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贡茶在清宫中的几种使用方式

普洱贡茶在清宫中的几种使用方式

2019-03-20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普洱贡茶自清初开始进入宫廷,其进贡历史一直延续到清末,长达200余年。普洱茶不仅大量用于宫廷日常生活,同时还被用在祭祀、医药、赏赐及礼品等方面,特别是作为国礼赠送外国使臣,更使普洱贡茶声名远播。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普洱贡茶在清宫中的几种使用方式。

 

  1、作为日常饮品

 

  清宫中上至皇帝、后妃,下到太监、宫女很多人都饮用普洱茶。只是皇帝饮用的大多是有地方官员直接进贡给皇帝的,饮用数量上并没有限制,如:从光绪二十八年一整年时间内,“皇上用普洱茶,每日用一两五钱,一个月共用二斤十三两,一年共用普洱茶三十三斤十二两……一年陆续漱口用普洱茶十一两”。

 

  乾隆皇帝曾经在诗中称赞普洱茶“独有普洱号刚坚”,赞扬普洱茶的品质,从而影响到社会上对普洱茶的评价,“总以刚坚者为细品,轻松者叶粗味薄”。当时世人对普洱茶已经非常认同,特别赞扬其刚坚的品质,也就有了“普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记载。而冬饮普洱,夏喝龙井已经成为清宫饮茶风尚。

 

  在清代宫廷,上至皇帝、皇后,下到宫女、苏拉等杂役都会有一定的例份茶,这些茶叶通常会以“月例”或“年例”的形式发放,宫中使用普洱茶的数量之大,从例份茶上就能看得出。

 

  皇帝会在节日(特备是三大节)期间向皇太后进献茶叶并赏赐一定数量的茶叶给周边太监等人。如“嘉庆二十五年端阳节之例,进皇太后、诚禧皇贵妃等位大普洱茶八个,女儿茶五十个;赏王子大臣翰等普洱茶三瓶……”

 

  2、药用与祭祀作用

 

  在普洱地方繁衍生息各族的历史上,普洱茶首先是作为药材被认识的。明清学者曾经多次提到。清人王昶在《滇行日录》中记载:“普洱茶味沉刻,土人蒸以成团,可疗疾”。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的描述。清宫也十分重视普洱茶的药用价值,在普洱茶膏中就将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的记述覆于其上。罗养儒《云南掌故》中也说:“用普洱茶制作之茶膏,较它省为佳,若遇喉症,噙半块于口,不到半日病即消除,因此北京之人视云南茶膏为珍稀之物。”

 

  清宫中用作祭品的茶叶大都是由皇帝精心挑选,普洱茶也位列其中。普洱茶用作祭祀的相对较少,主要是在一些宫殿内上供使用,而每年按时令举行的祭祀中都会使用大量的洁净奶茶,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普洱茶。

 

  3、作为赏赐品使用的普洱贡茶

 

  每年皇帝都会赏赐臣下一些物品,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茶叶,特别是普洱茶。一般是赏赐给周边近臣或者太监等。皇帝以普洱茶赏赐给臣下,说明普洱茶在清代宫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代西北诸游牧民族对茶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以茶解油腻。所以在下嫁蒙古的公主、外藩、进贡使者到京城进贡的时候,皇帝都会赏赐大量的茶叶,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普洱茶。

 

  除了节日等定期要进行赏赐之外,皇帝还根据自己心情的好坏,不定期地赏赐给臣下一些物品,包括普洱茶。

 

  清廷对外国本着怀柔远人的目的,以厚往薄来的宗旨给予来清朝的外国使臣很大的赏赐。赏赐中也包括大量的普洱茶。如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时,乾隆皇帝就赏赐了大量的普洱茶。

 

  清代,普洱地方沉重的贡茶任务,使得茶农承受着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清代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也是政府机构对茶业的干预和引导作用的结果,普洱贡茶由民间到宫廷经历了一个对茶叶品质不断求精的过程。宫廷在对贡茶的评价、反馈和使用数量等,对茶叶生产技术和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一个竞争和促进的机制。通过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交流,普洱贡茶在保证宫廷使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品质,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有用+10
分享

其实普洱茶等级≠普洱茶品质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认知:等级就意味着某个物品的品质,于是我们一直认为特级品、一级品的品质肯定是高于三四级的。那么,普洱茶也是这样的吗?

