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喝到没味的普洱茶叶底能用来凉拌吗?

喝到没味的普洱茶叶底能用来凉拌吗?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喝到没味的普洱茶叶底能用来凉拌吗?

我们在喝茶时,特别是喝到数泡之后,茶汤到了尾水阶段,常会有这样一个困惑,那些鲜嫩莹润的叶底总让人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经常会开玩笑说,把它拿去凉拌一下,吃掉。玩笑归玩笑,我们却总因为那些埋藏在记忆里的“黑暗料理”的记忆和无限的想象而不敢轻易尝试。因此,笔者今天特地把最近比较火爆的普洱茶拿出来,看看它究竟能不能用来凉拌呢?接下就具体探讨一下。

在我国,茶叶生食并非奇事,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处,荼译为茶,茶即用来生食,并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虽然我国最早对茶的利用方式是生食,但随着人类智慧的演化和进步,我们的祖先逐渐发现煮饮或泡饮,茶的滋味会更佳。于是这种咀嚼鲜叶粗犷而原始的方式渐渐废置,只在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的饮茶史料上能窥见部分踪迹,并且还非常罕见。

云南少数民族的一支——基诺族就算得上是生饮茶叶的历史较为久远的一个民族了。这个民族有很多比较出名的美食,“凉拌茶”算是这其中最为知名的一道,极具民族特色的异域风味。

基诺族人通常的做法是将采摘的鲜叶洗净切碎,然后加入山间清泉和特制的一些调味料。因为基诺族特别钟爱酸味,所以不难推测出的是基诺族人一定在里面加入了呈酸物质,比如说醋之类的东西。

不过在这里,人们对基诺族的“凉拌茶”常有这样的误解,以为基诺族人吃的是其中的茶叶,但纪录片《茶界中国》中有一期就特别纠正了这一认知,并且还特意说明了他们不是直接吃茶,而是喝“凉拌茶”的汤汁。

既然茶叶生食,我们已经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毒”也试过了,看来茶叶凉拌演变成为一道餐桌上的美食还是大有可为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拿来凉拌?凉拌出来的茶叶味道又如何呢?既然茶叶的价值如此之高,茶叶又能做凉拌之用,那么未来的食品研发部门又是否能开发出一道像老干妈榨菜或鲜味海带这样的速食食品呢?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预想相信都是未来可期的,假以时日必然能够成为现实,市场潜力也是无限大的。

1.凉拌菜的特质都有了,凉拌茶可以试试。

从大众吃货们的美食榜单上,我们不难看出,那么用来凉拌的菜品或者食材,它们的鲜叶基质通常极为丰富,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叶质相对脆嫩,烹制方式会使它的营养成分在短时间内就急剧下降,甚至消失殆尽。就普洱茶来说它的内含物质也是极为丰富的。从原料基质来看,虽然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相较于绿茶,青茶,黄茶等茶类来说叶质相对粗老,但是就普洱茶这一茶类来说,其中也不乏叶质鲜嫩的一些茶品,比如说笔者之前喝过的一款2016年的国艳“韵味雅然”这款茶,经过数泡之后,叶底就嫩绿嫩绿的,极富韧性,很适合作为凉拌的食材。

2.能入菜,凉拌味道也不会差。

之前看到过一篇某茶叶网站介绍的几道关于普洱茶入菜的几种另类吃法,比如说普洱茶香鸡,竹筒香茶,酸腌茶等等,每一道都能让食客垂涎欲滴,不仅成了云南的特色美食,也成了这个旅游景点的地方名片。所以,从这里大胆的推测一下,凉拌普洱茶的味道自然也不会差。

3.滋味不够,调料来凑

在食品界,调料可谓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了,基础调料油盐酱醋,再加上花椒,八角,桂皮等大料,任何再平凡不过的食材都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别样的滋味,这大概也是大厨们对十八般调料如此钟爱的原因了。

