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制作工艺之摊晾

普洱茶制作工艺之摊晾

2019-03-19 访问量: 35 茶礼仪网
  摊晾是普洱茶初制的第二个环节!

 

  鲜叶采摘下来后并没有马上“死”,在一定时间内生命还在继续。光合作用因为水分、养分的减少逐步减弱。但呼吸作用继续进行,水分开始均匀地分散到叶片和叶梗的各个部分,之后鲜叶逐步丧失了生命。这个阶段,时间不长(地域和品种等不同条件使这个时间有很大差异),经常会被忽视的就是这里产生了一个“点”--摊青和萎凋的界限。区分“点”的前和后,也就是区分是“摊放”还是“萎凋”了。

  摊晾的目的

 

  采摘的鲜叶应尽快摊开,避免采摘的鲜叶长时间放置在背箩和袋内,导致鲜叶透气不好,被挤压、闷到,发热红变,影响品质。摊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失水而是为了避免鲜叶发酵,导致红梗红边!

 

  摊晾与萎调

 

  摊凉不等同于萎调;国标(GB/T2008-22111)中是如何定义普洱茶毛茶加工工艺流程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是没有萎调的!

 

  1.摊晾后杀青走向:绿茶黄茶黑茶,萎调后杀青走向:乌龙、白茶红茶

 

  2.摊晾鲜叶只是单一的物理方面失水,而化学变化并未开始。萎凋有着非单一的物理变化,鲜叶内含物质开始有了化学反应。

 

  3.室内自然萎凋的时间通常为6-12小时,而在普洱工艺中,这个时间通常不会那么长。

 

  4.室内自然萎凋,需要鲜叶堆积成一定厚度挤压发热,而普洱的摊晾要尽可能薄!不要互相挤压!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是怎么被妖魔化的

  一、文化。
  普洱茶兴起之后,关于普洱茶的文化,被包装得天花乱坠。谈论得最多的是茶马古道,一些人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证出了几条通往全国各地的茶马古道,并在这些古道上找到了遗迹,既然有遗迹在,那当然是不可否认的。其次,我们看到乾隆皇帝的御笔手书的“瑞贡天朝”出现在了众多的书籍中,以此来告诉人们普洱茶曾经是多么高贵的产品。通常认为普洱茶盛于清朝,对此我是没有任何意见的。普洱茶的文化被放大这不是坏事,坏就坏在这些文化被包装得变形,出现了大量的普洱茶人的后代,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祖先是某某某,是普洱茶世家。我想这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大家都不把做一片好茶放在心上,却到处考证自己的祖先是否与普洱茶有缘。这就畸形了。

  关于茶文化,本书有专门讨论。(见《卖茶叶还是卖茶文化》)

  二、疗效。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将普洱茶的疗效当真,普洱茶作为一个饮品,它含有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一些物质,但治病的话,还得真正的药品,还得进医院才成。我在一本小册子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普洱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述20项,即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名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它。”我不明白一个饮品,给它这么多的包袱背着是否会把它压得直不起腰。按照这样的说法,普洱茶是万能的,是万金油。但普洱茶不是,我们都很明白,生病了要吃药,要找医生解决,而不是生病了就喝普洱茶!
  上面我们提到的很多例子,总是以自身的经历来告诉我们,普洱茶的确有强大的疗效。我们姑且认为那是真实存在的,但即使是存在的,也是很小的一部分,是个案,不是每个人都如此的。
  三、升值。
  妖魔化普洱茶最终的目的是使其不断升值,然而升值本身又是妖魔化的工具。一个产品要升值,除了上面谈到的功效和文化之外,我想最大的砝码应该是稀奇,在大家不约而同的包装中,普洱茶被说成是资源稀奇、稀少、不可多得的产品,好像不买点收藏起来,就会过了这村没这店。到后来,有部分人开始认识到普洱茶并不稀奇,每年都在循环采摘,并且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适制普洱茶的茶青越来越多,到了这种时候,稀奇照样可以上演,于是开始出现了山头之争,出现了大师,出现了某一企业甚至是某一企业的某一批次!好吧,你说普洱茶不稀奇,我告诉你,易武正山的普洱茶每年就这么点,某某大师每年只做这么点,某某企业这个批次只有这么点,稀奇得很!
  资源的垄断是炒作手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普洱茶的炒家不能相对控制某一资源,炒作便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制造出资源稀缺的理论。这是不难理解的。
  当然,普洱茶被妖魔化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在疯狂的炒作中,“普洱茶”三个字的曝光率远远超过了其它茶类,普通大众就算不承认普洱茶能治病吧,但也传达了普洱茶是健康的茶的印象,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亚健康袭击的情况下,这样的认识对普洱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我们欣喜的看到以制药为主业的天津天士力集团,通过整合资源进入普洱茶产业,我相信他们看重的,是普洱茶在大众心中,已经形成了“健康的茶”的基础。 

普洱茶《国标》7月1日执行

   两个月后,广东生产加工的普洱茶就不能再叫普洱茶,而且不允许在市面上流通了,这让省会经营了十多年茶叶生意的张老板很是着急。“我压了一批广东产的普洱茶,如果到时真的不能叫普洱茶了,我的货怎么办呀?”

