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核心秘密:持续性的后发酵

普洱茶的核心秘密:持续性的后发酵

2019-03-20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以盛军先生和陈杰先生为代表的微生物科学家,对普洱茶所作的科学研究揭开了用科学认知普洱茶,解密普洱茶的视角。谁都知道,普洱茶和其他茶种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发酵。绿茶可称为“不发酵茶”,乌龙茶红茶可称为“轻发酵茶”“半发酵茶”或“单发酵茶”,普洱茶则可以称为“后发酵茶”“长发酵茶”。在普洱茶里边,生茶又可以称为“自然发酵茶”,熟茶又可称为“人工发酵茶”。仅仅从“发酵”角度切入,几乎能把所有的茶种都涵盖了。发酵的主角,是微生物。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以特殊的方位、地形、气候和生态,微生物乐园中的乐园。那些在原始山林中生长了千百年的乔木大叶种古茶树,始终被一大批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菌群陪伴着,呵护着,喂养着。从茶树的根,到茎、叶、花,一处也不曾懈怠。否则,哪会存活得那么健康又那么久远?微生物菌群天天摄取着太阳能,裂解着细胞壁,分解着有机物,分泌着氨基酸,激活着生物酶,合成着茶氨酸,这就是发酵。结果,激活的生物酶有利于消食,茶多酚有利于降低胆固醇,汀类物质有利于降脂,茶色素有利于减少血粘度,泛酸、胱氨酸有利于解酒护肝,果胶物质有利于除毒,而种种综合因素又能抑制糖尿病的“靶标”,有利于降低血糖,减少尿酸,防止老年痴呆……

  当地的茶农凭着经验知道,普洱茶的好坏,决定因素是一批用肉眼看不到的小生命。陈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当地茶农发现自己家的茶叶出现了大问题,便会诊断道:“茶虫子”病了。他们所说的“茶虫子”,就是微生物菌群。为什么普洱茶种移植到经纬度近似的其他省份生长品质与云南比就会改变,云南茶区相隔不远的每一座山茶的品质也不一样?这种现象与茅台酒只能出在贵州仁怀一个特定的小地方而不能四处酿造一样,道理和答案是共通的:只因微生物菌群有异,又不愿意整体迁移,因而构不成同样的发酵。

  凭着发酵方式的不同,就可知道普洱茶与其他茶种的基本区别。绿茶在制作时需要把鲜叶放在铁锅中连续翻炒杀青,达到提香、定型、保绿的效果,为此必须用高温剥夺微生物活性,阻止茶多酚氧化,因而也就不存在发酵。乌龙茶制作时先鼓励生物酶的活性,也就是用轻度发酵提升香气和口味后,随即用高温炒青烘干,让发酵停止。红茶则把发酵的程度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比较充分地待香待色,然后同样用高温快速阻止发酵。乌龙茶和红茶虽然也曾与发酵邂逅,但很快洒泪诀别于炉边,不再往来。至于清清纯纯的绿茶,则从未与发酵约会。

  普洱茶也会有一个翻炒杀青的过程,但时间很短,翻炒时茶叶被不断抛离锅壁,在空气中冷却,因此叶片的温度不会超过70℃的界限,微生物也就不会被杀死,发酵过程延续下去了。即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通过人工发酵来制作的熟茶,也不让“渥堆”的温度超过界限。更重要的是,在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先要经过一次次重力揉捻,使微生物进入茶叶,然后又要用紧压的方式变成饼、团、沱、砖的形状,使今后的长期发酵获得一个稳定的温床。在普洱茶的各种发酵温床中,砖形更便于密集存放和搬运,但是,为了微生物菌群在发酵过程中能够流畅运行,还是让饼形的数量大大超过砖形。普洱茶在制作完成后的这种发酵,被专家们命名为“第二次自然接种”,又被茶客们俗称为“后发酵”或“长发酵”。如果温度、湿度和贮存环境适当,这种发酵就在长年累月之间无声无息地让茶品天天升级。因此,即便是上了年纪的老茶品,也会在微生物菌群的辛勤劳作下,成为永久的半成品、不息的变动者、活着的生命体。发酵过程可以延续十几年、几十年,形成一个从今天走回古典的“陈化”历程。这一历程的彼岸,便是渐入化境,妙不可言,让一切青涩之辈只能远远仰望,歆慕不已。

