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普洱旅游地碧溪古镇—云雾中的恬静村寨

云南普洱旅游地碧溪古镇—云雾中的恬静村寨

2019-03-20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碧溪古镇东城门

 

  出墨江县城向北而行,20公里的老路山环水转(高速只有9公里),分外悠扬。事实上我是喜欢这样的老路的,因为有想象和期待,像一首明丽清新的小令,值得回味和咀嚼。而新修的高速公路更像一篇平铺直叙的会议文件,又臭又长、空洞无物,会后你甚至根本想不起台上的领导都讲了什么。有一年我从墨江走老公路到江城,一路上的美景把我醉得七荤八素,那些奇山秀水、飘渺的云雾、恬静的村寨,都深深地扎根在我关于边地的记忆中,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够的心情,我愿意沿着这样的老路再去走上一回,徒步或者乘车。是的,高速公路为我们带来了速度和便利,但速度让我们不明就里,你看到的可能更多是路边的护栏。呼的一声,都过去了。

 

  在去碧溪古镇的途中,路边往往是那些先声夺人的芭蕉翠竹,默默地依依地站着,远处池塘里两只肥鹅在自由自在地嬉水。因为刚开春,田里的秧苗还没栽好。群山怀抱中的碧溪古镇显得有些忙乱和局促。它位于高速公路边上,走高速也就五分钟的车程。

 

  说起来碧溪古镇大有来头。这里不光有民国时期“光复英雄”、“护国将军”庾恩旸的故居,还是当红歌星、香港著名艺人庾澄庆的家乡。著名的茶马古道,就从它青砖碧瓦的心事间悠悠流过。

 

  碧溪古镇原名碧塑,是明朝恭顺州故地。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60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历史上碧溪古镇曾经是滇南重镇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无数运送普洱茶的马帮和商旅,就从镇中的“官马大道”经过。他们在这里歇脚和交易,交通的便利加上商旅频繁,让这个几乎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曾经盛极一时。

 

  古镇的建筑风格、街道房屋设计独具匠心,整个古镇以十字街道为中心,分为四个城区,十字街中间的八角亭是古镇的中心。民居多由四合天井、四合院、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以及“一颗印”等不同风格建筑艺术精髓汇聚而成,屋脊、檐口、石雕、门窗、围栏、木雕、砖雕、水墨素绘、石色彩绘斑斓耀眼,古色古香,造型庄重优美,充分体现了明代汉文化的精彩和韵味。

 

  历史上古镇还有城墙和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门上有炮位和枪眼,俨然一座戒备森严的城堡。据传碧溪古镇的汉族祖先是随明朝大将沐英入滇的江浙人士,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经商理念,而且崇文习善,文风兴盛。明政府在此设立管辖墨江的恭顺州长达128年之久。

 

  碧溪古镇是寂寞的,寂寞得像残留在历史夹缝里的一副标本。行走在空空的街道上,沿途都能看见那些接近朽腐的雕花木楼,和密布在瓦檐上的蛛网。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几个老者坐在角楼下面悠闲地聊天。偶尔会有几个“驴友”拿了相机,对着陈旧的瓦檐和残破的石雕一顿狂拍。街边的客栈也都是原来的样子,粼粼的碧瓦似乎在诉说着那些遥远的往事。一座寂寞到伤心的古镇,在时光的洗礼中摇摇欲坠,它渴望着浴火重生,渴望着被一场微雨洗尽无边的落寞和忧伤。

 

  古风依旧的小镇曾经人杰地灵。庾家无疑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从这里走出的庾氏三兄弟,都是云南历史上有名的角色。三弟恩旸早年与李根源、唐继尧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并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并倡议和指挥了云南的“重九起义”。后来历任滇军军长、贵州都督、云南讲武堂校长等职,是滇黔军界著名的风云人物,几与蔡锷、唐继尧齐名,死后被追赠上将军衔。二哥恩锡曾任民国时昆明市市长,出资修建了“庾家花园”,并创办了第一家机制卷烟工厂——亚细亚烟草公司。其生产的“重九”香烟,就是为了纪念弟弟领导的“重九起义”。这种烟我初来云南时还抽过,只是现在已经不见了踪迹。大哥恩荣曾任富滇银行总办和云南财政厅长、参议员、红十字会昆明分会会长。

  碧溪古镇

 

  三兄弟曾经权倾朝野,名重一时。至于其孙辈庾澄庆,已经算是现代的细枝末节了。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繁华过后,满目苍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流年风雨见证着这座曾经盛极一时的小镇的兴衰沧桑。

 

  世事原来如此。

 

  碧溪古镇盛产细米线、火草粑粑、紫米粑粑、凉粉、豆腐和各种哈尼族风味小吃。若是能来,不妨慢慢品尝一二。

 

