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普洱茶之曼糯古树茶

普洱茶之曼糯古树茶

2019-03-22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普洱茶之曼糯古树茶


    普洱茶之曼糯古树茶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西部巴达山。曼糯古树普洱茶山,位于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距澜沧江直线距离只有多公里,位于北纬°,东经°,海拔米。年降水量毫米。


    曼糯古树普洱茶山,不想其它古茶山一样,下分的古树会有自己不同的地名,其只简单的分有大寨、上寨、中寨古树普洱茶。曼糯古树普洱茶山,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正因为这样的变动,才使得曼糯古茶山保留下了很多古茶树资源。


     然而在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因为大跃进、土地改造等等原因,造成曼糯古茶山的古树普洱茶,国家号召种粮食的情况下被大批量破坏,等到人们意识到要保护时,曼糯古树普洱茶山仅剩下亩左右。现如今的曼糯古树普洱茶,品质没有建国前那么好,但作为普洱茶古茶山之一,依旧是其中的翘楚。


     曼糯村主要居民是布朗族,据说是数百年前从澜沧迁来的,这里历史上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在茶业兴盛的古老年代,借助交通优势这里曾有过辉煌,村里建有佛寺,每到佛教庆典,四面八方都会来参与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包括曼糯在内的许多古茶园的茶基本无路外销只能自饮,加之勐海通澜沧方向道路改道,造成曼糯发展的两大有利因素的消失,曼糯开始衰落,佛寺也因无力修缮而拆除。


普洱茶之曼糯古树茶


     曼糯古茶园分布村子周围,主要在村子南面的山坡上,古茶园给人的直观印象是苍凉。古茶园中只有极少其它林木,绝大多数古茶树稀疏的生长在山坡草地上,古茶树高度多在米以上,干径十多厘米,曼糯古茶园属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茶园之一。从茶树的粗大和茶园的分布看,过去的规模要大得多,生态也要更好。土壤主要是黄沙土。


     曼糯古树普洱茶品饮特点:干茶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韵较强,苦涩明显,汤中有甜,淡化开之后口腔满布。回甘虽不像其它古树普洱茶那般快速,却回味悠长,浓郁的香气是曼糯古树普洱茶的主要特点之一。

 

有用+10
分享

黑茶独特风味的形成和这位幕后英雄有关

黑茶独特风味的形成和这位幕后英雄有关

在看干茶外形时,我们一般会关注茶的嫩度,匀度,净度等等。如果出现较多的茶梗,很多茶友们就会摇头叹道:原料不好,会造成干燥不匀、做形困难、拣梗量大……

至于黑茶,即使是散茶中等级最高,曾列入皇家贡品的天尖,也是含梗的(只是含量少),这也难免让茶友“梗梗于怀”。

虽然遭人嫌弃,黑茶却不肯抛弃茶梗,实在是因为茶梗平淡的外表下内藏锦绣,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做外表与才华不对等。

1.茶梗是黑茶的香水

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从梗转移到芽叶中,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所以适当的茶梗有助于制成香高味浓的茶叶。

不要以为黑茶独宠茶梗,以高香闻名的优质乌龙茶也跟茶梗“如胶似漆”。制作乌龙茶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3~4叶嫩梢为原料,留着一部分梗,才能形成独特的乌龙茶高香。

2.茶梗是黑茶的味精

大部分的黑茶在采摘过程中都需要成熟的鲜叶,从茶汤风味考虑,成熟叶中的茶多糖、蛋白质、矿物质等比幼嫩叶高出多倍。所以考虑到口感的丰富,黑茶的原料有适当的茶梗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茶梗的作用:像茶梗中含量丰富的茶多糖、木质素、纤维素以及一定量的茶氨酸,这些物质都属于水溶性物质,极易溶于水中,成为茶汤有效的组成部分,让你觉得这茶更好喝。

说到采摘,茶友首先想到的是手采,茶叶旦在这里介绍一下安化茶人采摘时的杀手锏——茶摘,这种半月形的小工具在安化茶农的手中世代相传,采茶不仅快捷,还能很好的保护茶树的枝干。

3.茶梗还能种“花”

黑茶中的茯砖,有一道独特的发花工艺,这也是茯茶品质风味形成的关键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控制一定得温湿度环境条件,在茶砖中促使一种叫做“冠突散囊菌”的有益真菌生长繁殖,因真菌呈显金黄色,俗称“金花”。

泡饮这种带有“金花”的茯砖时,菌花香融入茶汤,使得茶的滋味更加醇厚温和,菌香浓郁,回味余久。

要金花茂盛,茶梗是必不可少的。适量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而如果含梗量太低,则会因为砖身过紧影响透气,金花呼吸不畅,自然数目也少了。

有实验数据为证,茯砖含梗量在13.5%以下时,金花颗粒小、欠茂盛;含梗量为16.5%左右时,金花茂盛,而且“花朵”大而密,整个茯砖茶其它品质因子也不错,表现出醇厚的滋味和浓郁的菌花香。

对于注重养生的茶友,茶梗的意义就更大了。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质素和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帮助食物消化的作用。所以在这个贴秋膘的季节,若是一不小心控制不住口腹之欲,来一杯黑茶可以让大吃大喝的罪恶感降低许多。

所以,当你再看到黑茶中的茶梗时,还请不要再嫌弃它。毕竟,黑茶独特风味属性的形成,可是少不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幕后英雄呢。

【网眼看安化】谌小丰:会行走的安化“黑茶史”

了解安化黑茶史,可以阅读黑茶的历史记载,可以研究流传下来老茶,可以参观黑茶百年木仓,然而,那些亲眼见证过黑茶发展历史的人则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今日,红网时刻新闻走访安化制茶师傅谌小丰老人,领略老人眼中的黑茶岁月。