  按照一般的审美标准,漂亮的还是绿茶、乌龙茶、红茶,不仅色、香、味都显而易见,而且从制作到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打理得美轮美奂。而普洱茶就像很多发酵产品,既然离不开微生物菌群,就很难“坚壁清野”、整洁亮丽。从原始森林出发的每一步,它都离不开草叶纷乱、林木杂陈、虫飞禽行、踏泥扬尘、老箕旧篓、粗手粗脚的鲁莽遭遇,正符合现在常说的“野蛮生长”。直到最后压制茶饼时,也不能为了脱净蛮气而一味选用上等嫩芽,因为过于绵密不利于发酵转化,而必须反过来用普通的“粗枝大叶”构成一个有梗有隙的支撑形骨架,营造出原生态的发酵空间。这看上去,仍然是一种野而不文、糙而不精的土著面貌,仍然是一派不登大雅之堂的泥昧习性。

  漫长的时间让普洱茶像一个人生的历程,青涩是美,历经磨难阅历的成熟更是一种大美。青春芳香的绿茶只能浅笑一年,笑容就完全消失了。老练一点的乌龙茶和红茶也只能神气地挺立三年,便颓然神伤。这时,反倒是看上去蓬头垢面的普洱茶越来越光鲜。原来让人耽心的不洁不净,经过微生物菌群多年的吞食、转化、分泌、释放,反而变成了大洁大净。清代宫廷仓库里存茶的那个角落,当年各地上贡的繁多茶品都已化为齑粉,沦为尘土,不可收拾,唯独普洱茶,虽百余年仍筋骨疏朗,容光焕发。二○○七年春天从北京故宫回归普洱的那个光绪年间出品的“万寿龙团贡茶”,很多人都见到了,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形象。

  普洱茶的魅力是天地玄机,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时间知之。至此,作为普洱茶的爱好者仍不能概括哪怕描述普洱茶的根本魅力之所在。愿以此文抛砖引玉,启发欲了解普洱茶或对普洱茶存在“固有偏见”的有缘人深入认知普洱茶,不因缺乏了解或固有习惯而与低调“大美”的普洱茶擦肩而过。

 

有用+10
分享

打造经典普洱茶品牌产品的作用

  总会有一些普洱茶产品令我们印象深刻,也可以说成为了一些普洱茶品牌的代表,普洱茶行业内一提到7572就知道是大益,说到沱茶就会想起下关,经典产品对于普洱茶品牌的影响就是如此深远。为什么普洱茶品牌都热衷于打造经典产品。

  1、标杆作用,消费者更容易读懂品牌。标杆作用的影响有多大?别人家出一个同类型产品,消费者自然而言地就会拿这个产品跟品牌的标杆品作对比,即从一定程度上讲,品牌的经典产品已经成为同类产品的一种标准,可以根据这种标准对比评判同类其他产品的优劣。当然,因为这个标准是非官方的,只是来自消费市场约定俗成的一致认定,因此更能让消费者读懂品牌,同时也更能说服、吸引消费者。前有老大哥大益下关,后有新品牌发力,润元昌企下的布朗之春已经成为春茶发酵的熟茶经典之作,乌金号也俨然成为浓强饱满型大树茶的新标杆。不同品牌的经典之作,让市场惊艳的同时,也意味普洱茶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2、见证品牌发展、传承品牌的价值内涵。一个经典产品的打造并非来得轻而易举,用春茶发酵的熟茶除了要有领先行业的市场嗅觉,还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与实践,在传统以夏秋茶发酵熟茶的主流加工领域,成功打造的布朗之春焉知背后经过了多少次的加工探索与调试?而成功面市之后延续经典之作的用心与坚持,让广大消费者共同见证了品牌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增加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产生亲近感。自然,经典产品也非常成功地传承了品牌的价值与内涵,并以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传播出去,加强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

  3、持续稳定品质,可塑造强化口碑。经典产品的市场标杆地位一经确立,品牌方往往每年都会出新品,而且除了每年的天气等非可控因素对茶叶原料影响甚微之外,其他的一切都遵循经典产品的加工方法,保证了持续稳定的产品内质。所谓“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说的就是经典产品。因此,经典产品对于新消费者起到塑造品牌印象与口碑的作用,对于品牌粉丝则起到强化口碑、巩固品牌形象的作用。

