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这些冲泡茶叶的方法,很容易毁掉你的普洱茶

这些冲泡茶叶的方法,很容易毁掉你的普洱茶

2019-03-20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一款茶好不好,除了茶叶本身的原因外,还要讲究冲泡的方式与技巧。要知道同一款茶由不同人冲泡,甚至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两款不同的茶。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冲泡都差不多,过一分则苦涩,少一分则单薄。这就让很多热爱普洱的茶友感到困扰,为什么好像每次冲泡出来的感觉都不太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众多的冲泡方法中,哪几种方法最容易毁掉心爱的普洱。

  一、悬壶高冲

 

  日常冲泡普洱时,有不少茶友习惯于用高冲的手法冲泡,任由湍急的水流冲进盖碗,还有人干脆用起了沿着杯壁转圈的螺旋式注水法。虽然在乌龙茶等茶类的冲泡中,这些手法能够令香气更为高扬,但并不适合普洱茶的冲泡。

  选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过于湍急的水流容易导致茶多酚与咖啡碱等内容物质过度析出,泡出来的茶汤可能会苦涩。普洱茶的口感一向追求香韵沉稳,茶汤醇厚连绵,所以在冲泡中追求注水“轻、柔、平、缓”,而“悬壶高冲”则很有可能导致茶汤香气浮泛,汤感轻薄。

 

  二、猛击茶叶

 

  在一些高香茶类的冲泡总,常常在注水时以水流猛击茶叶,这样有助于香气的散发。但普洱茶不适合这种冲泡手法,因为云南大叶种原料丰富的内含物质,经不起这种猛烈的手法,会导致茶汤过于苦涩。同时猛烈的撞击会导致茶汤失去醇厚的口感。

 

  三、水温飘忽

 

  水温,是冲泡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大部分的茶友日常泡茶中,因设备的原因,水温往往难以控制,尤其普洱茶冲泡使用高温水,不像绿茶红茶的冲泡,可以根据手的感觉来调节水温。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新生普变得过于苦涩,而水温过低则会导致茶的香气低迷。

 

  四、时间模糊

 

  在日常的泡茶过程中,注水、浸泡、出汤的时间完全依靠经验和感觉来决定。当然如果只是自己喝的话,这种泡茶方式是个人选择,也无可厚非。

  五、暴力起茶

 

  起茶这个问题,只在紧压茶中会出现,而普洱茶又大多数都是紧压茶类,砖、饼、沱样样都需要用茶针等装备来起茶。

 

  如果在起茶过程中,将茶叶起的过碎、过整、过厚,或者将叶片破坏的过多,都将导致冲泡中出现问题,这自然会影响茶汤的品质。所以茶友们除了需要练习起茶技巧,将茶叶起成大小适中,厚薄合理、条索完整的薄片外,也需要掌握根据干茶的整碎,微调冲泡时间的能力。

  六、采用统一泡法

 

  熟悉一些普洱茶的泡法之后,有时又会走入教条主义的困境,用同一套手法中的时间、水温来应对所有普洱茶,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误区。

 

  譬如茶叶的整碎情况不同,就需要适当调节冲泡的时间;而如果茶叶的年份不同,水温有可能需要有所转变,譬如泡三年以内的新生普洱就需要将水温降一降,使用90-95度的水。而如果冲泡器具由盖碗变成紫砂壶,或者器皿的容量有所改变,这时候时间也需要调整。

  总而言之普洱茶的冲泡,既需要科学的方法与精准的量化,也需要对一款茶或一类茶不断摸索,不断熟悉,随着经验的积累,自己泡出的普洱茶汤,也终将令人“惊艳”。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冷后浑和冷后酸分别是什么?

普洱茶的冷后浑和冷后酸分别是什么?

冷后浑是指普洱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拿起杯晃动时,有一些象丝络状的物质在飘浮着,再加热后茶汤又会转变清透。据说品质越好的普洱茶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极大,是真的吗?

首先,我们先了解茶汤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不论是生茶,熟茶,茶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茶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以及茶褐素。如果一个茶,茶黄色与茶红素的含量适中,茶色自然深浅适中透亮,此为上乘茶。若茶褐素多了,茶汤色深浅不适度,就不是上好的普洱了。

此外,茶叶中,还含有咖啡碱,这影响着茶汤的口感滋味。一款好的茶,茶汤中茶红素,茶黄素,咖啡碱三种物质产生的络合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于水或产生沉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刚冲泡出汤时,茶汤透亮,当茶汤冷却,茶汤变浑浊。这是因为络合物在水温低于40度时,便不溶解,产生了沉淀。

所以为什么说茶汤冷后荤是好茶?原因就在于此。那么冷后酸呢?

“酸”在普洱茶的味道中常常是“坏”的形容词,这“酸爽”,我想没人想去碰吧。为什么会出现冷后酸呢?