虽然普洱茶到了尾水阶段已经施展不出任何的魅力了,但是加以调味料的装点,必然能使它大放异彩。

4.食品界刮起的素食风,或许能成为佛系吃货们的最爱

从当前的食品消费习惯来看,人们更加中意绿色食品,更加偏爱那些低油脂的素食类食品。“燃烧你的卡路里”成为了挂在青春靓丽的美眉们嘴边的口头禅,她们忠爱健身,崇尚克制,更加讲求精准的卡路里摄入等等,这些都使得绿色健康的茶叶成为大众消费的必然之选。虽然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茶叶本身的苦涩气味,但是经过数泡之后,茶叶自身一些“不良因子”

已经消失殆尽,使那些惧怕苦涩的吃货完完全全的解除了后顾之忧。

5.吃完喝完,将节约进行到底

就普洱茶来说,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除此之外,常喝普洱茶还能养胃护胃,加之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它的收藏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既然它有如此高的价值,我们当然有必要小抠一下,把它的剩余价值榨干净。

虽然经过种种理论上的推断,笔者姑且认为喝到没味的普洱茶叶底能用来凉拌。

但凉拌要建立在这些前提下,比如说:

1.茶叶的叶质必须鲜嫩;

2.调味料宜适当,不可喧宾夺主;

3.虽然好吃,但不可贪吃;

4.不要随便混搭,忌相克食物相互搭配;

5.在凉拌之前尽量做个“预处理”。(本文系原创,

有用+10
分享

云南普洱茶产区古树茶:西双版纳产区勐海古树茶特点考察实录

  1、栽培型茶树

 

  古茶园中栽培型的主要是普洱茶种(C.assamica)。布朗山乡的班章村委会老曼娥和布朗山乡的曼糯分布有苦茶变种(C.assamica.var.kucha)。从叶型可初步划分为长椭圆形和椭圆形两种;从芽叶色泽可划分为绿芽和黄芽。古茶园的地方品种可称为勐海大叶茶、勐海苦茶、勐海大白茶等。在大面积栽培型茶园中,以勐海大叶为主,其中尤以班章群落、曼夕群体、章朗群体和曼迈群体为好。这些地方的群体品种特征特性较一致,当地群众长期以来自采自制习惯,制晒青品质均优。具有代表性的大茶树有:

 

  (1)贺开大茶树(C.assamica普洱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曼弄新、老寨交界处,海拔1600米的茶园中。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3.8米,树幅7.3×6.55米,基部围粗2.12米,自基部0.55米处有5叉分枝,最大干围1.72米,约树龄约700—800年。发芽密,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CM,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叶长12.1—15.0厘米,宽4.7—5.5厘米,侧脉12—15对,叶形椭圆,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姿上斜,叶尖尾尖,叶缘微波。现采制晒青茶。

 

  (2)曼蚌大茶树(C.assamica普洱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勐混镇的曼蚌村委会的广别老寨,海拔1590米先六家茶园中。据主人说最早听说这片茶园是从老班章引入茶籽栽种的。植株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9米,树幅3×3.55米,基部围粗1.25米,自基部0.45米处有2叉分枝,最大干围1.21米。发芽密度中,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CM,节间特长;春茶开采期在3月中旬。叶长16.8—21.2厘米,宽6.1—6.5厘米,侧脉13—18对,叶形长椭圆,特大叶类,叶色绿,叶面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姿上斜,叶尖急尖,叶缘微波。茶多酚含量高,现采制晒青茶。

 

  (3)曼夕大茶树(C.assamica普洱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打洛镇的曼夕村委会的老曼夕,海拔1600米的玉章坎家茶园中,90年代初考察时树体尚完好,但现在已断两叉,现在仅剩一叉,且长满寄生物,树势十分衰弱。植株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8.4米,基部围粗2.06米,自基部0.49米处分叉。发芽密度中,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春茶开采期在3月中旬。叶长16.8—21.2厘米,宽6.1—6.5厘米,侧脉13—18对,叶形椭圆,特大叶类,叶色绿,叶面微隆,叶质软,叶基楔形。现采制晒青茶。

  (4)曼糯苦茶(C.assamicavar.kucha)

 

