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中国特色历史普洱茶茶文化

中国特色历史普洱茶茶文化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历史是一位伟大而严峻的老师,他会客观、公正地教你认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把握自己。“审之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此言出自《吕氏春秋·长见》,其意为过去、现在、未来之事前后相承。了解现在,即可体察过去;同样了解过去,亦可推测未来。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包括生产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和文化科学发展史。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和主体。一方面与自然对称,另一方面与现状对称,但三者是密切相联的。人类对自然的斗争,是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自然也在不断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现状则不断随着时尚的推移而转化为历史。在习惯上,人们把有关历史的记载和阐述也称为历史。斯大林说:“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许多世纪以来依次更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史,是生产力和人们生产关系的发展史。”(《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7页)。在习惯上,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文化则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称为世界茶叶之乡。中华民族的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先认识并种植制作茶叶的民族。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传说中尝百草的“神农”就发现了苦茶这种植物(那时,人们把茶叫做“苦茶”)。史书载“炎帝崩于茶乡”,所以把神农死的地方称作“茶乡”。我国劳动人民对种茶、采茶早就有很精辟的研究和总结。东晋(317—420年)时,有位叫郭璞的人,他在《尔雅注》里讲过:“今呼早采者为荣,晚取者为茗……”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了采茶的早晚与茶质的关系。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写作了三卷《茶经》,总结了劳动人民长期经营茶树的实践经验,内容丰富,见解精到。光是烹茶用的器具,就记载有24种。陆羽是世界上第一位茶叶科学家,对茶道很有研究,被世人称为“茶圣”,在茶界推崇至今。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书中指明了茶的产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出使南诏的唐使樊绰在其所著的《蛮书》卷七载:“茶出银生(今云南景东)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家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杂椒姜烹而饮”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饮茶方法,至今仍有人沿用。“采无时”是说“采茶不分季节,一年到头都可以采,这正是云南南方亚热带气候条件的优越。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据专家考证,唐代“银生城”即“银生府”,是唐朝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即今云南省景东县,所辖地域为西双版纳和普洱市。“银生城界诸山”当指有茶的哀牢山、无量山。“银生节度”所辖的县,包括当今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蒙蛮舍”中亦有“濮蛮”,或许当时就叫“濮茶”,其用“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法,至今仍保留在佤族的擂茶和基诺族的“凉拌茶”中。

  宋代李石所著的《续博物志》继《蛮书》之后也有类似记载:“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清代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洱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曼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书中明确记载了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

  明代流行的是“蒸而成团”的紧压茶。明代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记载:“车里之普耳(即普洱),此处产茶。澜沧布朗族叫“蒸而成团”的圆形紧压茶叫“腊广”。明代谢肇淛《滇略》中提到的“普洱”没有“洱”字,就叫“普茶”。清嘉庆四年(1799年)檀萃写的《滇海虞衡志》曰:“普茶,名重天下”,也是说“普茶”。“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只说“普茶”,而无“洱”字。此记载指出了银生府的“普(濮)茶”,早在唐代南诏时期就已经销往西康、西藏等地“西蕃”地区了。

  到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已有详细记载:“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盛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属有茶山之处……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八色。……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作为贡品团茶,每年向清代朝廷进贡有一定数量。

有用+10
分享

诉说普洱老茶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八七年底,普洱茶开始直接地进入台湾市场。八八年,台湾茶艺界组团到云南考察,带回来了样品,但以青沱、青饼及七子饼为主,这一趟并未掀起很大涟漪,但却是一个开端的萌芽,较多文献、信息进入宝岛。当时对普洱茶称谓,大体上仍以远年普洱、陈年普洱、不知年普洱等称呼,市场受香港影响很大。

 

  香港九七大限前夕,港人开始大清仓,做后续移民等动作,造成大量老茶不断涌现。吕礼臻、何健、周渝、邓时海等从香港搜到不少老茶饼,有些虽有内票、内飞等注明出处,但更多也不知其所以然;那时是在一片狐疑中,掰开每片老饼,用力的喝,不断的试、不停的比,吕礼臻等更是用力的卖...