  其实不少人同样认为普洱茶等级与品质是相关联的,于是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商家说自己产品采用一级料、特级料为原料,以提高自己产品的品质。然而,普洱茶等级与普洱茶品质并不能够划等号。

  普洱茶的级别划分是以茶叶嫩度为基础的,嫩度越高级别就越高。那么判定普洱茶等级的方法就是看芽头多少,通常情况下,特级条索紧直较细,显毫;一级条索紧结稍嫩,较显毫;三级条索紧结,显毫;五级毫就少很多了,七级及其以上条索更加肥壮粗实,叶梗也会更多。

  明白了这点,就很容易搞清楚一个问题:普洱茶等级≠普洱茶品质,因为并不是普洱茶嫩度越高,其品质越好。用料等级相对低的产品,由于其茶梗较多,其实是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耐泡度的。再比如老黄片,可谓是用料最粗糙的产品了,但是老黄片却以滋味平和、甜味显深受许多茶友的喜爱。

  总之,等级只能是我们了解普洱茶产品的一个方面,至于品质,还得通过多方面共同进行考证。

大滇说茶1001夜之74:读普洱老茶四

大滇说茶1001夜之74:读普洱老茶四

  普洱茶吧网资讯:大滇说茶读普洱老茶四,今天讲述号级茶中的“同兴号”。关于同兴号,爱好者需要记住以下要点:

  第一,是号级茶中最早的字号,成立于1733年;

  第二,号称采用倚邦茶山,曼松原料制作;

  第三,老茶汤色发黄,而非发红;

  第四,特性:嫩比老香,新比旧酽,最宜新饮;

  第五,现存的同兴号普洱茶,1921-1934年间,称为早期同兴号,1934-1949年称为同兴后期圆茶。

  而简单的区别在于,1935年启用了中英文对照的内票,内飞也有所不同。

  早期的同兴号,从饼面可以看见炭化痕迹,有黄片,怀疑里面夹杂有秋茶。大致外形欣赏,跟之前我们讲述的几家不同,同兴号的茶,在数十年的制作历史上,选料标准一致,基本属于当时较高档的普洱茶,用料以倚邦地区为主。虽然未必能肯定都是以所谓的曼松贡茶为原料,但大体方向不会有错。

  曼松的茶进贡给慈禧太后,据说慈禧太后较为喜欢这种号称“女儿贡茶”的产品,而《红楼梦》里贾宝玉所饮的女儿茶也是小叶种的贡茶了。大滇飞扬在较早的文章里,也写过类似的观点,即这些茶应该属于绿茶,采自小叶种制作的晒青绿茶,旧称滇青。贡茶应该还是以新鲜为主,而且当时的采摘,据说是二月份采摘,摘取芽尖后,制作贡茶后才允许民间摘茶制作商品茶。第一是小叶种茶,第二是芽尖茶,第三是晒青茶,这就是贡茶的本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未见发酵工艺,进贡给皇宫后,也并不存在后发酵,这是大滇飞扬认为,这些贡茶是绿茶的原因。

  清朝所谓,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观点,显然在于,龙井经过夏天,香气已经淡薄,而云南的小叶种普洱茶,却因为叶片肥厚,香气能够保存较久。我们在比较龙井的叶片和倚邦小叶种叶片的时候,明显会发现,云南小叶种的叶片厚度是龙井的几倍,更多的机理我无从解释,作为贡茶,并非全国是皇家自己享用,我们无从知道到底有没有保存陈年散茶的习惯,但我们可以从史料上看到,贡茶,经常作为礼品赏赐给大臣或者作为国礼送给其他国家。

  现今,从老茶可以证明的是:同兴号圆茶,不如同一时期的易武茶浑厚,似乎不能很好地表现越陈越香。而我们看到的资料,汤色发黄,而非易武茶的发红,似乎也显示出小叶种茶跟大叶种较大的区别,茶气偏弱。

  现今的曼松贡茶,似乎因为一个贡字,身价百倍,但制作成普洱茶饼茶,好像缺乏依据。全芽,小叶种,起码从我见到的曼松贡茶来说,无论数量还是品质,似乎都更适合作为绿茶来评鉴。而后期移植的大叶种茶,以及种植的小叶种茶,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茶的口感相当不错,但价格已经偏离了价值。

如何正确品评普洱茶!

观茶汤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1、茶汤颜色

新茶期:黄绿(1-2年)、金黄(3年)、橙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2、透明度

浑浊、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

3、粘稠度

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闻气味

1、不成熟的

青草味——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香——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三千茶农神秘老寨

2、成熟的

蜜香——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三千茶农08经典砖(普洱熟茶)

3、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4、异味

烟味——烟气被茶叶吸附所存留的气味。

焦糊味——茶叶被部分炒糊的气味。

炒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糯香古树普洱

5、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6、香气质量

高扬——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尝味道

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1、汤感: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2、水路:粗糙、滑的、丝滑的

3、喉感:干燥、发干、甘甜、润。

4、回味:持久、中等、短暂、无。

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