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普洱茶山分布图

云南普洱茶山分布图

2019-03-19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集中在澜沧江以东,分别为易武(漫撒)、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基诺)茶山。



云南普洱茶山分布图

 

  易武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古镇越县政府所在地,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易武因茶扬名,是茶马古道的原点,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

 

  品质特点: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入口醇和,香气浓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的香气感饱满,优质茶的甘韵能扩及到两颊。

 

  倚邦

 

  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属于象明乡。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相对较高,海拔差异大。包括倚邦、曼松、习崆、架布、曼拱等村寨。

 

  品质特点:倚邦茶山的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茶芽细长,汤色橙黄,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革登

 

  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离孔明山最近。革登的茶叶以乔木中小叶种为主。

 

  品质特点: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汤色橙黄,香气自然,入口微涩,上颚香甜微有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莽枝

 

  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清康熙初年,茶山的牛滚塘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品质特点: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和口感类似。汤色呈深橙黄色,入口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上颚香甜微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攸乐

 

  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是基诺族的聚居地,著名村寨有司土老寨村。

 

  品质特点:香型和口感与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茶树的树龄一般较小,茶性较烈。

 

  蛮砖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南部,蛮砖茶山中曼庄、曼林寨两个大寨相对知名。

 

  品质特点:蛮砖茶山的茶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烈,香气沉郁。

 

  普洱“江外”知名大茶山

 

  除澜沧江北岸的六大古茶山外,西双版纳州的澜沧江之南,还分布着南糯、勐宋、布朗、巴达、贺开和帕沙等知名大茶山。另外,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紧邻,还有属于今日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茶山。这些都是常说的“江外”知名大茶山。

 

  南糯

 

  南糯,傣语意为“笋酱”,主要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和乡,居民以哈尼族为主。南糯山有半坡老寨、石头老寨、拔玛寨、竹林寨等村寨较为知名。民国初年,澜沧江以南的车(里)佛(海)南(峤)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中心产地,南糯茶山日渐声名鹊起。1953年,云南省茶科所周鹏举先生等曾在南糯山半坡寨的茶山上,发现栽培型“茶王树”,推断树龄约800年,成为版纳州最早的栽培型茶树,但由于旅游开放,以及茶树周围生态破坏等诸多原因,不幸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仙逝。

 

  品质特点:南糯茶,条索较长较紧结,香气浓郁厚重,入口香纯,滋味甘甜鲜爽富有质感,汤感柔润饱满,回甘较慢较强,是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

 

  布朗

 

  布朗山主要位于勐海县南部,为布朗族聚居之处。布朗山有老班章、老曼峨、新班章和曼班等知名村寨。

 

  品质特点:布朗茶,各村寨差别相对较大,总体上滋味浓烈厚重,茶气霸道,刺激性强。入口苦重但化甘迅速,生津持久绵长。香气类型丰富,细品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

 

  勐遮

 

  勐遮,原称南峤,位于勐海县最大的坝子,其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曼弄村即在勐遮。

 

  品质特点:条索墨黑,汤色深黄,有花蜜香,口感薄甜,微苦涩,回甘生津一般。

 

  勐宋

 

  勐宋,这里指大家常说的“大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城东部勐宋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居民以拉祜族为主,有大安、南本、三迈、保塘、蚌龙、大曼吕、那卡等村寨较为知名。

 

  品质特点:勐宋茶香气特别,冲泡后,花香味显,纯正持久,茶汤口感饱满丰富,茶质较厚,勐宋茶品大多略有涩感,稍有苦底但化得快,生津于两颊,回甘绵长持久。

 

  景迈

 

  景迈意为“新城”,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有大面积乔木型大茶树。

 

  品质特点:景迈茶总体上条索较短紧结,较细且黑亮,白毫丰满,茶汤有浓郁的、持久的花香,滋味甜味明显而持久,苦弱涩显。

 

  巴达

 

  巴达位于勐海县西部,隶属西定乡,有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聚居。著名村寨有章朗、贺松等村,1980年,在贺松村大黑山上就发现一株据称1700年野生型茶树王,植株高32.12米,主干直径近0.9米,但不幸因年岁过高、枯朽过度于2012年仙逝。

 

  品质特点:巴达普洱新茶山属乔木大叶种,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等,汤色桔黄晶莹、透亮,章朗、贺松等村茶品水甜,回甘明显、生津比较快,但原西定乡区域相对苦涩味重。

 

  帕沙

 

  帕沙位于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地处格朗和乡政府西南边,以哈尼族为主。其中帕沙村的茶园多大树成片,老寨茶王树树干干围2米,高约10米,在版纳古茶树较为少见。

 

  品质特点:帕沙茶汤色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水路比较细,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略有苦涩味。

 

  贺开

 

  贺开茶山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西南面。以拉祜族居住为主,贺开大树茶园连片,观赏价值极高。

 

  品质特点:贺开茶一般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有用+10
分享

投资普洱茶必须注意的“三好”“七佳”


  一、“三好”即好茶三原则———原产地的原材料在原地加工。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原地加工,才能保证普洱茶的长期变化。普洱茶是公认的一种有生命的茶,就像茅台、五粮液一样,不能离开物华天宝的原产地资源,否则就会失去投资的价值。