  

  谌小丰,晋丰厚第六代传人,金花千两茶、金花散茶首创者。1946年,谌小丰出生在湖南安化资江河畔的制茶世家。孩童时家里上万平方的木楼里阴干千两茶的场景是他脑海里不可抹去的记忆。尽管今年已70岁高龄,提起明朝中叶起始的安化黑茶发展史,谌小丰仍如数家珍。

  

  谌小丰家里的晋丰厚茶行,创建于1810年,由山西榆次巨商常万达家族与湖南安化黑茶世家谌氏家族联合创办,是当时安化唯一一家专贡皇家茶叶的茶号。晋商不在外置业,黑茶的制作全程由谌氏家族担当,发展到谌小丰父母一代,已经有5个品牌,仅晋丰厚和兴隆茂每年就能产一万多只千两茶。在茶行长大的谌小丰耳濡目染,制黑茶的基因从他一出生便谱写进他的生命里。

  

  谌小丰一生经历了两次大的起落。第一次“落”是在1954年,茶行被收归国有。他寄宿到新疆的姑姑家,改行当了一名瓦匠,远离了祖传的制茶技术。

  

  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谌小丰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于1981年返回安化老家,成立了酉州茶行,重新拾起祖传的技艺,风风火火的做起了黑茶经营。

  

  当时,个体户最多不能雇佣超过8个人,而谌小丰的茶行有千人左右的工人。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这样形容自己:胆子大得很,根本就不怕。在吃苦霸蛮、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的鼓舞下,结合在新疆的经历,谌小丰觉得将黑茶作为边茶销往新疆是可行之路。改革开放后他率先将黑茶销往新疆。

  

  正是如日中天,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可随后不久,茶行开始走下坡路,谌小丰遭遇人生滑铁卢——他遭遇第二次“落”。当时,受到茶市场竞争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茶行资金链断裂。

  

  回忆起这段经历,谌小丰说,很荣幸自己见证了历史,曾经经历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交替期,是新旧体制的见证者。

  

  谌小丰的小女儿谌超美形容自己父亲的这段经历时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被螃蟹夹的人。那段时间,谌小丰做过以物易物的生意,把黑茶送到边疆去,从边疆换回特产来。之后为了养家,他更是从事过服装、冶金、矾矿等非黑茶领域的生意。

  

  2003年前后,茶市场开始走俏,同时黑茶市场因为人们对黑茶功效的新认知而有了新的拓展,谌小丰也再次返回自己所喜爱的本行——黑茶生意。回归后不久,他提出了三个理论。一是原本不可发花的散茶、千两茶也可发花;二是绿茶可以不经过黑毛茶的工序直接做成黑茶;三是黑茶的制作期可以不再局限于7、8、9三个月,全年12个月均可制作。谌小丰认为,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新,黑茶制作可以逐渐摆脱以往靠天吃饭的局面。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谌小丰也没有闲下来,看新闻关注国家政策,动手做黑茶实验,打电话给茶商询问自家黑茶情况,教年轻一代做茶成为他每天的工作。期间,不少人会慕名前来学习黑茶,谌小丰都不吝赐教。谌小丰说,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一带一路”,对茶叶方面有政策优惠,安化黑茶有大作为。未来,他还将见证安化黑茶的新篇章。

【网眼看安化】谌小丰:会行走的安化“黑茶史”

为什么说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代表?

  为什么说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代表?

     “黑茶”这个茶名词,在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史·茶法》有“商茶低伪,悉征黑茶······”的记载,《甘肃边志》记载“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这是“安化黑茶”之名首见于文字。彭先泽著《安化黑茶》(1940年)一书记载“黑茶之名,今仅于湖南安化见之”。

  《茶经新篇》第316页记载:“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十五世纪)的湖南安化。因为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火焙茶)的习惯,茶叶经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以“黑茶”命名。安化茶因“黑茶”而得名“安化黑茶”。

为什么说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代表?

  真正黑茶的重要工艺特征

  安化黑茶区别于其他茶类,最重要的工艺就是在初制黑毛茶工艺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工艺,是形成黑毛茶独特品质风味和保健功能的关键工艺,初制成的黑毛茶就已经是真正的安化黑茶了。

  在初制黑毛茶工艺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就有特殊种群微生物的参与,以微生物活动为中心,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发酵作用,通过生化动力(胞外酶)、物化动力(微生物热),茶叶中固有物质的转化与微生物自生的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交互作用,就已经形成了黑毛茶色、香、味的品质风味,就已经构成了黑毛茶独特养生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一安化黑茶中的数百种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明史·茶法》记载,安化黑茶在1524年之前,在采用鲜茶叶初制成黑毛茶工艺过程中就有成熟的渥堆(发酵)工艺技术。

为什么说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代表?

  安化黑茶有中国茶类中最复杂多样的制作工艺。

  采用黑毛茶原料,用不同工艺制作“一卷、三砖、三尖茶”,各类安化黑茶产品集制作工艺之大成,最为复杂多样。不仅仅有几百年与其他黑茶不一样的发酵工艺,还有独有的发金花(冠突散囊菌)工艺;用竹篾篓包装安化黑茶,自然环保,尤其是花卷茶(千两茶),包装是独特的,在制作过程中茶与竹篾篓包装一次性成型,融为一体,原始、古朴、粗犷、大气、独具魅力,有“世界茶王”之称。茯砖茶和千两茶已被列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化黑茶”之名习惯叫了几百年

  从明清至现代,在西北或在原产地安化,安化的茶(黑毛茶或成品茶)一直就是习惯叫“安化黑茶”,已经有好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