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光耐泡怎么够?

普洱茶,光耐泡怎么够?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光耐泡怎么够?

说到普洱茶,很多茶人都有“耐泡”这样的共识。确实,相比部分其他茶类,普洱茶的耐泡度更高。“耐泡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家和消费者:耐泡的普洱茶,似乎意味着茶品更好,不管从品饮还是经济角度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因此商家好售卖,消费者也更愿意为之买单。那么一款茶的耐泡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首先,普洱茶的整体品质与原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包括耐泡度。普洱茶由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制成,由于茶树品种的自身特性和生长环境等因素,云南大叶种的内含物质非常丰富,因此普洱茶滋味醇厚、营养价值相对更高,耐泡度也更高。其次,制作普洱茶有一套传统的工艺,不正确的工艺可能会导致前发酵,内含物质受损或提前释放,无法越陈越浓越香,品饮价值大打折扣的同时,耐泡度也大大降低。最后,一款茶的耐泡度还和饮茶者个人的喜好、习惯,茶水比的选择、出汤时间的长短等有关系。

普洱茶,光耐泡怎么够?

但是必须申明的是,一款茶的品质如何,不能单凭“耐泡度”就来评判。从品饮的角度来说,一款好的茶汤,应该陈香显,汤色纯,滋味厚,口感顺,干净无异杂。从审评的角度来说,除了香气、滋味、口感,还要关注茶品的外观、叶底,再加上耐泡度。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陈放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茶品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普洱茶内含物质发生转化的同时,其含量也会有所下降,所以一款茶香气、滋味等表现最优的时候,耐泡度不一定最好。

综上,大家不管是在选购还是品饮普洱茶的时候,耐泡度只能作为评判一款茶的其中一项因素,想要喝上一口真正的好茶,还得多学习知识,全面、综合地审评茶品。

有用+10
分享

易武:普洱茶重镇,贡茶之乡

  易武镇位于勐腊县北部,离勐腊县城111千米,距州府景洪122千米。东与老挝接壤,国境线长100千米,北与江城县整董镇相邻,南与勐仑镇和瑶区乡相连,西与象明乡相望。全乡土地总面积878.2平方千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黑水梁子海拔2023米,最低点位于南部的回洼村海拔630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山脉波状起伏,山势陡峭峻险,南部山区沟壑纵横,溶岩景观奇丽。

  ↑↑易武镇

  ↑↑中国·易武

  ↑↑云南·易武

  ↑↑西双版纳·易武

  ↑↑勐腊县·易武

 

  易武地处南亚热带,北纬21°51′~22°24′,东经101°21′~101°38′之间,属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海拔高低差别大,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常年降雨量在1700~2100mm之间,平均气温17~21℃,全年日照时数达1880~2200小时,有雾日120~150天。

 

  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茶区土壤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6%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易武的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良好,茶区内生长着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和古老的茶树一起,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易武是普洱茶的故乡

 

  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约成书于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指的是唐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辖今景东、景谷、普洱、西双版纳;“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边哀牢山、无量山及两山余脉,涵盖了今天的普洱、版纳(含易武)、临沧、玉溪、红河以及老挝、缅甸和越南的部分地区。这也是普洱茶区产茶的最详细、最可靠的记载。

 

  另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亦有载:“茶出银生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人阮福在其撰写的《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由此可见易武种茶历史之悠久。

 

  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镇,现存古茶园约7000余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均居六大茶山之首。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于1957年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史料文献中,因茶业兴衰演变,地名、产量记述有异,但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则是无疑的。

 

  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

 

  清朝是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普洱贡茶的兴盛和顶峰时期。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罗养儒著《纪我所知集》载:“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可知普洱茶作为贡茶北进京师始于清康熙年间。

 

  雍正七年(1729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设立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阮福《普洱茶记》有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可见普洱茶入贡朝廷倍受欢迎。《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普洱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后渐以易武山为主。清康熙年间,易武、倚邦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即由于色香味具佳而倍受皇室成员青睐。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自此,易武成为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

 

  其实远在唐代,易武就曾是南诏政权的“利润城”,在茶马互市以及与吐蕃关系的维系上,都发挥了很多作用。明代以来,商贾、民众出资出力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道;道光十年(1830年),在磨者河上首建永安桥,连接易武和倚邦;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

 

  从此易武茶内销西藏、思茅、元江、石屏、昆明等地。易武东部又直接国界,历来即是通往东南亚的陆路口岸,成为六大茶山的茶叶集散中心和内外商品流转地之时,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分开去,除了进京、进藏的两条线路外,其余都通向了毗邻的国家: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等。

 

  易武镇成为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易武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思茅、普洱城里鼠疫、痢疾渐发,茶商渐走转入易武,易武茶业更为兴旺,一度成为名符其实的普洱茶贸易和集散中心。

 

  易武茶是普洱茶的典型代表

 