 

  历史的普洱,是源远流长,在昔日有其风光的一页,由文献古籍,可见一斑;本文受限于时间及文长,就以现今普洱发展始末,做切入点,以一位过来人初浅的经历,论述走在茶马古道上一步一脚印的心路旅程。

 

  全世界普洱茶发烧、发热,约是六、七年前开始,但对一群茶疯子而言,早在公元一九八0年已开始展开一阵接着一阵毫无间断的追逐骨董普洱茶风。近廿多年光阴如梭,但也扎扎实实地见证普洱茶由黑翻红的传奇。

 

  时间回溯到公元一九八七年底,海峡两岸关系缓和,普洱茶开始直接地进入台湾市场,在公元一九八八年(民国七十七年),台湾茶艺界就已组团到云南考察,带回来了样品,但以青沱、青饼及七子饼为主,这一趟并未掀起很大涟漪,但却是一个开端的萌芽,亦是较多文献、信息进入宝岛时刻。当时的台湾、香港及东南亚普洱茶世界中,仍呈现传统的喝普洱茶方式,尤其是香港、澳门等主要在茶楼饮茶、喝普洱茶,只有少数几家有较专业的各式普洱,对普洱茶称谓,大体上仍以远年普洱、陈年普洱、不知年普洱等称呼,一般市场上受香港影响很大,入仓的普洱味道特殊,因此“臭曝茶”称谓不胫而走。

 

  追寻普洱茶根源萌芽期,约过了二、三年的蛰伏,接着是黎明前暗涛汹涌期。

 

  先是远年的下关沱茶,接着红印、绿印甲、乙级(香港人称蓝印)、香菇头(鼎兴末代紧茶)、福元昌、同兴、同庆等大量地从香港出仓,让这群疯子感受到一股新的旋风正在吹拂着。

 

  此时正是香港九七大限前夕,港人开始大清仓,做后续移民等动作,造成一些不知名的茶饼,不断地涌现,台湾茶人大部分只接触到红印、绿印、黄印及沱茶,最早应是宋聘、双狮等,其余则是一知半解。

 

  吕礼臻、何健、周渝、邓时海等从香港搜到不少老茶饼,有些虽有内票、内飞等注明出处,但对云南地形实在不熟悉,也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则甚至出现法文,到底来自何处,根本查不到数据(后才知道来自越南河内的圆茶),那时是在一片狐疑中,掰开每片老饼,用力的喝,不断的试、不停的比,因为出炉的老茶饼、紧茶,比喝的速度还快,吕礼臻等更是用力的卖,让更多人都有首度接触了骨董普洱茶的机会,以他们的职业敏感度感受到这是“千载难逢”,这股推广之风,也造就了饮古董普洱茶另一股旋风港人受茶楼饮茶风气影响,对熟成的普洱较有兴趣,这些陈年的老普洱就一堆又一堆的进入台湾市场及搜藏家手中。

  直到公元一九九三年四月,云南省思茅举办首届的中国国际普洱茶学术研讨会,这群研究热络的疯子那会错失这种良机,风尘仆仆地飞往参与这场盛会,与来自云南省各主要茶业机构、研究所及云南大学教授、北京中国茶叶公司等大陆的茶叶产、官及学界共同首度面对面的探究普洱茶。

 

  但由与会各专家学者及业界提出的论文、会中讨论的内容,加上会场四周及茶叶街逛览,发现所呈现的云南普洱茶,干篇一律是新茶,少数商店可买到渥堆的普洱茶砖,请了李松青、张顺高、王郁凤等喝咖啡,但我们谈的是陈年普洱茶,愈陈愈香的东西,他们却完全停留在绿茶普洱茶概念中,大有“鸡同鸭讲”感慨,不过,邓时海带来的一颗末代紧茶,给曾经在云南做过茶,移居美国的楼杨丹桂女士相当大震撼,她家昔日就是云南古老的茶商,她这次也提出了“新茶路考”的论文,而王郁凤的论文,亦提及清宫普洱等论证让台湾来的寻根茶人感受到异中有同的观念。

 

  包括王郁凤的《普洱茶与清皇朝》,一位云南大学年轻讲师温一波提出他走访的茶马古道记实,这些概念在日后追查普洱茶历史中,均发挥相当大的魅力,但当时并不被大会所重视,有些论文如茶马古道即使后来出论文集仍未收录,但这也是促成我却追寻茶马古道的根源,利用研讨会空档,立即驱车赶赴普洱府,走了一段[茶庵鸟道],走在崎岖的石板上,正值夕阳西下,一轮夕阳高挂,遥想当时普洱茶还未兴盛状况,真的颇有[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的感触。

 

  第一年的这一趟,也到了历史名城普洱府及普洱茶厂走一遭,当时普洱茶厂厂长认为他们最好的茶是“普洱绿海白毫”,不卖,可是也大方送每人一百公克做纪念。

 

  当时为了争普洱茶的原乡,继思茅之后,西双版纳也在首府景洪配合每年的泼水节盛会接续举办[茶王节]活动,并展示了一些古老普洱茶照片,一点一滴的蛛丝马迹,都成为台湾茶人曰后寻根的主要线索之一,从点、线进而面,逐渐的串连起来,这亦是后记。

 

