展和直立,分枝较密,长势中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围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景迈古茶树叶长椭圆形,叶平均长15cm,宽6cm左右,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身稍内折,叶缘平,叶质软,叶姿上斜,叶脉11~14对,芽叶色泽绿茸毛多;花冠直径平均3.7cm左右,花瓣6~9片,花色白带绿,柱头3~4裂,子房有毛,果皮薄。种籽性状:圆形或扁圆形,果径平均直径1.7cm×1.5cm。景迈古茶的鲜叶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特别是生产加工的传统普洱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持久。

2.芒景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4.20m,基部干径0.48m,最低分枝1.70m,树幅5.20m。古茶园在芒景村周围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好,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

景迈、芒景两村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景迈大寨、芒景大寨、勐本、芒埂、芒洪、老酒房、糯干、邦改、弄蚌、南座等村寨。

3.邦奈村栽培型古茶树

澜沧县富邦乡邦奈村,海拔1780m,古茶树高5.80m,基部干径0.57m,低分枝1.68m,树幅5.20m。古茶树栽培排列成1字型,每株间隔2m,树型展开成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二)宁洱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宁洱县栽培型古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凤阳、磨黑、德安、黎明、勐先等5个乡(镇)的12个村寨,北纬22°40′~23°40′,东径100°00′~101°48′,海拔1000~2800m之间。据普查宁洱县古茶树(园)面积5万余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较多,基部周长在30cm以上的成片成林,与其他阔叶林生长在一起,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其中古茶树基部周长100cm以上的有20株,基部周长200cm以上的6株。最大的一株基部周长有315cm,树龄为800年。宁洱县是世界普洱茶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

1.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

宁洱县宽宏村困鹿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900m,有古茶树370多株。其中1号古茶树为乔木型,树高9.8m,树幅5.9m×5.2m,基部干径0.58m,最低分枝0.2m,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嫩枝及芽体多毛,叶长9.8~11.1cm,叶宽4.2cm×4.7cm,叶形呈椭圆形,叶色绿色,叶面隆起,有光泽,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齿浅,密、锐,侧脉9~11对,萼片5枚,无毛,花冠直径3.7~4.9cm,花瓣白带绿,质薄,柱头3~4裂,子房有茸毛;果皮较薄,种子直径1.2cm×1.4cm,种皮较光滑。所观测的2号、3号古茶树形态特征基本同1号古茶树。根据这些形态特征,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型茶树,树龄400年左右。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最佳。

2.西萨、谦岗古茶园

宁洱县凤阳乡西萨、谦岗栽培型古茶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栽培,面积约100亩,适宜制普洱茶。

3.清真寺院古茶树

宁洱县城中清真寺院内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10m,胸径38cm,树龄400年左右。

4.小新寨古茶树

宁洱县新平办事处小新寨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8m,基部周长84cm,一级分枝98cm,分出5杈,最大基部直径41cm,最小29cm,二级分枝10杈,树龄待考察。古茶树性状特征为:叶长椭圆形,叶色墨绿,叶头急尖或渐尖,叶面较隆起,侧脉9~12对,锯齿42对,光泽性亮,叶缘呈波浪形,叶质软,平均叶长14.9cm,宽6.4cm,平均叶柄长0.3cm,叶柄绿色,叶背、叶脉绒毛满披且密集。花萼5枚,新生枝节间1.2cm×2.0cm,花芽较多,芽黄绿色,每个芽上有包着花芽的鳞片,新生枝绒毛密布。树姿开张,分枝较密,树龄500年左右,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5.德安大黑山古茶树

宁洱县德安乡大黑山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12m左右,基部周长40~80cm,8株古茶树,其中有6株排成1字行,另两株生长在田埂上,生长正常,分枝密,树龄300年以上。在周围有人家住过的旧遗址、遗迹。

6.新寨古茶园

宁洱县磨黑新寨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亩,树龄在百年以上。

(三)景谷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田坝乡古茶树

景谷县田坝乡海拔1150m,有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7m,基部干径0.55cm,最低分枝0.45m,树幅4.98m,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2.文山栽培型古茶树