  普洱茶是不是能复制的地域性名茶,有其特定的内涵。作为传统普洱茶重要原产地的易武茶,自始至今保持着传统普洱茶的特色,深受普洱茶爱好者的青睐。现在的茶商们更是追根溯源深入易武茶区重金收购,每逢采茶季节,还有众多港台、韩国茶商云集易武。由此可见,如今易武茶已成为传统普洱茶的典型代表。

 

  2004年4月,勐海县政府邀请省内外茶业专家学者10余人考察易武、倚邦、曼洒、曼庄、革登等古茶山。易武茶山仍有古茶园7000余亩,面积和产量是其他四大茶山之和的数倍,显然是传统普洱茶的生产基地。

 

  目前易武茶区的大茶树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历史上易武曾作为贡茶,为减低大叶种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茶采用轻揉捻的方法减小其揉出物,故新茶滋味稍淡,但亦由于采用晒青的杀青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茶叶边缘带有锯齿状,新品香扬水柔、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

 

【普洱茶知多少】茶商们,定位好你的消费群体

       常常听朋友说哪款茶口感好,香气足,非常想买。但是一看价格,傻眼了,几百元,差不多够付这个月的房租。想想还是算了,不买了。

 
  面对茶品种类繁多的市场,消费者多茶叶的品质,口感,价格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怎样定位消费群体,把茶更好的卖出去,并且让消费者成为你最忠实的客户,成了茶商亟待解决的事情。
 
  想成把茶叶卖得好,定位好消费群体
 
  不管是做实体的还是做电商的,先吃透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紧跟这些人的需求,分层划分。
 
  高端低端消费群;低端消费人群;80后和90后
 
  高端低端消费群尤其是指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消费指数高,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高,"价格不是问题,只求最好的",他们最在意的是年份,品质。年高,品质好,意味着收藏和品饮价值就越高。这样就越能体现出成功人士的"范儿"。所以针对这部分人,需要把产品质量提上去,他们才会来买,而且会批量购买。
 
  低端消费人群对茶叶需求量大,但是会十分在意茶叶的价格,“太高喝不起,太低不想喝。”往往他们会选择价格适中的。那在哪个价位才叫适中呢?举个例子来说。2015年中茶君印甘纯熟茶在茶窝网上的售价是76元每饼,这个价格对于喜欢喝普洱茶的人来说就比较价格适中,在大众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卖片数,对卖家来说能卖出去,获得了利润;对于买家来说价格适中买到了好茶,对双方都有好处。但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同等价位的普洱茶,如果质量不怎么好,不好喝,他们是不会买的。更别说期待批量购买,就连单饼都会让他们望而止步。

 
  除以上两大类消费群体,有一部分普洱茶消费群体要单独划分:80后和90后
 
  据有关数据统计80,90后喝普洱茶的比率,只占其他消费群体15%不到一点。他们的喝普洱茶的特点是,口味需求多。如果要让其成为哪一款茶,哪一个品牌的忠实消费群体,是比较难的事情。他们往往会变换口味,换言之,他们想买的话,每一款茶通常情况下只会买一饼,多则几饼,但绝不会批量性的购买。
 
  因此,茶叶不管是一片一片的卖还是批量卖,应该定位好消费群体,严格把控茶品质量,制定合理价位。才能让然自己的茶卖得出去,卖得好。

普洱茶膏的现代养生秘诀

普洱茶膏的现代养生秘诀!中国封建社会总的清朝,其皇族以寿命短而为人所指,入关之前,皇族平均寿命为75岁,但入关后到清朝灭亡,皇室成员的寿命却只有短短的52岁。但凡事却有例外,在入关后的200余年间,清朝皇室成员中也有少数的寿命是远远超于平均寿命的。例如玄烨68岁,弘历:88岁,乾隆89岁,嘉庆61岁,道光69岁,慈禧73岁。如果细细分析,这几位高寿者中,特别是雍正帝之后的嘉庆、道光、慈禧等人,皆嗜饮茶膏。尽管皇室养生秘方无数,但也让人觉得这隐隐其中,茶膏也是重要的养生极品。空口无凭,还是细细分析。

茶之养生的历史依据

养生,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发展、积累、沉淀,成为人类文明中璀璨的明珠。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养生文化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洗练,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郁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

修身养性,被古人视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中古时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主要经典《礼记?大学》阐述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君子一生的主旋律。

社会进程步入现代,由于科技,世态人情,社会状态等与古代有极大差别,众多古文明的精华或遗失或消散或因不被接受而隐遁,然而,养生文化却一脉相承地传承下来了。尤其在社会精英阶层,养生一直是高雅之士的必修课。有名家高见:不懂养生者,不登大雅之堂,不懂养生者,空负精英之名,不懂养生者,难创不世之业。

古往今来,养生之说虽法门众多,然其“泰山北斗”者,当数中华茶文化。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而成就“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从茶中体味苦寂,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可达明心见性。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高度,一言囊括了养生思想之精华。

茶之于养生,已然无形。俗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然融入到国人生活之中。不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态,一种自然而然生活方式。品茶者不刻意追求,实则已得养生。无形之境,为至道。