  二、“七佳”是优质普洱茶必须具备的七个指标———质、形、色、香、味、气、韵。

  1.质佳:因各产茶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被各不相同,原料上又分古树茶、台地茶、春茶、秋茶等,所以又各具风味。

  2.形佳: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其次嗅茶饼气味兼看茶面色泽和净度。

  3.色佳:主要看汤色的深浅和透亮度。优质的云南普洱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有“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类似油脂的膜。质次的普洱茶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

  4.香佳: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优质的云南普洱茶陈香显露,热嗅香气浓郁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淡,有的夹杂酸味、馊味或其他杂味。

  5.味佳: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判断。

  6.气佳:茶气足、厚、正。

  7.韵佳: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喉韵。优质的普洱茶滋味浓厚,饮后舌根生津;质次的普洱茶则滋味平淡,不滑口,饮后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普洱茶以前按茶级定价?为何现在基本不分等级?

普洱茶以前按茶级定价?为何现在基本不分等级?

要和大家聊一聊普洱茶为何过去需要分级而现在很少分级,这主要是对生茶而言。熟茶的定价除了按山头之外,同时它也按级定价。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如今普洱茶弱化了按等级这个千百年来的定价传统,而绿茶的定价,等级因素依然很重要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茶的分级是怎么回事。过去在08标准出台以前都是按照绿茶的评级标准来分级,茶叶分为十级,按级论价,分级的标准为看芽头的多少,颜色白不白,显不显毫,茶叶条索是否紧结,粗还是细,其中的黄片,茶梗的多少,以及是哪一个季节的茶等。例如,如果是头春茶,芽头占一半以上,颜色白,显毫,条索紧结,条型细,均匀,无碎茶、黄片、茶梗,这基本上就是一级茶了,收购的价格是最高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宫廷级(当然这是在熟茶中才有的),以此类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后来大家可能觉得这个级分的过细,不适合普洱茶的加工、制作,于是就在这个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简化,将偶数的级去掉,只分1、3、5、7、9五个级别,为什么要这样后面会讲。按级定价,地域、山头不在考虑范围,更别提什么古树茶之类,没那个概念。

普洱茶以前按茶级定价?为何现在基本不分等级?

那么大概什么时候有了山头的概念呢?

据我所知大约是90年代后期才慢慢有了山头的概念,不过那也是一个大概的地区,比如易武。易武是最先有山头概念的茶,然后有了布朗、南糯、悠乐之分,也仅此而已。大概是2000年有了山头这个概念之后,茶叶的定价开始不只是按级了,也有山头的因素影响,这个时期的定价标准就是山头和级别。后来经过2007年普洱茶的崩盘之后,在生毛茶收购时很少人再按级别来定价,级别只是一个参考因素了。

当然,季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季节相同的情况下,山头决定了茶叶的价格。只要你的茶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的采摘,黄片、茶梗少一些,一般来说别超过5%即可,基本没人再提一级、三级、五级的说法了,就是按这个山头的标准市场价收购。

再后来,大约2010年之后古树茶的概念起来,对于古树茶的标准就越来越宽松了,直到现在你能收到真正的名山古树茶已经很难了,基本顾不上一芽二叶还是一芽三叶了,只要黄片捡的差不多即可,别太过分就好。至于茶梗,春茶的茶梗本来就是比较短,也不多,基本忽略不计。尤其是易武产区的,它本来茶梗就相对比较长一点,如果再和茶农说茶梗的事,基本人家也就不会再理你了。

这一路变化下来,茶级的概念到目前来说已经淡化了。但对于熟茶而言,它还是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熟茶的地域特征很弱,你没法将地域特征引入熟茶中,很少有人能通过熟茶区分出老班章的料还是那卡的料做的,亦或弯弓的或是麻黑的,这基本做不到,因此熟茶没办法用山头来定价,沿用了按级、按制作工艺的好坏来定价。当然了市场上也有许多著名山头的熟茶,这个就不做深入讨论了,大家应该懂的。

茶文化之茯茶与普洱茶的历史底蕴比较

湖南黑茶是在初制工艺上改革,即杀青,热揉,渥堆,明火分层干燥方法,巧妙地利用湿热原理外,还利用了微生物胞外酶的生物化学作用,成为真正初制黑茶的创建,是黑茶史上的一大进步。

茶文化之茯茶与普洱茶的历史底蕴比较

茯茶,因当时所采用的原料来自湖南,故又名“湖茶”,又因在伏天生产,也叫“伏茶”,香气和功效类似“土茯苓”而得名“茯茶”,现美称“福茶”。有文献记载,明朝嘉靖年间以来,湖南茯茶即成为茶马交易的主流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民间生产饮用茯茶则有千年历史。随着技术与市场的发展,生活的需要,现代茯茶生产在生产技术已经有很大的突破。包括湖南益阳茶厂在内的湖南黑茶企业有传统的边销茶逐渐转向内销。而湖南泉笙道茶业则专注于湖南高档黑茶的研究与生产。

在普洱茶的家族里面,普洱茶生茶由晒青压饼而成,历史较长,但由于发酵变化极慢,需要存放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由于国外市场的需要,普洱茶熟茶从上世纪70年开始研究,通过借鉴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等黑茶工艺,1975年正式有普洱熟茶的生产,从此逐渐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