  离开碧溪古镇时,阳光正好。对面檐角下挂着的半个月亮,泠泠地让人心里发凉。

 

  墨江值得一去的地方还有墨江文庙、泗南江万亩桫椤林和老毛寨高山草甸。事实上任谁也无法看尽所有的风景,就像我们无法一一遍历所有悲悲喜喜的人生。而留在我们心里的,也许是真实存在但永远不能抚摸的“一米阳光”。

有用+10
分享

易武茶区名山普洱茶特点

  易武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据史料已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本节我们就来详细了解易武茶区易武麻黑、易武高山寨、易武刮风寨、易武落水洞及易武弯弓普洱茶名山的普洱茶特点。

 

  1、易武麻黑

 

  麻黑村委会是易武六个村委会之一。麻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全村以汉人为主。六大茶山鼎盛时期,汉族人或从石屏,或从江西来到这里,制茶贩茶,茶叶兴麻黑兴。

 

  麻黑人世代种茶,不管经济好与否,麻黑人都从未停止过制茶,这种世代相传的手艺在这里得到了传承,麻黑人个个都是管理茶园的高手,个个都是采茶制茶的专家。这里的人们一直遵循着祖先传下来的手工制茶技艺,遵循着与自然和谐共生。

 

  麻黑茶品质上乘,除了工艺独到,更源于麻黑生态环境优良,周围植被茂盛,所以,历来麻黑茶都被看做是易武茶品质的标杆,价格的风向标,更有无数普洱茶爱好者更把得到一饼麻黑茶当做是及其珍贵的事情。

 

  特点:麻黑的茶气和香味没有刮风寨的高扬,醇厚饱满,汤色黄亮,柔中之美,所以算是易武茶中的老二排行。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2、易武高山寨

 

  高山是易武茶园生态最好的村寨之一,也是易武各村寨中茶树没有被大面积矮化过的村寨。高山寨是一个主要由彝族构成的村寨,当地人称之为“香堂人”,是这里的本族,先于汉来到这边土地,开荒、种植、管理茶叶。

 

  而高山人管理茶园,历来注重生态保护,不把茶园周围的大树砍掉,不过度修建茶树,不施肥,不打农药,和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高山茶和易武其他村寨的茶品质外形都略有不同,高山茶香气高扬,茶汤滋味浓厚,饱满,内质丰富。

 

  2012年易武斗茶会上,在以村寨为单位的毛茶评比中,高山茶以它独特的口感及优异的品质赢得了评委的青睐,获得了当年的第一名。

 

  3、易武刮风寨

 

  刮风寨是易武乡麻黑村委会的一个瑶族聚居村寨,距易武乡政府32公里,距老挝边界仅2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2100毫米,现有耕地2663亩,林地447亩。刮风寨茶山在易武七寨中海拔最高,在1700米左右,也是七寨中产茶最少的一个寨子,老茶树的保留也最为完整。

 

  公路是直到2001年才修通的,之前基本属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瑶族村落。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5.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为主。

 

  全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3户。人口668人,其中农业人口668人。刮风寨居住的全是瑶族,属于蓝靛瑶。这一支系在中国已经很少很少了。

 

  优越的自然条造就了刮风寨独特的口味,这里生长的几乎都是树龄上百年的古茶树,高的有5、6米高。以前这里的瑶族根本不知道怎样制茶,后来通过茶商学习的。

 

  不过由于技术原因,好原料在茶农杀青时经常弄糊,带烟火味。当然这点缺陷不能掩盖刮风寨古树茶的优秀!刮风寨的茶,无论外形、感觉、香气都与一般意义上的易武茶有所不同,茶汤比麻黑、落水洞一带的滋味要浓烈很多,有一定的野性,蜜香混合花香,香气很足。有一种很独特的香气。由于茸毫很多,初汤稍显浑浊,茶汤颜色较深。口感细腻顺滑,稍有霸气。和丁家寨的也不一样,回甘很持久,越到后面,甜味越足.

