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陈年普洱茶如何醒茶?

陈年普洱茶如何醒茶?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陈年普洱茶如何醒茶?

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哪怕仅仅陈化了七、八年的旧茶,经过以下的醒茶步骤,都可以迅速将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1、首先是拨茶,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为重量几克大小的茶块。

之所以用“拨”这个字眼而不用“掰”“拆”“解”……是因为年代很久的茶饼,往往茶体已经十分松透,用手轻轻摇动或拨动,茶就会一片片散落下来。而对于只有一、二十年的茶,茶体还比较紧结,往往就要借助茶刀。

对于茶饼或茶砖来说,从侧面入刀可以轻松地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用手掰成约一泡分量的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从可唇边或侧面下刀。拨茶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茶拆得太碎。过碎的茶不但容易堵塞壶口,还会因茶汁释放过快而影响冲泡时茶水滋味和浓度的稳定性。

2、然后的工作是通风透气,将茶内的陈宿杂味吹散出来。

方法是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清洁、蔽荫处吹风数日。这一阶段是茶最容易沾染杂味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不可有异味,也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灯光照射。在茶叶上覆盖一张白纸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影响。通风的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

对于干净的茶品只需二三日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散发仓味道。

3、最后将通风后的茶收入紫砂罐(或陶罐)中。

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隔热、避光性能和一定的透气性能,可以调节、维持罐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茶储存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

选取紫砂罐,最好使用烧结度比较高、没有异味的旧罐。新制紫砂罐内含有土气与火气,会导致茶品变质出现杂味。新罐简易的处理方法是用开水冲烫、浸泡,每日换水一至两次,反复数日后晾晒至足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浸泡后的罐子务必晾晒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水分会令茶叶受潮霉变。确保茶罐干透的方法是将一把生茶投入罐中,盖好盖子闷放一日,茶叶不会吸潮变软即可。同时罐中放入一些干净的竹碳,更有利于吸附杂味,提升茶品的品质。竹碳最好同样用水煮透、晾干。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与黑茶的区别研究

  黑茶是以小叶种茶树粗老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自然发酵陈化,或人工渥堆后发酵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黑茶与普洱茶的外形,内质有着本质的不同。黑茶主要做成紧压茶供边销,属于边销茶;普洱茶有各种规格的散茶和各种形状的紧压茶,可供边销、内销和外销。所以云南的普洱茶自成一派,属于中国名茶的一大种类!【中国的茶叶大类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普洱茶】。

  刚接触普洱茶时,听说在茶叶分类法中,普洱茶是被归入黑茶一类的,特别是在对比了安化黑茶的茶汤和普洱熟茶的茶汤后,觉得好象汤色真的差不多。认为普洱茶也许真的是属于黑茶的一种吧,但其实黑茶和普洱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发展历史、原料、销路和制作工艺上。

  从黑茶和普洱茶发展的历史看,普洱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其卷三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代对宁洱县的称呼,蒙舍蛮是唐代对南诏人的称呼。而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16世纪初,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二字。明嘉靖三年(15224),明御史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由此可见普洱茶的历史较黑茶要早。

  从原料来看,黑茶是以小叶种茶树的粗老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而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的再加工茶。

  从销路来看,黑茶主要制成紧压茶供边销,属于边销茶;而普洱茶包括普洱团茶、普洱饼茶、普洱砖茶、普洱茶膏五大类,可供边销、内销和外销。

  从制作工艺上来看,黑茶属于基本茶类,普洱茶属于再加工茶类。因此两者制作工艺大不相同。

无名七绝普洱茶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又是一首藏头诗,希望大家如同喝茶一般细细品味,四溢的茶香将带领你进入另一番场景。

普施玉露义干云,
洱海苍山底蕴深;
茶树连接无觅处,
香茗雅趣绣楼存。

普洱茶专家周红杰无锡开讲:揭开“老茶”的神秘面纱

普洱茶专家周红杰无锡开讲:揭开“老茶”的神秘面纱

(图片由无锡问茶文化交流中心提供,下同)

静心品茶,宁静致远,三五情投意合的好友,聚在一起,环境不必奢华、茶叶无需太贵,动用眼耳鼻舌感觉、品评茶的真香真味,才能品味平常未觉之味,交流也才会有意思。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升温而出现过度炒作的现象,让喝茶变得越来越复杂,“花头”越来越多了,搞得普通爱茶人士晕头转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普洱茶市场秩序混乱,一些茶商故意将茶叶“做旧”,从而卖高价,还有一些人刻意追逐高价的所谓“老茶”,形成一种猎奇的歪风。为促进普洱茶行业正本清源,日前,无锡问茶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首届长三角普洱茶鉴赏会,请来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副院长周红杰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吸引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众多资深茶人前来参与。

活动为期两天,主要内容为识茶和品茶。周红杰分别就“生、熟普洱茶各阶段转变情况、机理”,“传统普洱茶、科技普洱茶、代表性山头茶分享”、“印级普洱茶、号级普洱茶、问题普洱茶分享”等主题通过现场展示、品鉴等方式与各位爱茶人士分享普洱茶专业知识。

