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产地>普洱茶产地:布朗山布朗族乡章家三队

普洱茶产地:布朗山布朗族乡章家三队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由柏油路岔进来的一段土路,不远处就是章家三队,交通很便利的。

  章家三队,听上去就像农场的某个生产队,其实是布朗山布朗族乡的一个布朗族村寨。在普洱茶圈内,章家三队的茶叶是小有名气的,有人还给它加冕——“小班章”,何必呢?还它一个本真的面目:章家三队以茶叶收入为主要的经济来源,附带种植些香冬瓜,红辣椒之类的补贴家用。所种植的茶叶属于高山生态茶园模式,直白讲,就是许多人都不愿提及的台地茶。因为一提台地茶,让人马上联想到“农药,化肥,催芽剂,草甘膦”之类的化工产品,立马退避三舍了。

  云南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但相比数量庞大的台地茶,古茶树终究是杯水车薪的东东。看过一期节目,据说在中国境内,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有机茶园不过3%而已,那么其余九成多的台地茶,要保证农残不超标,就任重道远了。

  农残超标的茶叶喝起来是啥味,如何才能识破这只小妖怪?进而痛打落水狗之奸商,说来话长也。按体验者的说法:喝了农残超标的茶叶,口腔喉部的感觉是叮·麻·刺·挂,嗓子发干,难以下咽,胃部出现不适,严重的还会皮肤过敏。不用以身试法了,听听就怪恐怖的——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我们一边讨论农残问题,一边又在不经意间喝下农残茶叶,吃下农残蔬菜和激素类鸡鸭鱼肉等。我们中国人的肠胃不是精密的科学仪器,无法去检测分辨各种食品,只好闷着头,吃一点算一点吧。只要不像那吃了毒菌的人,当天就上吐下泻拿去急救了,且第二天自己还能起床上班,吃就吃呗。

  绕远了,还是回到章家三队的话题。过去有个经典的手机广告词:“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那感觉就像波导牌战斗机铺天盖地来,呼啸着狂轰滥炸,你必须买个波导手机,才像个成功人士。普洱茶圈内,有人套用了波导手机的广告词——“XXX茶,台地茶中的战斗机”,茶叶生态又好喝,这样的广告词无可厚非。章家三队的茶叶有种神奇的魔力,总能召唤众多茶商纷至沓来,抢购一空。我问章家三队的布朗族群众,你们的茶叶有什么好喝的地方?回答是:闻着有香气,喝着有甜味。呵呵,纯朴的回答,不需要茶叶评审的专业术语,我喜欢。

有用+10
分享

用盖碗泡普洱茶的好处

用盖碗冲泡普洱茶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普洱茶。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用盖碗泡普洱茶的好处

用盖碗泡普洱茶的好处

1、形状开放。不会限制叶片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

2、材质是瓷,不会影响普洱细微表现。

3、冲泡上可闷可放。不会有壶泡带来的闷气或蒸煮的感觉。

4、时间控制有优势。出水快。甚至可以2秒出水。

5、温度容易控制,入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

6、甚至可以随心的翻动和挤压茶底。同样造成口感的差异。

7、观察容易。茶色,汤色,叶底等等。

上面讲到的七点好处都是用茶壶泡普洱茶无法做到的。盖碗泡茶不失茶味、实用、不会串味,可以泡出普洱茶的原味。简单说,纯熟的高手,可以用盖碗泡出你不敢相信的变化。

夏饮生普洱茶止渴生津

   普洱茶吧网资讯:部分茶友认为,普洱茶夏天要饮“生的”,冬天要喝“熟的”。这种说法科学吗?业内专家介绍,“确实有‘夏饮生普,冬饮熟普’的说法,因为普洱茶的生茶比较‘霸道’,饮用后能够刮油,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普洱生茶被称为“茶多酚王”,以野生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优质普洱生茶,所含茶多酚是龙井等普通绿茶的3倍左右,有抗癌、抗衰老、防辐射等功能,夏季饮用生普洱除了止渴、生津、提神外,还能起到一定的瘦身消脂作用。

   专家提醒茶友,饮用普洱茶时可搭配其他食材,做成“鸡尾普洱茶”。例如,柠檬普洱茶是在茶汤中加入柠檬汁和糖,口感酸甜适中,冷藏后滋味更佳,具有生津祛暑、健胃消食等作用。

【普洱茶再发现】白莺山:古茶博物馆

这里是茶叶的会所,是上千年来不同种类的茶树和谐生长的家园,谁也不知道当年,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召集如此众多的茶树在此集合,以群体的方式,共同展示着茶叶这种滋润苍生的植物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2006年9月5日,当我第一次穿行在白莺山巨大的古茶园里时,我发现那里的每一棵古老茶树,都是关于时光的传说。很多年来,它们就那样无言的生长,历经雨雪风霜,并在今天以勃勃的生机,带给茶人一份惊喜和感动。

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

白莺山位于临沧市云县的漫湾镇,是“忙怀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而那满山的古茶树,与这块土地上的最早的居民,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种相生相伴的历史?