先说熟茶的冷后酸。熟茶冷后酸主要是发酵出了问题,在发酵时过于高温促使茶多酚和酶产生不好的转化,产生酸类物质。而这种酸在你喝它时就能感觉到。

和熟茶不同,生茶不经过发酵,却有酸味,是因为在鲜叶下树的时候,很多茶农采用不透气的袋子长时间的捂压,鲜叶难以透气,遇上高温,加上自身水分的散发,导致鲜叶在一定程度就轻度发酵了。

还可能是在制成干茶之后,干茶此时含有水分在4-6%以上,装茶不透气,加上回潮,很容易就产生轻度发酵,这些都是可能形成生茶冷后酸的原因。

普洱茶普洱茶的转化,其实就是多酚类和酶类物质的转化,储存好,才能形成茶叶的正常滋味口感和香气。

普洱茶贵在哪里?

  普洱茶的陈化贵在自然,无需人为的“拔苗助长”,茶中的有益成份经过长年的转化,对人体有刺激性的茶碱,多酚类物质趋于平和,喝来顺口甘甜,但作为茶,苦和涩为本,老茶之所以能生津回甘,就是这些成份并非消失,而只是减弱。

  干仓茶:干燥仓库存放的茶,转化缓慢,保留茶叶的本身香气,茶面光泽度好,是购茶首选,此类茶,存放过程中,每半年翻动一下,有利于转化,干仓茶转化自然,香气保留得好,苦味、涩味慢慢转化,变得协调,品饮时,滋味不会大起大落。

  湿仓茶:在高温和高湿的南方仓库存放,过去还存放在四壁流水的防空洞里,霉菌大量滋生,茶表面有可能产生过霉变,这样的茶,经过干仓退仓后,茶表面黯淡无光泽,嗅干茶,“呛”的感觉明显,开汤,汤色转红,甚至很透亮,但无香气,滋味中,有明显“挂喉”的刺激,很不舒服,轻度感冒的人,饮后,咳嗽加剧。

  高温高湿双重刺激下,茶叶中本该保留的成份却损失殆尽,留下一些多分子糖类,喝来软弱无力,生津回甘全无,只有些仓味,谓之“老茶”,不过是些有色的,溶解了霉菌代谢物的,无口味的,很“软”的,很“陈”的纤维水而已。湿仓茶已为市场所抛弃,仅在南方局部市场销售,多拿来冒充老茶,茶友们要注意。

  所谓的樟香、药香、参香,大多在湿仓茶里才有,干仓茶极少见。

  湿仓茶,结块严重,不人为解散的话,泡到尾水也不散开,这一点,很好辨认。

  普洱茶在经历岁月的洗礼之后,最终留下的就是“精”(茶滋,茶韵),“气”(茶香),“神”(茶味,茶本质)。

  只有干仓茶才能如此“长命百岁,还能活力依旧”。

  普洱茶贵在自然,存放亦然。

普洱茶\"越陈越香\"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一直以来都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对于普洱生茶来说,陈化是普洱茶加工中的关键一环,它已不仅仅是贮藏,而且是向着香、醇、甘、润、滑方向转变的重要步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科学上来看待“越陈越香”呢?

普洱茶能后发酵是因为存活真菌孢子。茶叶经过杀青,其最大的目的是杀死茶叶细胞,让植物内以氧化酶等主体的酶失活,但真菌类的微生物是还存在的。因而,普洱茶的后发酵开始于晒青毛茶的后发酵。晒青毛茶上附有很多真菌类,最主要的是黑曲霉。曲霉有许多种,对人类最有益的叫黑曲霉。

当空气湿度超过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温度超过15度到25度乃至以上,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微生物靠茶叶作为养料,通过菌丝体繁殖产生了微生物的酶,对茶叶进行后发酵。那么,后发酵会对茶叶的内含物质带来什么变化呢?

1、多酚类:多酚类是多种性化合物的总称,其主体为儿茶素(黄烷醇)占总量的60~80%,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的关系。儿茶素无色,滋味苦涩且有较强的刺激性,在贮存过程中易发生自动氧化。首先脱氢而成为醌,再进一步聚合而形成褐变物质。如:茶黄素(TF)、茶红素(TR)、茶褐素(TB)。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就促成汤色逐渐变深。茶黄素TF能溶于水,滋味较鲜爽、收敛。茶红素TR能溶于水是茶汤汤色的主体物质,刺激性较弱,呈游离状态存在,反映滋味的浓强程度。茶褐素TB味道相对要淡,是造成茶汤发暗的因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三者的转化以及相互比例与普洱茶的品质有关,在所有茶类中普洱茶要求口感醇厚、回甘、富有粘性。所以,在后发酵过程中使多酚类发生自动氧化所形成的产物,是决定普洱茶品质风格的呈味物质。

2、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以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黄酮醇或查耳酮。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抗突变等作用。普洱生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在增加,因饮用普洱茶是泡饮。所以生普贮藏时间的延长,在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抗突变等作用方面比新生产的生普要好。

3、芳香类: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确会产生一些令人愉悦的香气。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菇烯类、芳环醇类、醛酮类、酚类、杂环化合物、内酯类、碳氢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呈现出烤香、酚香、陈香和木香,从而构成了普洱茶的独特香气。这与普洱茶所使用的原料以及贮藏过程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4、咖啡碱:咖啡碱作为茶叶的特征物质之一,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生物碱。其含量一般占鲜叶干物重的2-5%,它参与了茶叶品质的形成,特别是与茶汤的滋味有显著相关性,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