景谷县文山村苦竹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800m,古茶树树高9.9m,基部干径0.45m,最低分枝4.50m,树幅8.30m,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3.秧塔栽培型大白茶古茶树

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茶房地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740m,古茶树树高6.1m,树幅4.6m×4.8m,基部干围144cm,属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强,最低分枝1m,分枝密度中,嫩枝有毛,芽叶绿白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

(四)墨江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星乡栽培型古茶树

墨江县景星乡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86m,基部干径0.32m,最低分枝0.52m,树幅2.75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2.界牌古茶树

墨江县界牌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30m,基部干径0.42m,最低分枝1.00m,树幅5.20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五)孟连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糯东古茶树

孟连县糯东村海拔1600m,古茶树树高8.06m,基部干径0.36m,最低分枝1.50m,树幅7.00m,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六)景东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花山乡古茶树

景东县花山乡海拔1720m,古茶树基部干径100cm,树高960cm,最低分枝80cm,树幅82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

2.和平村古茶树

景东县景福乡和平村,海拔19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65m,胸围1.81m,树幅1.65m×2.56m,一级分枝92cm,二级分杈9枝,其中分别为92、90、76、71、70、50、50、4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千年左右。叶椭圆形,叶色绿,叶头急尖渐头,叶面隆,光泽,叶质软,制绿茶品质最佳。

(七)镇沅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振太乡古茶树

镇沅县振太乡山街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8m,胸围干径42.7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2.河头古茶树

镇沅县河头村海拔21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9.6m,基部干径0.8m,最低分枝0.9m,树幅6.7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3.马邓村古茶树

镇沅县马邓村海拔17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5m,树幅6.1m×6.0m,小乔木型,树姿开张,长势正常,分枝密,芽叶紫绿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红茶、普洱茶。

4.砍盆箐古茶树

镇沅县勐大镇砍盆箐,海拔1910m,栽培型古茶树有10多亩;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弱,嫩枝有毛,芽叶黄绿色,茸毛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5.海棠古茶树

镇沅县田坝乡海棠栽培型古茶树,有106棵,平均树高5m左右,最大树基干径27cm,树姿开张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6.罗家村栽培型古茶树

镇沅县罗家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林大都种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面积较大,树高3~5m,大部份已修剪、矮化;树型乔木,树姿开张、直立,分枝较低,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二、过渡型古茶树资源分布

澜沧县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不仅是国家的珍稀植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棵过渡型古茶树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海拔1990m,树高11.8m,基部干径1.14m,树幅8.2m×9.0m,最低分枝0.70m,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龄千年以上。

茶树叶片平均长13.3cm,宽5.3cm,叶形呈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稍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cm;花冠较大,平均花冠4.6cm×4.3cm,花瓣10(9~12)枚,花瓣有微毛,花瓣平均2.3cm×1.5cm,雄蕊高于雌蕊,花丝平均173枚,柱头多,为4~5裂,花柱平均长1.34cm子房多毛,萼叶5个,平均4.3cm×4.3cm,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4cm,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cm,果形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

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抗逆性强,发现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

适制红、绿茶,品质良好,滋味鲜浓。

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枝稍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古茶树。

三、野生型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

1.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

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上坝平边坡脚,海拔2450m,树高25.6m,树幅22m×20m,最低分枝3.6m,第二分枝7.3m,基部干径1.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27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长宽14.0cm×5.8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茸毛,嫩枝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5.7cm×5.6cm,花瓣白,14(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2~1/3,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为0.5~0.7cm,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cm。

2.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

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位于小吊水头峡谷中,海拔2280m,野生古茶树,树高19.5m,树幅16.5m×18m,最低分枝高8m,基部干径1.0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稀,树龄25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大小12.8cm×5.9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锯齿线,叶身平,叶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6.5cm×6.6cm,花瓣白色,11(11~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1.5cm,花柱中下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绿色,中毛,大小0.5cm×0.5cm,花柱长1厘米;果实仅采到一个,皮厚,柄短,果径1.7厘米,仅一个心。

千家寨1号2号野生古茶树的树型、叶片及繁殖器官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相同,为同一类型,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为厚轴茶系,不能利用。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由8处野生茶树群落组成,约4200亩。

