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细说普洱茶历史(9)

细说普洱茶历史(9)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历史往往是机缘巧合和风云际会,才会造就一段传奇色彩的历史。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香港、台湾商人开始陆陆续续回内地投资建厂,他们当时看中的内地廉价又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所以当时制造业一度蓬勃发展。赚钱的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港、台商人到内地投资建厂,发展制造业。当时东莞吸入港、台商人开厂办制造业最多、最集中。

  这些港、台的商人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也带到了东莞,而且在东莞互相交流,交融,相互提高着,感染着东莞人。人类的文明总是向优秀文化发展,落后文化与优秀文化一旦交会,优秀文化总是能同化落后文化,取替落后文化。饮食文化也是向健康、可口、舒适发展的。前文说到,茶楼茶兴起菊普,是八十年代初回乡探亲的港人带起的。这些都是工薪阶层,他们都是喝大众化的平价茶,很少机会接触到高档的贵价茶。所以,他们传播文化的层次也只局限于大众化层次。低档大众化的普洱茶是达不到欣赏的境界,茶叶达不到欣赏的高度,发展是局限的,难以久远的。

  改革开放之初,港、台商人对内地的政策是有所顾虑的,他们采取观望态度,到了看准看定了,才开始采取行动。这些商人在经济、文化方面是有很深的底蕴的,大概从他们的父辈、家族就开始了。他们的父辈、家族解放前有的在上海、江、浙经商;有的因为战争,去到过云南待了几年。解放后,又举家迁往香港、台湾,后又经营生意。这些商人是有机会喝到好的普洱茶的,并形成喝普洱茶的习惯。他们把喝普洱茶的习惯带到了香港、台湾,又从香港、台湾带回了内地。他们才是传承普洱茶的载体,普洱茶发展的功臣。这些人由于身份和经济的原因,他们所喝的普洱茶是较为高档的,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的。他们喝普洱茶的文化是较为优秀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喝茶的文化才有足够的力量感染东莞当地人,同化了东莞人原来的喝茶文化。不然的话,像菊普那样是无法传承下去的。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但发起往往是一小部分人。这些港、台商人,对普洱茶断代入,得以延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成是普洱茶在内地断代重新萌芽后的生根阶段。

有用+10
分享

说茶观丨为什么喝普洱熟茶的人多于生茶?

说茶观丨为什么喝普洱熟茶的人多于生茶?

@米斯托吴:一个老茶篓子,只要他喝普洱,绝对不会止步于熟普洱,生普洱是一个人选择茶的最终终结之一。90%以上的老茶篓子,都会终结于绿茶、普洱茶(特种茶-生普洱)、乌龙茶。否则,他对茶的感觉、态度就会被质疑。这就是这三种茶的魅力。

@孙习习:生茶太乱了,所谓的古树都是烘青绿茶,大厂熟茶喝着心安。

@六然:生普重产地,熟普重工艺。

@陈帅:坐标北方,我身边喝普洱的人喜欢喝熟茶的多。但是有个趋势,就是喝着喝着熟茶慢慢就过度到生茶了。还有就是爱喝绿茶的会先接触生普,爱喝红茶的会先接触熟普。其实大部分喝普洱的人生熟都喝。夏天喝生茶清心火,冬天喝熟茶乱心窝~

@范冬冬:个人偏爱红茶、乌龙,极少喝普洱。如果一定要喝,胃好的时候喝生普,胃不好喝熟普。

@六级没过不改名:普洱生茶因为口感是比较苦涩的,不像普洱熟茶那么温和,新茶一开始喝起来会有点苦,第一次喝生茶的人大多不习惯,我也是这样,觉得苦到舌头发麻,所以你也可以选择多存放一些时间,放个一年再喝会好一点。生茶时间久了,特别是10年以上的生茶口感一级棒!

@Cinly:生茶较之熟茶而言,茶内所含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元素丰富,故而茶味浓厚,汤感醇和,口感个性鲜明,滋味富足,但是生茶往往刺激性较强!尤其新茶,新茶应该自然存放一段时间之后,让茶中的茶多酚元素和咖啡碱元素进一步转化,这样能更好的发挥普洱茶的香气喉韵,十年以上的老生茶入口即化,滋味愈发浓重,但是对胃部的刺激性变弱!