   着急的不仅仅是像张老板这样的经销商,他身后数十家广东普洱茶厂商更是面临“灭顶之灾”,原因是普洱茶《国标》将于今年7月1日起执行。

   普洱茶《国标》引发滇粤之争

   普洱茶《国标》规定非云南11地产不得称“普洱茶”,引发滇粤之争。

   去年1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法规(以下简称《国标》)正式实施,规定只有原材料取自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并在云南省内生产的才能叫普洱茶。稍后,云南省质检局官员公开表示,他们正根据《国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要求2009年6月30日以后,无云南原产地标志的普洱茶不得上市流通。

   这对年产普洱茶约5000万吨的广东茶商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广东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纪洪涛表示,《国标》实施执行后,广东普洱茶生产加工企业将不能生产普洱茶,这是一个严重打击。目前广东省不少普洱茶生产加工企业正准备就普洱茶《国标》争议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省会大部分经销商反应平淡

   普洱茶《国标》将于7月1日执行,省会经销商反应平淡。

   根据即将执行的《国标》,经销产自广东“普洱茶”的茶商,可能面临茶叶是否还能卖的难题。记者走访省会茶市发现,大部分普洱茶经销商却对此反应平淡。

   “我不知道有这回事。”省会平安大街一家茶叶店老板对记者说,他经销的是云南普洱茶。伟峰茶叶负责人周君峰告诉记者,其店里所卖普洱茶也来自云南,《国标》执行后,对自己的经营也没有什么影响。

   省会市场究竟有多少“普洱茶”是产自广东呢?“这根本无法统计。”石家庄市茶叶协会会长助理霍会龙告诉记者,现在普洱茶市场仍不规范,以其他产地茶叶冒充云南普洱茶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根据产地无法做出相关统计。

   省茶叶流通协会做出的相关调查显示,2008年河北省市场热销的茶叶品种主要是绿茶、乌龙茶、花茶,包括普洱茶在内的其他茶叶去年的市场销量仅占5%。霍会龙表示,从上述数据看,《国标》正式执行后,对河北省茶叶市场影响不大。对于经销商来说,仍在销售广东普洱茶、本身有存货的商家,由于市场不规范,可能会出现冒充销售的情况,这也在考验,《国标》执行后是否起到避免“多地产普洱茶”造成市场混乱的成效。

   “天价”普洱茶将难再现

   业内专家预计,“天价”普洱茶将不会再出现

   面对普洱茶《国标》,不少普洱茶爱好者发出疑问:今后仅限云南生产普洱茶,那么产量可能降低,是否还会出现前几年那样的“天价”普洱茶?

   省会一些普洱茶经销商说,前几年普洱茶真假难辨、价格混乱,原本繁荣的市场就是这样被搞垮的。记者了解到,《国标》的出台,就是为了避免“多地产普洱茶”造成市场混乱局面再现。

   霍会龙认为,云南当地的普洱茶厂有很多,预计产量不会下降,而且受市场影响,普洱茶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也不会再涨到2006年那时的高价。周君峰也认为,现在的消费者购买普洱茶越来越理性,而且《国标》执行后市场会越来越正规,像2006年时疯狂炒作造就的“天价”普洱茶估计很难再出现。

普克普洱茶的发展与定位

一、普克的定位

1、文化

普克(puerhkiss)传统普洱茶时尚化,使之具有了小资情调。人们饮普克不仅仅只是饮茶而已,而是品饮生活,品味人生。心情不同时,品不同口味的普克,凝神间,波澜不惊,举杯时,宠辱偕忘。

2、市场

普克锁定商务办公白领以及美食客和旅游爱好者。puerhkissr的口味及品种可以多达几十种,同时每种口味又可以辅助不同的西式点心及干果等。既可以亲手体验传统普洱的魅力,又配合点心,享受了不同心情及情调,非常适合都市白领及商务人士

二、普克的发展

1、市场分析:

普克袋泡紧压茶

袋泡茶始于1920年,1945年后快速增长,我国袋泡茶从60年代开始,90年代有较大的发展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全球的袋泡茶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欧美国家如意大利、荷兰、法国、加拿大的袋泡茶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导产品

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自己动手泡茶,袋泡茶实现了饮用方式上的跨越,同时具有卫生、携带及使用方便等特点,为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人所接受。目前世界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已占世界茶叶总消费量的23.5%中国袋泡茶的消费量约占茶叶消费量的3%

2、普克的市场机会

袋泡茶大家见得多了,宾馆里那些粗制滥造的廉价茶包让许多人对袋泡茶产生了因有的偏见,认定只要是装在袋里的茶都是边角废料

普克拥有袋泡紧压茶专利,并获得了多个国家的认证,原叶压制的概念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袋烫泡茶的认识

普克用先进技术和管理使普洱茶传统纯正的品质得以快整速复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