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普洱茶之三曼松

云南普洱茶之三曼松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真正的“曼松贡茶”产量并不多,严格意义上的“曼松贡茶”古树屈指可数。倘若你花高价买到正宗“曼松贡茶”,那就要恭喜你,很有茶缘。

  曼松原属倚邦区第一乡辖区内,历史上,有曼松老寨,居住着香唐族,善种茶,由于曼松茶的品质好,被列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曾因贡茶而名,声誉远播,不仅给当时的倚邦区带来了荣耀,而且促进了当地的茶叶产销,,每年曼松贡茶产量极为稀少,根据当地老百姓说年产不过10来公斤在普洱中是顶级精品。

  特点: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茶气足而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它茶山远远比不上的。

有用+10
分享

科学思维“审视”下的普洱生茶

  众所周知,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有生茶与熟茶之分。但随着商家与媒体的宣传,人们对生普(普洱生茶)和熟普(普洱熟茶)的认识逐渐产生了偏差,甚至陷入了误区。


  一、对生普的最大误解--茶性认识模糊

 

  如今人们对生普的认识陷入的最大误区,就是茶性认识模糊,认为生普茶性寒凉,在保健方面不及熟普,这一方面源于人们对生普制程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所谓养生专家的单一引导。

 

  1、生普制程详情

 

  云南最早、最传统、最简单的普洱茶,是只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后,未经杀青、揉捻,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但事实上,制作生产茶品工序,原则上区分三种形态:

 

  ①杀青-揉捻-晒干

 

  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此即晒青毛茶。

  ②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此制法的后发酵方式,是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之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让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茶叶成品为黑褐色。

 

  ③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完,第一次将80%以上茶箐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因此,并不能简单认为生普因未经渥堆发酵等人工催熟工序,茶内儿茶素等有益物质含量不如熟普,便否认生普的保健功效。

  2、生普功效详解

 

  普洱茶自古被认为有治理肠胃、解油腻的功能。主食为牛羊肉及淀粉(青稞)的西藏人,据说只要没有茶,就会生病。现代,中国、日本及法国的临床实验均显示普洱茶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功效,对心血管疾病保健很有帮助。

 

  我国学者对我国云南原产大叶茶开始详细研究,张雪洁对栽培于西双版纳的大叶茶,经常规加工后制成的晒青毛茶中分离鉴定出11种化合物。

 

  大叶茶树的种子与根都含有皂苷类,但在茶树的叶中鲜有皂苷类成分。随着分析手段的提高,村上智之在大叶茶鲜叶中发现一种皂苷类化合物命名为阿萨姆皂J。之后小林惠子报道在大叶茶叶中发现3种皂苷类成分,异茶皂苷B1-B3。以上研究表明,不同产地的普洱茶原料中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

  云南产的大叶茶中含有茶桔素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可能是大叶茶茶种的一个特征成分。大叶种茶新鲜茶叶中含有的大量多酚类化合物,在室温中在酶的催化下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生成比较复杂的聚合物,而双黄酮甚至三黄酮类化合物是该反应中的中间体。

 

  鲜茶叶经过加工之后这些物质的含量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大叶茶的鲜叶水浸出物的儿茶酚、儿茶素、咖啡碱以及多糖等成分都要高于一般茶树,对其化学研究有助于理解普洱茶的特殊保健功效。普洱生茶性属清凉,清热、解毒、止渴生津、通便等。

 

  二、优质生普应具备的特点

 

  要科学品茶、正确利用普洱生茶的保健功效,除了跳出认识误区,还要了解优质生普所具备的特征。

 

  1、茶饼颜色、香气

 

  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晒青毛茶,再经高温、高湿、高压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

 

  茶箐由青绿至墨绿为主,因工艺问题,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刚刚紧压制好的生茶饼,在紧压完后一个月内饼身香气不明显,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如绿茶、青茶类。

  2、口感、汤色

 

  口感专指茶汤在口腔至咽喉的感受,“香、甘、滑、重,酸、甜、苦、涩”若能达到一定平衡,是谓好茶。

 

  香,指必须香味纯净而饱满;甘,指喉韵深层回甘;滑,是茶汤细腻绵滑;重,为渗透力、层次感与耐泡;酸,能生津,而不锁两颊;甜,有活性,不单一;苦,能化甘,不重压舌面、不死苦;涩,能转甜,有收敛感、涩而不刺激,不让人难受。

 

  茶汤色则以金黄、浅黄为佳,色泽透亮者尤佳。

 

  3、茶底颜色及留香

 

  新制茶品叶底以绿色、黄绿色为主,老茶叶底则为红黄或枣红色。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及杯底留香浓郁者是佳品。

  三、如何选购优质生普

 

  在购买普洱生茶时,除了留意上述优质生普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认准乐在品·刮风寨之味。

 

  刮风寨之味选自云南易武刮风寨境内800年以上树龄古树的晒青毛茶,用传统制作古法,手工石磨精制而成,茶饼圆润饱满。

 

  口感上,刮风寨之味滋味醇浓、回甘生津快,茶汤细腻柔滑、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柔和。

 

  茶底黄绿、细柔。饮毕茶杯内蜜香浓厚,久久不能散去。

普洱新茶一定要放几年才能喝吗?