  生长在勐海县布朗山乡村委会曼糯,海拔1300米的茶园中。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8.25米,树幅5.25×4.55米,基部围粗1.76米,自基部0.35米处有2叉分枝,最大干围1.76米。发芽密度中,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CM,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叶长12.6—15.5厘米,宽5.5—6.5厘米,侧脉18—21对,叶形椭圆,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姿下垂,叶尖渐尖,叶缘微波。滋味特苦,现采制晒青茶。

 

  2、野生型茶树

 

  勐海的野生型茶树目前只有巴达乡贺松大黑山有分布,处于海拔1900米的森林之中,在高大阔叶林覆盖下,植株生长茂盛,基部围在1米以上高度,超过1.5米有11株,其中著名的野生茶树王---巴达大茶树就生长在这里。这些野生茶树为大理茶种(C.taliensis),叶片绿色,新叶带红色,芽叶茸毛稀少,树干灰白,多数长满苔藓地衣,松萝垂挂,藤本植物缠绕攀治其上,周围的小茶树参差不齐,繁衍不断,和野生茶树混生的还有近缘植物厚短蕊茶。具有代表性的大茶树有:

 

  巴达大茶树(C.taliensis大理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巴达乡大黑山海拔1850米的次生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型大茶树。植株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23.6米,基围厘米,树幅8.8米,胸径68.47厘米;叶长13.0—16.2厘米,宽5.6—7.1厘米,侧脉11—13对,叶质薄脆,叶姿上斜,叶尖尾状和渐尖,芽叶无毛;花朵大,花白带黄,直径5.8—7.7厘米,花瓣11—14枚,柱头5裂,萼片无毛,茶果呈梅花形,果皮厚,种子近球形;鲜叶制成茶有苦涩味。六十年代以来在该地共发现10余株大茶树和成片分布幼树,本次普查发现树基围180厘米以上的有5株。

 

  3、近缘植物

 

  连片分布的茶树近缘植物是厚短蕊茶,原来主要分布在巴达乡贺松大黑山,这次普查在勐遮镇南木岭村委会安乐村大黑山又新发现占地近万亩的厚短蕊茶,这座山与巴达贺松大黑山连在一起。在布朗山乡回黄也有零星分布。其叶片与茶树叶片很相似,一些群众将其误认为是野茶,其主要区别是厚短蕊茶叶片无光泽,果实球形状,色绿或黄,多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密林中。

 

  此外,在巴达乡大黑山中还发现1株高大乔木,基部围粗2.2米,叶片与茶叶类似,披针形,叶缘无锯齿,据当地群众反映花和果与茶树近似。

 

  南糯山古茶树、古茶园

 

  南糯山村委会辖23寨562户,哈尼族为主体民族,总人口4632人,有耕地面积13260亩,主要经济作物为粮食、茶叶。2003年末有茶园面积亩,产量吨。据估测,古茶园占面积12000亩,茶园土壤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飞机草、叉叉草等。古茶树长势较强,密度较大,为169株/亩,村民对茶园管理较好。

 

  代表性植株:

 

  (1)半坡老寨茶树1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563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9米,树幅7×7.4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61厘米,主干胸围147厘米,叶长宽18.2×7厘米,叶形卵形,叶片着生状上斜,叶齿浅钝稀,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脆硬,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2)半坡新寨茶树1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701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0米,树幅5.6×4.7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70厘米,叶长宽14.2×4.5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下垂,叶齿中等锐密,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平滑,叶质中等,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3)半坡新寨茶树2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652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7米,树幅9.7×9.0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36厘米,叶长宽14.8×5.1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水平,叶齿深锐密,叶色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中等,叶基楔形,叶脉14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帕沙村古茶园

 

  帕沙村委会有老寨、中寨、新寨、南干、老端等5个村民小组,主体民族为哈尼族,总人口1844人,419户,主要经济来源是粮食、甘蔗、茶叶、畜牧,人年均收入923元。古老茶园面积3000亩,土壤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麻栗树、野板栗、洗碗叶、飞机草等。茶树树龄在200--500年之间,茶园密度为125株/亩。

  代表性植株:

 

