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内飞的来源:普洱茶内飞能造假吗?

普洱茶内飞的来源:普洱茶内飞能造假吗?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内飞的来源:普洱茶内飞能造假吗?

1839年前后,是普洱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易武山下建起了许多茶庄。这些茶庄的当家,多半是来自石屏一带的汉人,他们个个他身怀绝技,互相竞争,茶庄一家比一家大,完全把茶叶当成民生。不仅如此,这些茶庄还在易武山上圈地,以确保茶叶的质量。今天遗留下来的古茶园,据说在整个云南都只剩下50万亩了,而且已经被新起的这一代江湖人士瓜分其实,普洱茶古茶树的第一次圈地运动,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展开。

在这些茶庄中,有一家比较引人注目,成为当时势力比较大的一家。这家茶庄叫“同昌号”,生产一种名为“黄文兴”的茶。为什么叫“黄文兴”?原来这家茶庄的大公子就叫黄文兴。黄文兴因为尚武,后来改名为黄备武,是易武山有名的“三武”之一。普洱圆茶的内飞就是他发明的。黄备武的叔叔就是当年有名的武状元黄席珍。据说,黄备武也是习武之人,练一种古怪的拳法,武功虽然不如他叔叔,但在当时的普洱江湖上,也算得上是顶尖高手了,能够跟接他三招的人,不多。这是一个同时行走于两个江湖、兼有两种身份的高手,下文即将说到的“小李飞刀”——普洱茶“内飞”,就是此人发明的。传说他从不骑马,专坐轿子,非常像古龙小说《大旗英雄传》里的那个麻衣客。经常率领手下的马帮出入于缅甸、老挝、泰国之间,从越南河内带回过一个越南美女。1948年,他为易武人民反蒋自卫军到一个叫勐半的地方购买军火,中了国民党保安团的埋伏,被抓获后杀害。

普洱茶内飞的来源:普洱茶内飞能造假吗?

在十九世纪晚期的光绪年间,黄文兴号、车顺号、安乐号的茶几乎垄断了清朝皇宫的日常供给,走的是一条宫商勾结的路线。清光绪二十年,喜欢拍皇帝马屁的云南贡生车顺来,因为向清廷进贡“车顺来”茶,被赐予:“例贡进士”品位,得到了他梦想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块老木头: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匾。这块匾今天还在,上书“瑞贡天朝”四个大字。有淘古董的人看见了,一看,还真是一块老木头,欢喜得不得了,但他并不知道,这块匾额与普洱茶有关,跟江湖的一段历史有关——它乃是当年普洱江湖上最能唬人的一块令牌啊。

普洱茶内飞的来源:普洱茶内飞能造假吗?

产黄文兴号、车顺号、安乐号生产的茶被列为首选贡品,当然要拼命维护自己的江湖地位,所以,普洱江湖上首次出现了“内飞”的神秘画符。内飞内飞,就是藏在里面飞,悄悄地飞,内飞乃是普洱茶的识别商标,在压制的那道工序里就跟圆茶紧压,并在紧压的过程中与圆茶粘结在一起了,无法假冒仿造。它就像一小片符咒,使普洱茶获得了最初的命名,也获得了个性。也真是亏黄文兴号的大公子想得出来啊,一张绘写有各种图案和文字的小纸片,给普洱的江湖凭空增加了无限的神秘感。黄备武在普洱的江湖上究竟算哪一号人物?他是大内高手吗?显然不是,因为他并不充当皇帝的打手;说他是受朝廷分封的黄山派,也不恰当。我觉得,把黄备武称为江湖兵器专家比较恰当,因为他制造了举世无双的“小李飞刀”。江湖传说:“小李飞刀,刀不虚发!”

应该说,普洱茶被皇帝老儿认可并喜欢,不是一件坏事。一方面,可以提高普洱茶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肯定地一点是,普洱江湖中有人跟朝廷来往,一旦皇帝老儿哪天不喜欢江湖了,要发出禁武令什么的,也好有个通风报信的人。

内飞出现在普洱的江湖是一件大事,因为有了内飞,江湖麻烦事就少了。在内飞出现以前,江湖一片乱麻麻,纷争不断,自从有了内飞,张王李赵,钱侯刘李,井水不犯河水。今日普洱江湖也是一片乱麻麻,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本文来源:老茶说)

有用+10
分享

【老徐谈茶】香型各不同茶气有强弱,普洱茶这些细节你品得出来吗?

