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西湖龙井>一套两盒西湖龙井茶包装

一套两盒西湖龙井茶包装

2018-03-11 访问量: 151 茶礼仪网

  西湖龙井是中国的一种名茶,不仅茶具有清香的味道,而且还具有很多的功效,所以是人们比价喜欢喝的一种茶,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包装,那么一套两盒西湖龙井茶包装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西湖龙井茶的包装。

  公司采用的是一套两盒西湖龙井茶包装规格,目前推出的新包装只有一套,两只茶叶罐子、一个盒子和一个拎袋,每罐的统一规格为250克。明年还会推出七八款系列包装。今年首批统一包装试点有22家企业、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共预定包装3.6万套。“3月20日这批包装可制作好发放到使用单位”。

一套两盒西湖龙井茶

  商建农表示, 对“西湖龙井”标识和一套两盒西湖龙井茶包装的使用单位将实行产品流向全程跟踪记录,确保包装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不得转让、出售、馈赠。一经查出,就依法处理,严重的协会将收回当年的标识和包装,甚至取消商标使用许可,并登报公示。上篇:西湖龙井茶产业协会:3月底前市场无正宗西湖龙井茶销售。

  以上就是对一套两盒西湖龙井茶包装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更多的帮助,西湖龙井不仅有独特的包装方式,而且喝起来还有一种清香的味道,经常喝茶还具有减肥和健身的功效,所以大家要养成喝茶的好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茶。

有用+10
分享

西湖龙井茶的储存要注意哪些方面?

龙井茶的经济价值较高,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各环节中都会产生品质劣变,不同环节中应采用不同的储存保鲜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保鲜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龙井茶水分含量尽量要低,不得高于6%,要求龙井茶生产企业能严格控制成品茶的水分含量。

第二,储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要低,控制在60%以下为佳。

第三,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在感染异味方面,因为茶叶中含有帖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枸橼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他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如把茶叶和樟脑丸、香料、药物等放在一起,或把茶叶放在气味较浓是新木器、新漆器里,在几个小时后就会感染到这些东西的气味,若喝了轻则使人不快,重则不能饮用。

第四,避免阳光直射。光线对茶叶品质有影响,特别是将茶放置于强光下太久,很容易破坏叶绿素,使得茶叶颜色枯黄发暗,品质变坏;同时,如在日光下曝晒,还会产生日晒味,难以饮用。

第五,防止茶叶挤压。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

第六,分批放置。家庭消费一般是购买小规格包装的茶叶,分批放置,尽量减少平时饮用过程中因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的品质劣变。

消费者购买龙井茶后,品饮过程一般较长,为保证饮用品质,爱茶网建议广大的要有一个简便可靠的储藏方法。若储藏得法,保持干燥的龙井茶储藏一年仍能保持色绿、香浓、味醇的品质。

为什么都说西湖龙井明前茶好?

   明前茶是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珍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茶文化专家表示,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明前采摘)的芽质比较好。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焗油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

西湖龙井名胜风景之上、中、下三天竺寺

上、中、下三天竺寺

杭州著名的三天竺寺,即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为杭州古代名刹。三天竺寺深藏西山灵隐寺南面的山中,由下而上,寺宇壮丽,景色清幽,高僧辈出,佛学与诗文并茂。据《湖山胜概》称:“自下竺,过中竺,至上竺而止……三竺之间,云影天光,泉声松籁,岑寂岛空,香凝钟静,耳目心神之会,觉其迷极其光者,岂不超三界外乎。”

西湖龙井名胜风景之上、中、下三天竺寺

下天竺寺又名法镜寺,位于西湖区灵隐天竺路旁。下天竺寺在三竺寺中历史最为悠久,创建于东晋咸和五年(330年),相传为印度慧理和尚所建。宋时,天台宗山家派慈云遵式入寺,大张天台教纲,世称天竺忏主。寺原为天台宗道场,后改属临济宗,清乾隆时赐名法镜寺。寺后有金佛洞、三生石、莲花泉等名胜。宋时,下天竺香林洞产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已列为贡品。

中天竺寺又名法净寺,位于稽留峰下,距离下天竺约500米。中天竺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宝掌禅师创建。宝掌系印度人,因来自中部印度,故中天竺又称中印峰。仁寿中期(602~603年),命慧诞法师携神尼舍利在飞来峰造神尼塔,为杭城第一塔。吴越王钱弘仅在中天竺建寺,名崇寿院。洪武元年(1368年)赐号中天竺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清帝弘历南巡时,为中天竺寺御题寺额为法净寺。中天竺寺为了保护古老的天竺佛教茶文化,特在寺院后山置地种茶,采用传统种植炒制之法,为广大爱茶之士奉出天然无公害之有机绿茶,口感醇厚,香味浓郁,不失为上好佳茗。

上天竺寺又名法喜寺,位于白云峰下,离中天竺约一千米,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上天竺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乾隆时改名为“法喜寺”。白云峰的白云茶曾是南宋岁贡的西湖名茶。宋元祐中,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数次来游,留下《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诗篇。

三天竺、灵隐、韬光等寺的僧尼大多嗜茶如命,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灵隐寺、天竺寺的僧尼便开始上山采摘一年一度的头茶,附近西湖茶乡中的佛门信徒里的炒茶高手也应邀到寺院炒制茶叶。炒茶师傅平时也像僧尼一样吃素念佛,极为虔诚。炒制茶叶之前先得沐浴净身,换上干净衣衫,再恭恭敬敬地拜过菩萨,方才能够动手炒制茶叶。当时的灵隐寺后院茶房里,红烛高照、香烟缭绕,飘散出一阵阵扑鼻的茶叶清香,炒茶时,炒茶师傅口中还不停地念诵着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