@二掌柜:1.生茶重原料,熟茶重技术。原料再好,技术不过关,垃圾一堆,卖不出价格。

2.熟茶的关键因素多,原料只是一个,渥堆最关键,加上其他的杀青,仓储,N多因素,那个稍微偏差,就会带有异味,根本没法喝,更不用说出价格了。

3.在圈里,其实没有所谓的熟茶山头。

4.熟茶只有两种,一种是勐海的熟茶,约占90%以上吧,以大益为代表。或者前身勐海茶厂。总体来说,他们的技术是最优的。可以说,熟茶的标杆就是大益了。无可厚非。

5.生茶有N种山头,N种滋味。(本文系整理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来源:图库)

说茶观是新兴的栏目,各位茶友可以积极参与评论,关于茶的看法、独到见解,笔者会积极采纳并放入说茶观专题内!(扶您上墙,是我们的意愿)

云南普洱茶毛茶全线下跌,二三线山头古树茶最受伤

云南普洱茶毛茶全线下跌,二三线山头古树茶最受伤

图为:南糯山多依寨,今春毛茶跌价已超过4成。(梁清/摄)

导读:记者走访云南普洱茶主产区,普洱茶“山头热”今春急剧降温;炒作资本抽离,成品价格跳水,终端滞销将加速行业深度洗牌。今年(2015年)4月以来,记者走访西双版纳、临沧等普洱茶主产区发现,各大山头春茶价格均下滑,不少厂家重新重视品饮价值。本文节选自南方都市报《寒袭“山头”:普洱部分原料价腰斩》系列文之一,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8日,本篇原题《毛茶全线下跌 二三线山头最受伤——当地人士称,恶炒拉高山头茶价,原料并非没人要而是茶农不肯以市场价出售》,

云南普洱茶山(韵)头气是什么?

云南普洱茶山(韵)头气是什么?

  祂就是一幅纵横精绝的字,一卷浑然天成的画,一本回肠荡气的书;祂就是一座曲径通幽的园林,一处钟灵毓秀的山水;祂就是一曲委婉悠扬的歌,一首动人心弦的天籁;祂就是血脉的传承,就是天地的造化;其实祂更是一种无远弗届的情怀!

  山头气是做古树,喝古树,藏古树的人绕不开的概念;祂不是唯一的追求,却是一种对美的欣赏。真,纯,美:人所共求,能简单的从一片树叶中就获得,只能说这真是上天的恩赐。

  2007年,有茶友问我,怎么看“山头气”?

  我那时就认为“山头气”,要具体形容不可能,但是我们通过联想,是可以概括其内涵与外延。山头气就像我们走进一处精美绝伦,用心修建的私家园林:这里一处假山,哪里一方池塘;此处繁花盛开,彼处曲径通幽;这边一座小桥,那边一座凉亭;小中见大,缩景入园,包容天地。这种感觉,这种理念,这种景观――只准此处有,它地无处寻。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从最开始到茶山――就喜欢乱喝茶,无论什么茶见过没见过都试;喜欢到处闲逛,恨不得走完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每一处;喜欢和茶农聊天,喜欢问他们,喜欢了解他们的喜乐,他们和先辈的历史。

  于是我就自觉这里的“天.地.人.山.水.茶”,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似乎都溶入我的脑海,时刻在心中流淌,感觉到我理解了这里的一切。

  今天,我已经上茶山快十年,经历更多感悟更多,经验教训也更多;但是到现在,我也不能推翻当年我的这种感悟。

  甚至因为熟极而烂,偶有懈怠;似乎缺了当初的好奇心,当年的简单;现在的感悟,似乎还没开始来时的那种直截了当,直面本来。

  正欲哀叹:“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可难道说我就真的没有进步吗?用心做的事,付出的努力――难道会一点都没有回报?

  也许从经济,功利的角度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不以物质享受考虑,不以大富大贵与否,不以成功学为单一的衡量标准。我可以说:“不是的,这么多年,我的确时时刻刻有所收获,有进步”。

  我经常可以在某个寨子,做出.收到与众不同,与往昔不同的好茶;喝到从未尝试过的逸品――甚至是生长在那里,却没有那里山头气的极品!犹如一处山水,看似亘古不变。突然却又雁过长空,于湖心留下倒影;虎过丛林,于树木草丛留下腥风;过后仔细去寻,但再也不见。那我们该说它“来过还是没来过?”原来我对“山头气”理解――还是太肤浅!

  祂从来都不是死的!祂不但存在那片树叶,那杯茶水更是活在我们心中!祂就是――那里的天与地,那里流淌的时间,那里的山川日月,那里的阴与晴,那里的旱与涝,那里的先辈与子孙,那里的习俗人情,那里的矿脉水土,那里的生灵那里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