 

  刮风寨比其他易武茶茶气足,底蕴厚,回甘生津力更强,比其他寨子的易武茶特点更鲜明。

 

  4、易武落水洞

 

  落水洞茶向来以香扬水柔闻名于世,是公认的易武茶高品质的代表。落水洞寨子属于麻黑村委会,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易武8公里,落水洞是麻黑村委会古树茶的中心产区,其村寨周围几棵数百年的古茶树让这里名声大噪。

 

  落水洞茶出名不仅仅只依靠这里的古茶树及生态资源,更源于落水洞人对茶的认真,对管理茶园的讲究,对采摘的规范,对制茶工艺的严谨。

 

  2013年易武第三届斗茶会上,以寨子为单位的毛茶比赛中,落水洞茶品质量优越,手艺技高一筹,一举拿下了这一次比赛的冠军。这是对一直坚持做好茶的落水洞人最好的肯定。

 

  特点:传统手工石磨压制,条索紧实,呈灰黑色,白毫显露;饼型周正。味道苦涩略显,鲜爽度高,水性细薄,活跃;茶香飘溢清透甘活,数泡后更有甜香,香气微扬;喉韵显,舌底生津。

 

  5、易武弯弓

 

  茶马古道上的“弯弓大寨过去有四百多户人家,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

 

  弯弓茶园的茶是易武茶中最贵的几个地方之一,采摘这里的每一片茶叶必须得战胜蚊虫、战胜寂寞、战胜劳累,翻越遮天蔽日的森林,跨过瘴气叠生的弯弓河,再驾驶摩托冒着生命危险在湿滑的林间小道上穿梭,最后才能将这一点点大山精华呈在茶客的眼前。

 

  更无奈的是这密实的大山中并不是处处都有茶,必须再翻一个山梁才能找到另一片较为集中的茶园。

 

  特点:汤色金黄璀璨,柔和,滋味粘稠饱满,独具魅力的原始森林芳香,回甘生津较好,回甘生津一直延续,喉韵绵延悠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普洱茶中微生物安全性的评价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食品生产与消费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茶叶作为全球消费最普遍的饮料性产品,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茶叶保健功能的发挥,影响每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

  本实验对云南省普洱茶主产区的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从微生物卫生学角度对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普洱茶质量安全特性为出发点,对普洱茶品质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而推动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放心饮用普洱茶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材料与仪器

  1.1研究材料

  本研究以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中主要厂家生产的普洱熟茶(散茶和饼茶)为供试材料,所选样品均具有普洱茶正常的品质特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供试材料一览表

  Thesourcesandtypesofthematerialstested

  培养基:霉菌类培养基(PDA培养基)、酵母属培养基(麦芽培养基)和细菌类培养基。

  1.2主要仪器设备

  SW-CJ-IA型超净工作台、BII.500-S型电热恒温培养箱、S.C.101-1型鼓风电热干燥箱、A13204-N型电子分析天平、JLQ-SI型菌落计数器、HZQ-QX型全温振荡器、高压湿热蒸汽灭菌锅、粉碎机组织捣碎机、显微镜SONY数码照相机、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冰箱、微波炉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水温处理的茶汤中细菌及其优势菌的数量差异

  对采集的3个普洱散茶和13个普洱饼茶分别用25℃和沸水无菌水进行处理,散茶中微生物的计数选用10-4、10-5两个稀释度,饼茶则用10-3、10-4稀释度,涂布培养后,细菌及其优势菌的计数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普洱茶样品中细菌的数量较多,一般105个/g左右,有的可达到106个/g,并且散茶中细菌及优势菌的总量均比饼茶中的高很多。但是经沸水处理后,分离的细菌数量是用室温水处理的细菌数量的一半或更少,而其中的优势细菌的数量也相应成比例的减少,这可能与他们的加工方法不同有关:饼茶经过高温蒸压,而散茶没有经过这道工序。经高温蒸压的饼茶,其中的部分细菌被杀死,所以细菌的量较少。另外,还可能和地区差异及生产工艺不同有关:勐海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中的细菌相对较少,昆明生产的普洱茶中细菌相对较多。

  图1不同水温处理普洱茶中细菌数量(×105个/g)的差异

  Fig1ThedifferencesofthenumberofbacteriaanddorminantbacteriainPu-erhteasamplesdealedbyboilingand25℃aqsteril

  普洱茶样品中的优势菌经沸水处理后,其中的优势菌种类基本保持不变,与温水处理的种类基本保持不变,仅个别茶样中经热水处理前后优势菌种类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这可能是由于存在于其中的一些耐热性细菌遇到高温被激活的缘故。经鉴定,这些细菌多为一些有益的芽孢杆菌。
       

  图2同一普洱茶样品不同处理细菌的数量差异Fig2ThedifferencesofbacterialnumberinthesamePu-erhteasampledealedbyboilingand25℃aqsteril

  2.2不同水温处理的茶汤中霉菌及其优势菌的数量差异

  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霉菌对其品质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普洱茶产品特别是压制茶,经过筛分和高温蒸压后,残留在其中的霉菌数量很少。本试验分别用25℃和沸水无菌水进行处理,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对普洱茶产品中残留的霉菌及其优势菌进行分离计数,其结果见图3-1、图3-2。

  图3-125℃水温处理普洱饼茶中霉菌数量(×102个/g)Fig3-1ThenumberoffungusanddorminantfungusinPu-erhteacakesdealedby25℃aqsteril