从表象上看,几千年来,上百代的中华茶人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加工、冲泡等一系列物质文化,也更总结了关于茶道、茶艺等丰富的精神文化。中华茶道,在世界向来享有极高的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等其他国家,福泽天下,让东方神州更显礼仪之邦的儒雅韵味,精深博大。

更为重要的,茶之所以养生,则是完美融合了物质需求和精神修为,就物质层面而言,茶叶含有大量有益物质,不仅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多方面需求,还能够调节人体机能,从而达到滋养身体的目的;在精神层面,饮茶的过程本身就具有观赏性,从泡茶到饮茶这个过程具有帮助人调养身心的作用。

所以说茶能养生,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养生文化中的主旋律,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依据,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

茶中黄金普洱茶膏的养生功效。

前面说到,清朝皇室自雍正后的长寿者很多,且大多嗜饮茶膏。而茶膏一物,则是以普洱茶经过榨压提取茶叶有益成分,经过浓缩制作的茶之精华。普洱茶膏的健康和养生价值,在大清帝国时代有具体的阐述和论证。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描绘道:“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赵学敏作为大清著名的医学家,治学相当严谨,描述基本可信。当然其所谓的“能治百病”,其意并不是能治所有的病,而是能治很多种病。这一点,与现代科学的研究也恰好互为佐证。权威机构多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膏具有卓越的健康价值,与其丰富的有益物质含量密不可分。据权威专家检测,普洱茶膏里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糖、维生素及无机化合物钾、钠、钙、镁、铁、锰、锌、铜等数百种元素,对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普洱茶膏作为普洱茶有益物质精华的浓缩,在营养、健康上具备重要价值,是毫无疑义的。

这是从理论上讲,事实上,大清自雍正之后的八位长寿帝王及诸多皇后妃子皆把普洱茶膏作为重要的养生饮品之一。封建君主,对品质何等挑剔。普洱茶膏若是对健康没有裨益,不可能在清宫中流行,更不能成为皇室御品,皇权象征。而在清朝末年,随着国家财力的没落,本就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才能支撑制作的普洱茶膏,逐渐在产量上更加稀少,从此更从日常渐渐改为药用,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而根据现代研究认为,普洱茶膏之所以在养生方面被清朝皇室所青睐,主要还是由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清肺排毒。茶膏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烟毒,清洗吸入的烟、尘。清除烟毒可以减轻生理上对烟的依赖,从而降低烟瘾,逐渐减少吸烟量,避免突然戒烟所产生的不适感及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对吸入的烟、尘、菌及时清洗,以减轻毒害。长期饮用茶膏,可以清肺、润喉,增强免疫能力,使咽喉部清爽舒适,胸口轻松,对预防和改善慢性咽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奇效。

二是降三高。茶膏中的茶多酚含量远超普通茶叶,堪称“人体清道夫”。茶多酚能降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进总脂和胆固醇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同时,它还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强血管壁和调节血管壁通透性,从而达到降血压、预防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防治作用。

三是醒酒养胃。茶多酚能使乙醇直接转化为无毒的乙酸乙脂排出体外,强力保护肝脏肠胃。茶多酚还可以收缩脑血管,减缓酒精引发的血管搏动,止头痛。

四是美容护体。茶多酚被世界各国科学家公认,对人体具有广谱、高效的保健功效,尤其对女性具有美容美体作用。

抗氧化、抗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力,其抗氧化效果是VE的二十倍。茶多酚可以减少皮肤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分解黑色素、美白肌肤:茶多酚能使脂褐质分解,消除褐斑;提高溶酶体酶的活力,加速女性身体黑色素的降解;促进肌肤细胞的生长,美白肌肤;茶多酚因含大量亲水性的结构团,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气中水分,保持肌肤的水分含量,达到水润肌肤、以内养外的目的。

增强代谢、祛脂减肥:贡润祥茶膏中的茶多酚能增强基础代谢率,提高脂肪分解,吸走多余脂肪,让人明显感觉腹中发热,脂肪燃烧。

五是抗衰老。茶膏中所含水溶性茶色素,其分解性及可吸收性远远高于其他物质。茶色素能够松弛平滑肌痉挛以解除微动脉高压,协调血管内膜分泌,改善血浆组分以降血黏,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自由基以防止脂质过氧化而延缓衰老。

六是减肥。茶膏富含茶多酚。茶多酚能清除体内自由基,能调节紧张压力荷尔蒙的分泌,降低人的紧张和疲劳状态,使人体重正常、身心健康。

七是抗疲劳。茶膏中的生物碱是其它茶品的数倍。在药理上,具有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的功效。

由此可见,茶膏的养生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同时也是颇受现代人青睐的。清代皇室对茶膏的喜好并非没有道理,相反还能找到众多的科学依据。

当然,尽管茶膏养生价值和综合调理功效虽显著,但毕竟不是药,普洱茶膏四个字中最重要的一个茶字,说明它始终还是以品饮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