3.雅鹿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雅鹿古茶树群落,生长在海拔2200m,面积100亩,其中1号古茶树树高8m,基围215cm,直径68.5cm,树幅9m×10m,树姿直立,其间长直径30~60cm,2号茶树,树高13.5m,基部周长170cm,直径40cm。还有茶山箐大茶树群落,位于雅鹿茶山箐附近,有百年前瑶族居住的遗址,较大的有8株古茶树,古茶树群落面积约1万亩。

4.烂坝箐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板山烂坝箐1号古茶树,树高15m,基部周长135cm,胸围115cm,树体上满披青苔,爬树龙等寄生植物,长势旺盛,一级分枝高2.3m,分出2枝,径围15cm、50cm,二级分枝4枝,该树生长在南向北70°斜坡上,无病虫害症状。

2号古茶树,树高18m,基部周长155cm,树姿直立,一级分枝高10m,分两枝,生长在30°斜坡上,长势良好。

3号古茶树,树高10m,树姿披张型,树幅较大,基部周长250cm,生长在箐边45°斜坡上,一级分枝擦地皮分出8杈,最粗周长158cm,最细8cm。

茶树叶椭圆形,叶色绿色,叶尖渐尖,叶缘微波浪形,光泽性强,叶面微隆,锯齿29~35对,叶脉10对,叶质柔软,平均叶宽13.8~5.4cm,叶柄平均长为0.6cm,绿色,主脉突出,叶柄、叶背均无毛或少毛。

5.干坝子古茶树

宁洱县梅子村干坝子大山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200m,干坝子原始森林中茶树群落,其间茶树与阔叶林混生,面积约5000亩。其中一株树高6m,基部周长50cm,树龄千年左右。

大话普洱茶在香港仓储的一些重要成因

香港仓储的成因,离不开香港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香港大时代发展影响的投影。从清朝到民国初年,香港从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在香港城市建设的草创阶段,货物存放仓储成本较低,普洱茶可选择存放的空间较多。而当香港慢慢发展成为国际港口、东方明珠之后,香港的土地亦变得寸土寸金。普洱茶在当时尚属于低附加值商品,其仓储环境也慢慢的从地上转变之地下,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地下室仓库。香港属于花岗岩地形,坐向朝南,年平均湿度超过92%,在香港即使是自然仓储环境相比我国其它地区也是少有的潮湿。普洱茶的香港仓储的演变与形成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香港每年的4~5月会出现返潮,花岗岩地形地面发生渗水,地下室仓库即使架高货物,地面还是有液态水,整个仓储环境的湿度达到了过饱和。香港夏季气温特别高(超过35℃),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再加上相对不通风的环境,茶仓中会格外的潮湿闷热。

大话普洱茶在香港仓储的一些重要成因

这种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特别适合微生物的滋生。微生物的繁衍,使得普洱茶内含物质的氧化反应中,微生物氧化成为主流(还有部分自然氧化和酶促氧化)。这就形成了香港仓储普洱茶的独特风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港仓”味道。而相对而言苦涩味较重的普洱新制生茶,在这种环境中也得以快速的褪去苦涩,更加适合港人的品饮取向。于是乎这种仓储也就成为了香港普洱茶仓储主流——在那个时代,这就可以等同于是普洱茶的仓储主流。

香港仓储虽可使普洱茶在较短时间内变得适饮,但这段仓储时间对于茶商而言仍然意味着成本与负担,于是“新茶即适饮”的要求就被提出,并通过整个产业链条回馈至云南的生产方。人工快速发酵熟化的技术——熟茶渥堆技术遂被开发出来。熟茶创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仿制港仓老茶的口感——这里的“老”茶,并非是存放经年,而是茶品转化到了适饮状态。熟茶创制初期,工艺以轻发酵为主,茶品堆味强烈,主要还是交予香港湿仓仓储。自1996年开始出现大量高发酵茶品,堆味降低,不过其厚度、甘韵也随之下降。如何不降低口感而能见地、甚至没有堆杂味,是目前所有渥堆工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