  首度参与普洱茶盛会,台湾共有十五人与会,声势相当浩大,事后证明亦是推广普洱茶最有力的生力军。当时在街上买到了《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这本书,经过影印后传阅,成为来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九四年进军古六大茶山之一易武重要的线索。

 

  这本选辑可贵之处,在于集结了许多散佚的古六大茶山资料,包括易武的断案碑、老茶庄照片、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忆(是由已故倚邦最后一位土司曹仲益记录的),另外,还有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的古六大茶山访问记,上面名列了我们手上有的老茶饼,包括同兴、同庆、同昌等,上面的资料注明是在易武街。

 

  来年再度上路,由当时的中华茶艺联谊会会长吕礼臻领军,先出席在昆明举办的国际茶文化节活动,与勐海茶厂老茶厂等亦是漏夜长谈,一阵的追问,另一重点锁定在易武,当时当地导游根本没听到这个地方有什么可游之处,还不解的骂我们神经病,到荒郊野外去干什么,易武实在地处偏僻,无旅馆等,第一夜选择了最近的孟仑,睡一间小旅舍,我、何健、吴芳洲摸黑进入颇具规模的植物园,发现一间宿舍亮灯,竟然不分青红皂白闯进去,没想到是找到宝了。

 

  当时的主人是一位研究员,工作之余靠搜集蝴蝶标本增加收入,在聊天中,他告诉了我们其家人是易武人,早期制饼完全是手工,有木模和石模,日后何健找到老的“揉茶石”,和这次的夜访偶遇有很大关联。t

 

  就在那一天,踏入易武老街的那一刹那,我被震撼住了。

 

  或许,这一天应该是改变历史的一天,一行共计十九人,共同见证了历史的时刻。有人为文指出,这十九人当中,包括黄教添、陈炳叙及谢木池等,这是错误的,实际上除了我们几个研究者外,大部分是茶艺圈的业者。

 

  当时易武乡公所的小郑(郑军民,十多年后今天,已高升为易武乡副乡长。当时及之后几年,他对我们帮助相当大,带着我们出入落水洞等地,为人热诚,又毫无怨言,对他心中只有感激)看到一群“蕃仔”来到,他抱怨说,这些居民饭都吃不饱,您们是来干什么的。

 

  就在公元一九九四年八月,由时任易武乡党委书记兼乡长吴正金,副乡长李家能等人被这群不速之客也惊扰到,不到百人的村民更是以相当惊讶的眼光,看着这群[猴子]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如今,这群猴子,却是孙悟空的金棒七十二变,将易武变成繁华小镇,这恐怕是当初这些居民想都没法想的,造化弄人,却也从此改变命运,成为一个普洱新市集)。

 

  由副乡长李家能找来已退休曾任易武区区长张毅,解说易武的现况及所遗留昔日老茶庄辉煌年代景观,由于他老人家当时正在写乡志,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数据,由其一路导览,使得我们这一群虽第一次踏入被形容是“蛮荒”之地的小镇,却着实有入宝山而归感觉。

 

  在老乡长解说着一世纪前名扬中外的茶庄时,又是钱利贞宋聘号、又是同兴号,又是车顺号,当时已有[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感觉。清朝的[瑞贡天朝]匾额,就是在这一趟挖掘出来,后来在混沌年代,还有人趁机做出[朝天贡瑞]茶饼,令人啼笑皆非。

 

  据张毅后来自己写的记录如此形容着“他们边看、边问、边记,还拍照,谢谢之声不离口,连用餐时间前几分钟,都不放过,问这问那…,曾至贤、陈怀远还把我向他们作的介绍材料,逐一的翻,四筒胶卷,全部拍完(当时尚未流行数字相机),带回台湾又用计算机打印出来,这成为他们这次考察最大收获。

 

  不错,就是这份数据,光是用计算机打字,就花了我二个多星期时间,后来所有普洱茶书的资料,都是来自我搜集及不眠不休漏夜打的这份资料,可惜,均未向他们收取费用,否则应可收回一些成本,毕竟这是相当大心血,而大部分引用的人却连一声感谢都没有,让人有遗憾的感慨!