  (1)帕沙茶树1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692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7.1米,树幅5.7×4.9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97厘米,主干胸围192厘米,叶长宽11.5×4.0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下垂,叶齿中等密钝,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背卷,叶面微隆,叶质脆硬,叶基楔形,叶脉11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2)帕沙茶树2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713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6.63米,树幅5.7×5.4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10厘米,叶长宽11.5×4.5厘米,叶形卵形,叶片着生状上斜,叶齿中等钝稀,叶色黄绿,叶缘波浪形,叶身背卷,叶面微隆,叶质中等,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3)帕沙茶树3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721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3米,树幅5.7×5.1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60厘米,叶长宽12.5×4.6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水平,叶齿深钝稀,叶色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微紫,茸毛多。

饮易武春晓普洱茶膏品风景

饮易武春晓普洱茶膏品风景!在我喝过的茶膏,最喜欢“易武春晓”,这款茶膏喝起来有生茶的涩,不似其他几款的淡。我是偏爱普洱生茶的,我以为没有了生茶的涩,也就失去了普洱茶的野性。

这个“易武春晓”算是茶膏中比较特殊的一款,既有熟茶的汤色,又有生茶的口感。融化的虽然慢了一点,但为了品到一种别样的口味,小小的等待还是值得的。

烧开了水,把水倒入杯子,放入茶膏,看茶膏慢慢溶在水里,红色的雾从茶膏四周缓缓升起,很多人喝茶膏只是为了尝鲜、好玩,而我,是把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一种品味。

泡好了,端起杯子凑在鼻前,是淡淡的香。喝下去,微微的生涩就从喉头荡开了,易武春晓的涩没有普洱生茶的强烈,却也有自己的特色。生茶多是涩中带苦,易武春晓是涩而不苦,涩的自然,涩的恰到好处。

易武春晓的香比普洱黑金要淡,但它的那种香更像是从大自然采撷而来,不造作,品它的时候,更像是在欣赏自然风光。

它的余味也是很干净的,生津回甜的很快,让人感觉喝的不仅仅是茶,而是一杯风景。

普洱茶三泡汤又黄又亮,茶的味道很淡,还有淡淡的茶香!

普洱茶大益:以云南大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未经人工堆制发酵,经加工、分选而成各种云南茶。
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茶包是用最烂的角落做出来的,但并非所有厂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都不注意消费者的健康。这种有益的袋泡茶不仅对原料的质量有好处,而且对生产工艺和保健价值也有好处。
都有追求,都保持高标准。接下来,我们一起品尝大益经典普洱茶包。
对该茶的资料也进行了专门的考查:大益经典普洱茶始于1940年,继承了传统的制茶工艺,经过科学的调配和加工,采用三角立体茶袋技术,完全保留了普洱茶的原汁原味,浓缩度高,口感好,口感好,口感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普洱生茶的香气。
茶包,易于冲泡,让您随时随地品尝经典的普洱风味。
本茶产品为大益经典普洱茶袋系列,每袋包装,用纸材料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独立茶袋
它安全、方便、卫生。双茶包的设计有利于茶汤的溶解。它具有快速溶解的特点,使茶叶袋溶解。
在酿造过程中,不易上浮,袋数很高,孔密,包装严密。
食品级棉纸和棉线包装,保证人体健康安全。
汤呈橙黄色,香味浓郁,略带木香。入口的茶汤味醇厚,微苦,几乎不涩。它是光滑和充满活力的。配料很相配。
第二个泡泡在两点处把茶包拿出来。汤是鲜黄色和绿色的。木材陈化的香气比第一个气泡的弱。清香四溢,略带甜味。
第三次浸泡3分钟。汤又黄又亮。茶的味道很淡,还有淡淡的茶香。
每个人都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心。用茶包泡茶不会影响这样的追求。好茶能像美味的食物一样瞬间抓住你的味道。袋装普洱茶适用于所有餐具。根据个人口味和稠度适合酿造。当现代生活的压力迫使我们跟上城市的快速步伐时,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坐下来安静下来。
包装独立卫生。袋泡茶的方便之处在于它可以随身携带。一杯,一杯热水和一袋茶都可以。
一般来说:香气纯正,汤呈橙黄色,口感醇厚,饮后发烧,有明显回甘生津,是一种好茶,虽然是茶包,但用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