白莺山

白莺山过去又叫白鹰山,虽然“莺”和“鹰”只是一字之差,但却隐藏着一个故事。相传白莺山村边有一个水潭,潭边是茂密的森林,时常有成群结队的白色大鹰在此栖息,远远望去,宛若一棵棵大树开满白花,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鹰山。但在遥远的古代,鹰为生存,常常啄食村民饲养的家禽,人与鹰的矛盾逐渐激化,还发生了人鹰之战,之后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人和谐相处的“白莺”,于是当地人就把白鹰山有意与成了白莺山。据郑有林先生说,白莺山原被称作“阿维”,最早生活在那里的村民是布朗族,据说他们是来自于三江源头的崇山峻岭之中,因躲避战乱,不远千里迁徙到此地,并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在白莺山,至今民间还有顺口溜:“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也有快板“阿维中山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而景东和南涧一带的茶商,至今仍然把白莺山生产的茶叶称作为“阿维茶”。

作者与第23次上白莺山的云县茶办主任左成琳

很多年来,茶叶一直是白莺村村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植物。一年四季,苦荞是当地人的主粮,而茶叶不仅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更为他们与外界换回盐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白莺村至今也还不通公路,当地的茶叶运输,仍然采用最原始的马帮驮运。在白莺山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不时还能见到一串串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岁月的履痕,也是当地村民生活维艰的见证。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交通的不便,使得白莺山有幸地避免了古茶树的大面积砍伐,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得的“自然遗存”。

在白莺山,茶树的品种非常的丰富,有当地茶农称的黑条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红芽口茶、豆蔑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贺庆茶,至于十三不靠的茶树,当地的人则将它称为二嘎子茶。这些茶树与本山茶和勐库茶一道,构成了一园多古茶品种的独特景观。生活在白莺山的人,不仅能准确分清不同种类的茶树,而且为每种茶树评选出了它们的茶树王,甚至有了茶树为媒成就美好姻缘的故事。据不完全统计,仅白莺山和相邻的核桃林两个村12400亩区域内,就保存了野生型、半野生型和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数百万株。专家说,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不仅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而且展示了从野生茶树到栽培茶树不同阶段的演变历史。

白莺山古茶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神则灵。平凡的白莺山,因郁郁葱葱的古茶树而成为无数茶人心中的圣地。作为云南古茶树保护得最好的一个区域,白莺山有着自身神奇的历史。有资料显示,一百多年前,白莺村就开始以“赶茶会”的方式来推动茶叶的发展。白莺山早年有一座道庙,过去叫大河魁星阁大殿,现在被人们称为“大河锁水阁”,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人们都会在那里举行一个斗茶会。届时,每个族的族长,会带上精心采制的茶叶,在那里进行现场泡制,并请参会人员轮流品尝。然后分出一、二、三级茶族。一级茶族有一定的货币奖励;二级茶族奖励200市斤贡茶;三级茶族奖励100市斤贡茶。而这些奖品,则由三级以下茶族进行准备。同时,赶茶会又要求获奖的茶族,要采集本族茶奖茶品的茶子,送给三级以下的茶族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当时,这种以品茶、评茶并佐以物质鼓励的方式来推动茶产业发生的活动,曾在白莺山周边产生很大的影响,每年举办茶会的时候,都会有数千人,上千匹马云集白莺山,他们中不乏外地的客商,带来了白莺山人生活所需的盐巴和布匹,也带走了白莺山回味绵长口留余香的茶叶。

白莺山古茶园

据说,当年举办赶茶会时,都有活动的详细记录,而且被装订成册,存放在大河锁水阁内,可惜的是这些记录白莺山茶文化历史的资料,被后人有意损毁了。所幸的是,作为茶文化历史的另一种记录:茶树,却被保留了下来。因为茶树,已经成为了白莺山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你可以在那里,频繁地看到百年古茶树随着地生长在人家的庭院中、大门边、古道旁,真正与人们相伴相生。每一年的清明,当地人在祭扫祖墓时,都会奉上一杯清茶,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若遇老人去世,人们也习惯用红布包上一撮茶和米放在他的嘴里,意思是民以食为天,而茶是生命之源,死了也不能忘记的。此外,如果死者还未成年,则只在死者的嘴中塞茶,表示生命有限,而传承祖宗种茶的事却没有结束。

作者购买白莺山本山茶王的茶叶

也许正是日常生活中与茶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才成就了白莺山成为今天的古茶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