 

  这次破冰之旅,揭开了易武三大老茶庄宋聘、同兴及同庆神秘面纱,同时也将同昌黄记的老武将房等给曝光了,更点出许多当时作饼茶的老故事,而一条茶马古道历史的传述及追寻,也逐渐被揭露及受到各界重视。

 

  后来拍摄茶马古道影集及茶马古道进京北京,都是在这种历史冲击下成形。我为“断案碑”拓文,也成为重要史料,因为后来它不幸“断裂成两半”,‘十足的“断”案碑。

 

  当时的易武,实在是荒凉,两条街,一条是老街,一条是让主要干道,一间小吃店,几家杂货店,几乎无外人沓至,有着茶人胸怀的吕礼臻、何健等感慨万千,他站在街头遥望着黄沙滚滚的昔日老街、茶马古道,心中许了一个愿望,那就是重新恢复传统七子饼茶的制作方式,让易武有第二春。

 

  现在到易武逛览,犹如普洱茶风起云涌般,已是相当繁荣,但您觉得很难想象,当初易武的模样,当时落脚这个小镇,晚上是没电灯的,还要点烛火挑灯夜战,洗澡更是只是利用三更半夜,穿着短裤,躲在古井边,迅速以类似军火战斗澡方式解决,生活及交通等不方便,比起现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只是,当时小镇给我们这批南方客是热情,是坦诚相见,所看到所拍摄的都是朴实的古老村庄模样;如今,发达后,那种人情味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当初海峡两岸茶人等共同为重塑易武第二春的那种傻劲,也完全被抹煞的,有的是争谁是领导流行的?争谁是开强辟土的功臣?甚至谁做了第一块传统的元宝茶,都被扭曲掉,功利?名禄?自古以来,恐怕都是如此罢!

 

  一个历史的偶然,成就了“普洱茶”,但也来之不易,诚心的期待它再回复当初秉持的永续经营,那时历史才会再记录一笔,茶马古道也会再马铃声声慢,一直吹响永远的茶山号角。

胃病患者可以喝普洱茶吗?

胃病患者可以喝普洱茶吗?

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会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的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这是国内外崇尚饮用普洱茶的消费者称谓普洱茶为“美容茶”、“益寿茶”的主要原因。那么喝普洱茶会对胃病患者有坏处吗?

胃病患者喝普洱茶的坏处:

一、溃疡病人不宜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二、胃病患者不宜喝新茶,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不然喝出的坏处会很多;

三、胃病患者空腹不宜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

四、胃病患者不宜喝浓茶,常喝浓茶,可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容易造成胃液稀释,不能正常消化。一个人每天正常分泌胃液是15~25升,这些胃液能够对一个人每天所摄取的食物进行合理消化。当大量喝浓茶后就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

胃病患者不宜喝普洱茶,但熟茶有养胃护胃的作用,可以少量饮用一些熟茶。

在医学临床试验的证明下,普洱陈年老茶、熟普确实有着保护胃的作用,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其原理是普洱茶经发酵后,产生大量的衍生物质,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绿茶与乌龙茶内含的茶多酚高于普洱茶,但茶多酚属于大分子,空腹饮用,会对人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

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的普洱茶(即新制成的普洱生茶),也不能大量空腹饮用。因此,自然发酵并达到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和陈化三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都具有“暖胃”的功效,其主要原因都与小分子有关。

普洱茶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

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普洱茶刚开始它跟其它茶一样是属于弱碱性,但是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它的茶性也会开始改变。主要看茶的汤色,当汤色转到葡萄红的时候,这个茶已经比较具备了人体的保健作用,这个茶已经由弱碱性变成了碱性,对于酸性体质,肠胃比较虚的人喝了以后肠胃、消化系统会越来越好,所以才会有养胃的功效。

养胃就得喝普洱熟茶,因熟茶中的有益菌成分,会帮助保护胃黏膜,长期饮用对肠胃功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普洱茶熟茶是一种全发酵茶,茶性温和。

切记:胃病患者服药时一般不宜饮茶,服药2小时后,饮用些淡普洱茶、糖红茶、牛乳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疗效。

三种普洱茶饼的饮用方法介绍

普洱茶是很多人都喜爱的茶品。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香气物质。同时对养胃与减肥都有很好的做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饮用普洱茶饼呢?下面就就介绍三种普洱茶饼的饮用方法给大家。

三种普洱茶饼的饮用方法介绍

1、熟饼:温度相对要高一些,最好100度。其他和生茶相似。但有些熟茶不揭盖反而更香。

2、老茶:要求和熟茶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他冲泡时可以留些根,即每次出汤不必倒得那么赶净,而是留一部分。因为老茶的茶气较弱。

3、青饼(生茶):水温在80--95度左右,水温太高容易烫伤茶叶,冲出苦涩味,但有利于发散香味和茶味快速浸出。先洗茶,一般洗一到两遍。一道茶冲泡的好不好,关键在洗茶这道工序,不能小看。主要决定于水温,和冲泡时间,出汤的速度,这些最好自己感觉。切记出汤后要打开壶盖或碗盖,否则容易损害其香气和品质。每次出汤力求干净。

普洱茶饼的泡法:

1.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盖内。

6.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以上就是对三种普洱茶饼的饮用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