  图2-2不同水温处理普洱散茶中霉菌数量(×102个/g)

  Fig3-2ThedifferencesofthenumberoffungusanddorminantfungusinPu-erhteasamplesdealedbyboilingand25℃aqsteril

  图2-1和图2-2分别表示经室温水处理的饼茶和不同水温处理的普洱散茶中霉菌及其优势霉菌的数量差异,由图2-1和2-2可知,普洱茶中霉菌数量要比细菌少很多,仅达102个/g,饼茶中霉菌的数量极少,且以6号茶和7号茶即思茅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中霉菌的数量居多;散茶中的霉菌可达104个/g,其数量是饼茶中的100倍左右,可能是由于加工工艺或生产环境的不同造成普洱茶中微生物数量的差异。散茶中,尤其是9号茶中霉菌的数量较少。
       

  图425℃水温处理普洱散茶中酵母菌及其优势菌的数量(×102个/g)

  Fig4ThenumberofyeastanddorminantyeastinloosePu-erhtea

  普洱茶经沸水处理1-2分钟后,其中的霉菌数量急剧下降,尤其是饼茶中几乎为零,在散茶中只有极个别的霉菌存在,可能是存在于普洱茶中的多数霉菌不耐高温的缘故。

  2.3不同水温处理的茶汤中酵母菌及其优势菌的数量差异

  酵母菌是普洱茶中的一种有益菌,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加工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工艺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很大。渥堆中酵母菌的量可达到107个/g,且随加工进程数量呈下降趋势。本试验对普洱茶产品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如图4所示。

  普洱茶中酵母菌的数量很少,特别是饼茶中酵母菌的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到;在散茶中,也仅达到102个/g,如图4,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不适宜酵母高温高湿生长的要求,或是由于高压蒸汽压制饼茶时,酵母菌不耐热而致死的缘故。

  在散茶样中,9号茶样中酵母菌的数量比其它两个散茶样中的都要少,这可能是地区差异或由于存放环境不同造成的。

  综上所述,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特别是酵母菌仅在普洱散茶中才可发现,饼茶中没有检测到。在所有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多,霉菌次之。

  2.4不同水温处理的茶汤中致病菌的存在情况

  在经过高温蒸压的饼茶中未检测到有害的微生物,仅在个别散茶中检测到大肠菌群和可疑沙门氏菌,但经过沸水处理1-2分钟后,全部被杀死。不利微生物的存在可能是在茶叶流通过程中沾染上的。

  3、结论

  3.1普洱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酵母菌仅在散茶中才可分离到。

  3.2在所有普洱饼茶中均没有检测到致病菌,仅在个别散茶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和志贺氏菌,但没超过国家规定的普洱茶中大肠菌群的MPN/100g≤300。

  3.3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地区差异,总体而言思茅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中微生物较多,勐海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中微生物较少。

  3.4经25℃水处理的普洱茶中微生物的量为105个/g,但经沸水处理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大大减少,没有发现致病菌或可疑致病菌。

  综上所述,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有益菌群,对人体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品饮。转载自《普洱》杂志!

夏季普洱茶的存储方法

  夏季普洱茶的存储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避高温

  夏季的高温会加速普洱茶中的叶绿素降解,叶绿素会不断向脱镁叶绿素转化,鲜绿色会变成暗褐色。茶多酚等物质在高温下自动氧化作用也会加剧;据研究,温度每提高10℃,普洱茶褐变的速度就会加快三五倍,茶叶容易陈化变质。

  避光线。

  夏季的光线要比其他季节强。普洱茶中的植物色素和脂类物质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日晒味、陈味。高级普洱茶对光尤其敏感,经10天照射就会变色。所以要用无色透明的玻璃瓶罐、塑料袋来贮藏茶叶。

  避异味

  夏季物品在高温下易散发自身的气味,使普洱茶更容易吸收异味变质。因为茶叶是一种多孔疏松体,非常容易吸收异味。

  日常生活中,把干茶叶放在嘴里嚼,能消除口中异味,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普洱茶在夏季更应注意不要和其他有异味的东西放在一起。

  避氧气

  普洱茶中的茶多酚是强抗氧化剂,因而其自身极易氧化,被氧化后泡出来的茶汤会变成深黄色,丢去普洱茶的清香。

  避湿气

  夏季是多雨季节,雨水会带来大量的湿气。普洱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很多物质是亲水化合物,容易吸收湿气还潮。

  还潮后的普洱茶含水量增加,当含水量超过8%以上时,普洱茶就会加快变质,滋生微生物后还会霉变。

  因此,夏季贮藏普洱茶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最好的是将茶叶装在密封容器内,然后放入冰箱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