据介绍,清代云南广泛种植的大叶茶产量提升,由此出现了大量以茶叶生产、经销的商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庆号、宋聘号、乾利贞号、庆沣祥等所制普洱茶,皆为一时名品。藏老茶喝老茶的茶人通常所言的号字级茶,即指20世纪20年代以前制作的名商号老茶。印字级茶指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生产的普洱饼茶,1937年中茶公司在西双版纳佛海(今勐海)建茶厂(大益茶厂前身),选用上等乔木古树茶叶制成饼茶,有红印、黄印、绿印、蓝印四种印字级茶。1949年以后,公私合营,中茶厂改为勐海茶厂。60年代后,普洱茶的生产进入现代茶时期,2000年前的国有茶厂,由云南土产畜产公司管理。国有茶厂生产是强项,销售却相当薄弱。在改制过程中,昆明茶厂(生产砖茶)关闭,下关茶厂(生产沱茶)、勐海茶厂(生产饼茶)、思茅茶厂(生产散茶)转为民企。如今,市上流通的80年代以前的普洱茶,已算老茶。

普洱茶专家周红杰无锡开讲:揭开“老茶”的神秘面纱

目前市场上一部分人除了追逐老茶之外,还有人在追捧一种古树茶。周红杰认为,古树茶应该是由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茶树上采下的茶叶制成,而有的业内人士指出树龄至少应该在300年以上,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古树茶在原料、制法和储存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能同时达到以上三个要求的古树茶数量极其少,所以可以说追逐它们并没有多大意义。”周红杰说,一般的爱茶人士喝新茶就可以了,没必要追捧老茶。周红杰现场展示了很多品种的老茶,通过色、香、味等多角度给大家讲解如何品鉴。无锡问茶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吴顺龙介绍,除了一些人将新茶做旧冒充老茶以外,市场上不少人花十几万元甚至更多的钱去炒作老茶或古树茶,给大众一种神秘的色彩。通过本次活动,不少人带来收藏的老茶现场冲泡给爱茶人士喝,就是要告诉大家,老茶没什么神秘的,揭开它的面纱。

在活动现场不少爱茶人士还与周红杰进行了互动。一位爱茶人士问周红杰教授,目前在茶叶圈有不少人倒腾了很多花样技巧,比如在泡茶前,使劲地将茶叶放在罐子里用器具捣,称之为醒茶,还有一些人认为在泡茶的时候每一个动作都有具体的标准,手势的方向都有明确规定……周红杰认为这种将普洱茶复杂化的现象并不健康,喝普洱茶也没有那么复杂。“大家一般喝茶,只要将容器洗干净,注意冲泡的时间等要领即可,不需要过分神秘和复杂。”周红杰说,至于一些较为专业的冲泡方法无非是:高温、多量和长时。用烧开的水,多放些茶叶进去,泡的时间超过五六分钟甚至更长,这样泡出的茶叶通过品尝可以鉴别它的问题具体是原料、制法还是存储中出现的。一般的老百姓饮茶无需如此。(文扬)

链接>>>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地区一个特定的茶产品。按照2001年的国家标准,普洱茶是指以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为核心产区,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在当地制成的生茶、熟茶。国标强调了茶叶原料必须是核心地区的,生产也必须在当地,这是一个地理标志性的产品。

研究者普遍认为,茶树起源地就在云贵高原,尤其是以澜沧江流域北纬21度到23度这一区域。茶叶分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专家推测,早期茶叶形态主要是大叶种。大叶种茶树木高大,不易采摘,因此,被人类不停地移栽,移栽的形式一是用茶籽育成茶苗然后移栽,另一种是嫁接。在由南回归线逐渐往北的茶树移栽过程中,茶树越来越矮化,这也是中国茶叶产地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的原因。

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根深就能汲取更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大叶种茶叶的内含物质丰富,味道重,苦涩味强劲,耐泡,上等茶30泡以上仍有很好的茶味。普洱茶比灌木类茶叶营养价值高。以乌龙茶为代表的中叶种茶,常言7泡有余香;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小叶种茶,3泡味道就淡了。茶叶之间的主要区别即内含物质的多少不一,叶种、产地、气候有别,品质差距巨大。

历史上,普洱茶是相对小众的茶种,其浓强的苦涩味以及所含物质,影响饮茶者的睡眠质量。然而,大叶种茶可塑性强,可制成绿茶、红茶、乌龙茶,可制散茶,以及砖、饼、沱茶,存储中通过时间推移,温度、湿度的作用,茶叶内所含微生物发酵,茶多酚、茶碱减少,再生出一些有益物质,纯化了口感,由时间酿造出独有的品饮价值。

普洱茶专家周红杰无锡开讲:揭开“老茶”的神秘面纱

1973年昆明茶厂厂长吴启英及科研团队学习湖南黑茶发酵技术及广东茶叶制作工艺,研制出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加速了普洱茶发酵过程,只需六七遍反复多次发酵,两三个月内普洱熟茶的发酵即可完成。此前,普洱熟茶需要生茶经过一二十年的自然转化才能形成。2005年以后,七彩云南、龙润、天士力等茶企再对普洱茶进行了现代化、便捷化、大众化的改造,袋泡茶、小金沱等形态更方便了人们的饮用。

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上世纪70年代茶叶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几次重大学术会议上通过反复考评、权衡得出的科学结论。古董级的普洱茶近年在市场上反响热烈,业内甚至形成“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之说。“老茶红油透亮的汤色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味道、口感容易引起人们味觉、心灵的愉悦。”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作过化学分析,周红杰与同为云南农大教授的龚加顺编著的《云南普洱茶化学》一书,为普洱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中的微生物发酵会派生出很多芳香物质,减少对口腔有刺激作用的茶多酚的含量,香气四溢,口感滑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