 

  4、直观体现普洱茶陈化的魅力,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打磨。因为有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经典产品对比体验,消费者可以直观地体现到经典茶品的陈化变化与价值,同时强化了品牌茶品经得起时间推敲打磨的印象,这对于注重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也为品牌的行业形象加分。

  结语:一个品牌有让市场高度认可的经典产品非常不易,坚持传承、用心创造经典产品的品牌也让人肃然起敬。经典产品,既要有,也要守得住,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创新开拓,品牌才能不断焕发新活力。

普洱茶的基本概念:新手初次接触一定要看看(四)

普洱茶的基本概念:新手初次接触一定要看看(四)

六、制前发酵

制前发效也是很多茶油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且大都令茶油们所不齿。当然,不齿也有不齿的原因,那就是前发酵与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这一性质界定是相违背的。担心制前发酵的茶会影响到后发酵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品质。甚至担心前发酵过了头,直接给整成“普洱红茶”了。

也有很多专家前辈提出过鉴别制前发酵的鉴别方法,比如叶底红边红梗明显、汤色棕黄不透、茶汤静置后浑浊等等,在此不做讨论。只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制前发酵不可怕,仅仅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从纯粹的理论上说,任何茶(没错,是任何茶,包括绿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制前发酵,仅仅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因为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完成,是需要时间的。这期间或存放于茶篓里、或集中于少女的胸前、统一收集后摊凉于地上、炒制时滚动在锅里、干燥时摊薄在烘笼里,这一系列过程中都有水分、有氧气、有温度,茶叶都在持续的发酵中,直至干燥到规范所要求的含水量范围内为止。而绿茶制作过程中,需要做的仅仅是尽可能的去控制“发酵”程度的加深,却不能完全杜绝“发酵”的客观存在。

普洱茶的基本概念:新手初次接触一定要看看(四)

普洱茶毛茶的制程中,前发酵则更为明显,因为要晒青。揉捻完之后,暴晒于阳光下,在曝晒的同时,实际上茶叶已经在进行较为剧烈的发酵,尤其是云南属高海拔区,紫外线的辐射能量很强,即使是几小时的曝晒,都足已让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发酵,再加上自然风干时,茶叶本身含水量甚高,也带动茶叶内有机物质的氧化。再结合鲜叶杀青前的晾置萎凋、杀青揉捻,因此普洱茶的制前发酵是较为普遍和明显的。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或则一味的排斥。

普洱茶的基本概念:新手初次接触一定要看看(四)

而且适当的制前发酵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对于普洱茶形成更佳的品饮口感也是有积极的一面的。比如祛除一些令人不悦的茶青味、一定程度上缩短茶品后续转化到位所需的时间等。普洱茶的制前发酵,不等同于全发酵,这个概念要区分清楚,就算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制前发酵,在后续转化中依然还有很多的可供其“后发酵”的空间。

我就举一个与普洱同属黑茶类的六堡茶的例子吧,应该有一定的可比性。传统的六堡茶制程中,有一个环节是杀青、揉捻后,把茶叶集中置于篓子里“焗闷”一个晚上,第二天再继续揉捻后进行干燥。有制茶经验的人一看就会明白,揉捻完后含水量极高的茶叶,堆在一起“焗闷”一个晚上是什么概念,这个过程中的发酵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我在之前六堡茶的帖子里也谈到过,传统六堡茶本质上是“半生不熟”的生茶,说它半生不熟是因为它有制前发酵,而且是人为刻意的,是明显的。说他是生茶,那是因为它本质上还是生涩不堪的,冲泡后有苦涩、汤色为黄系、叶底仍能返青。这样的传统六堡茶,久存后一样转化得非常好,口感、香气、汤色都很迷人。(本文来源:老茶鬼,

普洱茶茶饼冲泡方法

普洱茶茶饼冲泡方法:1撬茶:用普洱茶茶饼专用刀,轻轻撬动就可以了。2置茶:紫砂壶和瓷具盖碗均可,取茶6克左右放入泡茶容器中。3洗茶: 冲入的沸水迅速出汤4冲泡:在洗好的茶中冲入开水,加盖焖20秒后即可倒出饮用头1泡;之后2-5泡的泡茶时间为30秒左右。5品茶:出茶水到公道杯中,再倒入小杯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