普洱新茶一定要放几年才能喝吗?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十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二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对于日常生活来说,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二年后才能喝。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

建议:喝茶要多听听自己的舌头和身体,不管是新茶还是旧茶,只要自己喝着舒爽,就别在乎那么多,好茶不以年限定。

茶友们别让古树茶成为普洱茶的负资产

茶友们别让古树茶成为普洱茶的负资产

春茶在望不安生,网上近日流传一篇文章你喝的不是茶,是农药,大肆渲染茶叶农残超标。后面发现此文实乃旧闻,且里面许多谬误已被澄清,让茶客们虚惊一场。细究起来,这也折射出消费者对茶叶生态安全的不放心。也是因此之故,普洱古树茶成为市场的骄子,不打农药、口感更优异成为无往不利的卖点,一火就是十几年。但凡事有利有弊过犹不及,如今古树茶渐成整个行业的负资产,怎一个乱字了得!

不信你到云南的茶城、全国卖普洱茶的店铺看看,不摆几饼古树茶,就是业内菜鸟。要是追问一下:你这古树多少年了?回答基本看店家的胆量: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三五百,千年古树茶也不在话下。一般消费者云山雾罩中买的古树茶,其实不知道里面是不是古树?有几成古树料?是纯料还是拼配料?更有甚者,可能买来的古树茶仅是一纸包装。怪哉!不喝古树不甘心,喝着古树不放心,成了普洱茶消费的常态。

稍懂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普洱茶多是有性繁殖的茶园茶,俗称乔木茶、大树茶。后来随着茶树新品种和台地茶的推广,乔木茶不便采摘、卖相不佳一度被打入冷宫,计划经济时代尤其如此。阴差阳错,古树茶2000年前后扛起老茶之后的普洱茶大旗,对2007年普洱茶崩盘之后的市场复苏和成长居功至伟。如今,市场又开发出古树熟茶、古树红茶、古树单株等品类,古树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古树茶是普洱茶也是云南的独特优势,已经并将继续造福广远,值得善待善用。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客气地说,古树茶作为茶类概念被用滥了,作为市场营销手段被弄玄了,作为科研对象和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甚至有被污名化的倾向。由于一些山头古树茶利润丰厚,加之被承包、被领养,过度采摘催肥增产的例子不少,对这笔珍贵的资源造成破坏。其中最让人遗憾的,是过度推崇古树茶带来行业造假流行,古树茶的标签随便贴,业内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耻,成为普洱茶的诚信硬伤,几为普洱茶这潭水既深又浑的罪魁祸首。

说古树茶成为行业负资产,还在于过度推崇古树茶给外界造成误读:台地茶不安全,不好喝,一律都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试想一下,云南的六百多万茶农,多少家有古树茶?笔者亲眼见过台地茶一斤春茶十几块还没人要的酸楚场面,茶农辛辛苦苦种茶最后只能撂荒,采摘压根收不回成本。有人可能以为这是活该,台地茶就该这种待遇。如果按这种逻辑,我国几大茶叶主产区的壮阔茶园都该被淘汰。

关于古树茶的营养价值是否优于台地茶,业内一直说不清或者不愿说清。那么口感呢?其实茶叶的滋味香气来自品种、产地和工艺,如果从全行业来说,工艺才是核心竞争力。现在普洱茶推崇自然生态过了头,似乎冰岛、老班章怎么都好喝,大树就一定比小树的好,如此还要制茶工艺作甚?不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地追求普洱茶工艺技术,一味宣称是名山、是古树,这个偏向荼毒深远。

那该怎么办?古树茶的消费偏向果真是市场选择,政府、业界都无可奈何吗?不然。作为单个的商家可能是逐利和盲目的,但负责任的企业、真正的专家、诚信的店家和茶客,尤其是把方向、谋长远的行业主管部门,须有为古树茶纠偏、驱魅的诚心和魄力,坦诚引导消费者:古树茶没那么神。如果主管部门真对古树茶造假较真,克服取证等畏难情绪,拿出云南整顿旅游市场的勇气,杀一儆百让卖假茶者提心吊胆,不信东风唤不回。另外,茶叶最终靠产品说话,淡化古树茶概念,用生态茶园的好产品去征服味蕾,才是行业正道。

古树茶是祖先留给这代茶人的遗产,不光是财富也是责任。为古树茶纠偏驱魅,才能持续保护利用它。行业也该自觉理性,而不是急吼吼地去迎合误导不成熟的茶叶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