  之前已经和大家讲了《云南普洱茶评茶表》中的形、色、味、韵前四个指标,今天就把剩余的两个指标香和气和大家讲一讲。

 

  普洱茶的香种类比较多,有蜜香、豆香、花香、果香等等不足而一。基本上是以蜜香味为基调,加上上述各种的香味综合而成,普洱茶最直接也最迷人之处就在于此。另外普洱茶的香还有几种是靠后期转化出来的。这里就要给大家讲几种后期转化比较典型的香。

  首先是枣香,顾名思意就是大枣的香味。这种香多见于熟茶,而且是用黄片压制的饼或砖。大家常见的枣香砖或者是枣香饼就是用黄片压制而成的,通过一定时期的转化(通常在5年左右)就会出现大枣的香味。

 

  其次是樟香,这种香在新茶当中非常的少见。如果有,也绝不是像传说中那样,茶树旁边有樟树林,因此就会有樟香味,绝不是这样的。

 

  顺便说一句:茶本身的香味与茶树周边有什么树或者什么植物什么花是没有关系的。

 

  樟木香是怎么来的呢?这种香多见于易武茶区生茶的老茶,我们将樟木香作为易武老茶的一个重要特征来看待。

  这里强调一下:十年前易武茶区的茶其实没有像今天一样分这么细,基本上都是大拼配,商品名多半用易武正山、易武老树等等之类,什么弯弓、薄荷塘、曼松等等,十年前是没有的。因此,这里说易武老茶的樟香味指的就是过去的那种大拼配这类茶。至于目前这种细分出来的茶紧压之后,会不会再有樟香味就不知道了,要十来年后才有机会验证。

 

  可能大家更为关心老班章的老茶会有什么香。个人经验,十多年干仓储存的老班章会转化出沉香味。这里说的沉香不是陈旧的陈,是沉淀的沉,指的就是有沉香木的香味。现在许多人把老茶转化出来的香都称之为陈香是不对的,每一种茶转化出来后都会有它独特的香味。所谓老茶的陈香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许就是指的仓味,这个大家自己去体验。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很特殊的香,云南的一种野生菌——干巴菌,这种香只有在干仓存放了5年以上的昔归古树茶才能转化出来。传说中昔归新茶有菌香,那就有点似是而非了。这个解释的空间非常大,因为菌香有很多种香味,不同的菌有不同的香,因此泛泛的说有菌香就显得有些忽悠的味道。因为解释的种类太多,随便拿一种什么香都可以解释,这是什么菌香,没有特指,是不对的。

  什么香为好?个人认为香型不能绝对说谁好谁不好,好不好要看它的具体表现。大概的排了一个序它是这样的:首先最好是茶汤香,挂杯也香并且香得浓郁,香气不飘要比较沉就是有重量感,并且穿透力强那是最好的。其次就是汤香一般,有汤香但是一般。挂杯香浓郁、强而且持久。最后就是茶汤不怎么香,挂杯也不明显,香的持久性也比较弱,这就比较差了。香这个指标占到总分的10%。

 

  下面就简单来说说茶气这个事。一般人可能会将茶气与普洱茶本身的苦、涩味划等号,这肯定是不对的。茶气和茶的苦涩味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靠喝茶人的身体感受来体验。对于同一款茶,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听起来有点不靠谱?这绝对不是忽悠,茶气重或者是茶气足的茶,能让品尝它的人感受到。比如说身体发热(多半是在后背发热)、手心出汗、额头出汗、腹部发胀、还有打嗝、太阳穴发胀等等,就是茶气的具体反应。

 

  不同的人反应的强弱不一样,甚至还有基本上没有任何反应的人,当然了这是少数。有的人会同时发生上述反应的几种,有的人只有一种,还有的人他会与旁人的反应不一样,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越明显说明这个茶的茶气越足。

  那茶气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茶气和茶树的树龄有极大的关系,树龄越大,茶气越足。其次和它的生长地有关,比如布朗山产区的,茶气就比较足。同时它和茶树的日照时间有关,日照时间越长的茶就比日照时间短的茶气足。

 

  茶气这一项比较重要,它占普洱茶总分的权重的20%。到目前为止,《云南普洱茶评茶表》的内容已经讲完了,怎么应用就看大家自己的理解了。

 

关于普洱茶编号

  今天我们讲讲关于普洱茶编号的知识,我们经常看见普洱茶都有一些编号的,行外人都会感到很惊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

  1973年,普洱茶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随着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的研发与成熟,使普洱茶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成为了现实。

  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编号(唛号)。饼茶用4位数、散茶用5位数、后来也有3位数的。

  早期的唛号大多印在整件的包装物外表(如竹篓、木漆盒)上,单件茶饼是看不到的,但是近年来根据国家和云南地方的有关规定,正规的茶厂出产的饼茶,在外包装上应该印有编号(唛号)。

  比如:普洱茶编号为7262和801

  4位编号(唛号)。

  如:以7262为例

  【72】是采用72年的发酵技术生产的。

  【6】是采用6级茶做原材料。

  【2】是勐海茶厂的编号。

  因此,如果单以茶青的等级划分,应该是:7752高于7572高于7692,第三位表示茶箐等级的数字越大,表示茶箐越粗老。

  备注:厂家编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下关茶厂【4】普洱茶厂

  3位编码,表示应该是批次号。

  如:以801为例:

  【8】代表2008年。

  【01】代表当年这个产品的第一批。

  802就是08年这个产品的第二批。
 

今日谈易武高杆古树普洱茶

去年在易武,和黄总去一个加工作坊,看见一堆茶,黑乎乎的,我问黄总什么茶,黄总说:“高杆。”我看了看堆在地上的蛇皮口袋,随便数数也有几百斤。
所谓的高杆茶是指易武一带的古茶树,一颗主干,分岔少,直冲向天,高达14、5米,甚至20米以上,只是顶部才发蓬,严苛一点说,这个概念是专指多依树、薄荷塘、天门山一带的“高杆”。
茶树虽然高大,然而产量稀少,一般一颗茶树也就一公斤多一点。看见地上随便堆放的一大堆,基本上是这一代高杆几年的总产量总和的总和了。
问了主人家,我抓了两把来泡,一个是叶底硬,一个是汤水硬。
我赫然:“这种茶能卖?”
黄总说:“能卖,卖的还都是天价的天价。”
我大为疑问,我也喝过高杆茶啊,不是这样的味道啊。
黄总揭秘:“境外茶啊。”
谈到境外茶,刚好前几天有几个视频谈“老挝茶”、“缅甸茶”怎么辨认的事情,老师怎么教的呢,还是“叶底认茶”那一套,境外茶就是“锯齿明显”,“锯齿特密”,我的个天,老师教茶都这样教,江湖怎么不乱呢。
情况有三:
其一,老挝和缅甸很多与中国接壤的地方,之前都是属于中国,只是几十年前交换了出去。这些地方的古树茶,其实都是中国人种植的。
其二,茶树并不知道行政区域的划分,哪里知道是不是国界?
其三,我在刮风寨就发现过锯齿密的古茶树品种。
老挝茶也有好喝的古树,只不过,区别在于现在的云南普洱茶界定于“云南产大叶种茶”。
回头来说高杆这个概念吧。
好概念+天价=好茶,这是现在的市场辨认好茶的公式。
认知有过过程,这种过程付出的代价,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得如此付出。
可是,如果“高杆”变成了印刷品名,喝高杆不就是在喝包装纸?
黄总说一个东北女人每年据说采购这种高杆茶几百万,我听了听,觉得好奇怪,按道理来说,喝了几年茶,怎么也应该知道茶滋味吧。
上个月,我在易武,小杨打电话来,说是要在老班章采一颗“高杆”茶,我比较好奇,这超出我的认知范围,老班章我也算比较熟悉的茶山,从来不知道老班章有一颗高杆茶。我问随行的几个上山收茶的朋友,他们也表示不清楚,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老班章钻出了“易武种”,这算是我的一大疑问。
老班章的老廖说过,他说老班章有“九个品种”,我一直都存在疑惑,我也不知道他的“分类方法”,是按茶学界的,还是他自己估计的,只是我自己的确也发现过一片茶园,明显区别于其他的老班章茶,茶叶叶片小,极其类似革登、倚邦片区的古树茶叶片。
但是也都没有发现过高杆,对于资深茶客而言,这些发现,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第二天一早开车从易武出发,中午就到了老班章,我一直以为现在自己开车有点慢了,看来还是有点快。到了地里,已经开采。
杨尚燃做茶,价格都不消问,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种选茶的方法比较奇特,一般人学不来,或者是他自己琢磨的一套简单的买茶办法。负责初制的周总说,老板钱多,人傻啊,他买的就要比别人买的贵好几倍,老百姓都说,你买32万一斤的茶树,还没有我家这颗大。我们哈哈一笑。
站在地头上看,这真是一颗高杆茶,主人的女婿爬上树,看不到人,只是看见树在晃。这样一颗大茶树只做了1.4公斤的干茶。晚上的时候开汤了一泡来喝,茶淡,厚实,略甜,完全不是老班章茶叶的口感。小杨问我好喝不好喝,我开玩笑,不值一百块。
其实这是站在山头的角度来评断茶,这颗高杆的茶叶厚实,饱满度惊人,抛弃掉山头的名字无疑是一款好茶。
只是现在的喝茶人,大家喝的都是名字,老班章味道窜出来易武味,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喝了。
昨天和杨家寨的小余去天门山,回来喝了多依树、薄荷塘的一类树、二类树,雨前和雨后的都有,区别当然有,尤其是雨前茶,20泡之后的余味仍然厚,让人感叹。只是高杆茶实在太稀少了,还算他多少和茶主人多少有些亲属、同寨这些关系,也才能拿到总共不到十斤茶的总量,这算是天大的面子了。
价格毫无疑问都是天价,实话说,我也舍不得喝。
这多少说明了炒作也得有点底料,多依树、薄荷塘的一类树,二类树,你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就被炒到天价,只是今天的市场逻辑错了,原料再好也仅仅只是原料。
原料市场的天价和成品市场的天价多少还是有些区别,原料一压饼,包上张绵纸,你还真搞不清楚里面是一块玉,还是就是块石头,炒到天价的可能性更多就是种击鼓传花。
山头炒天价,击鼓传花的可能性就不大,更多的就是一种广告效应。
来源:吴疆说普洱